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根与魂】【东篱】万寿宫(散文)

精品 【江山·根与魂】【东篱】万寿宫(散文)


作者:李湘莉 进士,6193.5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169发表时间:2024-08-03 05:18:25


   本打算去广西桂林一带游玩的,由于天降大雨,只好止步南昌,夜宿赣江边某酒店。
   饭罢。雨止。门外移步。一片青砖黛瓦、飞檐翘角的古建筑群挡在眼前,屋檐下垂挂着红灯笼,散发着古朴的韵味。古建筑于我而言有着无法抗拒的吸引力。我迅速避开人流,拐过巷道,径直向古建筑奔去。
   这世上,有些惊喜,是猝然降临的,我没想到我到来的地方是“万寿宫”。我站在石砌牌坊口,放眼望去,万寿宫占地面积少说也有200多亩,据介绍,明清时代的建筑就有118栋,里面有各种曲折的街巷,各种名目的牌坊,各种宫殿,各种雕塑,但全部是为了纪念许真君(许逊)所建的。许真君是东晋时期的治水专家。对他,我曾做过“功课”,是有所了解的。
   许真君自小秉性聪慧,博览群书,对天文、地理、经史、医学都有精通。平日以孝、悌、忠、信、仁,教化乡里。有书记载他曾狩猎为业。有次围猎一只母鹿,岂知母鹿有孕在身,由于猛力奔跑,造成胎儿坠地,母鹿回头,不顾来箭,跪地舔舐小鹿。许真君见状,怆然感悟,折弓弃箭,不再狩猎,入西山(南昌新建)修道。这个故事,也许套俗,不值一提,但我感觉它触及了生命,传递了人间极致的温暖与大爱的心灵。山东潍水之畔建有“放鹤园”,我觉得许君狩猎之地可建一座“放鹿亭”,装上一个高音喇叭,播放着万物生灵的鸣叫声,提醒着人们对自然、对生命珍爱的态度。
   许真君曾出任四川旌阳县令。当时旌阳连闹饥荒和瘟疫,官府无能,豺狼当道,民不聊生。许真君到后,倡仁政,减刑罚,兴收水利,研发药品,遏制瘟疫……许真君在旌阳为官十年,政绩卓著,深受人民敬仰与爱戴。人民为了纪念许真君的恩德,将旌阳县改名德阳县,德阳之名沿袭至今。
   一个地方,因为一个人而改名,我想,他的价值之高,意义之大,不是几句话所能说得清楚的。
  
   二
   我曾翻阅资料得知,江西鄱阳湖在古时和长江水道是分开的。脱离长江水道的鄱阳湖,每年汛期江水泛滥,农田变沼泽,周边百姓苦不堪言。古时称鄱阳湖为“扬澜湖”,也有称“雷池”“雷地”,有书描述其“无风白浪如山起”,可见其湖水势之凶险,给人们造成危害之巨大。可那时正值晋朝皇帝(晋惠帝)去世,也就是历史上所说的“八王之乱”。王子们为断承皇位争斗不休,政治动荡,民不聊生。可江西老百姓是幸运的,许真君不慕权势,从旌阳回到故里,他带领百姓随土地之宜,循山开道,以疏浚江河,让其五条河流(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水)汇集鄱阳湖输入长江,让沼泽变绿洲。其实,他的治水行为是功德无量的,为后来南昌成为全国重要的粮食基地和黄金水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农业的发展带动着工业进步。纺织、酿造、制瓷、造船、矿冶……走向了领先水平,吸引了大量商贾云集于此,成为了全国重要的商贸城市。
   我边走边想边感慨,不知不觉来到了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这街区真的很大,很“历史”啊!街巷纵横交错,名字也是五花八门,耐人寻味。翠花街、翘步街、棋盘街、生米街、书院街……萝卜巷、醋巷、箩巷、豆芽巷、合同巷、直冲巷、棕帽巷……店铺一家挨一家,青灰色的墙,乌青的瓦当,高翘的檐角,连成片,连成群,连成黛青的丛林。有人告诉我,生米街是晋代开始布市,专门销售粮油的。书院街创建宋代,是传播“朱程之学”的基地。萝卜巷原来是卖罗帛和丝织品的地方,称“罗帛巷”,传来传去,传成了“萝卜巷”。直冲巷是盐业中心,一直以来行人如织,商贾如云。合同巷是古时商业中心,我们无法想像那里曾经促成了多少单生意,带活了多少人的经济。棕帽巷更有趣了,相传是晋朝许真君头戴棕帽在这里治理水患,被风吹落于此,后来建街布巷,称之棕帽巷。区区棕帽,能够穿越千年风雨鲜活在人们的眼前,实属珍贵。
   有一个做买卖的人,肩上担一副担子,担子上搁着乡下的莲蓬、菱角、野山梅,找一块空地放下,一圈的人立马围了去。“冻米糕”的作坊,散发着米香、糖香,糕点做成各种形状,有小孩眼睛转不动,脚迈不开了,拽着大人的衣角往人缝里钻。有一家名曰“老三样”的餐馆,招牌上写着吃得不是饭,是怀念。叫号的队伍排到了马路上。我心里想,这里一定有意思,空了,也去品尝一番。再有一家,店里摆着绣花肚兜、鞋垫、手工布鞋,手工毛线鞋。还摆着丝线、棉线、麻线、毛线、拔浪鼓什么的,一个老人正埋头纳着鞋底,见我来了,微笑着说随便看看,继续低头纳着鞋底。没有什么可以打扰到她,她在旧时光里淡然、安详。我想起那些年月,母亲坐在煤油灯下或赶织着毛衣,或纳着鞋底,线儿抽得哧啦哧啦响。那些年的春节,我和弟弟都有新衣新鞋穿,温暖着我们一年又一年。商店里的音箱里,放着流行歌曲,我沿着街街巷巷,慢慢走,慢慢看,我分不清是古时还是现时。我想,这些青石板上,不知走过多少赤脚,多少草鞋,又走过多少布鞋和皮鞋,此时,我与谁的脚印重叠了?有风吹来,我感觉自己翩舞在历史的长空里。我突然好佩服的那些街街巷巷,那些名字,如果没有它们,我们祖先再杰出的智慧、再动听的声音,也早已随风飘散,杳无踪影。
  
   三
   越过万寿宫的文化街巷,便是“铁柱锁蛟井”。说起铁柱锁蛟井故事还得从头讲起。传说是许真君与众弟子擒住兴风作浪的孽龙后,牵回西山(鄱阳湖所在地),锁在净明坛的一口八角井里,可它依然不安分,头在西山,尾巴却伸到豫章(南昌)城里,搅得百姓不得安宁。于是,许真君挖一口大井,用铁柱镇住。于是,有了铁柱锁蛟井。
   井边麻石铺面,井口呈八角状,井直筒正方形,中间立一抱之粗的铁柱。铁柱雕刻的龙呈盘旋状,很是逼真,很是冷峻。铁柱顶端,有八根铁索勾联井底,给人很是威严凛然之感。我很是感慨,在当年科技并不发达的情况下,这条龙是怎样雕刻上去的,又是怎样立在井中。我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和才干。我欠着身子,把头伸到井口往里看了看,黑黑的,深不见底,透着神秘甚至疹人的气息。
   离开后,我的小女儿忽闪着眼睛轻声问我世上真有蛟龙吗?我笑而不答。其实,我心里很是清楚,当年的许真君是精通地理知识的,挖井铸柱,其实目的是勾联地脉,改变水流方向。我估计是当时的人们很是佩服许真君的智慧,于是编了神化故事,以表钦佩。用我们现在的话说“你是我的男神”。
   其实,许真君不光为豫章(南昌)治水,还到湖南、湖北、福建等地治水。他的功绩赢得了人们广泛尊崇。
   全国各地,甚至国外都有以“万寿宫”命名的会馆。其建筑规模都挺大,如汉囗的万寿宫据说是武汉建筑群中的翘楚。天津的万寿宫建在闹市区,其规模与南昌不相上下。据民国时期统计,北京就有65座万寿宫。北京属寸土寸金之地,肯花那么多土地去建万寿宫,其意义之重,无需我多言。其万寿宫会馆不光祭祀许真君,人们遵从许真君生前以“净明、忠仁”为准则,为宗旨。会馆更多的用途是给待仕者,或者失业者、流浪者给予落脚,通俗点讲就是“收容所”。会馆或资助返乡路费,或帮助介绍工作。有的万寿宫甚至开设育婴堂、养病所,开办教育机构,如福建长汀万寿宫在抗日战争期间成了厦门大学的临时校舍。
  
   四
   真君殿我必须要去看的。
   宫殿灰墙黄瓦,金粉刷柱,朱漆大门,镂空窗扇……壮观精美自不必说。这样说吧,镜头随便定格,都是绝美的画。一片翘角,一方砖,一片瓦,一截本头,都有着精致的雕刻,花鸟鱼虫,纤毫毕现。宫殿正中间立着许真君治水雕像。雕像身佩利剑,立在“风浪”之中,一脸的专注和严肃。这些雕刻,不仅精美绝伦,最主要是寓意深刻,要我说,那不是雕塑,是斩风破浪的写真。那不是一座宫观,是一个活生生的文化载体。
   有一个妇人,脸色憔悴,眼睛红肿,显然哭过。她从包里拿出几叠纸钱和三炷香,在雕像前祭拜起来。许真君抚平了江海风浪,让百姓过上好日子,让过往的商贾船只安全上岸,所以当地人们逢年过节,或出门远行,都要到真君殿拜一拜,求健康求平安。妇人烧了纸钱,染了香火,面对雕像,低眉敛目,双手合掌,嘴里念念有词,长拜不起。我没有打扰她,默默绕了出去。许久之后,她出来了,之前阴雨的脸有了阳光和平静。我想,她心中的结,一定对许真君讲了。我心想,灵吗?其实,管他灵不灵,人们求的是心安。在中国民间,这样的求福消灾的行为,我们可以上升到神灵崇拜的高度去理解,神灵有没有,崇拜有没有用,都是次要的。关键是修的一颗善心,转身面对生活的时候,一定是光彩照人。我折回去,在许真君的雕像前以最虔诚的方式静默三分钟,我并不是奢求什么保佑,但我不可不敬,这是一种对信仰的尊重。
   有人告诉我,每年的正月和农历八月初一(许逊生日)都会举办盛大庙会。庙会一开,八方来拜,敬神上香,祈愿还家,各种戏剧表演应有尽有,快板、秧歌、踩高跷,还有舞狮耍龙,走马灯,吹糖人……那人嘴里滔滔着,并伸出手来,指给我看,说这里这里,那里那里,全是人,好热闹啊!我从她的眼神和手势中,感觉出她很兴奋,很骄傲。一定是的,生于斯长于斯,怎不热爱!
   我突然感到历史并不遥远,这里的一街一巷,一亭一阁,一砖一瓦,人们的一举一动,都在涌动着一种历史的追忆。当然,历史翻开了一页又一页,东晋至今近两千年了,可这一切没有在历史长河中随风飘散,我想,那不仅是许真君的人格力量,也是人们懂得,那是中国文化、中国文明的最初魂魄,不可丢。
   我庆幸天降大雨,让我止步南昌,邂逅万寿宫。还有人告诉我,紧挨鄱阳湖的西山万寿宫更大更庄严,更原始更朴素,值得去看得。改天,我一定去,你,来吗?不为别的,只为找一份灵魂的归处。
  

共 380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天雨留人,还是风景留人?说不清了。一向对古建别有情怀的作者,看到着规模宏大的万寿宫,怎肯转身而去呢。街巷,牌坊,宫殿,雕塑,构成了古建特色。这处建筑关涉一个人,叫许真君。他以猎为生,有放鹿的典故。他也曾为官,旌阳为官十年,名声显赫。古代的江西鄱阳湖,并非如今那样沉静如一镜,而是洪水泛滥,民不聊生,是许真君带领民众疏浚五河,才得水晏,迎来了商贾如云的繁盛面貌。历史遗存的古街巷,更是一部部诗歌般的存在,如今,依然繁盛,餐馆沿街,人们安居休闲,令作者不胜感慨,多少人走过,把脚步留在历史的时空里。“铁柱锁蛟井”是一个神话的存在,人们将许真君治水的功绩神化,塑造了民间的真正神仙。万寿宫,是一个可以不断繁殖的名字,这就是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的魅力。真君殿,才是万寿宫的核心建筑,供奉塑像,崇拜其行,更有人至此求安,在民间,还有规定的日子为之祭奠,在中华国土上诞生的文明,必须尊重,名人的人格力量历来是中国人做人的准则。万寿宫是一处养育了道俗文化的所在,严格地说,在中华土地上,纯粹的宗教文化,是不存在的,长期以来,创造的各色文化都是相互融合而发展的,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儒释道,也是互为依存的关系。作者深谙文化的挖掘和表达真谛,在道家文化的基础上,着力开发民俗文化。这一篇作品就是例证,占有的材料相当充分,写出了一处景点的深层东西,是游记,就应该有游览者的参与,这一点在作者的散文中体现非常明显,形成了独特的创作风格。写这类题材,在一般作者是很为难的,主题如何把握,实在是一个难点,作者的态度只有两个字——尊重,尊重就要挖掘,就要彰显,所以作者的文笔就展得开,也收得拢,收放自如。写这样的散文,需要充实的社会学常事,作者把握精当,以生活的视觉解读万寿宫的历史发展,特别接地气。作品详略取舍非常得当,首尾照应,完整无隙。【东篱编辑:怀才抱器】【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804001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4-08-03 06:56:31
  的确如老师所言,全国叫万寿宫的殿宇很多,但所展示的内容却有差别。老师没有泛泛而谈,而是抓住了许真君这条线,对万寿宫予以解读。叙述从容,引用精当,感悟独到,文采斐然。精彩之作,拜读学习了,夏日愉快!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1 楼        文友:李湘莉        2024-08-03 11:51:27
  深谢韩老师百忙之中抽空留评。万寿宫的庙宇很多,关于故事很是复杂和丰富,我写,实在是笔力不够,只写了个皮毛,心里很是惭愧,希起抛砖引玉作用。遥握问好韩老师!
2 楼        文友:滴善斋        2024-08-03 07:20:17
  这篇散文对万寿宫的描写精彩绝伦。作者深挖道家文化与民俗内涵,尊重历史,展现其发展脉络。材料充分,详略得当,以独特风格写出景点深层魅力,将游览者融入其中,从生活视角呈现,尽显散文评论之妙。 问候湘莉美女老师,祝夏祺!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经师易得,人师难求。
回复2 楼        文友:李湘莉        2024-08-03 11:53:46
  深谢善斋老师百忙之中抽空留评。老师美评令湘莉汗颜,权当鞭策鼓励。再谢!遥握问侯!
3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8-03 07:45:14
  万寿宫历史厚重,笔力不劲,无法揭开它的面纱。湘莉老师这篇散文,笔力奇崛,在古今的时空里,翻波涌浪,写出了万寿宫的精彩。许真君这个人人物作为主线,穿起了万寿宫的珠玑,构思精妙,文笔恣肆,字重章华,可称力作。感谢投稿东篱,希望精彩不断,遥握!
怀才抱器
回复3 楼        文友:李湘莉        2024-08-03 14:01:48
  怀才老师好!深谢怀才老师精心编辑费心润色,辛苦了,敬茶!感恩遇见,有你真好!老师的扶持与鼓励之情湘莉难忘!遥握问候,谨祝夏祺!
4 楼        文友:郑德友        2024-08-03 09:32:02
  拜读湘莉老师大作,很有触动。尤其许真君的故事,非常生动。有一句歌词唱的好:老百姓心中都有一杆秤,知道你是重还是轻一个封建时代的官吏,能如许真君者,实属凤毛麟角。其形象对今天的官场,有非常强烈的教育意义,老师的笔法灵活,立意深刻,使人感觉韵味厚重。点赞佳作。
回复4 楼        文友:李湘莉        2024-08-03 14:05:42
  郑老师好!深谢郑老师百忙之中抽空留评。老师的美评湘莉权当鼓励。再谢!遥握问安!
5 楼        文友:欣然花开        2024-08-03 10:36:26
  拜读湘莉老师大作,看出老师非常深厚的笔力,写作流畅,思维深刻,读来很容易引起共鸣。拜读学习了,问好老师夏安!
随心而有趣的人
回复5 楼        文友:李湘莉        2024-08-03 14:08:00
  欣然老师好!深谢老师百忙之中抽空为拙作留评。老师美评湘莉权当鼓励。再谢!期待老师佳作。遥握问安!
6 楼        文友:红花草        2024-08-03 11:48:45
  因为天雨留人,留出一篇美文,划得来,万寿宫的名字很熟悉,但许真君不知道。读湘莉老师的文长见识,文笔从容,感受精彩,学习点赞!祝夏日吉祥!
回复6 楼        文友:李湘莉        2024-08-03 14:09:30
  红花老师好!深谢美评,老师鼓励之情湘莉难忘。遥握问安!
7 楼        文友:罗莲香        2024-08-03 17:11:56
  莉莉此文写得相当精妙!万寿宫与许真君,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历史的厚重感与浓郁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文明的传承在建筑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迹。该文,引领读者走在旧时光里,走在摒弃喧嚣的圣地,领略脱俗的气象,让灵魂在此洗礼,妙不可言!盛赞,问好!
回复7 楼        文友:李湘莉        2024-08-04 10:54:00
  香香老师好!非常感谢香香老师百忙之中抽空留评。其中呵护鼓励之情莉莉难忘。遥握问候,期待佳作!抱抱!
8 楼        文友:西山脚下        2024-08-03 20:25:16
  一篇万寿宫,一片许真情;一份思恋,一份敬仰。好文如歌,推荐赏阅,遥祝夏安
回复8 楼        文友:李湘莉        2024-08-04 10:58:55
  深谢西山老师百忙之中抽空为拙作留评。老师美评湘莉感动!遥握问候,期待佳作!
9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4-08-04 21:34:46
  颐和园有万寿山,北方水患少,所以拜谒许真君的万寿宫少,天津有,没去过。为老百姓做实事的,老百姓记住他,慢慢就位列仙班了,这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色。老师写类似文章,总写碰到,遇到的各色人物,衬托氛围,这是我要学习的地方。拜读来迟,学习点赞1
回复9 楼        文友:李湘莉        2024-08-10 18:22:20
  天方老师好!深谢老师百忙之中抽空为拙作留评。老师美评令湘莉汗颜。老师的文是湘莉学习的范文!遥握问候,谨祝一切顺利!
10 楼        文友:周丽纯        2024-08-05 12:03:18
  老师文学功底深厚,游记写得精彩。自愧不如。从文中也让我了解一段历史,知道了一个历史名人许真君。有收获,受教了。
秋之枫叶如霞火红。
回复10 楼        文友:李湘莉        2024-08-10 18:24:10
  深谢周老师百忙之中抽空为拙作留评。老师过誉了,令湘莉汗颜。今日七夕,谨祝老师节日快乐!
共 10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