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星月诗话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根与魂】【星月】戏搭子(散文)

精品 【江山·根与魂】【星月】戏搭子(散文)


作者:淇水碧柳 进士,7861.43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908发表时间:2024-07-29 07:29:58

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不经意间会听到一阵悠扬的乐器声传来,当然还间杂着几声不太专业的唱腔。循声望过去,你就会发现有几个人坐在走廊里或者小亭内,有拉二胡的,有敲梆子的,有捧笙的,有打小鼓的,俨然一个小型乐队,更有几个戏曲票友争相献唱。假如再有几个围观的,他们表演得会更加卖力。这些戏曲爱好者成为城市里特有的一道风景线,有人厌烦,但大多数人表现出的是赞许或者是包容。
   每当看到这些人,我的嘴角不由得会微微上扬,绽现出一抹会心的微笑:曾几何时,我也是这些戏曲爱好者中的一员,那些经历已经成为我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回忆。
   其实我小的时候,并不喜欢戏曲。那时候,农村的精神生活比较贫瘠,看电影都是很奢侈的事,为了看一场电影不惜走三五里地跑到邻村;唱戏也就是每年过会唱那么几次。即使这样,我还是不喜欢戏曲,听着咿咿呀呀的唱腔感觉莫名有些心烦,那些嘈杂的丝竹之声更是乱人心神。
   就在我十四岁那年,我对戏曲的认知发生了改变。
   那年,洛阳市豫剧团要来我们市招收学员,中学的音乐教师王有生老师得知了这个消息,就召集了三里五村的十几个有音乐天赋的孩子,集中起来进行培训。我们每天来到学校,跟着王老师练基本功:踢腿,压腿,下腰,走台步等等,还在王老师的指导下练习戏曲唱段。王老师说我的嗓音清澈,透亮,甜美,适合唱青衣,就让我练习常香玉大师戏曲里的几段唱腔:《白蛇传》中的《恨上来骂法海不如禽兽》,《花木兰》中的《谁说女子不如儿男》《但愿得二爹娘长寿百年》等等。王老师一句句教唱,我们一句句学唱,然后王老师拉着二胡伴奏,让我们跟弦演唱。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们打下了坚实的演唱功底。虽然后来我们这些学员中仅有一个男孩考上了洛阳豫剧团,但是却培养了这些学生对戏曲的爱好。
   从此,我喜欢上了豫剧。后来自己还跟着电视跟着录音学习了好几段豫剧唱段,只要有机会,就要放开嗓子唱上几段。
   我的邻居有个李叔,原来在乡政府当副乡长。李叔有个最大的爱好,就是拉二胡,而且拉得特别好。每次从他家门口经过,都可以听到悠扬动听的二胡曲子。有时候会有几个戏曲爱好者来找他,他就让爱人来找我,去他家唱戏。这几个人都是附近村里的,身份各异,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就是豫剧。他们有的擅长打小鼓,敲梆子,有的擅长捧笙,有的喜欢拉二胡,京胡,几个人聚到一起,就会“乱”上一阵——我觉得这个“乱”字太贴切了,吹拉弹唱,想不“乱”都难。只要乐器声一响,邻居们就会不约而同地来到李叔家,有的端着饭碗,有的拿着蒲扇,嘻嘻哈哈,来免费看戏。这些为了戏曲而聚在一起的人就被称作“戏搭子”。
   随着李叔的二胡声起,各种乐器陆续奏响,悠扬的前奏过后,我亮起嗓门开始唱了。我越唱越起劲儿,伴奏的人也是摇头晃脑,沉醉其中。戏搭子们讲究的就是配合默契,只有配合默契了,唱的人才会觉得舒服,伴奏的人也觉得惬意,一段优美的唱腔是乐队和演唱者的相互成就。一曲唱毕,邻居们也毫不吝啬他们的掌声,并会大声嚷嚷道“再来一段!”有时候会有几个喜欢唱戏的戏搭子跟着过来,这样就热闹了,一段接一段,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现场气氛非常热烈。
   李叔身体不好,退休没过几年就病逝了。后来,我们村有几个喜欢拉二胡的人联系上了我,我们又组成了团队在一起“乱”了。
   我们村里擅长拉二胡的有好几个人,但是拉得好的不多。其中拉得最好的应该是赤脚医生杨万喜。杨万喜是村医,以前都叫做赤脚医生。后来他在村子东头盖了一座房子,临街建起了一个小诊所,成为我们这些戏搭子的活动聚集地。还有一位可以称作才子的叫做杨时造,按辈分我应该叫他叔。时造叔原来在九中当过教师,多才多艺,他不仅擅长拉京胡,还会谱曲写戏词。他年轻时经常跟着村里的文艺宣传队到处演出,那时我母亲也是宣传队的队员。现在他退休了,我又成了他的戏搭子。
   那段时间,我们一有时间就聚在一起“乱”,乡政府每年夏季会在文化广场举行消夏晚会,我们这些人就准备编排几个节目,参加演出。除了几段清唱,时造叔还编写了两个小剧本,一个是反映乡干部抗洪救灾的,一个是反映农村孝敬公婆的,我们准备排练成戏曲小品。伴奏的就是三里五村的那几个戏曲爱好者,表演的也是附近的几个喜欢唱戏的。时造叔为我们安排好了相应的角色,手把手教我们一句句台词,一段段唱腔,然后再集中在一起排练。过了一段时间,戏曲小品终于排练好了,为了锻炼我们的胆量,时造叔还带着我们去村里表演。后来乡里举行消夏晚会,因为时间关系,我们的戏曲小品被涮了下来。看到我们有些沮丧,时造叔找来了一套音响设备,专门又在文化广场举行了一次小型演出,虽然观众不多,但我们表演得很卖力,观众们也对我们的演出报以热烈的掌声。
   人们都说:好人不长命。可能是老天爷也喜欢多才多艺的人吧,杨万喜和杨时造相继病逝,魂归天国。我们这个戏曲团队失去了主心骨,不得不分崩离析。从那以后,我只能在家里跟着电视哼唱几句。每逢村里唱大戏,我都要抽出时间,在戏台下认真观看,“人生如戏,戏如人生”,随着戏曲里的情节,或感慨,或流泪,只有这时,我才明白了为什么人们如此痴迷戏曲,因为它是印在我们基因里的传统文化,早已在我们的心里根深蒂固。
   每当走在大街上,看到那些用心演奏,用心演唱的戏搭子们,我很想加入他们,痛快淋漓地唱上一段。可是经历了生活的种种磨难,我懂得了收敛,不再张扬,只是把那一份热爱,深深地埋在心底。但是,我相信,这份热爱,迟早会发芽,然后在某一天绽放出绚烂而热烈的花朵!
  

共 223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看了碧柳的这篇散文,深为碧柳的戏曲爱好所感染。一次豫剧的学习机会,在学习氛围的感染下,老师的认可,从此在作者的心里埋下了爱唱豫剧的种子。大家一起练习唱豫剧,最后以只有一位男生考上剧团的战绩结束了本次学习。作者在生活中继续跟着电视练习唱豫剧,有机会也到公共场合去唱。爱好豫剧的几个人组建了一个小团队,常常在一起练习圆一圆戏剧之梦。成员里有会玩乐器的,自己还编戏曲小品,宣传正能量。排练好后为了练胆下乡演唱,同时也是对传统戏曲的宣传,小剧团表演卖力,观众报以热烈掌声。小剧团里主心骨杨万喜和杨时造相继离世,小剧团也散了。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戏要唱好,人生也要走好,有人就有戏,豫剧永远绽放在历史长河中璀璨生辉!【编辑:江南柳烟】【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7290009】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江南柳烟        2024-07-29 07:31:09
  我喜欢听戏曲,有韵味有故事。
2 楼        文友:江南柳烟        2024-07-29 07:34:18
  我特别喜欢听越剧,豫剧唱好不容易,感觉那腔调特别不好拿捏,你能唱好真是不简单。
回复2 楼        文友:淇水碧柳        2024-07-29 08:40:35
  豫剧是家乡戏,耳濡目染,还可以唱好;我也喜欢越剧,可是方言难学,只能欣赏,唱是唱不好的。感谢柳烟老师再次为我精心编辑文章。
3 楼        文友:贵州王先生        2024-07-29 08:27:50
  欣赏佳作,感佩才情,问好诗友,点赞推荐,祝愉悦!
回复3 楼        文友:淇水碧柳        2024-07-29 08:45:45
  感谢王老师的欣赏和美评!
4 楼        文友:柏丫        2024-07-29 09:09:32
  哈哈,碧柳老师也是小时候学唱戏,想想这些经历,还是很有意思的。正因为一段经历,才有今天笔下的故事。
回复4 楼        文友:淇水碧柳        2024-07-29 09:34:32
  是的,儿时的经历让我有了写作的素材,所以说生活才是创作的源泉。谢谢柏丫欣赏美评!
5 楼        文友:乡鹤        2024-07-29 20:38:35
  碧柳老师的这篇散文,讲叙了作者由喜爱豫剧,到学唱豫剧,再到演唱豫剧的一路追求与热爱。整篇文章道出了人生如戏,戏如人生的主题,洋溢出作者对中国戏曲的无比热爱,最终由于剧团的主心骨相继离世,倒致小剧团的解散,但作者一颗喜爱豫剧的心却未放下,永远存放于心中熠熠生辉!全篇叙述流畅,主题明确,语言生动,是一篇优秀的散文佳作!学习了,碧柳老师!
6 楼        文友:赵积琦        2024-08-04 16:55:37
  老师还有这样的经历,真是多才多艺。
7 楼        文友:彩蝶飞舞        2024-08-04 20:54:32
  人生苦短,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如果能够有一些兴趣爱好,有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也是一种幸福。
愿做一株野草,简单,自然,宁静,美好。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