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根与魂】【宁静】范蠡巧答羞权贵(故事)
范蠡少时天资聪慧,加上他少时放牛听老子和计然念书讲文,到拜老子、计然为师学习后,范蠡不但博古通今,而且识天文懂地理。由于他天生机敏,能言善辩,尤其自他土洞取蛋、山楂果治病的事一传开,十里八村的人们,都夸他聪明伶俐,称他是天才、神童,说他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
当然,也有人说他是瞎谄的,甚至那些权贵们,说他是瞎猫碰上个死耗子。为此,那些人还故意在人场里刁难耍笑范蠡。
可不管那些人怎样刁难耍笑范蠡,不但都没难住范蠡,而且却遭到范蠡的巧妙嘲弄。
据说有一次,庄上王老财家盖新房,为讨好巴结里正(相当今天的村长),上梁前一天中午,王财主请里正陪木匠师傅吃饭。
里正来到王老财家盖房的屋场,见范蠡蹲在一根木粱旁,拣刨花拿回去当绢写字。里正突发奇想:“都说范蠡聪慧机灵,是天才、神童,今儿就现场难难他。”里正想着,故意指着范蠡身边那根已锛皮刨光的红椿树木粱(从前有钱人家盖房的屋粱,都选红椿木为最佳)问范蠡是啥木。
想着范蠡答不出或答错了,里正要好好耍笑耍笑范蠡呢。果然正中下怀,范蠡回答说是柏木。
里正得意地哈哈一笑,手指尖点着范蠡的眼窝子,嘲笑着说:“哎呀呀,都说你范蠡是天才、神童。我看你就是蠢材、是个虫。这明明是椿木,你怎么说是柏木呢?”
范蠡没有生气,也没有脸红,更没有强辩对骂,却一脸正经地说:“木旁配白(范蠡,字少伯),怎么不是柏?”
里正一想,这范蠡果然不凡。他听人说范蠡,字少伯。按谐音,木配他范蠡的字,是柏,没错啊。
里正又随手朝自个儿身边那根红椿木檩条一指,问范蠡是啥木。
范蠡不假思索地说:“是槐。”
里正本想自己名富,字贵,范蠡会说木配圭(桂,谐音贵)为桂木呢,没想到范蠡却说是槐。于是十分懊恼地说:“你怎么不像刚才那样说呀?”
范蠡说:“我是那样回答的啊,木旁有鬼(贵),不是槐吗?”
众人面前,范蠡这么一说,里正不但挨了骂,而且骂得里正大张着嘴说不出话。
里正为找不到报复范蠡的法儿气急上火呢,他忽然见木匠正拿着红绸子、红筷子包梁。
包梁是豫西南盖新房上粱时的一个民俗,就是在上梁前,木匠在绢上写着“紫微星在此”落上盖房年月日辰,然后用红绸子和红筷子包在梁中央,叫包梁。里正朝木匠师傅包那粱一看,两眼顿时亮了:“哎,这粱已刨光推好,两端一般粗,连我都看不出哪儿是根头,哪儿是梢头,他范蠡能辨出它的根梢吗?”
里正想到这儿,指着木匠师傅包那粱说,“哎,范蠡,都说你聪明,你能说出这粱,生长时哪是根端?哪是梢端?”
范蠡闻听,没有先回答里正的话,而是先跑上前仔细地看了看那粱的两端,说:“这端是根头,那端是梢头!”
那包梁的木匠师傅闻听,看了范蠡一眼对里正,说:“这他当然知道了。因为谁都知道,这屋粱的左端,是根头,这屋粱的右端是梢头。”
里正听木匠师傅一说,随即对范蠡说:“你别笼统说这端是根头,那端是梢头,我要你给我说说,这根端和梢端的理由!”
木匠师傅闻听嘚儿一笑,对里正说:“看你不是冲瞎子问路吗?你问这,别说他一个后生,你就是问我,我都说不出来这根梢的理由。”
里正见范蠡看着那粱不说话,便轻蔑地看了看范蠡,嘲弄地说:“范蠡,人们都说你聪明,是神童,怎么,这回你也繁软蛋,成个虫了?”
“哎,老里正,别把话说恁难听吗?不就是要我说出它的根端和梢端的理由吗?好啊。”范蠡大咧地说着,随即走上前指着那屋粱对里正说,“我不仅能说出这粱的根端和梢端的理由,我还能说出这粱生长时,哪边朝阳,哪边向阴。”
范蠡如此一说,不说里正说他口满,就连木匠师傅也说范蠡吹牛。木匠师傅随即停止包梁,走过来打量着范蠡,“哎呀,这后生年岁不大,说话倒口满,那你就说来听听!”
里正也更加一味地激将着说:“是啊,快说来听听!”
范蠡不急不躁,淡漠地一笑,指着面前那粱柱,说:“这有啥难的,把这些粱柱抬去放到水里,哪头倾沉,就是根端;哪头倾浮,就是梢端。”
“嗯,不听你说,我要眼见为实!”里正说着,对木匠师傅说,“来,把这根粱放到水里,当面一试!”
“哎。”木匠师傅应着,当即和一木工把那根粱抬去往挨边水塘里一放,里正瞠目了,木匠师傅和木工无不啧舌了。果然那粱根端倾沉,那梢端倾浮……
里正不服,随即让木匠师傅又抬一根木柱放到池塘里一试,仍然是根端倾沉,梢端倾浮。
这下儿,木匠师傅佩服了,那里正却急眼了。
里正急得冲范蠡问道:“那、那你说说,这粱生长时哪边朝阳,哪边向阴?”
木匠师傅也不服输地说:“对,你说说这粱生长时哪边朝阳?那边向阴!”
范蠡不紧不慢,不急不躁地上前指着那粱梢端的横截面,说:“这边朝阳,那边向阴!”
见木匠师傅和里正质疑,范蠡随手指着那粱端横截面上的年轮说,“你们看,这边年轮的间距宽,说明这边朝阳长得快;这边年轮的间距窄,说明这边向阴长得慢。”
木匠师傅听范蠡一说,当即甘拜下风,对范蠡佩服得五体投地,说范蠡聪明、天才、是神童。而那里正,更是佩服折服,羞得满脸绯红,无地自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