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人世间】牡丹情思(散文)

编辑推荐 【晓荷·人世间】牡丹情思(散文)


作者:淡文竹雅 秀才,2305.2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678发表时间:2024-08-04 19:31:14

总是期盼着有机会去洛阳欣赏国色天香的牡丹花,可是机缘不巧,我两次来洛阳,都不是观赏牡丹的季节。一次是在2004年10月,来郑州参加全国十五城市政协工作研讨会,一次是今年五月下旬到湖北探亲,返程顺路来洛阳。这两个月份,都看不到牡丹花盛开。
   虽然看不到牡丹花,牡丹花的魂灵却是无处不在,你会在路旁、旅游景区、食品超市甚至饭店看到各种关于牡丹的标识或者宣传口号。形成了一种氛围,让来到洛阳的游人时时处处感受到牡丹之魂。
   5月20日下午,我们从西安出发,晚上7点到了大外孙女给我们预定的民宿中梁一号小区入住,在附近吃铁锅炖甲鱼小鸡,喝杜康酒。在洛阳,我们只能住两宿,游玩时间只有一天半的时间。我们准备游览龙门石窟、洛阳博物馆、白马寺几个景点,我特别向孩子们推荐去白马寺,那是千年古刹,庙里有一匹汉白玉的白马。
   5月21日,我们开车来到龙门石窟景区,把车停在地下停车场,然后进入景区。游人络绎不绝,我们随着人流,进入了龙门石窟。右手边是传说中大禹开凿的龙门山,依山而建的雕刻洞窟一个连着一个,据说石窟始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终于清末,历经10个朝代,长达1400多年。左手边是静静流淌的伊洛河,河水对面依然是依山而建的石窟、庙宇等。20年前来过这里,被石窟造型各异的佛像所震惊,逐个参观,并没有觉得怎么累。而今又来到这里,却举步维艰。尤其我的左腿疼的厉害,走几步就要歇一歇,好在河边大树下有好多供游人休息的椅子,我们可以随时坐下来休息。我和老伴上了几个石窟,就走不动了,在平地行走,不登石阶了。孩子们兴致勃勃地观看每一处景观,拍下不少照片。后来,我和老伴原路返回入口,孩子们继续向前走,从桥上走过,游览对岸的景观。我俩在入口处休息,等着他们回来。外出旅游,一般情况下,很少去看已经看过的景点,没有新鲜感,也就减少了游览的兴趣。再就是,人得服老,20年前游览龙门石窟,不觉得特别累,如今,腿脚不给力,登几个石阶就要停一停,力气大不如从前。不过,我却看到有坐轮椅的老年人,在亲人的陪伴下也来这里游览,这种精神真值得敬佩。
   中午,我们来到驻地附近的“好厨房”餐厅就餐。这个餐厅中等规模,环境很优雅,菜品也特别可口。我们点了几个特色菜,慢慢享受着。洛阳的特色饮食是“水席”,那年我到郑州开会,来到洛阳参观,中午吃的就是“水席”,24道菜里就有6道菜是汤水。我们一行五人不可能吃“水席”,点了几道特色菜也很可口的。下午,在驻地休息,孩子们也走累了,明天一天不但要继续参观,还要开车去开封,所以,休息也非常重要。
   这次出行,每到一地,只要时间排得开,必须参观博物馆。22日早上,我们来到洛阳博物馆。洛阳是千年古都,历史上有十三个王朝在这里建都,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是中国建都最早、历时最长、朝代最多的城市之一,是优秀的旅游城市。洛阳的博物馆也具有独特的历史特征。博物馆,是最能展示一个城市历史钩沉与文化底蕴的所在。
   我们早早排队等候进入博物馆,看到旁边有一处专门销售洛阳特产的门市,到附近一打听,这里就是博物馆的出口,参观完毕后,必须从这里出来。我看到好多标有牡丹饼、鲜花饼等精致包装的食品。我打定主意,一会儿,就在这里购置一些牡丹食品,作为礼物送给亲友。
   进到博物馆,偌大的大厅里十分简洁,迎面的影壁墙上,没有太多的装饰,给人一种古朴、自然的感觉。我们逐个展厅地参观,浏览着千年前的历史文物。我发现这个博物馆有好多独到之处。除却早期的出土文物外还有唐三彩,我还是第一次在博物馆里看到这么多的唐三彩制品,大到马,小到唐三彩的陶俑,以独有的色彩吸引人们的眼球。石刻馆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一座座石碑,工工整整地刻着墓志铭,走在这些墓碑中间,有一种特殊的感觉,似乎穿越了历史,与古人近距离接触一般。这个馆,专门有人监守。
   走出石刻馆,来到了一个装潢既简洁又新颖的一个展馆,展馆的门前写有四个大字:“天香如绣”走进一看,是一个专门展出牡丹水墨画的展厅。四面墙上挂着各种色泽的牡丹画,尤其展厅中间,从天花板直接飘下来的是十几幅宽大的牡丹图,白色的、黄色的、粉红色、紫色的、蓝色的,各种颜色的牡丹花犹如仙子下凡般来到人间,我惊呆了!啊!太震撼了!我们赶紧拍照美不胜收的画面,深深沉浸在国色天香的氛围里,似乎闻到了浓郁的花香。我既喜欢花又喜欢画,眼前这些牡丹图以各种姿态呈现在我的眼前,我陶醉了。从心底佩服洛阳博物馆的创意,把最能体现洛阳特色的牡丹花以水墨画的形式展现在人们面前,并在博物馆里收藏、陈列、展出。这些画家眼中、手下的牡丹更有灵气,它们是赋予了人文气质的牡丹,是牡丹的活化石,是永不凋谢的牡丹!
   在展室的一角,我看到了作者简介:这些画作的作者叫王绣,女,1942年出生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尔滨师范学院美术系毕业,曾任洛阳博物馆副馆长,擅长画牡丹,在洛阳博物馆有专馆展出,馆名叫“天香如绣”。我看到这些大气磅礴的水墨画,出自一个女画家之手,尤其她还是黑龙江人,感到特别的敬慕,一种亲切感油然而生。我更感叹洛阳博物馆的创新精神,他们大胆地把现代名家的画作以专馆展出,让人眼前一亮,给古朴的馆藏文物增添了时代的亮丽色彩,让具有洛阳特征的牡丹花驻进历史的文脉之中,经久不衰。
   洛阳古都,给我的印象是如此美好,但是也有不尽人意之处。当我们来到我极力向孩子们举荐的白马寺的时候,却让我大失所望。我们开着车左拐右拐来到了一个小村子,就在白马寺的旁边,路的两侧全是小饭店,小摊床,叫卖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还看到接二连三的横幅:“前面有停车场”有见到有人拿着旗子指挥过往车辆进入他的停车场。商业气息太浓了。我们穿过各种摊床,终于来到了白马寺,只见门前立着两批灰色的低着头的石马,进到寺里,左手边是佛教的庙宇,香火很旺;右手边则是金碧辉煌的缅甸、印度、泰国寺庙,我找遍了寺庙也没有找到那匹汉白玉的白马。白马哪里去了呢?不得而知。
   我好迷惑!当年那古朴、庄严,极具历史氛围的白马寺面目全非,找不到了当年的踪影。虽然那些外国庙宇建造的特别辉煌,我却觉得与历史上的白马寺格格不入。既然白马寺是中国第一古刹,为什么不在挖掘历史渊源上下功夫呢?难道仅仅为了应对旅游市场,搞这样的创新吗?我白思不得其解,怀着一种失落和迷惑离开了我心中景仰的那个白马寺。晚上,我查百度,白马寺的词条下面竟然是新的解释。我面对那些解释,心中很不舒服。我都有这样的比较和想法,那么洛阳人又有何等感受呢?也许是我落伍了,也许是我少见多怪吧,也许是我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了。但是,在我心中,历史不能磨灭,我心中的白马寺就是20年前那个充满灵气的古香古色的白马寺,还有那匹汉白玉的白马。
   外出旅游,真开眼界,各地有各地的特色,各地有各地的发展方略。我在欣赏国色天香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一些无奈。
   虽说,心里有些不悦,也许是我的愚钝使然。我还是在洛阳博物馆出口商场,购买了一大批牡丹酥、鲜花饼,快递回家,把牡丹之城的美好展现给亲人和朋友。牡丹之美是不可磨灭的。也祝福千年古都洛阳,越来越美。
  

共 288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游记仿佛是一幅生动的画卷,引领我们一同踏上了作者的洛阳之旅。作者两次与牡丹花期擦肩而过,虽未亲睹其盛开之姿,却能在洛阳的各个角落感受到牡丹之魂的萦绕,足见牡丹文化在这座城市的深厚底蕴。龙门石窟之行,岁月的变迁在作者的感受中体现得淋漓尽致。20 年前的轻松游览与如今的举步维艰形成鲜明对比,让人感慨时光的力量和岁月的无情。但即便如此,作者仍能以平和的心态看待,且对坐轮椅坚持游览的老人表示敬佩,这种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令人动容。在饮食方面,作者对洛阳特色美食的描述虽简洁,却也让人对“水席”和特色菜品心生向往。而对洛阳博物馆的描写,则让人仿佛身临其境。从古朴自然的大厅,到独具特色的唐三彩和石刻馆,再到令人震撼的“天香如绣”牡丹水墨画展厅,每一处都彰显着洛阳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作者对洛阳博物馆的创新举措,如展出王绣的牡丹画作,给予了高度赞扬,让我们感受到了洛阳的文化魅力。然而,白马寺之行却令作者大失所望,浓厚的商业气息和面目全非的模样,让作者心中那个古朴庄严的白马寺不复存在。尽管有些许无奈,但作者仍购买了洛阳特产与亲友分享。旅行就是这样,有惊喜也有遗憾,作者的笔触细腻而真实,不仅描绘了景点的风貌,更传递出了旅行中的情感与思考。无论是对体力不支的无奈,还是对历史文化的陶醉,都让我们深切感受到旅行不仅仅是身体的移动,更是心灵的探索与感悟。这篇游记让我们看到了洛阳的魅力,也引发了我们对旅行、对人生以及传承的诸多思考。非常不错的一篇文章,文章情感充沛,描写细致。佳作力荐共赏,感谢老师赐稿晓荷社团,欢迎继续来稿。 【编辑:陌小雨】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陌小雨        2024-08-04 19:31:31
  拜读老师佳作,问好老师!
山本无忧,因雪白头……
回复1 楼        文友:淡文竹雅        2024-08-04 22:28:02
  谢谢小雨老师辛苦编辑!感谢您对本文的深刻解析,给文章增色不少!敬茶!
2 楼        文友:陌小雨        2024-08-04 19:32:55
  这篇游记堪称精彩!作者笔触细腻,情感真挚。与牡丹花期的错过,龙门石窟今昔游览感受的对比,洛阳美食的简略提及,还有对博物馆的精彩描绘,无不展现出洛阳的魅力。尤其是对博物馆创新与白马寺变化的刻画,引人深思。文章既有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又有对失落之处的感慨。作者的思考深刻且独到,让我们随其文字经历心灵的旅程。情感与思考交织,是不可多得的佳作,值得反复品味,强烈推荐给各位读者!
山本无忧,因雪白头……
回复2 楼        文友:淡文竹雅        2024-08-04 22:30:18
  谢谢小雨老师深入评议,您说得非常好,;旅游确实让人既有欣喜又有遗憾。但是深灰发展还是插着光明、正义的方向发展的,美好总是占主导地位。谢谢小雨老师!
3 楼        文友:芹芹森        2024-08-04 19:50:01
  这篇文章以作者的亲身体验为线索,细腻地描绘了洛阳的风土人情和文化遗产。作者虽未亲眼目睹牡丹花的盛开,却能感受到牡丹文化在洛阳的深厚影响。文章通过对比20年前的轻松游览与现在的举步维艰,展现了时间的流逝和个人感受的变化。对洛阳博物馆的创新展示和白马寺商业化的失望,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的深刻思考。整体上,文章情感真挚,描写生动,引人深思。好文,拜读欣赏!
回复3 楼        文友:淡文竹雅        2024-08-04 22:31:20
  谢谢芹芹森老师的理解和共鸣,谢谢您的留评!敬茶!
4 楼        文友:何叶        2024-08-04 20:57:35
  喜欢竹雅姐姐的好文,朴实耐读有亮点。感谢支持,晚上好。
何叶
回复4 楼        文友:淡文竹雅        2024-08-04 22:32:35
  谢谢社长的鼓励和支持!感谢您的指点和引领,在晓荷,写文既轻松又愉快!有你真好!
5 楼        文友:冬阳先生        2024-08-05 07:54:39
  跟随作者事无巨细的笔触,身临其境般的走在洛阳古都的街道。游览龙门石窟,看千年古刹白马寺,吃特色的水席,邂逅唐三彩。字里行间有对人生的感慨,对古刹商业化的遗憾。作者的笔带有悲悯之心,描绘景点山色的同时,更多的是思考与感悟。好文点赞。
回复5 楼        文友:淡文竹雅        2024-08-05 10:44:44
  谢谢冬阳先生的美评!感谢您对小文的深刻解析!敬茶!
6 楼        文友:汪震宇        2024-08-05 09:18:05
  这篇文章宛如一幅绚丽多彩且细腻生动的画卷,每一个细节都被描绘得栩栩如生,让读者沉浸其中、流连忘返。它又似一首激昂澎湃的乐章,节奏明快,韵律和谐,字里行间充满力量与激情,令人心潮起伏。同时,还如一首山间清澈的溪流,行文流畅自然,沁人心脾。这无疑是文学领域的瑰宝,作者以非凡的才华和独特的视角精心铸就。它不仅立意高远、构思精巧,在知识层面丰富渊博,在情感上更是引人共鸣。文章结构严谨,逻辑清晰,每一段都紧密相连、环环相扣,展现出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和深厚的文学功底。此文宛如一场精神的盛宴,仿佛有一种魔力,吸引着读者一口气读完。作者用生花妙笔,使得文字灵动活泼,情感真挚深沉,让读者在文字的世界中尽情享受,获得无尽的启迪和美的感受,犹如璀璨星辰在文学天空中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回复6 楼        文友:淡文竹雅        2024-08-05 10:45:59
  谢谢汪震宇老师的美评!过奖了!在您的鼓励支持下,继续努力!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