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水】青涩年华(散文)
一
学校要来一名新的英语老师,带我们年级的英语课。刚毕业的大学生,二十几岁,家住在镇上。在见到新老师之前,我和同学们知道的只有这些。
冬天,教室里很冷的。厚厚的棉衣裹在身上,写字时手还是冻得发僵。太阳总是在冬日里耍赖皮,很晚才升起来,匆匆朝教室的玻璃窗上晃上一晃,将不太热烈的光线投进里面。教室里在那一刻是明亮的温暖的。我们喜欢在这时,将冻僵的手放在课桌上,用力地搓着,生怕那短暂的阳光损失掉。
教室的门被推开了。随着一股冷风,一个矫健的身影出现在门口,快步走向讲台。几十双眼睛齐齐地朝他看去,红围巾,他戴着一条红围巾!这红得热烈的颜色,连我们女孩子都不敢戴到学校里。同学们好。我是你们新的英语老师。以后,你们喊我宋老师。他面带微笑,嘴角微微上扬。声音朗朗的充满生气。他把红围巾解下,放在讲桌上。同学们冷,可以不摘围巾。他的样子让我想起性格古板严厉的班主任王老师。每次上课前,王老师将身体站得笔直,板着脸,目光威严地看向他的学生,加上他浓重的乡音,教室里的气氛显得紧张沉闷。两个人的样子真是天差地别。教室里的紧张气氛被他的开场白打破,变得轻松起来。同学们起立,欢迎新老师的到来。那句“老师,早上好“喊得充满真诚的情感。
我不喜欢英语课,成绩一直不好。课堂上,宋老师点到我的名字。我犹豫着站起来,按要求读单词。我读得磕磕绊绊,那发音跑到了校园外的田野里,被风抽得七扭八歪。有同学在小声地笑。我的脸红了。紧张得张嘴发不出声音。坐下。读得不错。大家来跟我再读一遍。我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宋老师的声音还是那么好听,平静中带着鼓励的语气,化解了我的紧张和尴尬。如果不是确定坐在后排的同学发出了嘲笑声,我会觉得刚才听到的一切是错觉。
教室里响起了郎朗读书声。我慢慢抬头朝讲台上看去,那条红围巾静静地摆在那里,似一团火,让我感到温暖。那暖,来自宋老师的鼓励和爱护。阳光透过窗玻璃,在我面前的课桌上撒下一片光。在这片光束里,我坐直了身体。跟着宋老师大声地朗读起单词。这次,我的发音正确了许多。
渐渐地,我喜欢上英语。常常在课余时间里练习背单词,进步飞快。每堂英语课,都希望宋老师点我的名字。那样,我可以在他鼓励和赞许的目光里,好好地表现一番,让同学们刮目相看。
二
学校对我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组织我们去镇上电影院看战争题材的电影。这个消息让人感到兴奋。要知道,村里每年放映电影的次数屈指可数。放一次电影,像过年一样人人盼着,欢喜着。
周日下午,同学们早早来到校门口集合,等老师发给电影票。而后,骑上自行车,朝镇上的电影院飞驰而去。电影不重要,来一次身心的放飞才是难得。
我站在人群里,不时左右张望,在寻找一个身影。奇怪,学校里的老师们陆续到齐,独独不见宋老师。我装作不在意,问起给我们发电影票的音乐老师,宋老师咋没来?宋老师住在镇上,和女朋友直接去电影院。宋老师有女朋友,从没听他说起过。我对宋老师的女朋友充满好奇。骑上自行车,跟在长长的自行车队伍后,朝镇上的电影院飞驰而去。心里没了对电影的渴望,更急切地想见到宋老师和他的女朋友。说不清为什么,只是想亲眼见到。似乎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的心安稳下来。
直到电影散场,我没有见到宋老师和他的女朋友。也许他们没来看电影。也许他们有意避开了大家。我在心里胡乱猜想着,说不清是遗憾还是失落。回去的路上,同学们还似来时那样将车子蹬得飞快,兴奋地讨论着电影里的情节。那些情节我似乎看到了,又感觉没什么印象。一路上没咋说话,心事重重的样子。
宋老师曾说过,要陪我们到毕业,希望我们考入他读的大学。那样,我们既是师生又是校友,多美好的期许啊。然而,在我们即将进入毕业季时,他被调去镇上的中学教课。听说,他的女朋友是那所学校的老师。这突如其来的消息使我感到震惊,心里充满怅惘和失落。虽然小镇与我们学校地理距离并不遥远。但这一别,我们也许从此不会再见面。同学们表现出不舍之情。有人提议,大家和宋老师拍照留念。这是好主意,得到大家一致的赞同。
教室门口,全班同学排好队,将中心的位置留给宋老师。那天,我特意围了一条红色丝巾,站在宋老师身后,微笑着看向远方。照相机将那一刻定格在相片里。而我,是将青春里最美最难忘的刻进了心里。
三
毕业后,母亲求了在镇上粗瓷厂工作的表叔,让我进粗瓷厂上班。表叔说下大话,有他在,一年后可以转为正式工。这可是天大的好事。为这,母亲抓了家里的两只鸡,拎了酒送过去。逢人就夸赞表叔人好热心肠。
粗瓷厂生产的大缸很常见,村里人用它做水缸,或存放粮食用。我的工作是选料。在小山一样的原料堆前,拿着小锤子敲敲打打,筛捡出里面的石头和金属。我很珍惜这份工作,干得十分卖力。本来嘛,村里的孩子朴实善良,吃苦耐劳的精神是刻在骨子里的。很快,我赢得了厂里人的喜欢。
每天去镇上上班,经过宋老师工作的学校门口,总会忍不住朝里面看上一眼,期望能见到宋老师。远远地打声招呼,或者什么也不说,只是远远地看上一眼,心里就会感到高兴和满足。然而,我的期望一次次落空。失望久了,就不再有期望。直到有一天,我从学校门口经过时,没再朝里面看。走出好远,才猛然发觉,心里说不出是失落还是释然。
厂里的同事张姐,热心地给我介绍了男朋友小胡。我要去相亲了。男方是小镇上的人。我们同在粗瓷厂上班。我二十岁,他二十五岁。他是正式工,我是临时工。不在一个车间工作,彼此不认识。约好下班后,在工厂对面的书亭旁见面。地方是我选的,过了马路就是书亭,我经常在那里买杂志。在我的心里,希望那个人也是爱读书的。
我站在马路旁,看着路上的川流不息的车流和行人,犹豫着是不是立刻去到书亭那里,同时紧张地朝对面书亭张望。不时有人经过那里。有人进到书亭里挑书,好一会没见出来。有人在报亭橱窗前扫过一眼,匆匆离开了。他们都不是我要见的人。我要见的人会戴一条白色的长围巾,手里拿一本《青年岁月》杂志。小镇上的年轻人流行戴长围巾,烫着名为“爆炸式”的卷发,很赶潮流的样子。让人一看,就知道是镇上的年轻人,就有了那么一点优越感。
报亭边出现了一个年轻人,瘦高的个子,烫着“爆炸式”的头发,戴白色围巾,在朝着工厂的方向张望。应该是他。我要见的人。只有走过去,好像已没有了退路。直到这时,我都不知道该不该来赴约。
我们相隔两米的距离站着。相互打量对方一眼,很快将目光投向别处。问过对方的年龄,说过天气情况,再找不到其它话题。而后是短暂的沉默和尴尬。他将杂志随手扔进车筐,像扔一件废弃物一样,让我有些失望。要知道,在我工作之前,根本没钱买书。所以,对书格外的爱惜。我以天晚回家的路远为由,匆匆离开。一路上,回想着刚才的情景,无论如何想不起他的样子。心里不免懊恼,如果我们在厂里遇到,认不出对方,该有多尴尬。
表叔的儿子住在镇上。同在粗瓷厂上班。他要我从家里带红薯给他。母亲精心挑选红薯,装了满满一纸箱,生怕送少了,心里过意不去。表叔的儿子早早等在门卫室里。看到我进了工厂大门,急忙从门卫室里走出来,一边和我亲热地说着话,一边从车架上卸下红薯,打开纸箱,对红薯的质量连声说好。正是早晨上班时间,陆陆续续有人进来,朝我们看上一眼,和表叔的儿子打声招呼。忽然,我发现一个人从旁边经过,朝我深深地看了一眼,我抬头望过去,正好与他的目光相遇。两天前,我们刚刚在报亭旁见过面。我感到莫名的紧张,生怕他会生出什么误会。抱怨表叔的儿子不该和我表现得很亲热,好像亲兄妹一样。在别人眼里,似乎又能生出其它想法。
工厂面积不大,职工人数不多,人与人之间就算不熟悉,总会不经意间打个照面。平日里,我守在原料堆前敲敲打打,不理会周围的人。其他人干上一会,嘴里喊着累,躲到对面制坯车间的屋檐下,晒太阳,扯闲篇。我年龄小,又是临时工,会被她们吩咐去做跑腿的事。这天,我被派去库房支领几把新锤子。扔掉手里的锤子,拍拍身上那件灰色的棉坎肩,我朝着远处的库房走去。一边走,一边想着心事。自那天在报亭见过一面,整整一个星期过去了,小胡那边没有一点消息,倒让我心里犯了难,不知如何是好。工作和人都让我犹疑,是不是该放弃。宋老师说过,年轻人要勇于去更广阔的天地,去见更多的人和事物,去寻找和实现自己的价值。我的人生刚刚开始,不应该被禁锢在这小小的天地里。
路就那么远,没等我的心事想明白,已到了库房门口。同时到的还有另外一个人,不知道从哪个方向走来的。我们相隔的距离很近,比那天报亭边见面的距离短了许多,抬眼就能将对方看得清楚。我慌忙低下头,感觉身上的棉坎肩丑死了。头发上一定落了灰尘,因为我感觉到他在看我,并对我笑了笑。而后迈步进了库房。我迟疑了一下,心里忽然有些紧张,稳稳神,随后跟了进去。我们装作不认识,各自支领自己的东西。在这短短的十几分钟里,我们悄悄地打量着对方,眼神曾有过一次交集,但没与对方说一句话。表面上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心里说不出是紧张还是喜欢。
四
我与小胡见面的次数算起来有三次,话没超过十句,彼此还是陌生得很。但我记住了他对我微笑时的模样,有点紧张有点可爱。因此,我答应去见他的母亲。虽是镇子,与村庄有着本质的区别,这里的人们吃商品粮,在工厂上班。楼房并不多见,大多人住在狭窄的阁楼里,远没有村庄人家的院子宽敞,可是镇上的人还是有那么一点优越感。
小胡的家住在楼房里。两居室的房子,收拾得整洁干净。屋里亮亮堂堂,崭新家具和沙发,显示出主人物质上的丰裕。小胡的母亲坐在沙发上,冷冷地对我问着话。那种居高临下的样子,使得房子的空间变得逼仄,空气里有种紧张压抑的气息,感觉自己的尊严被践踏,让人心里憋闷得透不过气。我被逼迫得很快逃离了那里,来到大街上,长长地呼出一口气,让冷风慢慢吹去我心里的压抑和愤懑。
这件事过去不久,工厂开始辞退临时工。两件事我都瞒着母亲。在母亲朴素的愿望里,希望我能有份稳定的工作,以此能走出村庄,过上更好的生活。我曾想按母亲的愿望走自己的人生路,在经历过挫折之后,我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在一天清晨,我背起行囊,走出了家门。经过小镇时,我在宋老师工作的学校门口凝望了一会。回想起读书时的情景,眼里忽然涌起泪水。时光似流水,远去不可追。再去报亭买本书吧,也许以后,不再回到这里。小镇,报亭和人,总会在记忆里留下痕迹。
人生路远,每一步都会留下痕迹。希望那痕迹里,有阳光有美好有可念的人。岁月悠长,念起总有欢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