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为什么不能去草原拔草(散文)

精品 【东篱】为什么不能去草原拔草(散文)


作者:怀才抱器 榜眼,37105.1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233发表时间:2024-08-02 05:35:32
摘要:儿时一句话,一直到今天还记得。提出一个问题,的确比解释一个问题重要。说一句荒唐,可能我们就停止了思考,问一个为何,我们有了深刻的思考。


   我第六次走进内蒙古科尔沁大草原,突然想起儿时暑假拔草的故事。
   我们小学生背一个米包(玉米叶编织的),在队上的一个大人的率领下,钻进农田拔草。翻起垄上的地瓜蔓,拔掉藏在蔓下的草;在玉米地穿行,忍受玉米叶割肉的疼。恨死那杂草了!
   文革时,给草字前加了一个“毒”字,便只认为把草囤埋起来发酵,沤成绿肥,就消毒了。我们都带着对草的仇恨,拔草也最能体现这种立场的鲜明。
   强子突然说,为什么不叫我们去草原拔草?
   我没有见过草原,但学过“风吹草低见牛羊”,这是北朝无名乐府,是草原的压卷之句,怎么能拔呢?心中想反驳,但他的牢骚明显站在我的立场,不肯否定他的情绪。这是一个多么叛逆的问题,为什么?是啊,草不也是一道风景吗?为什么要拔草?简单的逻辑是危害庄稼生长。草原没有庄稼,草就用不着拔了。
   如果我们有一天去草原,是不是就不用拔草了?我们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所以最初对草原的向往,原本是一种逃避。
   如果站在草原,提出这样的问题,是非常荒谬和幼稚的,但我还是跟同车的人抛出这个问题。
   倒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不涉及对草原草的亵渎问题。
   讨论开始了。除非一个人疯了,跑到草原拔草!草原这么广袤,何时能拔完?史上没有先例,有谁听说农人在草原拔草?没有草,就没有牛羊,为什么要拔掉?草在草原上是一道美丽风景,拔草就是拔掉风景,不妥吧?草原的美在于奇花异草,拔掉?不能不涉及对风景的态度……
   是啊,草原很大,留给了我们提出各种问题的宏大空间。
  
   二
   现在的农人几乎用不着拔草了,除草剂的出现,草,再也不是让人犯愁的东西了。那时,我们偷着牢骚过,但并未改变我们的世界观。毒毒的日头,播着炽热的火,晒不死草,更烤炙不化天天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伯伯,我们接受的是“汗滴禾下土”式的勤劳教育,甚至在清晨起大早,赶到地里,趁着凉快拔几垄草,然后再上学。我们发现,我们的期末评语里,都有一句“热爱劳动”,这几个字是因拔草而得到的,也让我一直写给我的高中学生。有同学说,你这个评语太老了,老得就像来自清朝……
   我说,古老和陈旧不同;传统永远不老。
   草原的草,不仅仅给我们观赏,也应该给我们思考。我喜欢对问题做些类比。就像为什么我们守着浩瀚的大海,不能取海水灌溉农田?这个道理还是好理解,咸水与淡水不同。但我们不能否定咸水的意义。为了美观和舒适,人们发明了除毛,为什么没有人在头上除毛,而只是把手臂、腋下的毛除掉?是的,毛长在应该长的地方才正常。草原,如果没有草,是荒凉,是不毛之地。草在原上,叫草原,就像毛在头上才叫“发”,长对了地方,才成为风景,长错了地方,就是败坏风景。
   顺着这个思路,我曾经问我在科尔沁的朋友谢银庄,草原为什么只长草?想没想到除掉草,种上树,成为东北那里一样的大森林?他说,你来这么多次草原,还是不能以次数判断你的理解程度,你看的是只是风景,没有看到草和土地的关系。草原的泥土在三五公分之下就是“钙积层”,隔绝了地下水,树木的根系要求深达数米,而草则可以适应这一地质。草和原,就像儿子和母亲的关系,贫瘠并不影响他们的关系。如果没有那个幼稚的问题,我不会得到这样的回答。草原的人,就像草原的草,深爱着土地母亲,一年一度,以绿色涂着母亲的肌肤,以生生不息的绿色力量,养育着牛羊生灵。如果拔掉草原的草,草原就是荒漠,就是戈壁,就是无人区。
   老谢的汉语水平也很好,跟我说起一个名句——儿不嫌母丑,草不弃土薄。我懂得,他说的是草,隐喻的是自己。
   听他这么说,我想,就是把我打回少年时代,我和强子跑到草原,也只能匍匐在草原上,把脸蛋送给草亲吻,用舌尖舔舐着草尖上的露水,即使我们的老师允许我们到草原拔草,我们也只能空手而归。草,长对了地方,怎么忍心下手呢。我有了知识,有了体验,多么想去把当年的问题的答案告诉强子。
   或许,我只需吟那句“风吹草低见牛羊”,清新的诗意,就会释去当年的疑惑,让调皮变得可笑。
   就像在对的地方遇到对的人,我在草原遇到了草,草变得多情起来,那次我驱车在草原跑,回来告诉我的房东(蒙族),她嗔怪我,压倒一辙草,要两三年才恢复生机。我没有追问原因,我特别再去在草原,蹲下来,从一株草的一边,挖开土,土层也就只有2厘米的厚度,草根几乎是悬空的,借助微尘扎根,多么不容易啊!草,在长对的地方,就应该得到我们的呵护。从热爱劳动,到热爱自然,这条提升品质的进层逻辑,我在六十年后找到了。
  
   三
   草的下面覆盖着砂砾,我又想到一个同样的逻辑问题——我们为什么不去沙漠取沙?应该不只是旅途遥远的难度。为这个问题,我向“沙场”老板请教过。他在河中取沙,供给建筑。
   河水里的沙子是经过水流淘洗冲刷而成,而沙漠是因风化而成。河水已经把沙子里的有害物质带走,但风化却没有这个功能,沙漠里的沙子的含碱量很高,对钢筋有腐蚀性,和水泥搅拌会产生化学反应,使混凝土的强度减弱。
   沙漠里的沙子,对于建筑可以说是一文不值。
   对于风景呢?沙子站对了地方,构成了沙漠,我们还无法使沙漠变成绿洲的时候,我们依然要利用沙漠,沙子在月牙泉周围,则成了奇观,鸣沙山是腾格里沙漠里的沙山,已经成为世界向往的旅游胜地。如果把那些沙子搬走,搬到另一个地方,它还会“鸣”?世上还有“鸣沙山”这个名字?
   草,在草原,不能拔;沙子在鸣沙山,不能搬走。即使再普通,甚至在人们眼中很不堪的东西,都有着存在的意义。草,给原上装饰了风景;沙,给鸣沙山奏响了音乐。
   一个再怎么普通再怎么平凡的人,放在了合适的位置,是无法撼动他的地位的。草选择在庄稼地里生长,必须除之;草长在原上铺排着风景,必须保护。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不要哀怨无人知道,但看小草能不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即使无人知道,也有安于存在的价值。
   我遇到一位园丁,他负责一个公园的卫生和清理杂草的工作,他蹲在灌木丛下,一点一滴地拔草,我吆喝他坐在树荫下凉快一会,说到“草事”。他说,这里叫“花园”,如果把名字改成“花草园”,就更好了。他明显念过书,说到鲁迅笔下的“百草园”。荒废着人力,拔着草,意义不大,赶不上当年他在庄稼地里拔草更喜欢干。他非常羡慕他的伙伴分配了另一个花园,那里的草是草坪,是引进的草种,不但不能拔,还要给它“理发”……
   他的观点是把花园里影响花木生长的几株恶草拔掉就可以了,没有草,那些花也孤零零的,就像没有了伴儿。
   这不是风景观,而是怎样创造风景的观念。“风吹草低见繁花”,我觉得他应该是也受到那句经典诗句的影响了。我欣赏他对草和花的关系的理解,我们习惯说,绿叶衬红花;而绿草给红花打底,更是别致的风景。我们嫌弃它是草,草却不甘寂寞,我们应该转变一下看法,给草一个合适的位置,问自己,为什么要拔草?没有影响农作物,它也在努力装扮着一片风景啊。
   园丁的花草园,就是他的“草原”,我发现这个园丁有着“草原观”,他的心多么大。
  
   四
   有的草,不能拔,还要好好地栽植。
   我去花市看上一株澳洲杉的盆景,造型符合我的审美取向,曲折有度,遒劲充满倔强的情趣,仿佛一直努力地平伸着手臂,要抓取什么,一股进取的写意,打眼就喜欢。澳洲杉的盆土上遮盖着一张人造的绿色草坪,我看着就感觉别扭。花主早准备一包草籽给我,告诉我回家撤掉假面皮,撒在上面,如果草长大了,可以用剪刀剪齐,不要拔。不要拔!他强调了三四遍。
   他说,盆景是袖珍版的风景,也要真实。让盆景上下都成为风景,这是审美的真实,我理解他的审美情趣,也接受他的审美观。那是他秋天到田野随便采集的草籽,那算不上什么优质品种。剩下的我撒在那些裸露着土的花盆里。草绿生秀色,花儿格外精神,十分喜欢。夏秋时,我大约每周剪草一次,就是不肯拔。
   花盆之中的面积就是我的草原,我不能拔掉我的草原上的草,我必须养成我的草原风景。
   汪曾祺在《人间草木》说,草木对光阴钟情。我觉得更对花株示好,绿得越发欲滴。
   冬天室内有暖气,草改变了秋黄冬枯的轮序,照样释放着绿意,仿佛一下子就把秋冬的季节给删除了。懂得了草木的绿,就更加珍惜自然,我们人为能改变的东西极少,草帮我们尽力改变,不由得喜欢起来。有时候想,人如果就像草释放着绿意,对人不必一定像春风那样殷勤,也是会给人独特的美感的。
   秋冬,给太多的植物以凋零,但草儿却在秋冬的室内趁着那点温度,依然乱序生翠,人常常为烦恼而惶惶,一旦站在绿草前,就觉得一株株草才是最好的榜样。
   我在秋冬的温室里养着一盆盆草原,尽管小,但让我找到了呵护一盆草的理由。我用草原的视觉看待花草,一下子就有了草木审美的不同境界了。
   遇到儿时的伴儿强子,我一定强调,不要打那个主意,草原的草是千万年酿成的风景,不能拔。拔草,可能就是我们这一代人为之纠结的事儿。
   从草原归来,说起想去草原拔草的事儿,外甥女说我是不是脑洞大开,拿什么出气,也不能拿草出气。意思是我没有出息。
   我说,在那个想法的背后,我更喜欢草原的草了。
   为什么不能去草原拔草?
   拔掉,我们就吃不上牛羊肉了,更看不见“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草原风景了。草原是那片硕大无际的绿毯,永远是人类的诗经,岁月留下的典籍,永远闪着生命的颜色。
  
   2024年8月2日原创首发江山文学
  

共 378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人的头脑中,有时会突然冒出奇怪的问题。比如,小学时,作者和同学去玉米地里拔草,玉米叶割得人肉疼,便恨草。强子突然发问:为什么不叫我们去草原拔草?所以,在车上,作者还是抛出了这个有趣的问题,引发大家讨论。草原的草,不但不能拔,还要呵护。因为它长在应该长的地方,是风景。作者问朋友谢银庄,草原为什么只长草,而不能种树。谢的回答是,树对土质要求深达数米,而草能适应土地的贫瘠。“儿不嫌母丑,草不弃土薄。” 草和原,就像儿子和母亲,说草也是在隐喻他自己。这就是草原不能拔草的答案,作者在六十年后找到,想去告诉强子。沙漠之沙,虽无用处,但能奏乐,所以有鸣沙山,草原的草,不能拔,装饰草原成风景。普通甚至不堪的东西,都有其存在意义。作者遇到一位园丁,跟作者说起“草事”,建议将“花园”叫“花草园”,希望给草一个合理的位置。草如果没有影响农作物生长,何须拔掉,因为它也在努力装扮一片风景。所以,有的草,不能拔,还要好好地栽植。比如,作者买盆景,花主送草籽。遇到强子,作者会回答,草原的草不能拔,草原的草是千万年酿成的风景,如果拔掉,岂止吃不上牛羊肉,更看不见“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草原风景了。这篇文,题目就很吸引人,提出了一个很多人都想过却没有回答过的问题。老师的文是回答,也是对草的赞美,只有细心品读,方解其中韵味。倾情推荐,美文不可错过。【东篱编辑:韩格拉图】【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802003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4-08-02 05:36:17
  有人以为,草原就是用来长草的,所以,草原的草不能拔,这似乎已经不需要讨论。而老师,几乎就是来一番心理逆袭,“明知故问”般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不能去草原拔草?进而,写出对草原的无限热爱。顾左右而言他,换了一个角度,对草与草一般的生命给予省察和赞美。感谢老师对东篱的厚爱和坚持,遥握,夏祺!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8-02 07:39:38
  小时候的问题很有趣,所以一直记得。这次去草原就拿出来逗乐,也是从一个角度说说我对草原的草的理解吧。有时候,一个问题比答案是重要的,可以开启我们多角度的思考。我觉得散文应该写出新颖来,尽管这篇散文有些东西并非新颖,但我走了一条歧路,想开一个特别的写法。谢谢韩老师的美编美评。遥握,问候夏祺!
2 楼        文友:李湘莉        2024-08-02 07:14:36
  文章写得趣味十足,几个地方逗得我忍不住咯咯笑。此文更重要的是富有理趣。给人趣味,给人知识的同时给人启迪和思考。不要埋怨什么,找好位置,实现人生价值。点赞!遥握问候!
回复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8-02 07:42:11
  谢谢湘莉老师的美评。其实,这个问题很幼稚,我只是想找一个角度去思考。我很佩服强子的问题,我是不能提出这样的问题的。尽管带着反叛的成分,但现在看,我觉得很有意思,还真的是,我可以从这个角度重新认识草,勾起一些关于草的故事和思考。遥握,问候夏祺!
3 楼        文友:蓝色创想        2024-08-02 07:16:58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广阔无垠的草原,风吹过,草低伏,牛羊悠闲漫步,构成了一幅静谧和谐的画面。它带给我的感受是:广阔,自由,宁静。
  
   这幅草原情景让人心旷神怡,仿佛置身于广阔的草原,感受着自由的呼吸,享受着宁静的氛围。这是一种远离尘世喧嚣,回归自然本真,让人心灵得到放松和洗礼的体验。怪不得老师说去了六次草原,我也喜欢啊!有空必须去一趟,祝老师夏安!
回复3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8-02 07:43:54
  蓝色老师热爱草原,更应该拨冗一往,看看草原的美,我想,你一定会写出别样的草原风景的。我这个小文,只是想加深我对草原的深度理解,认识那些草。谢谢蓝色老师的美评留墨。遥握,谨祝创作快乐!
4 楼        文友:滴善斋        2024-08-02 07:34:14
  这篇散文引人深思,以草原拔草之问展开,探讨草存在的意义。从土地贫瘠仍生长,到园丁对草的看法,作者最终找到答案:草原的草不能拔,它是千万年酿成的风景。老师之文,既是回答也是赞美,值得品读! 祝怀才老师身体健康!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经师易得,人师难求。
回复4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8-02 07:45:36
  韩老师说,“顾左右而言他”,是啊,我只是想就这个童年的问题,重新找一个角度,认识草原的草,对草,对事物,对人生,多几个思考角度,希望能够理解草。谢谢滴善斋老师的美评。遥握,谨祝创作快乐!
5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4-08-02 08:43:38
  不管是花还是草或者庄稼,就看它所长得地方。草原上的草让人稀罕,没有草就是荒漠;草长在地里,让人厌恶,草多了,就影响庄稼生长。春寒料峭的向阳处一株绿草,让人欣喜,看老屋屋顶摇曳的狗尾草顿觉寂寥。人们喜欢世界按自己的喜好存在,就算是一株草。拜读佳作,夏琪!
回复5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8-02 08:48:50
  谢谢天方老师的留墨。其实这是一个很浅显的问题,突然想起来,给了我一个角度再次思考草。也曾问,谁说出草原有多少根草,我想起朱元璋问刘伯温牛身上有多少根牛毛,同样的问题。写这篇文章,给我的最大感受是,换一个角度,就出现了思考的空间,这样看,提出为什么不能去草原拔草这个问题又不是很幼稚了。读天方老师今天写大觉寺的文章,感觉非常精彩,写得成熟,有余秋雨风格,更显得活泼。遥握,问候夏祺!
6 楼        文友:红花草        2024-08-02 08:44:16
  草原的草肯定是不能拔,但为什么不能拔,没人质疑过,也毋庸置疑,怕是只有像老师这样的人才能想到这一层不能拔的原因。无论什么东西只有长在适合是位置才是对的,才能造成美的风景。美文,点赞学习!
回复6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8-02 08:51:05
  谢谢红花草老师的美评。这个问题,也说不上多么深刻,只是换一个角度提出问题去思考,就会想得深刻些。世界上普通的人太多,就像草原的草,他们站对了位置,就是有价值。这是我写这篇文章思考的一个问题,尽管很多人说过吧,我还是第一次这样深刻地感知。遥握,谨祝编创快乐!
7 楼        文友:佳华        2024-08-02 10:09:14
  为什么不能去草原拔草,这篇文章的题目本身就带有哲理性。就像老师说的,再不堪再普通的东西,都有其存在的意义。草原其实不仅不能拔草,也不能种草,一旦生态遭到破坏,只能靠自身力量自我修复。草原,只有护士,没有医生!
回复7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8-02 10:13:20
  佳华老师的观点,我非常赞同!是啊,草原这应该有护士,不能有医生,手术刀对草是伤害。尽管本心是好的。草原的确不能人工种草,我在科尔沁见过种草,那是一座座沙丘,他们种草也是一年一年从下面开始,沙丘是移动的,草往往被沙压死。草原是亿万年的产物,我们必须呵护。谢谢佳华老师的美评。遥握!
8 楼        文友:佳华        2024-08-02 10:28:47
  看过一本写草原的书。草原上种草,首先要破坏植被,洒下的种子还要经历三重考验,一个是被鸟啄食,一个是被大风掠出来,还有一个是干旱少雨种子瘪掉。如果种子发不了芽,因为种草破坏掉的植被就无法恢复了。
回复8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8-02 10:35:37
  佳华老师读过这方面的书,向你学习。我也觉得,靠播种,来提高草原植被几乎是不可能的,只能移植,就是栽草,见过在草原栽草,但播种很少,几乎不可能。连沙棘也是靠扦插而繁殖。草原有着自己的生态,草是亿万年存留下来的物种,经过了大自然的考验,真的了不起。再谢留墨。遥握!
9 楼        文友:欣然花开        2024-08-02 11:30:27
  儿时有趣的拔草问题,引发老师的思考,草原为什么只长草,有些草不能拔,一连串问题,层层递进,有趣,有见地,有生活的智慧和烂漫的味道。好文拜读学习了,问好怀才老师,创作快乐,夏安,敬茶!
随心而有趣的人
回复9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8-02 11:55:30
  儿时调皮,但未见草原,只是记住了儿伴的牢骚,不过,那种追根究底的精神,的确有成长的意义。多次到草原,我发现自己并未真正都懂草原,草原的草很普通,但有着秘密。我始终琢磨为什么草原的草的颜色是各不相同,其中除了有草种的不同,一定还有别的原因。草又不是种植的,一定有着物种的天然布局能力。遥握,问候夏祺!
10 楼        文友:西山脚下        2024-08-02 16:11:53
  怀才老师这是幽默风趣、妙笔生花,以草喻人,幽默中树人生哲理:每一个人放在正确的位置,而无法被憾动。美文,推荐赏阅,祝老师夏安。
回复10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8-02 16:45:53
  谢谢西山老师的美评。有时候,我们从教科书上读的东西都比较抽象,走不进我们的内心。我明显觉得,一次次去往草原,写过不少草文,但还是不能有深入的理解。这次换一个角度,这么一追问,我觉得草原的草让我们换成别的草,是不可能的,这就是一个人在一个位置上,也有着自己的优势,不能替换。很期待西山老师的美文。遥握!
共 13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