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根与魂】【流年】潍坊风筝:千年传承的空中艺术(散文)

精品 【江山·根与魂】【流年】潍坊风筝:千年传承的空中艺术(散文)


作者:清鸟 举人,4699.69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136发表时间:2024-08-08 09:38:34

【江山·根与魂】【流年】潍坊风筝:千年传承的空中艺术(散文)
   关于风筝最早的那一抹痕迹,是定格在了一个尤为特殊的日子。那时候,我刚升入初一,班上组织了一场热烈非凡的风筝比赛,两人一组,利用一上午的时间完成一只风筝的制作。我和小玲结伴,从设计构思,到精心扎制骨架,再到细致的裱糊工序,没有丝毫马虎。临近放学时分,我们的八卦风筝于操场上腾空而起。那一刻,我们忍不住惊呼,那种激动的心情,连同这只风筝,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底,终生难忘。虽说它仅短暂翱翔便匆匆坠落,但这足以让我骄傲一生。
   就是那一次,我懂得了风筝起飞最重要的一个原理就是让风筝左右对称。身为潍坊人,能够亲身尝试并成功让风筝飞翔于天际,也算无愧于这片风筝的故土。那年正是1984年,是潍坊举办首届国际风筝会的盛大日子。
  
   二
   潍坊的春天很美,引得天下风筝皆来赴约。潍坊的天空很大,足以容纳所有风筝尽情共舞翩翩。春风轻拂,彩鸢纷飞。孩童欢笑,追逐纸鸢梦归。
   潍坊人喜爱风筝由来已久,每当春风渐暖,大人孩子纷纷跑出家门,跟随手中紧握的丝线,来到广场、田野等足以能够让他们放飞梦想的地方。逆风而立,把那蛰伏一冬的风筝置于头顶,待丝线缓缓滑出手心,风筝摇摆几下,随后便一跃而起,冲入云端。它们载着潍坊人民的热情,怀揣着潍坊人对蓝天的畅想,向世界宾朋发出了请柬——来吧,带上你们的风筝,让我们与潍坊共赴一场绚丽多彩的春日之约!
   来了,来了,世界各地的朋友纷纷回应。他们带着自己精心制作的风筝从五湖四海赶来了。潍坊人民张开双臂迎接他们,许多张异国面孔齐聚在潍坊大地,渤海之滨,空旷无垠的戈壁滩瞬间热闹起来。人山人海中一只只风筝腾空而起,形态各异的巨龙在空中翻腾,仿佛要冲破云霄;色彩斑斓的蝴蝶蜜蜂翩翩起舞,宛如花丛中的精灵;还有那栩栩如生的老鹰,威风凛凛地俯瞰着大地。
   孩子们欢笑着尽情奔跑,手中的线轴不停转动,促使那小小的风筝越飞越高、越飞越远。大人们则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悠然欣赏着天空中这场恢宏壮观的盛宴,不时发出由衷的声声赞叹。
   我置身于人群之中,听到一位来自法国的风筝爱好者兴奋地说道:“这是我第一次来到潍坊,此地的风筝文化着实让我感到无比震撼!”他那明亮的眼眸中闪烁着惊喜与敬仰,仿佛这片天空下承载着的不仅是风筝,更是人类对自由与美好的共同向往,是不同文化在同一片天空下交融共生的美丽画卷。
   一年一度的风筝节乃是潍坊最为重要的节日,为了这一盛日,各地艺人皆倾尽全力,各展其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们始终在不懈地创新与探索,风筝的制作与工艺亦得以迅猛发展。
   去年的风筝节,我刚抵达现场,便有幸观赏到了一场震撼至极的风筝方队表演。数十个人同时仰头望向天空,手中稳稳地操纵着遥控器,那专注的神情仿佛在与天空对话。几十只风筝宛如听从将令的勇猛战士,有条不紊地不停变换着位置。天空中的图案精致绝伦、美妙非凡,简直栩栩如生!那雁阵,整齐有序,犹如真雁振翅高飞;那人字,规整大气,透着一股刚劲;那“共产党万岁”几个大字,更是活灵活现,仿佛有一股磅礴的力量喷薄而出。
   潍坊风筝一直在飞,从未停下翱翔的翅膀。从传统的扎、糊、绘、放飞之工艺,逐步进阶至现代的制作、设计、裁剪布料、定制骨架撑杆、缝制、组装以及试飞。如此转变,不仅能使风筝实现批量生产,而且造型愈发不拘一格,色彩愈发明艳绚烂,起飞更为轻松。除此之外,风筝还可折叠,方便携带收纳。潍坊风筝制作工艺在不断发展和创新的同时,也保留和传承了传统风筝的文化精髓,为风筝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让风筝飞得越来越高,走得越来越远。来过潍坊,就会被那些漂亮的串式风筝、板子风筝、软翅风筝、硬翅风筝、立体风筝深深震撼,为潍坊人民的智慧所折服。正因如此,潍坊风筝得以漂洋过海,让更多的人钟情于它,为潍坊构筑了一条通向世界的通途,令潍坊经济就此腾飞而起。
   线的这端,是满心的欢喜与期待;线的彼端,是自由的希冀与憧憬。每一个放飞者的脸上都写着一样的表情,那是对美好未来的坚信,是对梦想即将启航的激动。他们目光坚定,嘴角上扬,仿佛手中放飞的不仅仅是风筝,更是自己心中那从未熄灭的希望之光。在这片广阔的天空下,他们用风筝书写着属于自己的故事,向世界展示着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梦想的执着追求。
   我看见在草地上牵着风筝奔跑的孩子突然慢下了脚步,他回头看着风筝,慢慢收着丝线,风筝又平稳上升了。我看得出神,多么和谐的一个画面,或许人生就如这放风筝,不要跑得太快,别忘了初心和根本,奔跑时别忘了回头看看,让风筝与我们相伴而行,共享这一路的风景。
   潍坊的春天,是一个梦幻的季节,是风筝的舞台。潍坊的风筝形态各异,群鱼穿梭让你以为是在海底世界,巨龙蜿蜒让你以为是在神秘天宫,蝴蝶翩翩让你以为是在缤纷仙境,鸟儿欢啼让你以为是在伊甸乐园,繁花似锦让你以为是在阆苑仙葩,清风拂面让你以为是在诗意桃源。潍坊的春天,因为风筝,更加诗意盎然。
  
   三
   说起风筝,自然是不会绕过潍坊的,提及潍坊,首先想到的便是风筝。
   风筝早已成为潍坊的名片,它是一只飞跃了千年的神鸟,承载着潍坊人的智慧与情思,骄傲地驰骋于广袤的天空下。
   风筝起源于中国,潍坊是它的故乡之一。回顾历史,潍坊如同一幅徐徐展开的历史画卷,从春秋的悠悠岁月启航,被一个叫做墨翟的“科圣”赋以温床,为它孕育三年,一只叫做“木鸢”的飞鸟便诞生了,并留下“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一日而败”的佳句。后传说鲁班用竹子改进了墨翟制作的“木鸢”,能在空中飞翔“成飞三日,三日不下”,这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只风筝的雏形。
   “木鸢”是风筝的始祖,它带着木质的古朴沉香,带着圣人对天空的向往,摇身一变,化为一只轻盈的纸鸢,悄然飞入唐诗宋词的浪漫,那是文人墨客的情思。蓝天白云下,它丝线轻舞,纸鸢翩翩,宛若空中的诗篇。
   元明之际,飞鸟羽翼渐丰,只因时局不利,风筝虽然发展相对缓慢,却没有阻碍风筝飞行的欲望,风筝不再只是局限于军事活动,渐入民众之心,逐渐发展为一项娱乐活动,深得百姓喜爱,并在一些民俗活动和节日庆典中充当了重要角色。潍坊风筝就起源于明代初期,兴盛并走向民间也是在明代。自此以后,制作技艺代代相传,为日后潍坊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到了清朝,风筝的发展达到了鼎盛阶段,已然颇具规模。不少诗人将风筝作为抒发情感和感悟人生的载体。有的诗人借风筝表达对自由的向往和追求。风筝在空中自由翱翔,象征着诗人渴望摆脱尘世的束缚,追求心灵的自由和超脱;也有的诗人借风筝隐喻自己的理想抱负。风筝飞得高远,象征着诗人对远大理想的追求和憧憬,但有时风筝线断,又暗示着理想的难以实现或遭遇挫折。诗人给予风筝多重含义,像一个使者抚慰了诗人的心。
   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与努力,让风筝的普及越来越广,因而激发了越来越多的人去探索,去创新。穿越漫长岁月直至今日,风筝融合了创新与传统,愈发璀璨夺目,犹如皇冠般闪耀。《潍县志》里也有记载:“清明时节,小儿女制作纸鸢,玩秋千之戏。纸鸢的样式不一,除了鹤、燕、蝶、蝉等各类形状,还兼作种种人物,无不惟妙惟肖,奇巧百出。”这段文字主要描写了清明时节,当地小儿女制作纸鸢和玩秋千的情景,着重描述了纸鸢的多样样式,包括鹤、燕、蝶、蝉等各种动物形状,以及人物形状,且都制作得极为精妙、巧夺天工。它从侧面反映了当时潍坊地区风筝制作技艺的高超与丰富多样。到了清末,风筝逐步发展为商业模式,潍坊更是形成了固定的风筝市场。
  
   四
   潍坊杨家埠村是潍坊风筝的主要产地,最早的时候应运而生了许多小作坊,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做风筝。随着时代的变化,小作坊被一些工厂代替,风筝的产量和质量都有了大幅度提升。
   杨家埠最早是靠着年画出名的。过去每到冬天年画卖完了,工匠们就把剩下的年画贴在风筝的骨架上,制成了风筝。随着风筝产业的兴起,年画的发展也获得了更宽广的空间。现今,杨家埠的年画跟风筝被称为姊妹艺术,“放到天上是风筝,挂在墙上是年画”是杨家埠风筝的独有特色。
   随着时代演进,人们的需求亦有所改变。潍坊风筝紧跟时代跫音,市面上涌现出众多形形色色的观赏风筝,成为文人雅士客厅中的摆件与装饰以及收藏版风筝。
   除此之外,部分现代风筝不但能放飞天际,亦可铺展悬挂于墙上,化作家中或酒店的装饰。譬如老鹰风筝,常为一些企业家和奋斗者所青睐。放飞归来,便挂于自己书桌后的墙上,激励自身奋发图强。
   但凡有风筝的地方,差不多都能寻到年画的影子。杨家埠风筝把木版年画的艺术精妙地融合进风筝制作当中,从而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家燕、蝴蝶、蜻蜓、财神、仙女、哪吒、孙悟空,还有各种各样的花朵,经常在天空中出现,让人们既能领略木版年画的魅力,又能感受到风筝的深厚底蕴。
   潍坊国际风筝会于1984年拉开帷幕,截至当下,已成功举办40届。风筝如同一张璀璨的名片,让世界认识了潍坊,也引领世界走进了潍坊。杨家埠作为生产风筝的重要产地之一,被潍坊政府定为山东省历史文化名村、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以及民俗风情浓郁的旅游胜地。每年清明前后,杨家埠民俗大观园都会吸引众多海内外游客纷至沓来。博物馆、年画作坊、民俗馆、文物馆、百年婚证展、老粗布作坊、农具展、红色收藏展、书画院、嫦娥奔月台、古店铺一条街、三星湖、度朔山,还有杨家埠明清时期的古村落、古槐等数十个景点和展厅,令他们陶醉其中、流连忘返,深深沉浸于潍坊民俗文化那深厚的底蕴之中无法自拔。
  
   五
   潍坊风筝灿烂的文化传承至今,依靠的是群体的力量,是一代又一代民间艺人共同续写的传奇,是数以万计风筝爱好者共同铸就的空中盛宴。他们的背后,是对传统文化的坚守与热爱,是对梦想的执着追求。每当想到此处,我的内心便涌起无限的感动与敬佩,仿佛看到了他们在岁月长河中坚定前行的身影,感受到了他们为传承这份美好所付出的心血与汗水,这怎能不让人肃然起敬,怎能不让人为之赞叹!
   每一只风筝都承载着艺人的心血与智慧,它们或精巧别致,或雄伟壮观,或灵动飘逸。在艺人的手中,竹子、纸张、丝线仿佛有了生命,化作一只只栩栩如生的风筝。
   我至今都无法确定韩福龄老先生是否是潍坊风筝的第一代传承人,但这并不影响我尊称他为风筝宗师,他的一生都在致力于风筝事业。在他生前,我有幸与他邂逅一面,我怀着满满的敬意和无尽的感激之情,静静地聆听他的讲述。
   他七岁时便扎制出了他人生中的第一只风筝。此后,他不辞辛劳地拜访名师,勤奋学习、刻苦练习,几十年如一日地在风筝领域不懈摸索前行,他把风筝视为自己的孩子,他希望他的孩子不断成长,越来越完美。他从制作入手,让风筝在外观上有了诸多创新和突破。他改进了龙头风筝的龙眼扎制方法,使其更具威武神韵。1984年潍坊首届国际风筝会上,他制作的龙头蜈蚣风筝惊艳全场,让人叹为观止;他还曾扎制过长达120米的龙头蜈蚣风筝,并将其带到新加坡进行国际风筝放飞表演,向世界展示了潍坊风筝的魅力。
   他把自己的一生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风筝事业,不仅免费教学,培养了无数后人。他的精神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他的事迹如同一首赞歌,激励着我们不断追求梦想。
   像韩福龄老先生这般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的老艺人,在潍坊数不胜数。他们仅仅依凭一个质朴纯粹的“爱”字,便毫无保留、全心全意地将自己交付给了风筝。风筝是懂他们的,携着他们那无比炽热的心去旅行,去尽情地畅游那浩渺无垠的苍穹,去豪迈洒脱地俯视那广袤无垠的大地。他们在地上深情地凝望着风筝,风筝在天上也专注地回望着他们。在这相互的凝望中,一种无需言语诠释的默契悄然形成,一种深沉而浓烈的感动得以跨越时空的长河,让岁月绽放出花朵,熠熠光辉,永恒而璀璨。
   在这爱与默契的交织里,时光不再是无情的流逝,而是化作了永恒的珍藏,让后人在岁月的长河中,依然能够触摸到那份炽热与深情,勇敢前行。

共 480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民间工艺制作与传承,尤其是蕴藏其间的文化与坚持不懈的精神,是中华儿女的根与魂的重要组成。风筝制作与放飞,不仅是一种娱乐活动,更是潍坊的文化名片,经历了从古代的起源到现代的创新,让人们愈加喜爱和传播。其中,山东潍坊风筝灿烂的文化传承至今,更是引领与旗帜。这展现了依靠的是群体的力量,是一代又一代民间艺人共同续写的传奇,是民间艺人的生命。潍坊风筝节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们,展示了潍坊的开放与包容。韩福龄老先生就是优秀的代表人物之一,正是有了与他一样的民间艺人的坚守与奉献,使风筝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散文质朴真实,内涵丰盈,情感盈沛,佳作,倾情荐阅。【编辑:山地731828829】【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808001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山地731828829        2024-08-08 09:42:22
  增加了知识与自信。民间艺人工艺是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宣传与记录非常重要。
   这篇好,有意义,值得一品。
回复1 楼        文友:清鸟        2024-08-08 09:47:41
  山哥编按神速,精准,写此文的过程,也是回顾潍坊历史的过程,也是对风筝历史于此加深的过程。谢谢山哥,祝身体健康,生活愉快!
2 楼        文友:秀针河        2024-08-08 10:24:19
  曾有一次与潍坊风筝邂逅的机会。有一年潍坊组团来津交流风筝文化,他们住在我们小区大门外不远的奥兰宾馆,夜间放飞带灯光的风筝。在户外聊天的居民忽然发现空中有灯光闪烁,不知道是什么,有人猜测是飞碟来访,全园居民几乎都跑出家门,并打电话报告了电视台。不一会,电视台来了十几辆采访车,闹了个大乌龙!潍坊风筝历史悠久,世界知名,读了此文,有了更深的了解。好文章,受教了。祝老师秋安!
回复2 楼        文友:清鸟        2024-08-08 17:12:40
  没有大哥,也没有此文,感谢指导与提醒,敬茶
3 楼        文友:寒来暑往        2024-08-08 15:01:28
  老师好!好一篇《潍坊风筝:千年传承的空中艺术(散文)》的美文。潍坊是全国有名风筝故乡,从风筝制作材料及工艺等均是最精美。中国风筝协会常在潍坊市举行风筝比赛,有许多风筝爱好者参赛,还有众多游客参观和取经。人们别看小小风筝连接着一根长线,这放风筝的人要掌握许多技巧。比如;人站位置,何时收紧和放松线。并且注视气象风向风速变化等。这放风筝学问可深着呢……
   老师生长在齐鲁大地,孔子故乡。站在文学角度,细心观察风筝,用那文墨记载着《潍坊风筝:千年传承的空中艺术》。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多谢分享! 敬茶
回复3 楼        文友:清鸟        2024-08-08 16:50:37
  谢谢吴老师赏读拙文,我继续努力
4 楼        文友:纷飞的雪        2024-08-08 21:14:25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
只是女子,侍奉文字。
回复4 楼        文友:清鸟        2024-08-08 21:51:05
  谢谢雪,祝流年辉煌腾达!
5 楼        文友:沙场秋点兵        2024-08-31 16:09:15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文化符号,如同璀璨的星辰,穿越历史的时空,闪耀着人类智慧的光芒。风筝,便是其中之一。它不仅仅是一种玩具,更是一种文化,一种艺术,一种情感的寄托。在潍坊这片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土地上,风筝承载着千年的传承与梦想,翱翔于蓝天白云之间,诉说着一个又一个动人的故事。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清代诗人高鼎的《村居》生动描绘了春日里儿童放风筝的欢乐场景。风筝,自古以来便是春天的象征,它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由精神的追求。在潍坊,风筝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一种精神的寄托。
   潍坊,这座被誉为“风筝之都”的城市,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孕育出了独具魅力的风筝文化。在这里,风筝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飞翔工具,它更是潍坊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每年春天,潍坊的天空都会上演一场盛大的风筝盛宴,各式各样的风筝在蓝天中翱翔,如同一幅幅流动的画卷,让人心旷神怡。
   风筝的制作,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匠心独运的工艺。从选材、扎制、裱糊到绘画,每一个步骤都凝聚着制作者的心血和智慧。在潍坊,有许多像韩福龄老先生这样的风筝艺人,他们一生致力于风筝的制作与传承,将这份古老的技艺发扬光大。他们的手中,风筝不仅仅是一种物品,更是一种情感的传递,一种文化的表达。
   风筝的飞翔,是一种自由,更是一种梦想的追逐。在潍坊的天空下,风筝承载着人们的梦想,飞向远方。它们在风中翱翔,如同一个个勇敢的探险者,探索着未知的世界。风筝的线,连接着大地与天空,也连接着过去与未来,它让我们相信,只要有梦想,就有飞翔的可能。
   在这篇关于潍坊风筝的长文中,我们不仅看到了风筝的美丽与神奇,更感受到了潍坊人民对风筝文化的热爱与坚守。他们用风筝书写着属于自己的故事,向世界展示着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梦想的执着追求。风筝,已经成为潍坊的一张名片,让世界认识了潍坊,也让潍坊走向了世界。
   让我们在风筝的引领下,一同飞翔在梦想的天空,感受那份自由与美好。风筝,不仅仅是潍坊的骄傲,更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在这片天空下,我们共同放飞梦想,共同追逐希望,共同书写着属于我们自己的传奇。
回复5 楼        文友:清鸟        2024-09-02 12:17:36
  谢谢兵哥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