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泊宁静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根与魂】【宁静】丹江剪纸(散文)

精品 【江山·根与魂】【宁静】丹江剪纸(散文) ——奶奶三绝


作者:老笨熊李春胜 榜眼,27006.5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29发表时间:2024-07-31 11:53:14

奶奶死了,很多人说出了很多赞美的话。奶奶倘若在天有灵,盖棺论定的结论应该让她满足了。
   我也对奶奶的一生来了个盖棺论定,那就是“手忙脚乱口不闲”。其实,这个结论包含了三层意思,那就是手、脚、口,奶奶的一生就集中在这三个字上,这话奶奶也认可,说这是她一生的“三绝”。
   先说“手忙”。奶奶是丹江流域一位普普通通的妇女,那时大部分人们脚上的鞋子都是女人们一针一线做的,包括鞋底子都是女人们加工纳成的。做鞋的时候,得鞋样子,奶奶会剪鞋样子,村上的女人们都找她,奶奶也不推辞,拿上一张报纸叠一叠,也不用画,随手一弯一绕就成功了。
   冬天来了,屋里漏风,窗口是个漏风眼。母亲怕我们冻着,就找了两张报纸把窗口糊了个实实在在,内外糊,双保险。奶奶见了,说:“屋子里面糊纸人们看不见,屋子外面这样糊不太美观,影响孩子们心情。”是啊,土坯墙上糊这么一块子白的,是有点不协调,看上去不顺眼。
   奶奶找来了很多红纸,这些纸有的是人家写对联、写标语写错后扔掉的,有的是染坊染纸扔掉的下脚料,到了奶奶手中都成了宝贝。她又是一通叠,然后七绕八拐开始剪,剪过后,我们兄妹几个开始小心翼翼地展开,我的是小猪哼哼,小弟的是小兔蹦蹦,小妹的是小鸟飞飞,我们缠着奶奶又给我们烧了浆糊,把这些剪纸粘到了报纸上,这一粘,我们的卧室就显得很有个性和特色了,同龄的小朋友们都来看,都来“奶奶长”“奶奶短”地叫着讨好奶奶给他们剪。
   奶奶是来者不拒,谁要都给谁剪,在她眼里,村里的孩子都是她的孙子。
   后来村里死了人。那时死了人不如现在,寿衣、花圈、丧杖都是现成的,花圈要找人扎,纸扎要找人扎,最讲究的是灵幡,看似很简单的玩意儿,很多人却不会,那是要把剪纸一环套一环拖下来飘在空中,似露非露能看出灵幡大罩环里面的“某府考(妣)讳某某某行灵一位”,字都会写,好坏不讲究,就是灵幡剪纸难剪。这难不倒奶奶,她轻车熟路叠纸、剪纸,一通操作下来,那环环相扣的灵幡外套就剪成了,可惜她不识字,大罩环里面的字由其他人来写,然后前来帮忙的邻居把写有黑字的白纸条朝大罩环里一装,小套环一环套一环拖下来,再朝一棵刚挖下的青竹上一绑,放到门口,给丧事增添了三分肃穆。奶奶呢?手也没闲着,又去忙着为纸扎、为花圈剪花儿了。
   我们家辈分大,村里也有很多年轻人缠着奶奶说:“奶奶,教我们一手吧,我们给你当徒孙,总可以吧?”奶奶不保守,很热心地指导他们叠、折、剪,有的人怎么弄也拿捏不住,有的人当时会了,遇到下一次就又全忘了,奶奶呢,笑他们的手只会拿筷子。但是,人家丧事上剪下来的边角纸,奶奶向来不朝家里拿。奶奶迷信,说这种纸晦气。
   除了丧事,喜事上人们也请奶奶,剪大红“囍”字是少不了的。剪大红“囍”,很多人都会,剪出来的是方方正正一个“囍”字,但奶奶还能剪出把大红“囍”字套在一个大圆圈内,寓意是把相亲相爱的新郎新娘,圈起来,关在同一个生活的圈子里相濡以沫一辈子。奶奶剪过大红“囍”字,再为新房内、窗棂上、床头上剪一些“麒麟送子”图案、“鸳鸯戏水”图案,增添新房里的浪漫和温馨情调。剪下来的边角纸奶奶舍不得扔,拿回家,说是沾沾喜气。
   奶奶的剪纸手艺在远近上下出了名,喜红白事找她的人很多,尤其是丧事上的那个灵幡罩,远近上下会剪的人不多。远地方的人是用牛车、马车或自行车来接奶奶,都知道奶奶脚小,走长路难,也不快。还有滑稽的,有一次是十里开外有一户人家,用旧社会地主老财坐的兜子来接奶奶,那兜子四个人抬。奶奶说:“当年我成亲时还是坐个小毛驴来的,现在坐兜子可真是大闺女上轿。”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奶奶的剪纸手艺当属于哪一行,我不知道,但读的书多了,我才知道剪纸是一门民间艺术,是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了丰富的文化信息,在造型上运用夸张、变通、变形的手法,将不同空间、时间的内容进行加工组合,体现的是剪纸者的技巧,赓续的是中华文脉,其文化价值是多元化的,是启智、教化、抒情、欣赏、排忧、交谊、憧憬等方面的载体。
   奶奶了不起,剪出了生活,剪出了情调,剪出了艺术,剪出了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再说奶奶的“脚乱”。奶奶是小脚,我记事时比我的脚大不了多少,用“三寸金莲”来描述她的脚,一点也不为之过。奶奶走起路来真可谓纤纤作细步,步子很碎,你一步相当于她三步,她要想和你速度一样,迈步的频率当然得是你的三倍。奶奶见我们走路大大咧咧的样子就羡慕得眼红,她常常说:“真艳羡你们大手大脚啊,走起路来像长了翅膀一样。”
   有一次,我这样回奉奶奶:“谁让你把脚缠得那么小呢?”奶奶叹了口气说:“那有啥办法呢?我们那时的女孩,身子是你的,两脚就不是你的了。我奶奶缠脚,我妈妈缠脚,轮到我四五岁缠脚时不是哭就是闹,可就是摆脱不了我爷爷、我爹的训斥加棍棒。”
   我又好奇地问:“奶奶,你怎么把脚缠得那么小呢?”奶奶说:“四五岁时,我妈用家织布将我的双脚紧紧裹缠,不久就疼得钻心、热得钻心,难受得要命,后来也不知道是适应了,还是脚丫子变形了,感到的只是麻木,等到以后妈妈将布带子给我解开,我才感到轻松,这时脚已经变小了,几个脚指头已经挤到一起了。唉,缠脚苦了奶奶一辈子,害了奶奶一辈子啊!”
   我对奶奶印象最深的还是她的“嘴不闲”。她的“嘴不闲”不是说她索叨,而是她善于编小曲哄我们睡觉。在上床之后到入睡这段时间内,是我们小孩子撒娇哭闹的时候,岁数大一点我们就不那么矫情了。
   记得奶奶哄小弟唱的催眠曲是:“花喜鹊,尾巴长,娶了媳妇忘了娘……”“你吃西瓜皮,奶吃西瓜瓤;你吃红薯皮,奶吃红薯瓤;你吃香蕉皮,奶吃香蕉瓤……”“割苇子,编帽子;编帽子,戴帽子;戴帽子,刮胡子;刮胡子,穿袄子;穿袄子,补裤子;补裤子,洗袜子;洗袜子,穿鞋子……”
   记过那么多事儿,走过那么多路,唱过那么多歌,都没有奶奶的催眠曲那么有韵味,那么难以让人忘怀。
   奶奶的“三绝”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其实风马牛也并不是孤立得没有连带。按奶奶的话说是:因为裹足时脚疼,不敢起来走动,每天只好坐在大门前,玩又没人玩,说话又没人给说话,所以她就傻傻地看蓝天、看飞鸟、看牛儿吃草、看同龄的男孩子们满村跑,她又傻傻地想,可别让她的苦让其他孩子去品尝。当她有了儿孙后,她很爱孩子们,生怕他们磕着碰着不开心,想方设法逗孩子们开心,那时孩子们没有玩具,她就靠给叠飞机、叠纸船、剪花样,从叠、剪中,她又编了很多催眠曲……
   奶奶,在天堂您是否还是“手忙脚乱嘴不闲”呢?
  

共 264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文章如一幅质朴而温馨的画卷,生动地展现了奶奶的一生。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和真挚的情感,描绘了奶奶的“手忙脚乱嘴不闲”,让我们感受到了奶奶的勤劳、善良和慈爱。文章中对奶奶剪纸手艺的描写尤为精彩,如“奶奶又是一通叠,然后七绕八拐开始剪,剪过后,我们兄妹几个开始小心翼翼地展开,我的是小猪哼哼,小弟的是小兔蹦蹦,小妹的是小鸟飞飞”,通过生动的细节描写,展现了奶奶剪纸技艺的高超,使读者仿佛能亲眼看到那些精美的剪纸。同时,文章还通过奶奶的讲述,展现了那个时代的背景和人们的生活状况,如“我们那时的女孩,身子是你的,两脚就不是你的了。我奶奶缠脚,我妈妈缠脚,轮到我四五岁缠脚时不是哭就是闹,可就是摆脱不了我爷爷、我爹的训斥加棍棒”,让读者对奶奶的遭遇感同身受,也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此外,文章中奶奶的催眠曲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花喜鹊,尾巴长,娶了媳妇忘了娘……”“你吃西瓜皮,奶吃西瓜瓤;你吃红薯皮,奶吃红薯瓤;你吃香蕉皮,奶吃香蕉瓤……”这些简单而温馨的歌词,充满了奶奶对孩子们的爱,让人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总的来说,这篇文章语言优美,情感真挚,通过对奶奶的回忆,展现了人性的美好和传统文化的魅力,是一篇值得品味的佳作。【编辑:温莎的梦想】【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7310010】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温莎的梦想        2024-07-31 11:55:07
  这篇文章如温馨画卷般生动展现了奶奶的一生。作者以细腻笔触和真挚情感,描绘出奶奶的“手忙脚乱嘴不闲”,让人感受到她的勤劳、善良与慈爱。文中对奶奶剪纸手艺的描写精彩绝伦,通过细节展现其高超技艺,让读者如临其境。同时,奶奶的讲述揭示了时代背景和人们的生活状况,使读者对奶奶的遭遇感同身受,更珍惜当下。此外,奶奶的催眠曲简单温馨,充满对孩子们的爱,让人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总之,文章语言优美、情感真挚,通过回忆奶奶展现了人性美好和传统文化魅力,是一篇值得品味的佳作。拜读,学习!
回复1 楼        文友:老笨熊李春胜        2024-07-31 13:17:02
  谢谢,双臂挥动言大谢!
2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4-07-31 14:13:38
  感谢老笨熊李春胜赐稿宁静社团,期待精彩继续。
一本正经说胡话,嬉皮笑脸吐真言。
3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4-07-31 14:14:00
  佳作欣赏,已向精品审核组申报!
一本正经说胡话,嬉皮笑脸吐真言。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