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根与魂】【流年】尼姑庵中奇女子(散文)

精品 【江山·根与魂】【流年】尼姑庵中奇女子(散文)


作者:江凤鸣 探花,17730.1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431发表时间:2024-08-02 08:52:29

【江山·根与魂】【流年】尼姑庵中奇女子(散文) 1991年11月,一个宁静的冬日,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江南小城无锡沉浸在一片肃穆之中。李小妹,这位经历了无数风雨的革命志士,走完了她波澜壮阔的一生,享年85岁。中共中央组织部发来唁电,表达了对她深深的哀悼。市委组织部、老干部局的同志们参加了追悼会,众人怀着沉痛的心情送别这位伟大的女性。她最终被安葬在梅园青龙山公墓,墓碑上“林秉权烈士之妻李小妹之墓”几个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静静诉说着她不平凡的一生。
   让我们把时光回溯到1942年的暮春。清晨,阳光透过无锡东烽镇顾码头宝善庵周围葱郁的树林,斑驳地洒在庵堂的红墙上。这座古老的庵堂在晨曦中显得格外宁静而神秘。一位身着灰色旗袍的少妇,迈着坚定的步伐走进了庵门。她便是李小妹,短发齐肩,个子不高却透着一种秀美与朴实,眼神中流露出坚定与从容。她的身影在清幽的庵堂庭院中显得有些孤寂,却又充满了力量。
   这座庵堂不大,却也有着几分清幽。踏入庵门,便能闻到淡淡的檀香气息,佛像庄严而慈祥,俯瞰着世间的一切。院子里有一棵古老的银杏树,春天里新绿初绽,给这宁静的地方增添了几分生机。
   当时庵里住着一位年事已高的师太,几个年轻的尼姑。李小妹初来乍到,便展现出了她的谦逊与和善。她尊敬师太,关爱师妹,很快就融入了这个特殊的大家庭。
   然而,李小妹的内心始终燃烧着革命的火焰,她深知自己肩负的使命。为了隐藏身份,她每日与其他尼姑一样,晨起诵经,暮时礼佛。但在旁人不注意的时候,她的眼神中会闪过一丝坚定与警觉。
   她小心翼翼地适应着庵里的生活规律,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都经过深思熟虑。在与师太交流佛法时,她表现出虔诚与虚心;在与师妹们一起劳作时,她勤快而认真。但每当独自一人时,她会偷偷地查看藏在隐秘处的情报,或者在夜深人静时,借着微弱的烛光,写下重要的信息。
   这天,一位师妹无意间发现了李小妹在偷偷书写什么,好奇地凑过来。李小妹心头一紧,但瞬间恢复了平静,微笑着说:“这是我为佛祖抄写的经文,想要为庵里增添一份功德。”师妹信以为真,夸赞她的用心。
   李小妹在整理庵堂的杂物间时,发现了一个可以藏匿物品的暗格。从那以后,这个暗格便成了她保存重要情报和文件的秘密地方。在这看似平静的尼姑庵生活中,李小妹时刻保持着警惕,巧妙地周旋于各种可能暴露自己身份的情况之间,默默地为革命事业贡献着力量。
   李小妹原名武秀英,也叫武碧如,后来又名李雁来,出生于无锡梅园大渲一个贫寒的农民家庭。在她幼年时,母亲便早早离世,让她的童年失去了温暖的庇护。8岁那年,命运的不公降临,她被迫成为童养媳,开始承受生活的重负。10岁时,为了生计,她又成为西城锦记丝厂的童工,在机器的轰鸣声中,度过了一个个疲惫的日夜。
   时光回溯到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那是一个风云激荡、变革与抗争交织的时代。1922年,15岁的李小妹怀揣着对未来的一丝憧憬,只身前往上海,这座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大都市。在那里,她和王明的妻子孟庆树一同在永安纱厂辛勤劳作,并改名为李小妹。
   当时的上海,工厂里弥漫着刺鼻的机油味,机器的轰鸣声震耳欲聋。工人们在狭小的车间里,如同机器的附属品,无休止地劳作着。李小妹和孟庆树每天都要面对超长的工时和微薄的薪水,她们的双手因劳作而变得粗糙,脊背因劳累而渐渐弯曲。然而,她们不仅共同承受着工作的艰辛,还一起交流着对未来的憧憬和对不公命运的抗争决心。在休息的片刻,她们会躲在角落里,低声讨论着如何为工人争取权益,如何改变这残酷的现状。
   1925年,上海的工人运动风起云涌,犹如汹涌澎湃的浪潮,冲击着旧有的社会秩序。当时的上海,工人们遭受着资本家的残酷剥削,工作环境恶劣,工资微薄,生活困苦不堪。在这样的背景下,李小妹积极投身于上海工人大罢工的洪流之中。她和无数工友们一起,走上街头,高呼口号,为争取工人的合法权益,为改善劳动条件,为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而呐喊、抗争。
   罢工的那一天,天空阴霾,仿佛也在为工人们的命运而沉重。街道上挤满了愤怒的工人,李小妹站在队伍的前列,她的声音虽然略带沙哑,却充满了坚定的信念。“我们要尊严!我们要公平!”她高喊着口号,手中的横幅在风中舞动。警察们手持警棍,试图驱散人群,但李小妹毫不畏惧,她与工友们手挽手,肩并肩,共同面对资本家的威胁和警察的镇压。他们的眼中燃烧着怒火,心中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正是在这场轰轰烈烈的工人运动中,李小妹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坚定的革命意志。这一年,她毅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忠诚战士。然而,她的正义之举却遭到了厂方的恶意报复,她被无情地开除,不得不返回无锡,继续参与无锡地区的革命斗争。
   1927年,无锡总工会在秘密中成立。那是一个充满危机与希望的时刻,李小妹与秦起、刘群先等志同道合的革命志士紧密团结在一起,为了维护工人阶级的利益,为了推动国民革命的进程,他们舍生忘死,勇往直前。
   当时的无锡,工厂里烟雾弥漫,工人们在高温和粉尘中劳作,身体日渐憔悴。资本家们却在豪华的办公室里,盘算着如何进一步压榨工人的血汗。无锡总工会的成立犹如黑暗中的一盏明灯,为工人们带来了希望。李小妹和她的同志们深入工厂,与工人们交流,倾听他们的疾苦和诉求。他们组织工人集会,宣传革命思想,号召工人们团结起来,为自己的权益而斗争。
   在一次秘密集会中,他们躲在一个废弃的仓库里。李小妹站在一块破旧的木板上,激情澎湃地演讲。微弱的灯光映照着她坚毅的脸庞,“工友们,我们不能再忍受资本家的剥削和压迫!我们要团结起来,为我们的权益,为我们的未来,为我们的子孙后代,勇敢地战斗!”她的话语如同一把火炬,点燃了工人们心中的怒火和希望。
   然而,他们的行动引起了反动势力的恐慌和仇视。反动军阀和资本家勾结在一起,对总工会进行了疯狂的打压和破坏。他们派出军警,驱散集会,抓捕工会领导人。但李小妹和她的同志们并没有被吓倒,他们在困境中继续坚持斗争,为工人阶级的利益奔走呼号。
   1927年冬,20岁的李小妹肩负着组织的期望和使命,踏上了前往苏联的征程。她要去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汲取更多的革命理论和经验,为将来的革命事业储备力量。当时的苏联,正处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莫斯科的街头,红旗飘扬,人们的脸上洋溢着对未来的期待。莫斯科中山大学是一所为培养各国共产党干部而设立的学校,这里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革命青年,他们怀揣着对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相聚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
   李小妹来到莫斯科中山大学后,被这里浓厚的革命氛围所感染。她如饥似渴地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积极参加各种讨论和实践活动。在学校里,她认识了同学林秉权。林秉权是一个充满激情和才华的青年,他们有着共同的理想和信念,很快便走到了一起。1928年,在同志们的祝福声中,他俩喜结连理,成为革命道路上的伴侣。
   他们常常一起到校长家做客,校长克里沙诺娃是一位和蔼可亲的女性,对他们关怀备至。有一次,莫洛托夫还特地为李小妹画了一张肖像画,这幅画成为他们在苏联生活中的一段美好回忆。
   然而,在中山大学里,并非一切都是风平浪静。早在1925年就来到苏联学习的王明,在这里组织宗派小集团,试图掌控学校的权力,打击、迫害校内的多数派。新任校长米夫支持王明的行为,使得校内的政治气氛变得异常紧张。李小妹的丈夫林秉权因为坚决反对王明的宗派主义,被开除党籍,下放汽车厂劳动,后来又被流放到西伯利亚,最终惨遭杀害。
   王明心胸狭隘,对于不服从他、不迎合他的人,都会想方设法进行打压和迫害。林秉权为人正直,敢于直言,对王明的错误路线和专横作风提出了批评和反对,这便引起了王明的忌恨。在一次党内会议上,林秉权公开指责王明的一些做法违背了党的原则和宗旨,损害了党的形象和利益。这让王明怀恨在心,决定找机会报复。之后,王明利用自己的权力和关系,捏造罪名,诬陷林秉权是“反革命分子”,对他进行了残酷的迫害。
   这一沉重的打击让李小妹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之中,但她并没有被打倒。她强忍着内心的痛苦,继续在学校里坚持学习和斗争。然而,命运似乎并没有放过她,她的长女在莫斯科的“养育堂”里下落不明,这让她的心灵再次遭受重创。
   但李小妹没有被这些挫折击垮,她依然坚定地走在革命的道路上。这一年的冬天,她和帅孟奇、郑岚、杭果人等先后返回祖国。帅孟奇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她一生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懈奋斗,曾多次遭受敌人的残酷迫害,但始终坚贞不屈。回国后的李小妹,毫不犹豫地投身到上海浦东烂泥浜一家丝厂的地下工作中。在那里,她以普通工人的身份为掩护,秘密开展党组织的活动,传播革命思想,组织工人运动。
   地下党组织的工作充满了危险和未知。有一次,李小妹在传递一份重要情报时,突然发现身后有可疑的身影跟踪。她不动声色地走进了一条狭窄的小巷,七拐八拐,试图摆脱跟踪者。但跟踪者紧追不舍,她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就在关键时刻,她看到一家店铺门口摆着一筐水果,灵机一动,迅速拿起一个苹果,假装在与店主讨价还价,成功地躲过了跟踪者的视线。
   还有一次,她在组织工人集会时,突然遭遇敌人的包围。敌人的警笛声和呼喊声在空气中弥漫,气氛瞬间紧张到了极点。李小妹临危不惧,她冷静地指挥工人们迅速分散撤离,自己却留下来吸引敌人的注意力。她故意朝着相反的方向跑去,引开了敌人,最终成功地保护了同志们的安全。然而,不幸的是,地下党组织最终还是被敌人破坏,帅孟奇被捕,李小妹也被开除厂籍。但她并没有放弃,而是继续寻找新的机会,为革命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1941年秋,命运的齿轮再次转动。秋风瑟瑟,吹落了一地的黄叶。李小妹在上海的街头偶然遇到了何偎,他是上海宗教道义会地下党的负责人。在何偎的介绍下,李小妹进入道义会开展地下工作。为了扩大地下党革命阵营,次年,又由何偎介绍她回无锡开展地下斗争。
   回到无锡的李小妹,为了掩护自己的身份,选择在宝善庵里带发“修行”。这座庵堂隐藏在山林之间,周围是茂密的竹林,风声穿过竹林,发出沙沙的声响。庵堂内,香烟袅袅,佛像庄严。
   李小妹在尼姑庵中的日子,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潮涌动。
   她每天在庵堂中看似静心礼佛,实则时刻保持着警惕。每一个夜幕降临,当整个庵堂都沉浸在深深的寂静之中,李小妹的房间里却会透出一丝微弱的烛光。她轻手轻脚地掩上门窗,坐在简陋的书桌前,借着微弱的烛光,书写秘密情报。有一次,她刚刚写完一份紧急情报,正准备将其藏起来,突然听到门外传来一阵轻微的脚步声。她的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迅速将纸条塞进衣袖,拿起一本佛经,装作正在研读。门“吱呀”一声被推开,原来是那位年事已高的师太。李小妹暗自松了一口气,微笑着向师太打招呼。师太看了看她,目光在房间里扫了一圈,没有发现异常,便叮嘱她早些休息,然后缓缓离去。李小妹等脚步声远去,才重新拿出情报,小心地折叠好,藏进了佛像背后的一个暗洞里。
   这天清晨,李小妹像往常一样在后院晾晒衣物。突然,一只信鸽飞落在她身旁的树枝上。她警惕地环顾四周,确定无人注意后,迅速从信鸽腿上取下一个小竹筒。就在这时,一个小尼姑走了过来,好奇地问:“师姐,这鸽子从哪儿来的?”李小妹镇定地回答:“许是迷路的鸽子,在此歇歇脚。”打发走小尼姑后,她回到房间,打开竹筒,取出里面的纸条,上面是党组织传来的重要指示。
   又有一次,党组织的一位同志受伤前来寻求帮助。李小妹将他藏在了庵堂后的一间偏僻柴房里。白天,她照常做着庵里的事务,趁着没人的时候,偷偷给伤员送去食物和药品。夜晚,她借着昏暗的油灯,为伤员包扎伤口。有一天,李小妹正在给伤员换药,突然听到外面传来一阵嘈杂的声音。原来是当地的伪军前来庵里搜查。李小妹让伤员不要出声,自己整理好衣物,从容地走了出去。面对伪军的盘问,她不慌不忙地说道:“军爷,这庵里都是出家人,能有什么可疑的?”伪军们在庵里四处搜查,一无所获,最后骂骂咧咧地离开了。
   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李小妹接到了一个紧急任务,需要在天亮之前将一份情报传递到城外的联络点。她穿上蓑衣,戴上斗笠,趁着夜色出发。道路泥泞湿滑,狂风呼啸着吹过树林,发出令人毛骨悚然的声响。李小妹深一脚浅一脚地艰难前行,几次险些滑倒。途中,她遇到了一处断桥,河水湍急。但时间紧迫,她心一横,挽起裤脚,冒险涉水而过。终于,在黎明破晓前,她赶到了联络点,完成了任务。
   在尼姑庵中这样惊心动魄的日子里,李小妹凭借着她的机智、勇敢和坚定的信念,一次次成功地完成了党交给她的任务,为革命事业默默奉献着自己的力量。就这样,李小妹在艰苦的环境中,不怕牺牲,坚持地下革命斗争,一直到无锡解放。
   解放后,无锡迎来了新的曙光,人民迎来了当家作主的新时代。城市的街头充满了欢声笑语,彩旗飘扬。李小妹在苏联学习的老同学顾风担任了无锡市市长,他对李小妹的革命事迹深表敬意,对她十分关心。在顾风的帮助下,李小妹被批准为烈属,由中共中央按月发给生活补助费,她的生活得到了一定的保障。后来,她迁居到了无锡市郊大浮卫生院,过上了相对安稳的生活。
   1982年,李小妹被中央组织部批准为离休干部,她为革命事业奉献的一生得到了应有的认可和尊重。
   李小妹的一生,是波澜壮阔的一生,是为了革命事业无私奉献的一生。她的一生就是中国革命的缩影,她是一位平凡而伟大的奇女子。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坚定信念和高尚品质,她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共 5503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些人物以其非凡的事迹和不屈的精神,成为激励后人的灯塔。李小妹,这位伟大的女性,以其波澜壮阔的一生,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坚定信念和高尚品质的典范。1991年的冬日,当雪花静静飘落在江南小城无锡,李小妹,这位历经风雨的革命志士,走完了她不平凡的一生。她的故事,从1942年的暮春开始,穿越了岁月的长河,直至今日,依旧让我们感受到那份深沉的力量和不灭的信仰。在宝善庵的静谧中,李小妹以一颗谦逊和善的心,融入了那个特殊的大家庭。然而,她的内心,始终燃烧着革命的火焰,她深知自己肩负的使命。在庵堂中,她以智慧和勇气,巧妙地周旋于各种可能暴露自己身份的情况之间,默默地为革命事业贡献着力量。她的故事,是一段段惊心动魄的传奇。无论是在上海的工人运动中,还是在苏联中山大学的求学路上,亦或是在无锡的地下斗争里,李小妹都以她的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坚定信念和高尚品质。她的生活,虽然充满了艰辛和挑战,但她的精神,却始终熠熠生辉。 今天,我们在这里回顾李小妹的一生,不仅是为了缅怀这位伟大的女性,更是为了传承她的精神。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习李小妹的坚定信念和不屈不挠的精神,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让我们铭记李小妹的故事,让她的精神成为我们前进道路上的指引,激励我们不断追求进步,为实现更加美好的未来而努力奋斗。文章语言凝练人物描写丰满,编辑倾情推荐大家赏阅。【编辑:沙场秋点兵】【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803002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沙场秋点兵        2024-08-02 08:58:20
  阅读了关于李小妹的故事后,我被这位伟大女性不屈不挠的精神深深打动。她的人生,是一部充满挑战与奋斗的史诗,是对共产党员坚定信念和高尚品质的生动诠释。
   李小妹的一生,是与时代同行、与命运抗争的一生。从贫寒的农民家庭到成为童养媳,再到投身革命,她的人生轨迹充满了坎坷与不易。然而,正是这些经历,磨砺了她坚韧不拔的意志,塑造了她无私无畏的品格。
   在上海的工人运动中,她勇敢地站出来,为争取工人的合法权益而斗争。在苏联中山大学,她不仅学习了革命理论,更在政治斗争中坚定了自己的立场。即使在丈夫林秉权遭受不白之冤、长女失踪等重大打击后,她依然没有放弃,而是继续在革命的道路上前行。
   李小妹的故事,让我深刻体会到,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都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她的生活虽然充满艰辛,但她的精神却是富足的。她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只要有信念,有勇气,再大的困难也能被克服。
   读完这篇文章,我更加坚信,每个人的生命都可以因为坚持和奉献而变得有意义。李小妹的一生,是对我们每个人的鼓舞和鞭策。在今天这个和平而繁荣的时代,我们更应该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学习李小妹的精神,为实现个人的梦想和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让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
2 楼        文友:沙场秋点兵        2024-08-02 12:16:24
  在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而繁荣的时代,但我们不能忘记,正是有像李小妹这样的革命先烈,用他们的鲜血和生命为我们铺就了这条道路。她的故事,不仅是对过去的回顾,更是对未来的启迪。我们应该学习她的精神,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贡献自己的力量。李小妹的一生,虽然已经落幕,但她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她的故事,是一段历史的见证,更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让我们铭记这位伟大的女性,铭记她为革命事业所做出的贡献,将她的精神传承下去,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3 楼        文友:纷飞的雪        2024-08-03 21:04:51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
只是女子,侍奉文字。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