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金文圣地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根与魂】【金文】色香味美葱花饼(散文)

精品 【江山·根与魂】【金文】色香味美葱花饼(散文)


作者:晚秋枫叶 举人,4084.0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126发表时间:2024-07-30 16:19:35
摘要:从明代到清代,葱花饼已经名扬四方,那是在皇宫御膳房,达官贵人的厨房,各城市的饭馆。 可喜的是,这个历史文化遗产——葱花饼,已传承到百姓人家,祖祖辈辈,家家户户。 相信经过后人不断加工改良,葱花饼必将成为中国美食文化长廊中的一颗熣灿明珠.

【江山·根与魂】【金文】色香味美葱花饼(散文) 我的家乡晋南大地一展平川,土地肥沃,盛产小麦。我们村属南垣片,南垣上的女人们心灵手巧,会做各种各样的干粮,亮亮的大白馍、垒得高高的枣糕馍、色泽黄亮的烙饼。她们做面食也很拿手,比如面条、拉面、刀削面、拨鱼儿,包子饺子,种类之多,一口气数不过来。我喜欢吃烙饼,烙饼有好多种:千层油酥饼、软软的簿饼、酥香的石头饼等,众多饼类中,我唯独喜欢“葱花饼”,不仅是因为葱花饼香飘千里的美味,更有葱花饼在婚庆文化、寿诞文化、生育文化中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葱花饼的做法很有讲究。首先要选好食材,面粉要上等小麦粉,做出饼来才筋道香软。大葱要选白段,不能用发绿的葱段。食油用上等油:花生油、棉花籽油、大豆油,烙出的饼口味纯正,色泽黄亮。烙饼的过程也讲究:首先把上等面粉倒在盆里用滚烫的水烫好,这烫面很难掌握,开水要在80——90度,开水倒进面粉时,一手拿筷子搅拌,既要受热面均匀,又要防止水多或水少,水多了面团软容易粘在面案上,饼难成形。水少了面团太硬,烙出的饼不好吃。面烫好后揉成面团,(新手注意:这时的面还烫手,需蘸点冷水)揉好面团放盆里醒一会。这时候切好葱段,再剁碎,放点盐、花椒粉、食油调均匀。面团擀成一张大圆片,把拌好的油盐葱花舀一勺抹在大圆片上,然后把圆片卷起一个平放的圆柱形,用刀子切成几段,把一段拧成一个圆面团,注意收口很重要,口收不好,葱花容易滑出来。收好口后,擀成一个圆饼。平底锅上倒上一勺食用油,抹匀,等平底锅发热,把擀好的圆饼放上去,这一环节很重要,不停地翻饼,以防烤焦烤糊。等两面都变成金黄色,就可以起锅了,烙好的饼放在一个盆里,用干净的白布盖好,上面放一个竹箔盖上,捂一会儿。这样捂过的葱花饼口感特好,香软可口。
   我的家乡有个习俗,儿婚女嫁,两位新人都要吃葱花饼。新郎在迎娶新娘动身前,须吃葱花饼;新娘在坐上迎娶花轿(轿车)前,须吃葱花饼,寓意是“翻身”,吃过饼,结婚后过上新生活,就是翻身了(因烙饼时要上下翻饼)。
   寿诞日,须吃葱花饼。老人过大寿,要吃饼,小孩过生日,要吃饼,这个习俗不知从哪朝哪代传下来的。小孩从第一个生日开始吃葱花饼,一直吃到变成八九十岁的老人。
   家乡的女人生了孩子,娘家人烙一摞饼送到婆家,婆家人很高兴,说亲家懂礼仪,且家庭富裕。到孩子十二天、满月的时候,娘家人又会送十二张饼到婆家。婆婆把饼切成块,表(散发)给邻居们,这样,邻居们才会来参加庆贺孩子满月的宴会。家乡的产妇坐月子,主食以饼为主。葱花饼当然不能少。只是产妇要喂婴儿奶,怕葱花影响婴儿消化,拉绿便,所以产妇吃的饼,可以不放或少放葱花。产妇一天吃回五顿饭,早饭午饭必定是小米米汤里煮饼,饼本身有油,煮得软软的。饼香与小米香混在一起,一股独特的香味,很诱人。
   结婚与老人寿诞是大喜事,烙饼的人很讲究。烙饼不是谁都可以做的,必须是“全人”。所谓全人,就是上有父母、公婆,伴有原配丈夫。下有儿女双全的妇人。这时,烙饼之任务神圣而高大,全人令人全村人羡慕敬仰。
   我奶奶是“全人”,年青时上有公婆父母,下有儿有女,符合全人条件。左邻右舍有婚嫁喜事,早早接奶奶过去,忙活烙饼、煮红鸡蛋、包喜饺子。接新娘下轿,陪新娘吃席等等一系列工作,非她莫属。
   奶奶年龄大了,本该退出全人的位置。但因她手脚麻利,干活快,工作有条理,还会安排处理事情,邻居还是愿意请奶奶去做“全人”。记得我上小学时,上学前,奶妈会嘱咐我:今天中午到王家或李家吃席。因奶奶是搀扶新娘的全人,必须与新娘同桌就餐,她会在餐桌上多放一副碗筷,另加一个凳子,那是我的“雅座”,无人侵犯。久而久之,只要村里高音喇叭有唱戏声或歌声、敲锣打鼓声,我放学后径直向那个有音乐的方向奔去,改善伙食,吃葱花饼。奶奶在那里正忙活,主家会热情安排我入席就座,俨然一位“小贵宾。”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如今,家乡的亲人、邻居不缺油缺面,“葱花饼”成了家常便饭。葱花饼的做法也有了改善:烫面这一环节,换成烫一半面,和一半面,烫面与和面最后揉在一起,口味一样,但做的时候,面不粘手不粘案板,好操作多了。
   凡事有渊源,有人问起葱花饼的历史起源,还真有一段历史有必要介绍给读者:
   葱花饼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代,发源地在山西的闻喜县。据说当年在闻喜的一家小吃铺,有一种特殊工艺,用面粉、油、葱花烙出的饼软香,口味极佳,因此闻名天下。这种烙饼层多且薄,皮脆酥香,色泽黄亮,受到当地人和过往客商的好评,一时名声雀起,在山西省内传为佳话。后来,这家小吃铺的技师为了扩大生意,到省城太原,开了新店,刚开张,生意就红火起来。顿时,各地饭馆都效仿这家小吃铺,饭谱上加了葱花饼这一品种。天长日久,葱花饼成了山西各地的品牌名吃
   民间还有一传说:在清朝时期,朝廷官员杨深秀将葱花饼推荐给皇宫御膳房,供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品尝,母子二人赞不绝口,从此,葱花饼成了皇家待客的主要食品。从而使山西闻喜葱花饼端上了皇家宴席,闻名全国,传承至今已有五六百年的历史。
   从明代到清代,葱花饼已经名扬四方,那是在皇宫御膳房,达官贵人的厨房,各城市的饭馆。可喜的是,这个历史文化遗产——葱花饼,已传承到百姓人家,祖祖辈辈,家家户户。
   我们坚信经过后人不断加工改良,葱花饼必将成为中国美食文化长廊中的一颗熣灿明珠,流传千万年。
   2024-7-30临汾卧牛城
   原创首发
  

共 221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非常精彩内涵丰富的优美散文,作者从晋南大地的故乡写起,逐渐写到葱花饼的历史、葱花饼的文化以及葱花饼的价值和作用,随着作者文笔的深入,我们不仅了解了葱花饼的做法,葱花饼的发展历程,而且感受到了作者浓浓的故乡情,整个作品不仅感情真挚,文化底蕴深厚,而且能够让人感受到浓浓的乡土气息和奶奶作为“全人”的人格魅力。文字洗练,文笔流畅,内容丰富,资料翔实,感情真切,读后令人思念家乡,想念亲人,而且感觉到那葱花饼的香味,让人垂涎欲滴,芬芳四溢。感谢老师赐稿,我们一起加油!推荐阅读欣赏,并申报精品。【金文编辑:王金启】【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731001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王金启        2024-07-30 16:23:13
  晚秋枫叶老师精彩美文,情深意长,回味无穷!
回复1 楼        文友:晚秋枫叶        2024-07-30 18:48:52
  感谢王社长及时编辑,编按精准到位,理清线索文脉,给读者起到引导作用。辛苦了!敬茶夏安。
2 楼        文友:王金启        2024-07-30 16:24:11
  感谢晚秋枫叶老师敬业创作,我们社团又增添一篇佳作,祝福老师愉快!
回复2 楼        文友:晚秋枫叶        2024-07-30 18:50:42
  谢谢王社长温暖留评,您的鼓励是我创作的动力。遥祝夏安!
3 楼        文友:汤文来        2024-07-30 17:02:06
  品读了,文字凝炼,情感真挚,耐心寻味
回复3 楼        文友:晚秋枫叶        2024-07-30 18:52:27
  感谢汤文来老师温暖留评,感谢老师鼓励。祝老师文乐,敬茶夏安!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