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泊宁静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根与魂】【宁静】丹江哭灵(散文)

精品 【江山·根与魂】【宁静】丹江哭灵(散文)


作者:老笨熊李春胜 榜眼,27006.5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06发表时间:2024-08-06 09:41:04

邻居家王老太太死了,寿终正寝。说白了,是老死的,98岁的人,能不算是高龄?
   王老太太有两个儿子,她的玄孙已经上幼儿园了。“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的她,葬礼肯定会很风光。果不其然,王家从几十里开外的地方请了个哭灵女前来哭灵。
   说实话,我的思想比较固化,对请人哭有看法,对哭灵人也有抵触。
   老人家死了,辛辛苦苦了一辈子,把一腔爱、一份情全部奉献给了儿女,从此后阴阳两世,天各一方,自己不伤心欲绝,却有心找人来打肿脸充胖子,有什么意思,是做做样子还是哗众取宠?私下里,我与朋友的话中称这种孝是伪孝,是为了赚取左邻右舍、亲戚朋友的噱头。
   对于哭灵人来说,死者对你有什么恩典或感情?你在灵柩前放声悲号,何来真情实感?你是不是给国人的孝道文化又开了新运河?如果没有利益的驱使,你会这么卖力吗?我真不敢恭维这个虚伪的丧礼环节,私下称哭灵人的哭诉是假惺惺的哀思。
   反对归反对,偏激归偏激,对于哭灵的看法只是我的一己之见,不能干涉别家的内政是一种美德,这种美德我还是有的。
   作为邻居,我得上前去帮忙,毕竟老人家上山是一件大事。执事的给我派的差事是写礼单,对前来吊唁的写上名字和随的礼数,以便在以后的人来送往中随礼好有个参考。
   经找阴阳先生查询日子,今天是老太太出殡的日子,我早早来到王家。
   其实,该忙的已经忙过身了,远亲近邻前来吊唁时已经随过礼了,坐在礼单桌前只能算作等闲之“辈”。
   王老太太定于九点出灵,九点之前王家安排了哭灵这个小插曲。
   七点左右,盖有棺罩的王老太太的灵柩被移出了屋外,放在大门口,灵柩前摆着老人的遗像、牌位,祭奠用的花束和果品,还有纸、香等,功放里播放出低沉的哀乐,已接近八十岁的长子在年轻人的搀扶下跪了下来,接着是其他披麻戴孝的孝子贤孙跪在一边。场面让人感到有些压抑,但司空见惯了也就见怪不怪了。
   七点半,哀乐停了,鞭炮声响起来,左邻右舍都知道这是哭灵要开始了,所以围观的人是里三层外三层,真是凑热闹不嫌人挤。
   主事的出面,三言两语说了几句后,电子琴、大鼓跟进奏乐,电子琴弹奏的曲调庄严肃穆,不紧不慢的轻鼓点一下一下同电子琴的旋律合拍,为哭灵场面增添了压抑、凄凉的氛围,给哭灵者营造了一个深沉凝重的环境。
   这个时候,礼单桌前门前冷落鞍马稀,我坐的位置正好对着灵前,听觉上、视觉上都是上乘。
   一位四十来岁的中年妇女开始穿她带来的孝衫,头上戴用白花点缀的孝帽,脚上是白色软底的坡跟护士鞋,全身上下除了会眨动的眼睛外,基本上都是白色基调。她颤巍巍地走到灵柩前,接过旁边的人递给她的燃着的三根香,把香一根一根插进香炉碗内。
   孝女三拜九叩之后跪了下来,开始哭唱起来:“娘啊,我的娘啊!我是你的小妮儿小香啊!”
   显然,小香是她在哭灵时的通用名字。
   “娘啊娘!手持哀杖叫亲娘,亲娘你要上天堂,从此后咱娘儿俩一阴一阳,终日难相见呐,相见在梦乡,怎不叫女儿心如刀绞痛断肝肠?娘啊娘,你一生勤劳又善良,要饭的来家你热心相帮,任凭自己饿肚肠,你给小猫小狗盖小屋,邻居家有事你热心去帮忙……”
   以前听哭灵,都是传统的一套,基本上都是统一版本,《哭七关》是最常用的调子,哭灵者要哭望相关、饿鬼关、金鸡关、饿狗关、阎王关、衙差关、黄泉关。但这个孝女却与众不同,一开始就总结出了老太太善良的品质,这些品质是丹江河道妇女们的共同优点,能引起女人们的共鸣,人群里有上了岁数的女人们开始唏嘘,还有人擦眼泪。从这里入手,有点意思。
   “提起过去旧时光,女儿的心里好不悲伤。我真想破开灵柩看一看,亲亲娘那清瘦的脸庞。娘啊娘,正月里来活儿不忙,娘却顾不得和人拉家常,不是拎篮打猪草呀,就是在家给我们做鞋帮;二月里来春风扬,咱们家里断了粮,娘领我们剜野菜,汤汤水水度饥荒;三月里来春活忙,娘扛锄头汗水淌,种罢花生和大豆,再种玉米和高粱;四月里来麦梢黄,买来叉把和镰张,清早天色还不明,麦子已在地上躺;五月里来打麦场,摊麦翻麦热慌慌,喝口凉水解解渴呀,擦把冷汗把麦扬;六月里来热汗淌,锄禾除草在山岗,忍饥挨饿咬紧牙,回来加班洗衣裳;七月里来收秋忙,收罢豆子收高粱,秸秆豆秧舍不得扔呀,担回家来喂牛羊;八月十五月饼香,娘你总舍不得尝呀一尝,看着我们吃得香呀,笑容挂在你脸上;九月里来秋风凉,娘为我们添衣裳……”很遗憾,有客来随礼,我不能忘乎所以,只好回过神来履行我的业务。
   “娘啊……”一声凄厉的哭叫像撕破了喉咙,撕破了心肺,除了电子琴压抑的托底声和不紧不慢鼓点的伴奏声外,人群里清晰的抽搐声增添了场面上的寂静和压抑——高分贝的哭声没了,小孩的打闹声没了,议论声没了,连指指点点的动作也没了,仿佛一切都冻结了,此时我才完全领略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真正含义。
   小香缓过劲来,匍匐着走到王家老大身边,又开始哭唱:“想当年我大哥尿湿炕,被窝里一半热来一半凉,娘把大哥挪到干燥处,自己睡湿处落了一身病秧秧……”
   头发脱落殆尽的王老大老泪纵横,这是王老太太咽气以来他第一次在众人面前的悲嚎。
   小香又匍匐着走到王老二的身边,扶着王老二哭唱:“二哥生来肌瘦面黄,二哥的健康放在娘的心头上,碗里的面条全夹给二哥,自己只剩下了半碗菜汤……”
   满头白发的王老二,泪眼迷茫地看了一眼王老太太的遗像,整个身子都爬伏在地上,竭斯底里大叫一声:“娘啊……”
   场面几度失控,我也被感染了,眼睛湿湿的,因为我也想起了我早逝的娘。
   我听不下去了,便开始胡思乱想:哭灵是不是一种文化,我不知道,哭灵是不是陋习,我也无意去探究,我所惊讶的是小香的哭唱为什么对我、对场上人触动这么大?她摒弃了传统的哭唱词,自编了这一套普普通通平平常常的唱词为什么在现场有那么多触发点?我大胆地想,哭灵是不是艺术?是不是植根于老百姓生活的艺术复现和延伸?是不是将乐器艺术、声腔艺术、文学艺术三位一体结合起来的产物?她的素材不是天马行空,而是生活,是从千千万万个丹江一带的农村妇女中提炼出来的品质总结。很多歌曲、很多文章、很多小品能够给人带来暂时的感悟,但到了小香的哭唱面前却都显得苍白了。由此可见,让人入目入心的各类艺术还是生活本身。如果我们写作、演唱的着眼点放到生活中去,能够得到大众化的理解、共鸣和接受,那才叫艺术,才是真正的艺术。
   哭灵最早源于周礼,是儒家倡导的一种礼仪。既然如此,我对哭灵和哭灵者的偏激看法就有些坐井观天了。
   有了这位能适合大众口味的哭灵表演,我想说的是那些单纯商业化、低俗化的哭灵表演者,你们从生活中提炼一些素材,量身而做几套有生活特色的哭灵词,让人们在葬礼中陶冶哀思、回味亲情,也不失为对逝者的尊重吧?

共 272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散文真实记叙了一次出殡中哭灵的事情。哭灵最早源于周礼,是儒家倡导的一种礼仪。如今哭灵比古时候有了改变,家里的人为了表示对老人的思念或者是对老人尽孝道,花钱请专业的哭灵人员对老人离世表示哀悼。通过这样的做法,让老人的丧事显得隆重而热闹,也寄托了亲人的哀思。再者哭灵也讲究艺术,就像文中提到小香一样,哭诉的内容接地气,是从千千万万个丹江一带的农村妇女中提炼出来的品质总结,语惊四座。当然,有人一提到哭灵就要讲“轻养重葬”,是做给活人看的虚伪,其实如果人家是厚养尽孝了,在葬礼上搞个哭灵也就不为过了,最主要的是哭灵的内容要有生活、有艺术。散文叙事清晰,思辨逻辑顺达,借助哭灵,讲述关于葬礼的习俗,让读者进一步了解丹江地区的民俗,感谢赐稿宁静社团,祝老师写作愉快。【编辑:小猪她爸】【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806002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4-08-06 09:41:50
  感谢赐稿宁静社团,期待精彩继续。
一本正经说胡话,嬉皮笑脸吐真言。
2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4-08-06 09:42:15
  佳作欣赏,已向精品审核组申报!
一本正经说胡话,嬉皮笑脸吐真言。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