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人世间】我学会了做庄稼(散文)

编辑推荐 【晓荷·人世间】我学会了做庄稼(散文)


作者:姜志宝 举人,4128.1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991发表时间:2024-08-10 06:13:41
摘要:对于我来说曾经学会了做地里的庄稼,是一次丰富的人生经历。现在无论是在生活上或者精神上看来,它们不仅使我收获了物质财富,也使我收获了不少的精神财富。

我扛着锄头第一次跟着父亲到地里,不是先学做庄稼而是先用锄头砸碎泥土疙瘩,还要认认真真把地里的石头捡干净。从地里捡上来的大石头,必须砌在庄稼地外,砍上来阻挡泥土外流。小石头也要通过肩挑背磨,集中到另外一个地方去堆放起来。目的只有一个,决不能占用庄稼地种植面积。我在地里扬起锄头,砸碎泥土疙瘩也不是那么简单,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吃力不讨好。因为对于初学者砸碎泥土疙瘩来说,一锄头一下去,多数时间锄头都没有落在泥土疙瘩之上。但这种失败的次数越多,不断地在影响我砸碎泥土疙瘩的速度。父亲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也不来指导我用什么方法最好,一锄头下去都能落在泥土疙瘩上面。竟然父亲不指导我砸碎泥土疙瘩的方法,但我是一个喜欢动脑筋的孩子,我一边扬起锄头,让锄头在空中慢慢落下时,就偷偷地去观察父亲,到底在用什么方法,用锄头准确无误地砸碎泥土疙瘩。
   在地里经过我偷偷地观察,父亲原来砸碎泥土疙瘩分两步走,一是把泥土疙瘩用锄头挖松移动一定距离,二是在移动后的泥土疙瘩上一锄头下去,照此方法下去非常有节奏地就把泥土疙瘩砸碎了。尽管我是孩子力气小力量有限,但我采用父亲这种方法去砸碎泥土疙瘩,不但省力气而且在这种有节奏的劳动过程中,似乎给我带来不少的快乐感。因为之前我在用锄头砸碎泥土疙瘩往往只采取一种方法,凡是裸露在地面上有泥土疙瘩的地方,我认为一锄头下去算是完成任务了,殊不知还有隐藏在泥土疙瘩下半部分却没有伤其根本,在点播子种时要受到一定的影响。每当此时,常常都是父亲帮我完成我还没有完成的,应该去砸碎泥土疙瘩的任务。尽管父亲有意把我带进地里学会劳动磨炼意志,但在用锄头砸碎泥土疙瘩上,当面也不给我指导技术要领和科学方法,差不多时间硬是让我出了不少的汗水,同时也消耗了我不少的体力,甚至还给我带来了不少的思想负担。不但让我在地里磨合了不少的时间和精力不说,而且父亲更让我最终在他身边却观察到,怎么用锄头去砸碎泥土疙瘩便捷的方法了。
   我跟着父亲在地里学会,如何砸碎泥土疙瘩的方法对我启发很大。所以在庄稼地里跟着父亲播种农作物的时候,只要父亲轻轻一点拨在使用锄头的时候,一开始我虽然能够在地里,挖出一个个不太规范的土窝子,但也没有来自父亲说我的不对和指责的声音。相反,父亲也让我时不时地站在他身边认真看一看,用什么方法挖出来一个个土窝子大小相等的形状。尤其是,在播种各种农作物品种,需要具备什么样的土窝子,而且在这些农作物品种上所需要的行距和间距,最后重点都要固定在土窝子间隔距离上。这样土窝子间隔距离的多少,关系到来年农作物增产增收的产量情况。从此,父亲或多或少带我到地里播种农作物的时候,他都给我起到了一定的引领和示范性作用。
   我初中还没有毕业时,大到学会做庄稼小到地里农活都能够基本参与其中了。不但学会了耕地还能够独立性,去完成农作物的栽培或者点播任务。总记得春播生产最忙碌的时候,一次父母给别的家庭干农活去了,家里仅剩下面积不多的空白地,需要我在一天时间内去完成点播玉米任务。早上我独立完成在空白地挖出土窝子任务,还要在土窝子里丢下玉米子种,中午饭菜还得自己亲自动手煮饭吃。我知道这不是父母有意给我出难题,让我一步步体验劳动上的艰辛程度。我把这些多余的一切想法抛之脑后。我在空白地挖出土窝子点播玉米的时候,尽量把点播玉米之间的行距间距,想尽一切办法要挖出合格的土窝子。一旦点播玉米土窝子成行成排不在一条直线上,我还在时不时地去修整土窝子规范程度。这样我在空白地挖出点播玉米的土窝子,大约用了将近一早上时间才完成,和向土窝子内丢去玉米子种的劳动任务。
   我吃罢自己做的中午饭后,匆匆忙忙肩挑空粪桶到了粪池边。虽然一挑满粪桶水粪我实在担不起,也只好肩负半桶水粪给土窝子里玉米子种,施加养分是完全可以胜任的。就这样我坚持肩挑半桶水粪点播玉米,一鼓作气把点播玉米所需要的水粪,全部完成离天黑还相当早。我扛上锄头又继续把点播的玉米子种,用泥土覆盖也迅速完成之后,我看到没有父母在身边的劳动成果,在心里慢慢荡漾出快乐者的形象来了。父母天黑了才回到家里,当天我独自一人完成了玉米的点播任务,也没有及时得到父母的鼓励与表扬,一直等到玉米苗从地里生长出来,父母同时对我做庄稼这一行基本加以肯定。因为从玉米苗生长情况判断,左看右看都在一条直线上,只有说明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我挖出点播玉米的土窝子,它们间距和行距分布的比较科学合理。后来我终于理解了父母,对我说话的中心意思了。
   农村孩子只要不怕吃苦有恒心有毅力,在父母的带动下各种劳动技能都能够掌握到手。通过我的劳动实践证明可以说明这样一个问题。在后来,因为我一有时间就跟着父母下地干各种各样的农活。我在读高中时星期天回到家里,有时还帮助家里插秧苗,其中有农户看见我插秧苗,间隔距离掌握得相当标准,还积极邀请我去他家插秧苗。我不仅会插秧苗而且也学会了吆喝耕牛犁水田。总之,春播秋收犁田栽秧等大小农活,其中根据各种农作物品种特点,需要挖出一个个土窝子的大小形状,我基本都能够掌握技能技巧了。就是我家里经常性种植的蔬菜地,种植什么样的蔬菜品种,需要挖出什么形状的土窝子,我一锄头两锄头基本都很快定型了。有时候,我和父母扛着锄头到地里挖出土窝子,父亲非常谦虚对我说道:“你挖出土窝子定型快,先给我们排一个好头!”母亲站在一边忍不住笑开了,说道:“要是在外上学有出息了,千万别忘了做庄稼这一套!”母亲虽然话中有话有些含糊不清,甚至晦涩难懂一时让我无法理解。但我从母亲朴素的脸上可以联想到,她对家乡的土地感情是多么的深厚啊!
   对于我来说曾经学会了做地里的庄稼,是一次丰富的人生经历。现在无论是在生活上或者精神上看来,它们不仅使我收获了物质财富,也使我收获了不少的精神财富。

共 234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在这篇充满泥土芬芳的散文中,我们见证了一个农村孩子在父亲的影响下,通过亲身体验农活,逐渐成长为一个能够独立完成农活任务的青年。文章以朴素的语言,细腻地描绘了农活中的点点滴滴,让读者仿佛能够感受到锄头的重量、泥土的质感和汗水的咸味。作者的成长过程,不仅是技能的掌握,更是对劳动精神的深刻理解和体验。从最初的笨拙和挫败,到后来的熟练和自信,作者的每一次尝试和努力,都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我的挑战。这种由内而外的变化,让我们看到了劳动不仅是谋生的手段,更是一种生活的艺术和精神的寄托。文章中,父母的角色至关重要。他们的言传身教,以及对孩子成长的默默支持和期望,构成了作者成长道路上的重要支撑。他们的智慧和耐心,让作者在农活中学会了坚持和努力,也学会了对生活的尊重和感激。此外,文章还深刻地表达了劳动的价值。劳动不仅是物质的收获,更是精神的丰富和意志的锻炼。通过劳动,作者不仅收获了物质上的财富,更收获了精神上的满足和成长。一篇语言流畅、主题鲜明的作品,这是作者对劳动的热爱,也是作者对传统文化的一种致敬。在现代社会,农耕文化可能逐渐被边缘化,但通过作者的文字,我们看到了农耕文化在年轻一代中的传承和发展,这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尊重和发扬。佳作力荐赏阅,感谢赐稿晓荷!【晓荷编辑:芹芹森】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芹芹森        2024-08-10 06:16:10
  作者以其质朴的语言和细腻的笔触,生动描绘了一个农村少年在泥土中摸爬滚打的成长历程。文章通过少年与锄头的亲密接触,展现了劳动的艰辛与乐趣,以及在农活中逐渐领悟的生活智慧和坚韧精神。作者巧妙地将个人成长与土地的耕作相融合,让读者在少年的汗水与泥土的芬芳中感受到生活的厚重与生命的蓬勃。为佳作点赞,感谢无私分享!向老师学习,敬茶!祝创作愉快!
2 楼        文友:陌小雨        2024-08-10 16:16:06
  这篇散文呈现了农村孩子在父亲引领下的成长蜕变。生动描绘农活细节,让读者身临其境。作者从生疏至娴熟,满含对生活的热爱与自我挑战。父母的言传身教是重要支撑,使作者学会坚持、尊重与感激。文章深刻阐释劳动价值,物质与精神双重收获,更显意志锻炼。语言流畅,主题突出,是对劳动的深情赞歌与对传统文化的敬意。在农耕文化式微的当下,作者传承发展的努力令人欣慰,唤醒大众对其的重视,意义非凡。拜读欣赏!
山本无忧,因雪白头……
3 楼        文友:冬阳先生        2024-08-10 18:57:55
  我喜欢看关于乡村的散文,农民的孩子对土地都有特别的感情,作者妙笔生花,事无巨细的描写,令人佩服。好文点赞。
4 楼        文友:麦玲        2024-08-11 11:23:17
  朴实的文笔最耐看,劳动者是快乐的。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