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丹枫】乔的军旅生涯(小说)
这是我第二次到乔的诊所就诊,与第一次一样是治疗腰肌劳损。乔的诊所在一个居民小区内,诊所设有内科、牙科、和中医按摩科。乔是这家诊所负责人兼中医按摩师。乔的大名叫乔音格,蒙古族人。一米八五的大个,身材魁梧匀称,大脸盘细眼睛,颧骨微起,打眼一瞧就是一个标准的蒙古大汉。如果不是穿上他那件又肥又大的白大褂,他往那一站,几乎所有人都会认为,这个人的工作应该与医生这个职业丝毫不沾边际。但他确实是一个专业学校毕业的有证医生,是一个小有名气的中医按摩师。
作为一个病人到医院看病,与医生见面一般不会超过十几分钟。先是简单的问诊,接着是开各种化验单,做完了一系列检查之后,再决定下一步的治疗方案。如果是小病,开点药立马走人,大病则交给住院部医生处理。按摩治疗就不同了,需要医生亲自动手,从穴位、骨骼到肌肉,都需要按摩调理。一般情况下一次按摩,短的需要半个小时长的一个小时,一个治疗周期大约一周左右。在这段时间里,就有机会与医生轻松的聊天和对话。自第一天开始按摩,给我的第一个疑惑就是他的称呼。诊所里从护士到患者,对他的称呼就一个字,乔。按照一般的习惯,应该叫乔大夫,或者姓字后面的名,音格。随着接触次数的增多,谈话的深入,这一谜团和乔的成长历程,也渐渐的浮出了水面。
一
乔的老家在内蒙古与黑龙江交界处的一个小村子。村子里有一百多户人家,属于蒙汉杂居的村落,蒙汉人口几乎各占一半。小村子既有草原牧场也有农田林地,几乎每个家庭既养牛羊,也耕种田地。乔说,他们家有四十公顷耕地,四十公顷草场,五十公顷林地,奶牛三十头,所有的这些都有他的哥哥和父亲经营。正常年景,每年收入十几万元不成问题。在他们村里属于中等水平。乔的一家共有五口人,上有一个哥哥,下有一个妹妹。乔说,他一九七二年出生,小学是在村里上的,初中是在乡里上的。八八年初中毕业,乡里三个毕业班一百多个孩子,只有一个考上了县里的重点高中,三个考上了普通高中,其余的全部回家自谋出路,十六岁的他也在其中。多数孩子回家不是务农就是放牧,或者外出打工。乔说,按理来说他也应该留在家里,家里的这一大摊子,父亲和哥哥忙的焦头烂额,急需他这个帮手。但是他对这些都不敢兴趣,在毕业之前他就定了自己的目标和方向,那就是当兵,一定要走出这个小村子。十六岁的他或许与长年喝牛奶有关,个子已经长到了一米八,骑马、摔跤、样样精通,在学校里是顶级选手,无人能够比拟,是名副其实的孩子王。当兵的路数已经研究明白了。论体检、政审这些一点都没有问题,需要托人找关系,在县工商局当干部的大爷也能助一臂之力。
为了当兵的事,家里特意开了一个家庭会议。父亲说:你毕业之前我已经为你考虑好了,生产队里现在有二百公顷机动的草原和耕地,我与队长已经谈好了,用你的名义承包四十公顷,这就足够你折腾了。我算了一下,经营得当的话每年收入十来万元应该不成问题。如果你去当兵这个机会就没了。哥哥说:队长凭着与阿爸的老关系才答应了此事,一般人想都不敢想。如果你不愿意去承包地,那我就去经营,你和阿爸留在家里管理现有的一切。总之,家里人不同意他去当兵。但是他的主意已定,坚决要求去当兵。一定要走出这个小村子,到外面闯荡一下,见见外面的世界。父亲看他如此坚定,也就不再坚持。说:好吧,两条道路摆在那,你自己选择吧。为了保险起见,在秋季征兵之前,他坐长途汽车特意到了县城的大爷家里,请大爷帮忙。大爷知道了他家里的意见,说:既然你决意当兵,我就托托关系,帮你活动一下。你也知道想当兵的人有许多,我和武装部没有直接的联系,不一定能把这件事给你办成,你要有思想准备。有了大爷的承诺,他的心里又多了几分把握。
征兵工作开始了,一切进行的都非常顺利,体检和政审都非常顺利,尤其是身体素质这项可以说全是优秀没有一点瑕疵。他们公社一共去了二十九人,有三个人被录取了。其中就有他一个。负责证兵的首长和武装部长,都非常喜欢他。武装部长对着征兵首长说:乔音格这个小伙子太优秀了,他曾夺过县里少年摔跤亚军,骑马、长跑都很厉害。我们给部队送去了一个好苗子,你们可要好好培养啊。征兵首长望着这个稚气未脱,帅气英俊的蒙古少年,也是满心喜欢。乔说,年轻的时候长得确实挺帅气,个头不仅比同龄人高出了半头,而且四肢匀称还有肌肉,不像现在肌肉松弛,还有啤酒肚了。能够当上兵,至于大爷帮了多少忙,大爷只字未提。但是从武装部长的谈话中,他知道了大爷为他一定做了不少工作,不然武装部长不会这么清楚,这个来自偏远农村孩子的简历。他从内心里感激大爷对他的关心和爱护。十一月份,县里的新兵开始启程了。
二
三个月的新兵训练结束了,乔被分配到省城的汽车连。乔非常高兴,做梦都没想到自己能够当上汽车兵,这比起在家乡里骑马要威风多了。汽车连人数不多只有五十三人,三十辆解放卡车,一辆越野吉普。他所在的班有五辆军车八个人。他来之前已经有一个老兵转业了,一名班长俩个机动,五名司机。他是一个新兵,来之前方向盘一手没有摸过,由班长教他汽车驾驶技术。尽管乔的学业水平一般,但是他的动手能力特别强。解放卡车在他手里,像摆弄玩具一样得心应手。仅用半个月的时间,以全A的成绩通过了全部考试,为此班长对这个徒弟很是满意。高兴的说:乔,从今天开始你就可以开车上路了。这是班长第一次叫他乔。此后战友们,也不叫他大名了,也直接叫他乔,就是后来连长见了他也直接喊他乔。还好整个连队,就他一个蒙古族,一个姓乔的不会弄错人。只要喊一声乔,那就是他。上学的时候,同伴们都管他叫音格。到了部队只叫姓不喊名了。对此乔并没有不高兴,反而较得挺荣幸。因为他看过了南斯拉夫电影《桥》,这个桥与乔是同音,与英雄人物有关,这挺符合他的心思。乔说,在连队里他特别能吃,精力旺盛,一次能吃八个馒头。连长看了笑着说:乔,你上部队算是来对了,就这里吃饭不用花钱,还喜欢能吃能干的。如果你在地方,老板见你吃这么多饭都得愁死,这钱没法挣了,一顿饭就能吃掉半天的工资。连长说的没错,乔确实是能吃又能干。连里出车,班长都得把他放在后面,就怕一不留神他把车开得没了踪影。需要运输货物、大件装备,不用点名他第一冲上去。不到一年时间,大家都熟悉了这个整天乐呵呵精力旺盛的蒙古族小伙子。乔说,或许是部队的伙食太好了,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个子又长高了五公分,体重增加了二十斤。
五月中旬的一日,通信员通知他马上到连部去一趟,连长有事要找他。他心里直犯嘀咕,自己平时既不抽烟也不喝酒,更没有做任何违纪的事情,连长找我干吗?要么是家里有事,让我回去。到了连部,看到了连长、指导员在和一个年轻的军官在谈话。连长见他进门,便说:乔,过来我给你介绍一下,这是后勤部的魏科长。你不用紧张,没有别的什么事情,就想和你聊一聊在部队的生活和训练情况,做一次基层走访。你就实话实说,别有什么思想负担。闻听此言,一颗砰砰悬着的心,总算落地了。两个人一问一答,从部队训练、连队生活,到草原老家足足聊了一个半小时,不时连长与指导员还插话作一定的补充。谈话的气氛比较轻松融洽,没有一点紧张气氛。谈话结束之后,魏科长感谢他的采访,并亲自把他送出门外。与连长和指导员相比简直是太客气了。这时他并不知道,魏科长的主要目地是给首长选小车司机。因为这是考察,连长和指导员也不便向他透露真实目的。回到班里,战友们纷纷围拢了过来,打听他到连队去做了些什么。他实话实说,说:只是上级来人做基层走访,除了谈连里的训练和生活没有谈别的什么事情。战友们虽有些狐疑,但是有一点确信无疑,那就是乔不会撒谎,他是一个非常诚实的人。只有班长,这时轻轻地摇了一下头,说:乔,事情没有那么简单,可能你的好运就要来了。
班长的预测极为准确,就在乔和人们几乎把这件事淡忘了的时候。七月中旬,团里的一纸调令下到了连部,让乔即刻到军里的后勤部报到。这是连里的一件大事,一个汽车兵能够到军里开小车,这不仅仅是荣耀,更重要的是本人的前途会更加光明。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职位,让一个新兵乔,不声不响的给占有了。不仅新兵羡慕的眼红,就是老兵也嫉妒的要命。羡慕也好,嫉妒也罢,乔要到军部开小车这个事实,谁也更改不了了。当然,也有高兴的,那就是连长和指导员。连里能够把优秀人才输送到上级机关,这本身就是对他们工作的一个肯定。从私人感情上讲,这两个人都非常喜欢这个朴实能干的蒙古族小伙子,从心里和行动上都想助他一臂之力,让他有更好的发展。临走之前千叮咛万嘱咐让他好好干,别辜负首长对他的期望。乔说,乔进军机关开小车这件事,多少有些偶然。一次指导员参加军里举办的学习班,在学习班上军后勤机关的王主任也在此班学习。他向几个汽车连队发出了推荐意见,希望向他推荐优秀司机到军机关后勤部工作。回来之后,他与连长一商量,就把乔推荐了上去。按理来说一个士兵调动一下岗位,无需大的周折,就是一个电话的事。用不着像提干转士官那样层层审批走程序。但是大家心里都清楚,小车司机这个岗位太敏感了,对个人素质要求极高,不容许有半点差错。一般情况下,谁都不敢轻易举荐,即使是个人关系再好,也是慎之又慎。后来,乔知道与他一起竞争的共有七个人,也都是各连队顶尖的汽车兵。乔说,至今他都不知道是什么因素让他从七人中胜出。
三
一九九零年七月份,乔到军机关报到了。是指导员亲自开着连里的越野吉普车,把他送到军后勤部的。乔说,军机关也有一个汽车连,有轿车、越野、客车大小车辆三十几台,人员共四十七人,与原来的连队差不多。连队共设五个班组,按车型分为大车班和小车班。乔被分在小车三班,班里也是八个人,负责六台轿车。唯一不同的是,从肩章上可以看出,这里的司机多是专业军士。就是连长和指导员的肩章,也比原来连队的领导级别高了一级。整个连队就他一个上等兵军衔。乔说,第一天到机关单位,瞬间就感觉压力山大。无论是行走、说话、吃饭处处都是规规矩矩,与连队截然不同。唯一让他感到亲切的是,乔这个名字又在这里落地生根了。这也多亏了指导员向现任连长介绍他的时候,习惯的称他为乔。乔说,虽然从开大车换为开小车,身体上轻松了许多,但是精神上的压力却增加了许多。乔的第二个师傅,就是这个班的班长,是一个专业军士,山东人个头比乔矮了一点,说话声音洪亮,做事严谨细致。首先考察了一下乔的驾驶技术,认为乔的技术水平还可以,能够胜任工作。只是在某些细节上,如路面刹车等环节上还需要仔细琢磨。接下来,一周的时间都是规章制度的学习,小到车门开关,大到危机处理,无所不包。不仅是面对面的讲解,而且班长亲自示范动作。乔说,这一周脑袋都大了,真的有些后悔当这个小车司机,如果不是碍于面子,他真的要回去开他的卡车。班长看出了他的情绪波动,鼓励他说:乔,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是这样走过来的。过了这一关,不仅一切都轻松了,而且这里养成的习惯会让你终身受益。乔,接受了班长的忠告。
第二周,乔正式开始驾车上岗了。开始班长安排他的都是近处好走的路线,没有什么难度。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的开始跑长途了。一个月后,乔已经认识许多首长了,而且这些首长,都无一例外地称呼他为乔。乔说,刚刚克服了第一个障碍,第二个障碍接踵而来,那就是吃饭。乔说,机关食堂的伙食,要比连队里的伙食好,不仅干净卫生而且品种也多。咋一到食堂,什么都想吃。但是看到打饭的战友和领导,每个人都吃的很少,多数人都是四两米饭或者两个馒头,拿三个馒头的都很少。乔看到这一状况,心里暗暗叫苦。班长看到他拿三个馒头,说:乔,别客气,能吃多少吃多少,不用在乎别人吃多吃少。乔说,三个就够了,多了吃不了。乔的第一顿饭就这样违心的吃了个半饱。乔通过观察发现,战友们,个个都身材匀称,健壮,没有体态臃肿之人,这一定与他们的饮食控制和体育锻炼有直接的关系。自己在这方面一定要向他们好好学习,克服自己在连队暴饮暴食的习惯。乔的意志比较坚定,说到做到。白天还好过,一忙乎就过去了,到了晚上是最难熬的时刻,常常饿的睡不着觉。为此,他就买一点饼干放在宿舍里,饿急眼了就吃两块饼干喝点水就挺过来了。这一切都逃不过班长的眼睛。一天班长看他吃饼干对他说:乔,这个班的每一个战士,都是这么度过来的。你可能不知道,我刚来的时候体重与你现在的重差不多,经过一年的锻炼和控制整整减了十公斤。只要坚持上半年,习惯就好了。做我们这个特殊职业,需要身手敏捷,反应速度要快,体重超标肯定是要被淘汰的。乔坚持了下来,半年下来体重减了五公斤。一次跟首长一起到原来的团检查工作,他特意跑回了连队看望那里的领导和战友。大家都说,乔廋了。问他原因,他也不好意思说出来是在减肥,只是说最近肠胃有点不好,过几天就能恢复了。只有连长和指导笑了笑没有吱声,乔知道这点小心思瞒不过领导。透过眼神,好似再说,乔,那里可没有人像我们这样惯着你,吃得像个小猪一样,胖的滚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