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根与魂】【流年】殉国岂止在沙场(散文)

精品 【江山·根与魂】【流年】殉国岂止在沙场(散文)


作者:江凤鸣 探花,17730.1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330发表时间:2024-08-01 11:30:31

自古以来,都说书生文弱,弱不禁风。不若赳赳武夫豪迈、威风。然而,烈士殉国岂止在沙场,那些以笔做刀枪的仁人志士,也是时代的英雄,中华好男儿。今天,我就来讲一位铁骨铮铮的书生的故事。
   在国家和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时刻,有一群人,他们虽未持枪荷弹冲锋陷阵,却以手中的笔杆为武器,以报刊杂志为战场,用激昂的文字唤醒民众的抗争意识,点燃民族的希望之火。
   他们以犀利的笔触剖析社会的黑暗,以坚定的信念呼唤正义的曙光。他们的文章如同一阵阵惊雷,震撼着沉睡的心灵;又似一股股清泉,滋润着干涸的希望。他们在文字的世界里冲锋陷阵,为真理和正义而战,为国家和民族的尊严而呼号。
   朱惺公,这位来自上海滩的书生,一位普通的报纸编辑,便是其中一位英勇无畏的战士。
   1900年,朱惺公出生在一个普通但充满正气的家庭。自幼,他便展现出聪慧的天资和对知识的强烈渴望。在学堂里,他总是名列前茅,深受师长们的喜爱。然而,那个动荡的年代,国家的命运风雨飘摇,这让朱惺公早早地立下了报国之志。
   青年时期的朱惺公,怀着满腔热血投身于新闻事业。他以笔为剑,以墨为锋,用犀利的文字剖析社会的弊病,呼唤着民众的觉醒。他的文章犹如一道道闪电,划破了黑暗的苍穹,让人们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1937年8月13日,那是一个让所有中国人刻骨铭心的日子。日寇的铁蹄无情地踏进上海,战火纷飞,硝烟弥漫。中国军队奋起抵抗,淞沪大地瞬间成为了一片血与火的战场。然而,在坚持了三个多月的艰苦抗战后,上海华埠沦陷,租界变成了一座“孤岛”。
   在这看似平静却危机四伏的“孤岛”中,朱惺公没有丝毫的退缩和畏惧。他担任《大美晚报》副刊《夜光》的编辑,以笔为武器,继续着他的抗日救亡斗争。
   “八·一三”事变后,朱惺公的《夜光》宛如一盏明灯,在黑暗中闪耀着坚定的光芒。他多次发表抨击汪精卫媚日卖国的文章,那犀利的言辞,如同一把把利刃,直刺敌人的心脏。他还刊出了两篇连载,一篇是《民族正气——中华民族英雄专辑》,另一篇是《汉奸史话》。在《民族正气——中华民族英雄专辑》中,他深情地描绘了岳飞、文天祥等历代民族英雄的壮烈事迹。岳飞的“精忠报国”,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在他的笔下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激励着每一个中国人的爱国情怀。而在《汉奸史话》里,他毫不留情地揭露了秦桧、吴三桂等卖国贼的丑恶嘴脸,将他们永远地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这两篇连载以爱憎分明、对比强烈的笔触,热情歌颂了坚持民族气节的历代英雄,无情鞭挞了卖国求荣的古今汉奸。在读者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广大市民的抗日斗志被极大地激发起来。人们在他的文字中找到了力量,找到了方向,坚定了与侵略者抗争到底的决心。
   日伪被朱惺公的正义之声搞得恼羞成怒。1939年6月,他们以“中国国民党铲共救国特工总指挥部”的名义,向朱惺公发出了一封恐吓信。信中的每一个字都充满了威胁和杀意:“如再恶意漫骂,将被国法宣判死刑,决不再作任何警告与通知,即派员执行,以昭炯戒。”
   然而,朱惺公接到这封信后,没有丝毫的胆怯和退缩。他那坚定的眼神中,燃烧着对正义的执着和对祖国的热爱。他毫不犹豫地将这封恐吓信在报上公布于众,让更多的人看到日伪的丑恶嘴脸。并且,他针锋相对地写了一篇《将被国法宣判死刑者之自供》。在这篇文章中,他大义凛然,视死如归地怒斥日伪:“今贵部将宣判余之死刑矣!此诚之余之宠幸也!盖以如此死法,死为烈士矣。烈士,死之最光荣者也……贵部杀余一人,其如中国尚有四万万五千万人何?余不屈服,亦不乞怜,余之所为,必为内心之所安、社会之同情、天地之可容!如天道不灭,正气犹存,余生为庸人,死为雄鬼,死于此时此地,诚甘之如饴矣!”
   这篇气壮山河的《自供》在《夜光》上公开发表后,如同一场风暴,迅速席卷了整个“孤岛”。人们为朱惺公的英勇和坚定所感动,纷纷传阅这篇文章,表达着对他的支持和敬意。每一个读到这篇文章的人,心中都燃起了一团烈火,那是对侵略者的愤怒,对正义的追求,对祖国的挚爱,对以汪精卫为首的汉奸们的蔑视。
   紧接着,《夜光》又发表了一首《致汪精卫诗》。诗云:“当时‘慷慨歌燕市’,曾羡‘从容作楚囚’。恨未‘引刀成一块’,终惭‘不负少年头’。”
   当年,汪精卫也曾因参加推翻满清统治的革命而入狱,在狱中写下豪迈诗篇:“衔石成痴绝,沧波万里愁。孤飞终不倦,羞逐海鸥浮。姹紫嫣红色,从知渲染难。他时好花发,认取血痕斑。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那时的他,看似有着坚定的革命意志和英勇无畏的精神。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局势的变化,汪精卫在抗日战争的艰难时刻,却选择了一条背叛国家和民族的道路。他被日本侵略者的所谓“强大”所吓倒,被个人的权力欲望所蒙蔽,丧失了民族气节和坚定的抗日信念。
   他无视中国人民在抗战中所付出的巨大牺牲和顽强抵抗,鼓吹所谓的“曲线救国”,实则是为自己的卖国行为寻找借口。他与日本侵略者勾结,成立伪政府,出卖国家主权,沦为了千古罪人。
   曾经那个立志为国家民族奋斗的汪精卫,最终在晚年堕落为人人唾弃的汉奸,与早年的英勇形象形成了鲜明而令人痛心的对比。
   朱惺公的这首诗,正是对汪精卫这种堕落和背叛的无情讽刺和批判。它以犀利的笔触揭示了汪精卫的丑恶嘴脸,让人们看清了他的真实面目。
   日伪特务终于按捺不住他们的残暴本性,对朱惺公下了毒手。1939年8月30日下午四时许,阳光依旧炽热,但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紧张的气息。朱惺公像往常一样,从家里出来步行到报馆去。他的步伐坚定而从容,心中装满了对正义的坚守和对祖国未来的期许。
   当他走到一条幽静的街道时,三名暴徒突然出现。他们面目狰狞,眼神中透露出凶恶的杀意。其中两人迅速地将朱惺公架住,让他无法动弹,另一人则用手枪对准了他的太阳穴。
   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朱惺公没有丝毫的屈服和求饶。他的目光坚定而勇敢,直视着那黑洞洞的枪口,仿佛在告诉敌人:“你们可以夺走我的生命,但永远夺不走我的信念和中国人民的尊严!”
   暴徒们扣动了扳机,枪声打破了街道的宁静。朱惺公倒在了血泊之中,他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三十九岁。但他的精神,却如同永不熄灭的火炬,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燃烧。
   两天以后,在朱惺公的追悼会上,人们怀着无比的悲痛和敬意前来送别这位英雄。现场庄严肃穆,白色的花圈摆满了四周,人们的眼中噙满泪水。
   一副挽联格外引人注目:“读书明气节,挽士林之颓风,严词斥叛徒,为民族而增光。”这副挽联,是对朱惺公一生的高度概括和赞美。他用自己的生命,捍卫了民族的尊严,诠释了正义的力量。
   朱惺公的事迹传遍了大江南北,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投身于抗日救亡的伟大斗争中。他的名字,成为了那个时代的一座丰碑,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
   在今天,当我们回首那段血与火的岁月,朱惺公的身影依然清晰可见。他的英勇事迹警示着我们,无论面对多大的困难和挑战,都要坚守正义,勇敢前行。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让我们铭记朱惺公,铭记那些为了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自由而英勇献身的先烈们。要一代代地将他们为祖国的奉献和牺牲,告诉我们的后人,让他们的英勇事迹,不因时间的推移,被历史的风尘所湮灭。

共 296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抗战时期书生舍身救国的散文,文中的朱惺公或许已被现代人遗忘,但他的英雄事迹,总有人会记起,会被记录。文弱书生救国,大多发生在社会动乱期间,如作者所书,“他们虽未持枪荷弹冲锋陷阵,却以手中的笔杆为武器,以报刊杂志为战场,用激昂的文字唤醒民众的抗争意识,点燃民族的希望之火。”朱惺公生于1900年代,又有一颗爱国心,注定一生动荡,这或许就是热血青年的共性。在作者的笔下,朱惺公从抗日战争发生到被害的两年时间里,以《大美晚报》副刊《夜光》为媒体,发表《民族正气——中华民族英雄专辑》《汉奸史话》等作来唤醒民众的爱国心,揭露汉奸的丑恶嘴脸。后遭到日伪分子的威胁,他不俱生死,又在《夜光》上发表《自供》以示“对祖国的挚爱,对以汪精卫为首的汉奸们的蔑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英雄不问出处,更不论以什么样的方式英勇就义,只要还有一个人记住他曾为国付出的心血,就足够!一篇正能量的作品,适合现代的年轻人阅读,让他们懂得,在不忘初心的同时,也感恩革命者带给我们的和平与安乐生活。佳作,流年欣赏并倾情推荐。【编辑:临风听雪】【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8020019】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临风听雪        2024-08-01 11:58:48
  读二哥的文,如看一场老电影,脑海中不自觉会出现黄继光、董存瑞、刘胡兰、江姐等英雄先烈的形象,还会有当初看电影时血脉偾张,太有质感了!
   听雪拜读学习了,期待二哥更多精彩!
雪,本是人间清冷客
2 楼        文友:沙场秋点兵        2024-08-02 12:21:54
  读完这段文字,我被朱惺公这位铁骨铮铮的书生深深打动。他的故事不仅仅是一段历史,更是一曲对正义和勇气的赞歌,是对民族精神的深刻诠释。朱惺公,一个普通的报纸编辑,却以笔为刀剑,以文字为战场,展现了非凡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在国家和民族面临危难之际,他没有选择逃避,而是挺身而出,用犀利的笔触唤醒民众,点燃希望。他的文章,如同惊雷和清泉,震撼心灵,滋润希望,展现了文人的担当和力量。
   朱惺公的一生,是对"书生文弱"这一传统观念的有力反驳。他告诉我们,真正的力量,不在于身体的强大,而在于内心的坚定和信念的执着。他以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英雄,什么是民族的脊梁。朱惺公的故事也给我们提供了深刻的启示。在当今社会,虽然我们不再面临战争的威胁,但仍然需要朱惺公这样的精神。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我们要有勇气站出来,用我们的智慧和力量,为正义和真理发声。我们要像朱惺公一样,坚守内心的信仰,不屈不挠,勇往直前。
   此外,朱惺公的故事也提醒我们,要警惕那些背叛国家和民族的人。汪精卫的堕落,是对民族精神的极大亵渎。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坚决抵制一切损害国家和民族利益的行为。
   总之,朱惺公的事迹,是一段不朽的历史,是一曲永恒的赞歌。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让我们铭记这位英雄,铭记他的奉献和牺牲,将他的精神传承下去,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3 楼        文友:纷飞的雪        2024-08-02 21:33:21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
只是女子,侍奉文字。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