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人世间】我与农活(散文)

精品 【晓荷·人世间】我与农活(散文)


作者:至简至爱 举人,3024.0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302发表时间:2024-07-30 15:22:44

话说父辈们每年都要劳作的那些细密的农活,自己到底能胜任几项呢?掰着指头数了又数,最终却只能瞠目结舌——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孩子,于农活,我竟然完完全全就是个门外汉。好像每道工序都了解,但若真要亲自动手,却只能贻笑大方。但是,这并不妨碍我品尝农活中的诸多滋味,甚至比精于此道的同龄人体味更多样——有时候旁观或者浅尝辄止也能给人意想不到的收获。当然,我的这些滋味的取得完全得益于父母的开明和强大的包容度。
   我的父母都是很善于自我宽解的乐天派。他们虽然和乡亲们一样每天饱尝着劳作的艰辛,却从没有抱怨。偶得空闲,父亲爱看看书,下下棋,哼哼小曲。母亲也爱唱,不过,她是一边画枕头花样一边唱。她的歌声轻柔、悠扬,入耳特别熨帖。所以,我家并没有因为劳动的疲累和情绪而带来的大呼小叫与鸡飞狗跳。我的父母用言传身教在告诉我们老舍的那句话“劳动最快乐”。因为劳动是快乐的,所以我们不怕劳动,乐于劳动。
   我父母的开明在于他们从不勉强我们劳动。早饭后,他们还要去水田里薅草,他们并不点名说让谁谁去帮他们薅草。他们只说还有一点草没薅完,有谁愿意去帮帮忙的。我问薅草难吗,他们说不难,只是把秧苗棵行边的野草拔起来绾成团踩进脚窝里就行。他们一边说一边做动作,感觉特别有趣味,于是我和大弟争先恐后地要去。“去可以,可是不准半中央回家的。只能干完了才回。”母亲说。“那没问题。”我信誓旦旦。“可是田里会有蚂蝗。”父亲说。“粘到了蚂蝗可不准哭的。”母亲又加了一句。凡事只要有了一颗跃跃欲试的心,哪还存在困难所言?那次是我被选中和父母一起去薅草,大弟就在家陪小弟。
   为了防止蚂蝗附在腿上吸血,母亲把平时套在胳膊上的袖套给我套在腿上,我们一起赤脚下田。我个小,往水田里一站,只显得比稻秧略高,不想却也能展现出一些优势。个小,灵便,半个身子都能侧进稻棵之间,能更干脆利落地拔除稻棵周围的杂草。稻棵周边的野茨菇、野荸荠、鸭舌草很好拔,最讨厌的是三方草和稗草。稗草不好认,它会紧紧傍着秧苗生长,有时候在秧苗中间直接来个“第二者插足”。它的叶片和秧苗酷似,要不是母亲告诉我们稗草的秆更光滑,稻秧的叶片与秆的交接处会长有细细的绒毛,那是实打实会让人犯良莠不分的毛病的;三方草茎细、没韧劲,一拔就断,想要连根祛除,得复几次手,有时候还需要用脚帮忙着从泥里把根部拱出来。我学着父母的样子,把绾好的草把踩在泥窝里。母亲说要深深地踩,要让草把没了顶。“为什么呢?”我问。“这样草把在与空气隔绝的情形下才不会再次生长,才能够全心全意地腐化自己,让自己得以升华,从秧苗的祸患直接转变成秧苗的肥料。”父亲一说话就有些文绉绉。父亲说做人也是这个理,人呐,要浪子回头,得有脱胎换骨的勇气,这样才能涅槃重生。父亲跟着爷爷读过许多书,他的话总是让人似懂非懂。母亲说:“做事就做事啰,说一堆孩子又不懂。”父亲却说:“事情事情,事是事,情是理,事和理都是相通的。孩子现在是不懂,长大就自然明白了。”可我的心思完全放不到父母的对话上,我只感觉小腿上痒痒的,探到水里隔着袖套一挠,软软的一坨:“呀,腿上歇蚂蝗了!”我拔腿就往田埂上跑,褪下袖套去抓蚂蝗,可是蚂蝗的一头紧紧吸在皮肤上,怎么拉也拉不下来。母亲说:“用手拍腿,力气大点,拍几下蚂蝗就松口了。”我不知道这是什么原理,只照着母亲说的去做,果然把蚂蝗震落了下来。父亲表扬了我的坚强,说我竟然没有哭。他问我还下田吗?我说当然啦,草还没薅完呢,说好了不能当逃兵的。母亲看了看父亲,笑了。
   那回下田插秧是我自动请缨要去的。双抢时节,我的两个表姐就会过河来帮我家的忙。那天日头不大,云打着伞,虽然并没有多少风,但仍不失为一个劳动的好天气。小孩的心性多少都有点人来疯,家里人一多,不管是干什么,总想凑凑热闹。我的插秧之举就是奔着热闹而去的。那天我的父母负责扯秧,两个表姐负责插秧。大表姐一边插一边给我示范:“就这样拿着秧,大拇指分股,另一只手拿过分股的秧苗插进泥里。棵行的距离嘛,你照着我们的尺寸就好。”“哪是棵哪是行?”我问。“横排的叫棵,竖排的叫行。”表姐说,“就像你写字一样,横竖都要对齐哈。”于是,我就夹在两个表姐中间,开始插起秧来。二表姐说我是学手,在中间能插几棵算几棵,不足的地方她们来填补。
   一畦稻秧本来只需两个熟手并排从头插到尾即可,所以这次因为我的加入,两个表姐明显就有些展不开手脚,局促又忙乱。局促的是可容施展的空间太小,忙乱的是因为我的“慢动作”和每一行的不固定棵数打乱了她们的节奏。原先大表姐和二表姐每人插八棵秧就可满满一行,她们从这头的田埂下田开始直插到另一头上田埂即为一畦。她们平时配合默契,只需顺着自己的一隅,一边后退一边插秧,而现在总要时不时顾着给我修补“漏洞”。二表姐说:“哎呀,你这哪里是插秧哦,纯粹是捣蛋嘛!莫搞得今天连这块田都插不完。”说实话,活该我被嫌弃!后来我最终被赶到田埂上看她们插秧时,我觉得那简直是在欣赏一段极有律动感的舞蹈。只见她们双腿适度跨开,身子前倾,半弯着腰,两手不约而同地在水田里一上一下,一上一下,好像织布机一般,一下子把水田织出一片绿色。她们的手又仿佛画家手里的绿色画笔,不多久就能把白汪汪的水田涂抹出勃勃生机。再看自己歪歪扭扭插出的那一巴掌大的稻秧,哎呀,不忍直视呢!就像是给好好的一方绒布打下的一块针脚歪斜、颜色也不协调的补丁。隔壁水田里扯秧的父母一点也没有埋怨我的意思。父亲说:“还想插吗?还想插就到田角那头去,自个儿摸索,慢慢来,这样也不妨碍你表姐。”记得那回我还真是依了父亲的话,一直插到傍晚回家。二表姐在收工时还打趣我:“看看你插的那些秧哈,东倒西歪,站都站不直,你若这样写字,老师不罚你才怪哟!”“我字才写得好呢!”我嘟囔着反驳。大表姐笑起来,她说还是有进步的,你看这秧路,越来越正气了。父亲说孩子最要紧的是好好读书,这些农活有他们两个大人做就行了。
   如果看谷也算是农活中的一种的话,这应该是我做得最多的农活,绝对没有之一。谷子收获了,存放后容易受潮,所以家里需要卖谷或者轧米时都得把一袋袋谷子倒在场地上晾晒。我家大门下坡地就是常常晒谷的地方。而我,就是那个坐在下坡处的某朵树荫下的看谷娃。看谷并不是为了防人偷,看的主要是鸡和鸟,有时候也看猪。不更事的猪娃娃特别爱摸到谷子边嚼稻谷,嚼得嘴角溢满白花花的唾沫。看谷也不只是一味地看着,而是需不定时的起身给谷踢行路,横竖踢都行。谷铺好后,我们就踩在谷铺上,用脚拱出一行行匀称的谷沟来,就像我们梳头时留出的发路线。待得这些裸露在太阳底下曝晒的谷子由深黄变得浅黄,甚至泛出白色,就得再一次踢谷,把底层的谷子踢出来,让晒干的谷子覆到底层去,如此反复,直到踢出的谷粒全部黄中泛白为止。
   我不算得个尽职尽责的看谷娃。因为我最开始看谷半点不专注,总是三心二意。我喜欢坐在树荫下一边看谷一边看书一边遐想,以至于常常有成群的鸡来吃谷都不晓得。书里的世界太迷人,我完全忘了时间,忘了地点,忘了职责。大弟因为我的失职而去母亲那里告状,他说我都不晓得踢谷,猪娃娃来吃谷了也不晓得赶一赶。大弟一点都没冤枉我。“她就只晓得看书!切,书有么事看头,还不如我一个人打弹珠有意思。”大弟说。“你就知道玩。”母亲说。“可我没有耽误做事呀。”大弟不服气,“猪哇鸡呀,都是我赶的,谷也是我提醒她踢的。”可是母亲并没有苛责我,她语气温和地对我们说书要看,谷也要看好,事情啊,一旦接手去做,就要尽最大努力,做到自己能力范围内的最好。而且粮食是来不易的,每一粒稻子都包含着父母的心血和汗水,我们要珍惜。大弟“骨碌”着大眼睛认真听着,我惭愧地低下了头……
   现在细细想来,对于农活,我虽然做过的还有许多,但也只是在小学阶段有一定的触摸,而且都是些力所能及的事。一生内敛的父亲曾在老家的房子上贴过这么一副自创的对联——“两双大手战天斗地,三间茅屋藏龙卧虎”,我想在我父母的眼里,孩子们的将来是应该有他们自己别样的生活的,至于自己作为父辈的日月,做孩子的只需参与参与,并不见得要深耕细作于此,想来这应该是我父母在农活上给予我们格外宽容的原因。而作为他们孩子的我,也因此在农活中品尝到最多的不是艰辛而是乐趣,是可以延伸到其他诸事方面的道理。所以我们虽没有干多少农活,但依然成长为了一个热爱工作,做人做事有自己原则的人。感谢我的父亲母亲,感谢那些我曾亲历的且终生难忘的农活。
   2024.07.30

共 343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充满温情与哲思的文章,将读者领进了一个充满泥土芬芳的农村世界。文章开篇,作者虽然自嘲为“门外汉”,但正是这种谦逊的态度,让读者看到了一个农村孩子对于农活的好奇、探索和体验。从薅草到插秧,从看谷到家庭的日常生活,作者都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美丽的乡村图景,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那份劳动的艰辛与乐趣。更让人动容的是,文中父母的形象。他们不仅是辛勤的劳动者,更是智慧的教育者。他们没有强迫孩子参与农活,而是通过言传身教,让孩子在参与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父母的开明和包容,不仅给了作者尝试和探索的空间,更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文章最后,作者对父母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父母虽然没有给予孩子丰富的物质生活,但却给予了更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对生活的热爱,对工作的认真,以及做人做事的原则。这些,都是作者在干农活中领悟到的,也是她终生难忘的宝贵经历。一篇语言优美、主题深刻的散文,不仅是作者对农活的体验,更是对父母教育方式的赞美,对童年时光的怀念。作品告诉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份体验,都是成长的养分;每一次尝试,都是对自我的超越。愿我们都能像作者一样,珍惜生活中的每一份体验,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佳作力荐赏阅,感谢赐稿晓荷!【晓荷编辑:芹芹森】【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40803000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芹芹森        2024-07-30 15:33:15
  同样是乡村题材,老师的作品却显得格外新颖靓丽。拜读佳作,受益匪浅,感谢老师的精彩分享!向老师学习,敬茶!祝创作愉快!
回复1 楼        文友:至简至爱        2024-07-30 15:36:12
  感谢老师为我小文的辛苦付出和精美点评,问好,敬茶!
2 楼        文友:十月枫叶        2024-08-04 12:38:30
  拜读老师作品,欣赏优秀文笔,点赞江山佳作。晓荷相遇,文学路上,大家携手,一路同行,共同学习,努力进步。
回复2 楼        文友:至简至爱        2024-08-05 18:45:42
  一起加油????
3 楼        文友:何叶        2024-08-05 13:29:08
  恭喜姐佳作获得精品@,献花一束送姐。
何叶
回复3 楼        文友:至简至爱        2024-08-05 13:41:23
  谢谢社长,拥抱。
4 楼        文友:陌小雨        2024-08-05 15:34:41
  恭喜老师斩获精品!
山本无忧,因雪白头……
回复4 楼        文友:至简至爱        2024-08-05 18:45:27
  谢谢小雨,敬茶!
5 楼        文友:梅林臻        2025-01-24 07:06:07
  一篇充满生活气息的美文,一篇能量爆棚的佳篇,有童年生活的无穷乐趣,有思乡念亲的满满回忆,主题突出,文笔流畅,叙事透彻,美感十足。感谢老师分享精彩!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