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根与魂】【东篱】话说永新(散文)
一
在江西赣西的群山怀抱之中,有一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永新,那是我的祖籍所在地。它虽身处山峦怀抱之中,却是吉安辖下拥有五十多万人口的中等县城。
它的历史犹如一部厚重的书籍,先后隶属于吴楚,在岁月的长河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它隶属于吉安市,与湖南的茶陵、江西的莲花、井冈山、泰和、吉安、安福接壤,成为了多地交界的独特存在。
永新四面环山,像是一个被世界遗忘的角落。在交通布局上,它处于京广线、京九线和105国道、106国道、京珠高速、赣粤高速的夹围之中,却两不着边,是名副其实的非中心地带。典型的“吴头楚尾三不管”,让它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保持着一种与世隔绝的宁静。然而,贵州至厦门的319国道宛如一条生命线,穿行于县区,成为了永新与外界联系的主要通道。
这里是罗霄山脉绵延的地带,大自然赋予了它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地。千百年来,永新人民就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过着如诗如画般的生活。那弯弯的秀水河——禾水河,宛如一条碧绿的绸带,在县城聚集后,又缓缓地流向二百里外的赣江。凡是从吉安去往永新的人,无一不被这清丽的河水迷醉。
河的两边,峭然的石峰耸立,它是大地的守护者。密集的树林将身影倒映在静静流淌的禾水中,随着水波轻轻摇曳,如梦如幻。不时能瞧见渔舟在水面上穿梭,渔网在空中抛洒,那瞬间时间都静止了。周边零星分布的古樟,枝繁叶茂,像是岁月的见证者;古老的民屋,散发着古朴的韵味,门口端坐着晒太阳的老叟,脸上刻满了岁月的沧桑,眼神中却透着平和与安宁。田野里,浓郁的土地芳香扑鼻而来,那是生命的气息,是希望的味道。牧童在田间嬉戏,牛群在草地上恬静地吃草,构成了一幅生动而美好的田园画卷。
春天,永新是花的海洋。桃花、油菜花、梨花竞相绽放,红的像火,白的像雪,粉的像霞,把整个大地装点得五彩斑斓。夏天,禾水河畔是人们消暑的好去处,清凉的河水带走了夏日的炎热,带来了无尽的欢乐。秋天,金黄的稻穗在风中摇曳,它们在诉说着丰收的喜悦。冬天,当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永新又变成了一个银装素裹的世界,宁静而纯洁。
永新,这片山里的地域,虽没有大城市的繁华与喧嚣,但它有着独特的宁静与美丽。它是我梦中永远的桃源,无论我身在何处,那份对永新家乡的深深眷恋,都永远珍藏在心底。
二
由于古时地域的隔绝,永新方言宛如一朵遗世独立的奇葩,令语言专家也难以考究。赣方言与客家方言在江西广袤的土地上各占一方,而永新周边的茶陵攸县多以湘方言为主,安福、吉安、泰和则盛行赣方言,井冈山、宁冈、炎陵则以客方言为主,唯独永新方言自成一体,晦涩难懂。永新人在外交流时,那高声阔论旁人难以理解的话语,常令他人面面相觑。
说起永新方言,频率颇高的“古拉”一词就让人摸不着头脑。还有那则笑话,大爷看病时说“脑壳肚里屁股痛”,医生傻眼,忙问究竟是脑袋痛、肚子痛还是屁股痛。原来大爷的意思是脑袋里面不停地痛,让人啼笑皆非。但永新方言并非少数民族语言,而是汉方言中赣方言的变异。或许是因为其地理位置偏僻,土地肥沃,古时成为不少失势仕人的避难之所。
永新,虽似世外桃源,永新人却有着鲜明而独特的个性。他们侠肝义胆,忠勇尚武,敢闯敢干,在外非常团结。在这片土地上,生存从来都不是一件易事。面对周边深不可测的大山,可能出现的野兽威胁以及山寨好汉的袭击,永新人骨子里那种不服输的天性被激发出来,他们学会了以强制强,团结一心共同对外。
永新人的这种个性,造就了他们在历史长河中的辉煌。从古至今,名人辈出,威震海岳。唐时的女歌唱家许和子,用歌声诉说着永新的风情;北宋名相刘沆,以其智慧和谋略在朝堂之上展现永新人的风采;元代明儒谭天如,用笔墨传承着永新的文化。
到了近代,永新更是将这种勇毅的精神发挥到极致。上世纪50年代,授予将军衔的就有42位,张国华将军威震西藏,王恩茂将军名震新疆。同一时期,担任省委书记或省长的永新籍名人有4位,“两院”院士2位。贺子珍、贺敏学、贺怡三兄妹的革命传奇,更是广为流传,让永新成为全国第四大将军县。
和永新人打交道,你会感受到他们那股子不轻易屈服的劲儿。这里将军级人物及其子女众多,某个看似平凡的老者也许他就是曾经的开国将军。
三
永新,是物产的宝库。这里的田野,四季都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水稻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它在诉说着大地的恩赐;曾经种植的蚕桑如绿云般铺展,为丝绸之业提供了优质的原料;烟草散发着独特的香气,油菜花开时金黄一片,宛如大地铺上了金色的绸缎。杉竹挺拔,是山林的守护者,也是人们生活中的良材。工业的发展也为这片土地注入了新的活力,电力、电子、化工、服装、皮革、建材、茧丝绸、食品、矿产和木竹加工等产业,如同繁星般闪耀在永新的经济版图上。
作为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县和全国瘦肉型猪基地县,永新的农业成就令人瞩目。最令人难以忘怀的,当属那独特的永新狗肉。其烹饪手法独特,味道香辣可口。炖熟的狗肉香气四溢,浓稠的汤汁温暖着味蕾,让人陶醉其中。饱餐之后,再用豆腐与之共炖,那滋味简直美到了极致。近年来,永新狗肉作为一种独特的食品文化,在全国众多城市崭露头角,让更多的人品尝到了这份美味。
还有永新的“和子四珍”,便是这样一种沉淀在历史深处的美味。说起“和子四珍”,那嫩生姜、白萝卜、橙子、茄子,带着泥土的芬芳和阳光的温暖,跃然眼前。糯米的软糯、蜂蜜的香甜、白糖的纯净,它们相互交融,共同谱写了一曲美味的乐章。
九晒九蒸,每一道工序都是对耐心和技艺的考验。收坛的那一刻,将岁月的故事都封存在了这小小的坛子里。起沙时,那细腻的质感,让人忍不住想要即刻品尝。
直接食用,它是果脯般的甜蜜,甜而不腻,让人唇齿留香;蒸熟享用,与蒸鸡、蒸肉、蒸泥鳅等搭配,那滋补的力量能渗透到身体的每一个细胞,养胃健脾、滋阴补虚。
“和子四珍”的魅力,不仅在于它的美味,更在于它背后承载的历史与文化。唐开元年间,永新歌手许和子将这独特的美味带入宫内,唐玄宗、皇后以及李白等著名人物品尝之后,无不赞誉有加。唐玄宗的赐名,更是让“和子四珍”声名远扬。
橙皮,这一永新的传统特产,虽略显粗糙,却饱含着人们对生活的热爱。那是尚未成熟的柚子切开加糖晒制而成,带着岁月的沉淀和阳光的温暖。酱姜和酱萝卜,特色独具,用它们炖肉,汤味鲜美无比,这无疑是永新女人们智慧的结晶。还有那艾叶米果和永新花生片,每一口都充满了浓浓的乡情。
永新,更是历史的见证者。这里是举世闻名的“三湾改编”所在地,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湾改编”旧址群,静静地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中共湘赣省委旧址和红军湘赣军区总指挥部旧址,还回荡着战士们的激昂誓言;七溪岭战斗指挥所,见证了无数英烈的英勇无畏;龙源口大桥,承载着革命的烽火与胜利的希望。毛泽东旧居,散发着伟人的气息,让人追思往昔。宋塔屹立千年,见证了时代的变迁;红枫湖如诗如画,湖水倒映着岸边的青山绿树;梅田洞神秘幽深,充满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碧波崖瀑布飞泻而下,水花四溅,宛如仙境。
这些革命旧址和古迹胜景,与美丽的田园山色融为一体。漫步在永新的乡间小道上,感受着微风拂面,聆听着鸟儿的欢唱,远处的山峦连绵起伏,与蓝天白云相映成趣。田地里,农民们辛勤劳作,脸上洋溢着朴实的笑容。
四
永新的人儿,有着鲜明的性格特点。这里的女人,勤劳、朴实、善良,家里家外都是一把好手。店铺里忙碌的身影,田地里辛勤的耕耘,那是她们对生活的热爱与担当。与之相反,男人们爱赌博,经常围坐在麻将桌旁,试图凭借头脑轻松挣钱。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缺乏进取之心,永新人天生好强,敢闯敢做,改革开放的春风一吹,他们便勇敢地迈出家门,走向全国各地,留下了坚实的足迹。
贺子珍,这位永新女人的典型代表,她的坚毅和勇敢,是这片土地赋予永新女子的特质。而那些穿梭于城乡之间的永新姑娘们,她们身上散发的地域女人美,让人不禁感叹,能娶一房永新姑娘为妻,实乃人生幸事。
如今的永新,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每逢油菜花开的季节,金黄的花海蔓延在城乡的每一个角落,与那装修一新的楼房相互映衬。这些楼房,是永新人勤劳致富的见证,是他们敢闯敢拼的精神回报。一辆辆豪华小车从外地开回永新,那是小伙们在外闯荡的成果。
永新的民房,独具特色。虽带有赣民房的青砖绿瓦、飞龙走凤,却又有着自身的特性。改革开放前期,房屋的建造与古民居相差无几,三正房带厅,那特制的宽砖,承载着永新人的独特智慧。小小的窗户是为防盗,屋内少了天井,显得有些阴暗,灶房在屋内被烟熏得乌黑发亮。民房外无走廊屋檐和院墙裹围,村民们一户挨着一户,紧凑而团结,展现出全族一致对外的凝聚力。只是在卫生方面存在些许难题,饮水和垃圾处理的不便,让这里略显脏乱。
曾经,那一排排老旧的民房,承载着岁月的痕迹,如今大多闲置,或沦为堆放杂物的角落。取而代之的是一幢幢新式的民房,它们犹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展现出时代的风貌。这些新式民房吸取了广东等地的建筑风格,三四层的楼房成为常见的景象。厨房单独设立,屋外正面用磁砖装饰得亮丽一新。水泥路如同毛细血管,通到了每家每户,交通变得便捷无比。建房的布局也不再是紧密相连,而是各自独树一帜,彰显着主人家独特的审美与追求。卫生条件更是有了极大的改观,展现出乡村生活品质的提升。
近些年来,随着商业意识在村民心中扎根,建房选址多挨着公路。新公路一经修筑,两边的房舍便迅速竖立起来。建房离街道公路过近,也给安全和交通带来了隐患。如何让富裕起来的农民建造出与地域特色相辅相成的民房,如何妥善处理农村垃圾,成为了政府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永新的交通相对滞后,成为发展的瓶颈。但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永新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分文铁路的终端设在永新文竹,为永新物资的外运开辟了通道。吉安至湖南的高速将穿越永新,吉安至井冈山衡阳的铁路与永新相接,距离井冈山飞机场也不过70公里,正在修筑的长赣高铁也将经过永新。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交通已不再是制约永新发展的难题。
在发展的道路上,永新也面临着新的困扰。为了追求经济的快速增长,越来越多的工业被引进,其中不乏部分带有污染的企业。这对于这片千百年来纯净的土壤、秀美的山色,无疑是一种伤害。当眼前的物质利益、农民致富的渴望与长远的湖光山色产生冲突时,我们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我们渴望富足的生活,但我们更不能割舍对大好河山的热爱。我们期待着,在未来的某一天,为官者和民众都能幡然醒悟,找到一条既能实现经济繁荣,又能守护绿水青山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让永新这片土地,不仅有现代化的繁荣,更有大自然赋予的宁静与美丽,让子子孙孙都能在这里诗意地栖居,享受岁月的静好。
从历史中走来的永新,一定会更加精彩!
2024年8月1日原创首发于江山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