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千年名阁——滕王阁(散文)
一
去年秋末时节,在钟灵毓秀、云烟氤氲的南昌,我登上了那令我心驰神往的千年名阁——滕王阁!
这座江南名楼,位于南昌古城的西北部,在赣江之畔。由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李元婴所建。遥想当年,李元婴在山东滕州封王时所筑的滕王阁虽已被毁,但他调任洪州后,对故地的思念促使他再次筑起这座阁楼,其情其景,令人感慨。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滕王阁屡毁屡建,前后多达29次。每一次的重建,都是对历史的致敬,对文化的传承。它见证了唐宋的繁华,经历了元明的风雨,也感受了清朝的兴衰。岁月的沧桑在它的砖石上留下了痕迹,却无法磨灭它的精神与魅力。
滕王阁已成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寻历史的足迹,感受文化的魅力。2001年元月核准为首批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时,它便已踏上了新的征程;而2018年10月29日,在文化和旅游部举办的新晋5A级旅游景区授牌会上,滕王阁旅游区正式跻身国家5A级旅游景区行列,更是为它的辉煌历史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俗称为“江南三大名楼”,而滕王阁因王勃的“千古一序”,文以阁名,阁以文传,得以盛誉不衰、名闻天下,被誉为“江南三大名楼”之首。这不仅是因为其建筑的雄伟壮丽,更是因为它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每一篇诗词,每一幅画作,都是对这座楼阁的赞美与敬仰。
登上滕王阁,极目远眺,江风拂面,带来历史的回响。那绚烂的晚霞,那孤独翱翔的鹜鸟,那澄澈的秋水,那浩渺的长天,构成了一幅绝美而永恒的画卷。这诗句,不仅赋予了滕王阁诗意的灵魂,更让它在后世的传颂中流芳千古。
二
滕王阁,它始建于唐永徽四年,那是公元653年,由唐高祖李渊之子李元婴在任洪州都督时所创建,是南方现存唯一的皇家建筑,承载着岁月的沧桑和历史的厚重。
李元婴,出生于帝王之家,自幼受到宫廷生活的熏陶,书画、音律皆精,对蝴蝶情有独钟,常常选那芳草萋萋的水渚游玩,乘坐着青雀舸,尽享亭榭歌舞的盛景。明陈文烛在《重修滕王阁记》中记载:“工书画,妙音律,喜蝴蝶,选芳渚游,乘青雀舸,极亭榭歌舞之盛。”永徽三年,公元652年,李元婴迁任苏州刺史,后又调任洪州都督。他从苏州带来一班歌舞乐伎,在都督府里终日盛宴歌舞,后来更临江建阁作为别居,这便是最初的滕王阁,一个充满歌舞升平的欢乐之所。
因李元婴曾在贞观年间封于山东省滕州,称为滕王,并在滕州筑起一座阁楼名为“滕王阁”。当他调任江南洪州时,再次筑起这座豪华楼阁,依然冠名“滕王阁”,于是这座阁便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真正让滕王阁名贯古今、誉满天下的,是“初唐四杰”之首王勃的那一篇骈文——《滕王阁序》。“时来风送滕王阁”,它是命运的安排,让王勃在那个特定的时刻登上滕王阁,挥笔写下这千古不朽的篇章。其文辞优美,气势磅礴,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般意境高远、生动如画的语句,让人读来心驰神往。王勃的《滕王阁序》脍炙人口,传诵千秋,文因阁而名,阁因文而传,历经千载沧桑,其盛誉从未衰减。
自王勃之后,王绪曾为滕王阁作《滕王阁赋》,王仲舒作《滕王阁记》,成就了“三王记滕阁”的佳话。而后,大文学家韩愈又作《新修滕王阁记》。正是王勃、韩愈等人开创了“诗文传阁”的先河,使得后来的文人学士纷纷登阁题诗作赋,相沿成习。
当我们站在滕王阁前,还能听到那远古传来的丝竹之声,看到那曾经的歌舞升平。登阁远眺,江风拂面,思绪飘飞,能与那些文人雅士对话,感受他们的情怀与抱负。滕王阁,这座承载着无数历史与文化的瑰宝,将永远屹立在南方的大地上,散发着永恒的魅力。
三
怀着对历史的敬畏和对文化的向往,我走进了滕王阁的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幅巨大的汉白玉浮雕——《时来风送滕王阁》。它仿佛是一扇通往过去的时光之门,将明朝冯梦龙《醒世恒言》中的名篇《马当神风送滕王阁》的故事生动地呈现在眼前。王勃昂首立于船头,衣袂飘飘,踏浪前行,那坚定的目光和无畏的身姿,尽显他当年日趋七百里赶赴洪都的英姿飒爽。
画面右边,风浪汹涌,王勃虽被其所阻,却幸得中源水君相助,冥冥之中似有天意;画面左边,王勃赴滕阁胜会,挥毫作序,笔走龙蛇,意气风发。望着这栩栩如生的浮雕,我恍惚间也置身于那个风云际会的时代,与古人一同把酒言欢,纵论古今,共赏那如诗如画的美景,品味那流传千古的名句。
从台座一步步向上,滕王阁共有九层,台阶以上有六层,顶层第六层的大厅题匾“九重天”三个大字龙飞凤舞,气势非凡。每登上一层,便如同穿越了一条历史的隧道。那数不胜数的名人字画,或笔力苍劲,或婉约细腻,每一笔每一划都承载着作者的情感与思绪;那光怪陆离的青铜古鼎,庄重而神秘,它在默默诉说着岁月的沧桑;那奇形怪状的玉石浮雕,巧夺天工,展现着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
置身其中,我能听到历史的回响,感受到岁月的沉淀。这里弥漫着厚重的历史硝烟,每一件文物都像是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讲述着过去的故事。同时,这里也散发着浓烈的文化幽香,诗词歌赋、书法绘画,无不让人心醉神迷。
在这历史与文化的殿堂里,我惊叹于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从古老的青铜器到精美的玉石雕刻,从飘逸的书法到传神的绘画,每一件作品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我庆幸自己能成为炎黄子孙的一员,能够触摸到这些历史的痕迹,感受到祖先们留下的宝贵财富。
四
滕王阁的第三层像一个充满诗意与梦幻的世界。回廊环绕,中大厅内的《临川梦》壁画栩栩如生,将汤显祖的《牡丹亭》那凄美的爱情故事娓娓道来。
杜丽娘,这位官宦之女,因一场梦中的爱恋,便不顾一切地追寻,哪怕付出生命的代价。她的执着,她的勇敢,她对爱情的纯粹,令人动容。她敢于挑战封建礼教的束缚,敢于冲破思想的樊篱,只为心中那份至真至纯的爱。而柳梦梅,也为了这份爱,勇敢地掘墓开棺,让爱情战胜了死亡。
一曲《牡丹亭》,人鬼情未了!几百年来,它如同一股神秘而强大的力量,吸引着无数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在此顶礼膜拜。那生死相依的爱恋,穿越了阴阳的阻隔,在人世间一次次地上演着惊天地、泣鬼神的传奇。这份对幸福的执着追求,对美好未来的坚定渴望,无论岁月如何流转,都不曾磨灭。
站在这壁画前,我思绪万千。几百年来,《牡丹亭》的故事不断被传颂,激发着一代又一代少男少女对爱情的憧憬。那无数的生死恋,或悲壮,或凄美,都是人们对幸福的不懈追求,对美好未来的坚定信念。
继续拾阶而上,当登上第六层时,我仿佛登上了时光的巅峰。大厅墙壁上的《大唐舞乐》和《霓裳羽衣舞》,色彩绚烂,画中之人随时都会从画中跃出。白居易的诗句瞬间在脑海中浮现,那优美的词句与眼前的画面相互交融,让人陶醉。
西大厅的“仿古展演”更是令人惊艳。小戏台上,“曾侯乙”编钟、编磬仿制件散发着古朴的气息。随着编钟和编磬清脆悦耳的声音响起,身着古装的妙龄女子飘然而至。她们的广袖如云,舞姿轻盈,如烟似雾中,歌声婉转悠扬。《滕王阁》的豪迈,《彩云追月》的柔情,让人沉醉其中,不知今夕何夕。
此时的我穿越回了唐朝,置身于那繁华的盛世之中。周围的一切都变得如梦如幻,灯光的闪烁,舞姿的曼妙,歌声的悠扬,共同编织成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
滕王阁,这座历史的瑰宝,不仅承载着过去的辉煌,更展现着当下的魅力。它是文化的传承,是艺术的殿堂,每一层都诉说着不同的故事,每一处都散发着迷人的光芒。当我离开时,心中满是不舍与留恋,期待着下一次与它的相遇,再次聆听它的诉说。
五
走出滕王阁,仿若从深邃的历史长廊中缓缓踱步而出。五楼明层的回廊里,我手扶栏杆,极目远眺。
初升的朝阳宛如羞涩的少女,轻轻揭开面纱,将温暖的光芒洒向大地。宽阔的江面上,云雾蒸腾,霞光万道,如梦如幻。南昌城在晨曦中渐渐苏醒,赣江两岸,一幢幢现代化的高楼大厦直插云霄,在阳光的映照下闪耀着璀璨的光芒,那磅礴的气势犹如长虹贯日。八一大桥雄伟地横跨东西,车辆川流不息,诉说着城市的繁荣与活力。江面上,一艘艘红色的画舫悠然穿梭,水波荡漾间,似在谱写着一曲曲动人的乐章。远处层峦叠翠,大路小道纵横交错,车水马龙,行人如织,好一幅热闹非凡的盛世景象!
我不禁遐想,如果王勃能穿越千年的时光,来到今日之滕王阁,看到这般壮丽的景色,他那生花妙笔定能描绘出比《滕王阁序》更惊艳绝伦的诗篇。或许他会用更加豪迈奔放的词句,抒发对新时代的赞美与歌颂。
短暂的旅程在不舍中结束,我告别了这座令我心驰神往的滕王阁。这座历经千年风雨的名阁,给我留下了无尽的思索。她之所以能承载中华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是因其有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包容万象,融汇古今。
滕王阁,不仅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座承载着历史和文化的丰碑。它见证了岁月的变迁,见证了无数文人墨客的才情与梦想。离开滕王阁时,我频频回首,心中满是不舍与眷恋。我知道,这次的相遇只是一个开始,我与这座文化殿堂的故事,还将继续……
2024年7月31日原创首发于江山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