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根与魂】【云水】万峰林,一路磅礴一路歌(散文)
一
前不久,我和几个好友自驾去云南旅游,游完石林后,有人说,这石林是很奇特,但离这里不远的贵州兴义万峰林景色也毫不逊色,听说近年来周边环境又提升打造不少,我们返回时顺道去那里转转。大家听后,一致表示赞同。
虽是炎炎夏日,但兴义气候凉爽,空气清新。第二天一大早,我们从兴义市区出发,很快到达万峰林景区入口处。唉哟,真是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门口数千平方米的停车场已停满了车,售票门前排着长长的队。游客有的步行,有的乘观光车进入了景区。我们购好票,联系了一个名叫苗凤娇的导游。导游身穿布依服饰,热情大方,在景区门前空坝处,首先给我们介绍了景区概况和它的传说故事。
万峰林景区距离兴义市区近五公里。景区东南方不远处有一个碧波荡漾的万峰湖,一山一水,相依相偎,展示了山的壮观,水的清秀。
传说古时这一带是一片汪洋,玉皇大帝在天上看见后,立马命令海神童退去海水,露出了盆地和山川,随后又命令四方土地神下凡管理此地。可很多年过去了,这里仍很荒凉,民不聊生。玉帝得知后,十分不满,重新物色管理人员,西王母的三个子女阿娥、阿凤和阿龙被派去治理。三姐弟接此任务后,深感任务艰巨,事不宜迟,当夜就组织天匠和技师们来到人间,不分白天与夜晚,汇聚群山,赶山填海,很快将周围山峰聚集在这里。当地土神、山神见状,认为如果任由三姐弟把山都赶去填海,那自己就再也没用武之地了。于是,他们就趁机兴风作浪,阻挠三姐弟移山。这时,大姐阿娥带人赶山来到耳赛,看到观音菩萨命令仙童敲鼓奏乐迷惑自己,无可奈何地摇摇头。二姐阿凤赶着山来到鱼龙寨,河水突然猛涨,把人马全部冲散,原来是东海龙王引来了海水。三弟阿龙带人赶着山来到纳灰寨,顿感疲惫,眼皮直打架,原来是观音菩萨念起了瞌睡经,让阿龙带的人马听着听着就全睡着了。不多时,天快亮了,鸡叫三遍后,阿娥、阿凤、阿龙三姐弟的仙术法力全部失灵,赶山填海的任务没有完成,他们三人无法回归天庭复命。从那以后,三姐弟赶来的山就只能聚集在此,形成现在的万峰林。后来大姐阿娥变成了仙女峰,二姐阿凤变成了秀女峰,三弟阿龙变成了将军峰。
导游话音未落,我们一行人当中,有一个叫罗万行的好友,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对导游大声说,走,百说不如一见,快带我们去目睹一下“三姐弟”的尊容。随后,大家在导游的带领下,有说有笑,坐上观光车,进入了景区。
二
观光车驶上景区左边顺山观光车道,上一个缓坡,来到第一个观光亭。在此,导游用手指着周边的山峰介绍说,景区主要看点包括俊美挺拔的山峰、梦幻多彩的田园、风情独美的村落这三个方面。你们看,这里山峰连绵不断,数不胜数,姿态万千。有的似人站立凝视,或漫步行走。有的像虎、牛、猴等,在林间相互对视,灵动有趣。有的如破土石笋,往上生长。还有的像一把利剑,插入云霄。草木生长在嶙峋的岩石上,犹如给山峰披上了一层绿色的外衣。因为山峰林列,不计其数,当地人就把它们叫“万峰林”。
站在高处往下看,峰林山势西高东低,整体向北面的万峰湖一带倾斜,形成一个环形山带。位于其中仔细观看,这些峰林形态不一,可分为列阵峰林、宝剑峰林、群龙峰林等多种类型。山峰密集汇在一起,气势宏大壮阔,形状完美无瑕,犹如一幅巨大罕见的峰林画卷。导游指着最高的山峰对我们说,三百六十多年前,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就站在那儿,感慨不已:“天下山峰何其多,惟有此处峰成林。”
随后,我们到了稍高一点的第二个观景台。在这里,导游指着山下四周峰丛环绕,中间一处盆地状的地方说,这个景区叫纳灰坡立谷。你们看,那里南北两段峰林各具特色,北部峰林像一面又高又长的“绿墙”,保护着耳寨、鱼陇、双生等布依村寨和田园。仔细看去,峰与峰之间若连若断,分分合合,直列于绿色秧田之上,好似一盆精致的“天然盆景”。周边峰林,田坝、河水、村寨,小桥、路道浑然一体,充满活力,富有诗意,又恍如一幅现实版的“清明上河图”。
导游告诉我们,纳灰坡立谷的形成是裸露岩石,遭受大气降水垂向溶蚀、裂解、坍塌等作用和部分横向溪流的侵蚀,谷地积水沿着岩石下蚀,逐渐形成峰林平原,最终形成这个景观。更为绝妙的是水天长日久的冲力,引起地质变化,在这一带田坝中形成了几十个大大小小的漏斗。当地村民在漏斗周围耕地种田,每到秋收季节,自然形成了“八卦田”“月亮环绕太阳田”等独特景观。还有,这里田是田,山是山,各自绝对独立,决不相互交融,不得不叫人叹服大自然的奇妙。难怪它已作为贵州锥状喀斯特最典型、最突出的唯一代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中国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预选名单。
不一会儿,来到最后一个观景台,导游站在台上,指着南面一坐山峰对我们说,你们看,那就是“将军峰”。顺着她手指的地方一看,果然那坐山峰形似巨人,身披盔甲,腰佩宝剑,周边众多“土兵”列队肃立。掉头一看,位于观景台背后众峰林之中的仙女峰和秀女峰,婀娜多姿,秀丽动人。对了,这山的背后还建有一个万佛寺。万佛寺原建于明朝,佛寺完全置于一个喀斯特溶洞之中,溶洞内生长着喀斯特石芽。根据石芽长度,可以推测这个溶洞形成于上百年之前。洞内的石芽有长有短,佛像顶上的石芽较短,而洞穴尽端的较长,显示出人和自然相互作用的过程。大家有时间,可去那里观赏。在那里,好似钻进了峰林“肚里”,可看到峰林又一道独特不同的风景。
接下来,我们乘座的观光车在峰林丛中穿行一段,随即下一个缓坡,就到了位于两山之间的田坝观光道,然后顺着回返观光道前行一段,看到六坐峰林排为一线,时分时合,表示吉祥美好的“六六大顺峰” 景点,往前穿过刚才在山上观望到的纳灰坡立谷里八卦田、漏斗、天坑等景观区后,最终到了五里屯街道办的纳灰村。
三
观光车载着我们一行沿着,纳灰布依村上、中、下寨中的观光道穿行,只见寨中房屋白墙灰瓦,绿色田园镶嵌其中,旁边山峰连绵不断。我感觉这寨名有些奇怪,心里纳闷,就向司机大哥请教“纳灰”的意思。大哥笑着对我说,纳灰是布依族语,意思代表美好。我听后心想,那还用说,住在这桃花源般的景区,天天抬头可见天然的秀美画卷,时时享受大自然赠予的宁静安逸,生活肯定美好幸福。
到达终点站下纳灰村,看到这里有一个设施完备的广场,广场旁有三棵大榕树,据说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大榕树挂满了当地人和游客祈求神灵保佑平安的红布条。榕树旁广场是布依族庆祝节日的表演场地。在广场上,我们见到在一位闲玩的老大爷,就走上前去搭讪,寻问村里的状况。他高兴地打开话闸,和我们叙摆起了村里的变化。
多年来,各级政府非常重视纳灰村的发展,帮助村里修建了观峰道,建成了纳灰村与观峰道连接的十多公里长的环线旅游公路,硬化了通往景区各村寨景点的旅游道路,改造村里停车场,改造扩建了村铜鼓广场,修建了景区民族商品街、乡村宾馆,还治理了纳灰河等,尤其是修建了宽敞的铜锣广场。这里,是村里布依族人举行节日庆典的地方。节日里,村里人都会到这里来,点起熊熊篝火,敲起民族器乐,唱起动人的歌谣,跳起欢快的舞蹈。不用说,我们村里吃、住、购、娱、游等一条龙服务功能配套完整,是一个值得观赏旅游的好地方。
尤其是2005年春节,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带着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到纳灰村视察,与村人民群众一起欢度春节。在视察时要求我们要注重保护好环境、绿化好村寨、开发利用好旅游资源,把这里建设得更美好。之后,全村人民紧紧依托万峰林景区,狠抓特色农业,美化田园风光,不断发展乡村旅游。同时,大家通过开办 “农家乐”餐馆,发展种植早熟蔬菜、经果林,发展养牛、养猪、养鸡鸭等种养殖业,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多门路增加收入。如今,家家户户走上了致富道路,生活就像芝麻开花——节节高。
2009年1月,万峰林景区被国家评定为四A级风景名胜区。同年2月,中国旅游电视协会把万峰林列为“中国最令人向往的地方”。 2013年9月,万峰林景区定为国家级生态文明教育基地。
中午已过,大家饥肠辘辘,直奔当地特色美食“万峰”餐馆。打开手机一查,餐馆位置位于村子后面较远的地方。正当大家准备步行时,导游告知我们,可免费乘坐观光车去。酒香不怕巷子深,来到这里一看,用餐人很多,一楼已坐满了游客。店里服务员热情地领着我们上二楼就餐。因餐馆用边种满了花树花草,引来了不少蜜蜂。上楼时,看见一群群蜜蜂围着竹楼飞来飞去,吓得我们不敢前行。服务员见状,笑了起来,半开玩笑半说真地对我们说,它们不会伤人的,是看到你们来了,表示欢迎呢。
吃饭时,店主得知我们只用半天时间到此游览,就摇摇头告诉我们,说时间短了,只是走马观花。还说最好是春天来,在这里住上一晚。白天沿着田园、山间的观景道慢行,领略山峰与田园的美丽,寻找各种漏斗,探寻它的神奇。夜晚,看满天繁星,听蛙声虫鸣。清晨,租上一辆自行车或电动车,在村寨、田间、峰林中穿行,看村寨和峰林在薄雾中慢慢苏醒。那种感觉,好比捧着鲜花上飞机——美上天了。
听店主一说,我们几个相视一笑,立马约定明年春天再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