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根与魂】【柳岸】金龟探水的传说(故事)
在古老而神秘的垣曲县古城北门附近,隐藏着一处令人叹为观止的自然奇观“金龟探水”。这一景象不仅以其独特的形态吸引着无数游客的目光,更蕴含着一个深远而动人的传说,为古城增添了几分神秘与浪漫的色彩。
距离古城北门不过几十步之遥,有一片被岁月精心雕琢的水池。这池水清澈见底,面积虽仅有一亩有余,却深邃莫测,约有五六尺之深。池畔,一座土岗巍然矗立,高约二丈,宽约八丈,长度更是延伸至百来步之远。土岗北高南低,呈现出优雅的椭圆形,其南端狭长而突出,宛如一只巨大的金龟缓缓伸出头颅,在池边悠然饮水。这一景象,令人惊叹之时,更因其生动的形态而被人们赋予了“金龟探水”的美名。
关于“金龟探水”的传说,更是源远流长,引人入胜。据传,无论夏秋两季雨水如何充沛,这片池塘仿佛拥有神奇的力量,从未见水溢出池边。即便是遭遇连年大旱,池水依然保持充盈,不减分毫。更令人称奇的是,在严寒的冬季,当万物皆被冰雪覆盖之时,这池水却如同温暖的怀抱,从不结冰,为古城带来了一抹生机与希望。
早年间,池畔曾竖立着一座石碑,上面镌刻着“金鳖探水源考”几个大字。石碑上记载的故事,更是将“金龟探水”的故事誉为神奇。
在久远的古代,宇宙还未形成,天地尚且混沌一体,模糊不清。就在那样一个模糊的世界中,传说中的女神女娲,为了挽救世间生灵,毅然决然地踏上了补天的伟大征程。她驾驶着小舟,逆着水流,勇敢地向上游前进,直到她来到了王屋山的脚下。然而,就在这个关键的时刻,一只巨大无比的老鳖突然出现在她的面前,挡住了她的去路。女娲娘娘没有丝毫的惧怕,她拿起五彩石,用力击打老鳖,但狡猾的老鳖却巧妙地潜入水中,成功地躲避了这一劫难。
当女娲娘娘继续她的行程,来到了黛眉山附近时,那只老鳖竟然再次出现,再次制造麻烦,它掀起了巨大的波浪,仿佛要吞噬一切。女娲娘娘无奈之下,只能上岸,与这只老鳖进行了一场关于补天之策的深入对话。
女娲娘娘问老鳖:“天之西北方向依然坍陷,我急于前往补天,你为何要一再阻挠我的去路?”
老鳖则反问:“你打算用什么来支撑天空?”
女娲娘娘回答说:“我会用我炼制出的五彩石,砌成一根擎天柱,我相信它足以支撑起天空。”
老鳖却说:“你有没有想过,风吹雨打,石柱最终会被摧毁?”
女娲娘娘思考了一下,说:“那我就用万年杏树来做柱子。”
老鳖却说:“你还是没有理解我的意思,日晒雨淋,万年杏树更加不适合做天柱。我已经在水中生活了数千年,吞沙吸石,化岩消礁,经历了九日之火的锻炼。如果你不带我一起去,那就请割下我的四条腿,它们来做天柱再合适不过了。因为无论地动还是海侵,我的腿都会随之移动,而且越是遭受海水侵蚀,我的腿反而越加坚固,火焰的燃烧只会让我的腿更加坚硬。随着日月的更迭,我的腿会应万物而变化,保证永远平安。”
就这样,老鳖以天柱易毁的理由,提出了用自己历经千年修炼的四条腿作为天柱的建议。
女娲娘娘被老鳖的诚意所感动,最终决定忍痛割下老鳖的四条腿,用作天柱。
老鳖目送着女娲娘娘离去,自己则化作了一座土岗,守护在池边。
岁月流转,湖水退去,只留下了这个深潭,供老鳖饮水。在漫长的岁月中,老鳖最终化为了这座形态逼真的土岗“金龟探水”。
随着历史的更迭,“金龟探水”已成为古城中一道迷人的风景线。它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动人的传说故事,更是大自然与人类智慧完美结合的典范。每当游客们漫步于此,他们都会被这里的景色所吸引,驻足流连,赞叹不已。而那座古老的石碑,虽然已经历经沧桑,字迹模糊,但它所传递的那份关于女娲和老龟两个坚韧与执着的精神,却永远镌刻在人们的心中。
此外,“金龟探水”还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与启示。它告诉我们:无论遭遇多大的困难与挑战,只要我们像女娲娘娘一样勇于担当、坚持不懈,像老鳖一样甘愿牺牲、无私奉献,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实现心中的梦想与追求。这正是“金龟探水”所赋予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与无穷力量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