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关于童年的记忆(散文)
一
鱼更没有童年的记忆。据说,鱼的记忆力只有7秒。这是根据鱼咬了诱饵脱钩以后,过了7秒再次咬同一个钓钩得出的判断。
其中存在不存在“记吃不记打”的可能,不排除这种可能性。
我倒是觉得,鱼总会记得寻吃诱饵的快乐,怎么说它没有这种本能的记忆呢?就像每个人都难忘童年的故事,不管故事简单还是复杂。
犹记得,我从小时,在老家的东河观察过两条鱼,那是有水的入口和出口的水湾,好几天,两条鱼还是围绕着水边石头游戏。它们应该是有和这块石头游戏的记忆。
有一个诗人说,鱼游来游去,它记得水给它的自由,不然会跳到岸上,岸上的空气更充沛……
鱼不忘水给它的自由,我也不能遗忘童年给我的那些往事。我喜欢像一条鱼那样游弋在童年的时光里,打捞出曾经的快乐。
我的童年,就像老家东河的那湾水,并不大,没有耽搁我的成长,还保留着清晰的记忆。
水湾虽小,并不影响鱼的快乐。老家很闭塞,也不影响我的成长,格局和前途,不完全因为这一点而受限。
将几根草绳系在两棵树之间,那是一席最好的秋千,每见到靠近的两棵树,我就像还游荡在千秋上……幸福感往往因为相似的情境而生出。
母亲放权,让我从东河往家赶鸭子,我居然学会了“鸭步”,一段时间晃悠着摆动着走路,母亲怕我成了“鸭孩子”而不允许。动画片《唐老鸭》上演,我觉得是在重复我的童年。我也跟着喜欢上孩子们看的《唐老鸭》,喜欢它们的顽皮和活泼。
老家老街有东溪穿过,下大雨有山洪咆哮而来,我们几个孩子,冒雨搬石头搭桥,那些躲在屋檐下避雨的人看着我们,不说什么话,我都觉得是在给我们加油。垒起的散石桥,会擎着老街人的脚走过,让我们很自豪。
我们的童年,能为别人搭桥了。每每经过,桥的影子还在,到底对我的人生有什么启发,没有细想过。
夏天爬上那棵老枣树套蝉粘蝉,秋天爬上打枣子,总有楠婶仰着脸看我们,叮嘱我们“小心点”,很啰嗦,没有新词说。长大后,我也学会了把“小心点”送给孩子们。
我们帮助家英老头拔园里的草,得到好几根嫩黄瓜开胃;我们帮六母推碾子,六母给我们烤地瓜吃。我们用竹竿子戳洪俊叔的海草房打饽饽指头(一种寄生海草房上的多肉植物),捅坏了房草,他说海草会自己愈合……
在儿童的眼中,这也是破坏,洪俊叔说的“愈合”,应该是他懂得我们的童趣吧?他一贯严肃的脸上,那时都是笑。
多少年后,我有了一些民俗知识,懂得了洪俊叔说的意思了,我们的竹竿子就像是手术刀,割掉了海草房的瘤子,海草房就不会再被“饽饽指头”破坏了。他看得那么深远,让我吃惊。
二
我们的童年,也写着太多的缺点错误,三页简历,可能就要有一页是写这些的。
洪珠叔在山园里留西葫芦种是要做一个“口”字形的记号的,我们恶作剧,给他的西葫芦切一个“口”字掏空,填上砂砾,等切开,里面都腐烂了,那年,他的种子不足,终于破案,惩罚我们的是到地里拔草一上午。
童年最恨看苹果园的“大耳”,还是青苹果的时候,我们就不老实了,从栅栏钻进去,可大耳正在守株待兔,抓个正着,把我们几个交给了在果园井边开园种菜种豆的小学老师。老师说,写检讨,全校(师生60多人)检查,这是多大的场面啊,我们几个孩子从未见过的,一晚上忐忑不安。而且要写出——事情经过,详实细节,复杂心理,错误根源,行为危害,改正决心……从此,我真的懂得了写作文怎样打腹稿了。
童年的一些记忆,岁月是无法轻易抹掉的。是哪些因素,让我们的童年记忆还那么清晰?抹不掉的记忆是哪些?有趣的,好玩的,就像一种激素,一旦回忆,就不断催生故事和场面。每个孩子的童年,起初都是很自我的,但那些顽皮的故事,让童年的我们懂得了人性,知道人与人之间应该是怎样一种关系。简单的奖赏,成为孩子们劳动的动力,损坏了东西,大人们却原谅了。时光过滤掉的是一些没有什么意义的东西,留下的东西都不是肤浅的。
最生动的情节,往往记忆最清楚。每个童年,都是在故事里成长的,包括不值一提的恶作剧,干坏事。我也不是不想回忆那些被欺负的情节,但真的想不起,尤其是那天回老家,和福子哥聊天,他还说我常常被欺负哭。我说真不记得了。为什么?童年是最欢快的成长旋律,那些不和谐的音符,都已经被岁月删掉了,屏蔽了。记忆,是慰藉童年的一丸药,是被提炼过的,我这样给童年记忆做比喻。
三
也是,童年的记忆,明显和此后的回忆有着区别,但有着难以改变童年记忆的奇妙力量,更有捉摸不定的意义。就像写检讨,对事件的认识早就不记得了,可记得写检讨的层次安排。
有一位印度的老僧人说,那些最早来的总是最晚离开。他告诉我们一个奇特的记忆现象,这应该是说记忆的奇妙吧。遗忘对最早的记忆影响很小,很无奈,甚至根本起不到作用,就像河流里的杂草、树枝等漂浮物,都会被时光的流水冲走,而始终还在的是我们剥开时光的外壳看到的鹅卵石。老僧不是科学家,但是时光的感知者,他的偈子还被人们记得,童年的记忆是最坚韧的,经得住遗忘的水流的反复冲刷,偈子,往往告诉我们一个真理,但并不证明什么,这就留给我们去思考了。
又出现了一个问题。有人说,常常爱回忆从前,想起童年的往事,就说明你老了,回忆和记忆(部分),是老年人的专利。真是这样吗?可能说对了一点,我退休以后,想童年的事多些,有了时间,童年就容易再现,工作时是没有心思去想童年的。同时,童年记忆,对于文学创作者来说,都是新鲜的。所以,用童年记忆把人群分开还是有难度的。
有些记忆是很靠不住的。我觉得,对于太多的人,童年的记忆,剩下10%就算幸运了。有时候在文章里表现童年的故事,我们会觉得任何一个用词都不贴切,找不到合适的词,任何一个句子都不够准确,无法描述曾经。我们总是想通过文字,唤醒完整真实的童年,这是做不到的,但能够将模糊轮廓的童年浮现出来,已经说明童年记忆的强大。
记忆,永远是不坏的。就像我回到老家老屋,总会听到有鸡仔咯咯地叫,下蛋了?其实农村也不再分散到各家各户养鸡了,这是记忆让我回到了从前。有些童年记忆,一定是永恒的。
童年的记忆最简单,简单得就像一缕风,一阵雪,一道光线,倏忽而过,却是刻下了生动的符号。一起跪着和泥,一起跳墙偷梨,一起下河摸鱼,一起用草棍逗蛐蛐,一起心血来潮逃学,一起笔直地站着挨批,一起打过架,一起再次拥抱和好,一起调皮开玩笑,一起站在悬崖大声呼叫……往事历历,寻不出缘由,不能还原情节,却还鲜活。
记忆,一旦放进文章,作者就永远占有了,再拿过来看,还是想不断填充。我在母亲去世的时候,我认为母亲是真的走了,但他的鸡仔还在,鸡鸣声占据了我童年的记忆,所以,通过鸡鸣声,可以勾起一串往事,是关于母亲的。
童年的记忆还有一个特点。很多东西,一旦磨损,渐渐地就失去了原有的模样,甚至变得不再认识。而童年的记忆却深深地刻进脑海,为什么?读《银河铁道》这篇文章,我觉得作者说得对。六岁前的童年,不被任何知识、神话干扰,是不识字的状态,听不懂周遭的人们说什么,看不到他们的文字,所以一切都是新鲜的,仿若第一次看到,于是在脑海刻下深深的痕迹。
童年记忆,最缺乏目的性,不怎么准确,但很牢固。应该归于记忆的本能,所以,在合适的年龄,往往童年情境就出现了,我觉得,这是老年的好,好到我们可以返老还童。
四
每个时代的人的童年不一样。
下着绵绵细雨,正好可以用手指抠下石缝里的红泥,捏成铜锣的样子,往地上使劲一摔,啪,声音就像放鞭炮,也很过瘾。
不一定懂得声音原理,但喜欢好听的声音。
拨开草丛,蹑手蹑脚,抓住一只蝈蝈,放进麦秸编织的蝈蝈笼里,想的是,拿什么给蝈蝈吃,嫩草,露水,还有山中的空气……
成人了,看这样的游戏多么无趣,但这份童趣的记忆,依然在告诉我,要喜欢自然。
看改革开放年代出生的孩子,他们的童年记忆是在小霸王游戏机上的,家长不许玩,但上瘾。
在童趣世界里的美好童年,游戏机就像我们做的蝈蝈笼,是开发他们智力的武器。
有人喜欢回忆放牛的童趣,哞哞的声音,是旷野的音乐;慢慢抬头,都是一往情深的样子;用背驮着牧童,是牛最温柔的一刻。
我甚至嫉妒这个放牛的童年了。我在童年,队上已经有饲养员了,我们靠近,饲养员就吓唬我们,其实是怕被牛踢。缺少了童年这一课,也是残缺的,记忆里没有童年的牛,就失去了部分的乡村诗意。
一条鱼会记住它生活的河流,一个人一定会记忆自己的童年。童年的记忆是写不坏的,只能在文字里更加丰满。这是一个作家的感悟。
没有童年记忆,我们的文学就一定也少了厚重,少了童趣,少了天真。唤醒童年记忆,是人生的需要,大家都有,放弃了童年记忆,人生就少了一趣。珍惜童年记忆的力量吧。
条件好了,几乎每个人都有可能以照片的方式,留住童年记忆。像我这个年龄的人,也有一张十月照片,常置于书桌玻璃板下,让童年记忆始终跟随着我,只是生命的故事,我一点也不知。只能靠父母的转述,而父母不在了,留下的是记忆的空白,想填补而不能。
有些东西,随着时间而失去,而变形,而被我们遗忘,属于正常。从大量的记忆现象看,几乎每个人都对童年的快乐有兴趣去说,记忆也很深刻,为什么?我想,童年的快乐,是成长过程中总不能缺少的底色,快乐并不是肤浅的东西,它和成长有着一条明显的逻辑关系。即使一个人的童年有着太多的苦难,也会从苦难中找寻一丝一点的快乐,也不喜欢把自己打入苦难的泥淖而不能自拔。我们应该做的是,用思维去接续,用文学去表达,用心打捞起童年的快乐,让我们去珍惜有意义的童年吧。
删除了童年,无视童年的快乐,人生也是不完整的。
2024年7月31日原创首发江山文学
作者细腻地描绘了童年时光中的点点滴滴,从老家东河的鱼到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从童年的顽皮到成长中的感悟,每一个片段都是那么鲜活,仿佛就在昨日。这些记忆,虽然简单,却饱含深情,它们是作者心中最宝贵的财富。
文章中,作者提到了童年的自由、快乐和错误。这些经历,无论是好是坏,都成为了他成长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特别是那些恶作剧和错误,虽然当时可能带来了惩罚,但最终却成为了深刻的教训和成长的催化剂。
我被作者对童年记忆的珍视所感动。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常常忙于奔波,忽略了那些简单而纯粹的快乐。但作者提醒我们,童年的记忆是强大的,它们能够穿越时间的长河,给予我们力量和温暖。
同时,文章也让我思考了记忆的本质。为什么童年的记忆如此深刻?是因为它们是生命中最早的体验,还是因为它们代表了一种纯真和自由?或许,正如作者所说,童年的记忆是最坚韧的,它们像河流中的鹅卵石,经得起时光的冲刷。
此外,作者还提到了不同时代的童年记忆。从拨开草丛捉蝈蝈到改革开放年代的游戏机,每个时代的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童年记忆。这些记忆,虽然形式各异,但都承载着快乐和成长。
最后,我想说,童年记忆是我们人生的底色,它们或许会随着时间而变得模糊,但永远不会消失。我们应该像作者一样,珍惜并感激那些塑造我们今天的记忆,因为它们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偶尔停下脚步,回望那些美好的童年时光,从中汲取力量,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