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卷耳南行记(小说)
一、苍耳离兮
一位二十五六岁的女子,身着葛絺布料的绿衣长裙,似乎和茂盛柔嫩的卷耳叶子融合在一起。
她的身边是一只斜口的筐子,是用上好的柔软荆条编制而成的。这是她的夫君游辰庚带着仆人在东山割采荆条,亲手编制成的。
她心不在焉地采着卷耳叶子,一片一片地放进筐子里。似乎采了很长时间,似乎采了很多叶子,但浅浅的斜口筐仍然轻飘飘的。她突然有些莫名的生气,把筐子很随意地扔放在大路边。看着大路向南方延伸的方向,她突然有些茫然了。
她清晰地记得,正是去年的这个时节,她的丈夫带着500部众,匆匆地赶往洛阳,去办一件差事。她当时是有些不舍的,夫君安慰他说很快就能回来。那时,苍耳的果实还很柔嫩青涩。她想了想,把前年收集的苍耳子用布袋包了起来,让夫君带着。
游庚辰赶往洛阳,秘密接受了一个任务,护送周公逃往荆蛮之地。
这次,周公因为流言受到无端猜忌,不得不逃离国都。周公的护卫长不敢轻易离国,思来想去,只好以当时和游庚辰约定好的秘密方式招来游庚辰。受命于危难之中,游庚辰倍感豪情迸发,决意以生死相随之志护送周公顺利逃出。
他想起临走时,妻子花落红问他归期。他似乎很自信地说:“多则三年少则一年,即可归来。”如今这个任务,似乎归期遥遥不可期了,不过为了知遇甚深的周公,他义无反顾。
二、祭而悲兮
此时的楚国还是丹水之北的一座小城,被人称为荆蛮。周公为了逃避灾祸,打算逃亡到当时这个没人注意的男爵小诸侯国家。当时从王都洛阳到今天的南阳淅川县,是山连着山,水接着水,几乎是没有任何路可以走的。也正因为此,后代的楚王在叙述先祖功业时,这样说:“昔我先王熊绎辟在荆山,筚路蓝缕以处草莽,跋涉山林以事天子,唯是桃弧棘矢以共王事。”
游庚辰把他所带领的五百部众,分成5个百人队,分别是瞭望队、左右两翼队、殿后队和最为核心的锐士队。由庚辰亲自带领百人的锐士队跟随周公左右。瞭望队提前一天前行30里探路,如遇紧急难以通行的路,则由左右两翼各出50人,进行紧急抢修,确保顺利通过。
路途旅程的艰辛,自是不用说。他们每天最多前行五六十里。周公已是年迈,不耐长途跋涉,有时游庚辰不得不安排十几个年轻的部众轮流背着前行,这样走得更加慢了。
这一天,他们来到了尧山地界,周公不愿劳累兵士,打算望祭。这天夜里,机警的游庚辰除了留下五十名锐士保护周公安全外,派出了其余450名士兵开辟山路,并在最接近上天的地方搭建了祭台。
第二天周公醒来后,看到这一切不由得眼睛湿润了。游庚辰让护卫周公的50名锐士轮流背着周公向山顶的祭台爬去。只见恭谨洒脱的周公一步一个台阶地迈过9层台阶,开始了周文明新创制的祭祀仪式。只听周公一声“大哉,尧帝;巍峨哉,尧山……”的祭词在天地人之间回荡。
游庚辰站在山顶,遥望着远方,他似乎看见了在家乡采摘卷耳叶子的妻子。他突然感觉自己有些不争气,狠狠地在大腿上掐了两把。端起那一杯透着凛冽味道的王酒,朝着自己的嘴里灌了下去。醉眼中,看到跟随自己的马儿,因疲惫至极似乎生了病。
三、酒马伤兮
那天祭祀完毕后,他们又上路出发了。当时周南大地的气候相当于亚热带雨林气候,天气很闷热,到处都是原始森林,象群、毒蛇,大型动物给他们行程带来了很大风险。特别是过了尧山进入到南阳盆地边缘更是难行。他们一天连十几里路都走不到,有时转了一圈,又回到了原地。
游庚辰重新对兵士进行部署,从中选取30余名有经验的猎人前行探路,才有所好转。但他们很快就又面临了一个重大的威胁,原始森林中不定时凝聚起的瘴气瞬间就夺去很多人的生命。他们行行停停,先后已经有200多名兵士倒了下去,再也没有起来。
方城山,山虽不高,却山连着山,气候也更加闷热难耐。后世楚将军屈完面对齐桓公小白的威逼,曾有力反击说:“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
距离王都越远,周公的心情也愈加低落。
这一天,只见他遥望北方王都的方向,遥遥祭拜,不觉两行清泪流淌过沟壑纵横、苍老沧桑的脸庞,竟泣不成声、身体抖动的难以自已,最后竟昏死过去。
一阵忙乱之后,周公终于醒了起来。他的口中喃喃道:“老来去国,何其悲也!”游庚辰为周公倒上一杯酒,也为随行的兵士每人倒上一杯酒,最后才给自己倒了一杯酒。
酒入愁肠,夕阳西下的傍晚,游庚辰用迷离的眼神遥望着北方,不知道那个穿着绿衣长裙的女子是否采满了斜筐。那柔嫩的卷耳叶子,吃起来真应该有思乡的味道,他只能用力地嗅了嗅已经干枯的苍耳子。似乎又非常果决的说道,从天下圣人周公左右,死亦无憾。
他的马已经病极而变成黑黄相间的颜色。这匹陪他走过了春天,走过了秋天的马,还是老去了。他的眼睛和马的眼睛对视着,似乎都流动着不可言说的感情。
四、故里归兮
他们用了将近三个月的时间,才穿过方城山,终于来到了荆山,这也是他们最后逃亡的目的地,这也是被中原诸国称为荆蛮的地方。
周公的身体已经衰弱到了极点,他的情绪也低落到了极点,一天就吃很少的野菜来维持生命。
荆山称为后来楚国的国脉。外来侵犯的诸侯一般到荆山,就很难前进了。齐桓公称霸时期是这样,后来楚庄王刚刚登基时也是这样,甚至后世的大秦帝国也屡屡受挫于此。
周公也决定不再往前走了。或许他认为,在这里返回中原会更加便利些。游庚辰就吩咐随行的兵士,采伐树木,建成简易的木屋,供周公及诸人居住。
这是他们面临的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是水土不服。士兵们一个个都生病了,周公精通巫术,想用祈祷的方式来换回这些年轻兵士的生命。然而这些年轻的兵士还是一个一个地死去了。周公本人也非常的伤心绝望,在太阳再次升起的时候,他艰难的闭上望向北方的眼睛,凄然地去了。
兵士只剩下二三十名了,游庚辰带领他们拖着疲惫的身子,为周公举行了一场简单而又隆重的葬礼。周公临死前,托付游庚辰说:“一定要等到周王的特使,周王一定明白我的。”
游庚辰在开辟出的空地,种上了卷耳。又是一年春天时,嫩嫩的卷耳苗,飘荡着家乡独有的气息。只见病极将死的老马,艰难的伸着头去啃食卷耳。老马的眼睛突然放出了异样的色彩,又好像点头说,“这个是好东西,似乎可以治我们的病”。游庚辰一下子看懂了老马的意思。
卷耳所起的特殊药效,让他们在荆山艰难的存活了下来。游庚辰把他们分成5人一组的6个小队,每天都要去荆山山口探望,是否有从北方来的王使。山中无岁月,只有春秋的变幻,不知过了多少时间,他们仍然坚守着这个信念。
终于有一天,荆山山口处迎来了一队周王室的车马。游庚辰带领剩余的30名士兵,护送着周公的灵柩回到了洛阳,王畿之地。他再次拒绝了周成王的封赏,启程返回家乡。
尾声
游庚辰回到家乡。他的妻子正在晾晒用水淖过的卷耳叶子。他美美地吃着卷耳团子,看着妻子脸上的皱纹,舒心地笑了。
妻子也笑了,笑着,笑着,就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