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根与魂】【宁静】哑巴偷艺(故事)
范蠡天资聪颖,博学多才,他涉猎广泛,学过医术,懂得商道,据传他还拥有一套舞剑弄刀的绝技。范蠡的刀剑之舞颇具功夫,动作敏捷轻盈,圆滑自如,技艺博大精深,堪称一绝。
传说,范蠡父母早逝后,哥嫂见他聪明能干,又有主见,且胸怀大志,办事果断,便让他读书学艺,任其自由发展。为了掌握更多的绝技高艺,范蠡游历名山大川,寻访众多奇人异士,拜见天下身怀绝技的高人。据说他的剑技,竟是偷学而来。
春秋末年,诸国相互争斗,各自争霸诸侯,战略纷纷不断。致使民不聊生,盗贼出没,匪患四起,到处一片混乱。尤其是在丹江两岸,更是刀客成群,土匪揭竿而起,打家劫舍之事接连发生。范蠡一来胸怀大志,二来想为民除害,为此,他装扮成一个哑巴,来到隐居在峨眉山中的一位剑侠门外,假装晕倒在地,被剑侠救回屋内。
从此,范蠡明里在那里帮剑侠干些抹桌子、扫院子的杂活以糊口,暗里寻找机会偷学剑技。
也许有人会问,范蠡为何不明着学,而要偷艺呢?这是因为,范蠡在来此之前,经打听得知,这位剑侠虽然身怀绝技,但从不外传。不少人拜在他的门下,他却以遵服祖训为由,世代相传,传男不传女,传妻不传人,不管是谁,一概不收徒。所以,剑侠为了逃避众多投师学艺者,才领着妻子,隐居在这荒山野外。
范蠡过去不信传言,世上怎会有如此严守祖训之人?果然耳闻不如眼见。自他来到剑侠家体验后,发现不但传言属实,而且实际情况更为严重。
这位剑侠每天都要练剑,但他练剑不在外边,总是闭门在后院演练。范蠡虽然摸清了剑侠的练功规律,却装得啥也不懂,也没有一点想学的意思,从不朝后院瞄上一眼。
后来,老剑侠也曾故意让范蠡送茶进去几次,但范蠡一看见他舞剑,总是装得“啊啊”傻笑着,从未流露出丝毫的好感和想学的神色。甚至老剑侠几次故意把剑谱放到桌子上,范蠡仍然眼不看,心不动,装得啥也没看见。剑侠夫妻见此,便对范蠡放松了警惕。
此后,每到剑侠练功时,范蠡总要故意端着水盆到后院浇花,或者给剑侠送茶添水。甚至有时范蠡借故上树,给剑侠扳干树枝当柴,由此细心观察揣摩,把剑侠的一招一式、一举一动,甚至连举手投足都牢记在心里,然后回到自己屋里,一一记下。待晚上剑侠夫妇睡沉后,反复演练。
范蠡天天如此,夜夜如此,如此这般练了一年有余。
一天,剑侠外出访友未归,夜里突然来了几个强盗,围在剑侠院外,企图抢劫。剑侠之妻听到动静,暗中察看,吓坏了。这些强盗,不是为劫财而来,一定是趁丈夫外出之机,企图抢劫他家剑谱。
剑侠的妻子患有风湿病,骨节肿大,虽已身怀剑技,但别说舞剑,平常行走都很艰难。所以,她看着强盗虎视眈眈,正不知如何应对时,忽听院里有了响动。莫非强盗打进院里来了?
侠妻慌忙隔门缝一看,顿时惊得张嘴瞪眼不知为何了。
她看到了什么?原来她看见院里有一人正在舞剑。那剑技和舞动的一招一式,十分娴熟,剑剑生风如雷,挥舞疾驰,出手凶猛,变化多端,叫人眼花缭乱。
侠妻看到这儿,以为是丈夫赶回来了。待她扒门缝再仔细一看,那舞剑者银发白须,灰衣灰裤,原来不是别人,正是自己家的丈夫剑侠。
待强盗离去,侠妻麻利开门迎剑侠回屋时,突然见那人抓去头上的银发,拔去嘴上的白须,这才发现,原来那人不是丈夫剑侠,而是哑巴。
待剑侠第二天归来,听说是哑巴假戏真做,吓走强盗,保住剑谱时,他非常感激,万没料到这个给自己倒茶端水的哑巴,竟是来此装哑学艺的。并且偷学得如此之快如此之好,料定此人将来绝非等闲之辈。他当即吩咐妻子炒菜拿酒,设宴招待。
席间,老剑侠请范蠡道出真实身份和姓名。范蠡没有撒谎,反而敢作敢为,当即向老剑侠跪拜道歉,说:“师傅在上,恕晚辈隐瞒之罪,吾乃楚地丹阳人氏,姓范名蠡,字少伯。”
剑侠闻其言,惊得腾地站了起来:“什么?你就是人们传说那个蓬头垢面、甘食无味的狂人范蠡?”范蠡点点头,给剑侠又拜了三拜,道:“范蠡为了富民强国,在家佯狂读书,谋求理国之道。来此装哑一年有余,只为拜师学艺。”
听了范蠡的诉说,剑侠十分感动,当即扶起范蠡,给他斟了满满一爵酒,双手敬给范蠡,并答应收范蠡为徒。
从此,剑侠不但把剑技拳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范蠡,而且把祖传的剑谱亲手交给范蠡,让他完好无缺地绘制在一张山羊皮上。直到范蠡学得全部剑技回到家乡,他仍然坚持白天研读兵法,夜晚背着人们演练剑术。直到他把平时看到、听到、学到的所有剑法拳术的优点融汇一体,力求使自己的剑技别具一格,独树一帜。所以,范蠡后来到越国家,不但文能治国,被越王勾践封为大夫;而且武能安邦,被越王勾践封为上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