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根与魂】【东篱】和子四珍(散文)

精品 【江山·根与魂】【东篱】和子四珍(散文)


作者:李湘莉 进士,6193.5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497发表时间:2024-08-10 07:58:03


   我写“和子四珍”,永新人看了会笑话。离开永新差不多十年之久,可依然念念不忘,每年,必须托朋友托邻居捎上三斤五斤,或褒鸡汤鸭汤,或直接冲泡开水喝,以解口腹之欲。
   和子四珍,即酱姜、酱萝卜、蜜茄和橙皮。那年,我有孕在身,妊娠反应极其强烈,每天胃里翻江倒海,吃啥吐啥,伴随高烧头晕,去了几次医院,中医西医都不见效。有医生说继续这样下去,胎儿会保不住的。我的老母亲百般为难,没了办法,只好暗地垂泪。邻居娟婶得知情况,拿来酱姜、酱萝卜、橙皮和蜜茄送于我。告诉我如何食用。我见之,除了橙皮外,其它三样全是黑乎乎的,外面裹着沙样的东西,看着很不舒服。我心想,这管用吗?
   娟婶似乎看出我的心事,打趣地说,别看长得丑,作用可不小。她告诉我,外面裹着的东西叫“起霜”,是生物酶糖,起霜越厚,证明质地越好。她一边说着,一边自作主张倒来开水为我冲泡了一块酱姜。她端到床边,示意我喝下,说喝完头就不晕了。还说用酱萝卜下饭,保你不吐。我半信半疑,带着试试看的态度呡了一口。还别说,换平时,不要说呡,就是闻到气味,便会立马呕吐不止,可这次不但没有呕吐,反而品出了淡淡的香味和甜味。她临走时,还交代我,早晨吃酱姜,晚上吃酱萝卜,蜜茄和橙皮想啥时吃就啥时吃。你尽管吃,管够。说完,她露出太阳般的笑,留给我爽朗温暖的背影。我真没想到,果真应了娟婶的话,我用酱萝卜下饭,止住了吐。不出几日,我高烧退去,头也不晕,脸上有了起色。如果不是我亲身经历,我真不敢相信,这和子四珍有着如此良好的疗效。
   土办法是人民群众创造出来的,就像李时珍尝百草,是经验得来。中华医药文化本就将药食同源,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
  
   二
   说和子四珍,先得说酱。“酱”早在先秦时期就已存在,孔子曾在《论语•乡党》提到,“不得其酱,不食”。东汉尚书崔寔在《四民月令》写下,“至六月七月之交,分以藏瓜,可以作鱼酱。正月,可作诸酱、肉酱、清酱……”可见,在“钻木取火”的年代,我们先民就有了宝贵的生活智慧与经验。而永新人民制作酱料,有着独特的方法。一般会选择七夕节那天晒酱。七夕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富有浪漫色彩的节日。这一天,传说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象征着爱情的忠贞不渝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人们选择这一天,是有着特殊含义的。尤其是如果这家要嫁女儿,做这件事情几乎到了“信仰”的态度。一般会在七夕节前算好日子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先浸泡糯米,蒸熟成饭,用木抽屉装好摊开,厚度约一寸左右,冷却后关好抽屉待发酵,待到七夕那天已经长出了合适的酶菌,取出倒入酱钵中,加入清水,轻轻搅拌,放在房顶或院墙上曝晒,在曝晒过程中,要不断翻动。一般会给酱钵支上“蚊帐”,以防飞虫降落。曝晒七天后,之前的糯米饭早已蝶变成浓香清甜的酱了。那几天,总有蜜蜂蝴蝶在蚊帐周围翩飞。这蜜蜂蝴蝶怎么不去果园里,不去菜花地呢,而守着酱钵起舞。哦,那是酱钵装满了香气和甜味,错把此处当果园花园。此时,主人会把之前备好的生姜去皮冼净焯水,让太阳收去表面水分,放入酱中,再曝晒七天。同样,在曝晒的过程中,也要不断翻动,让姜均匀吸收酱味。最后用温开水洗去酱,再晒干水分,封存陶罐中。入罐七天后,重新倒出翻晒至热,趁热收入罐内。如此连续三次翻晒,方可入罐,算是完成整个酱晒过程。月余即起霜。在这酱晒的过程,主人总是小心翼翼地对待着每一个环节,不知是生怕出错,还是对自然天地或对日子的敬畏?我想,应该都有。
   制作酱萝卜与制作酱姜过程是一样的,只是把姜换成腌制的萝卜。酱姜和酱萝卜可以同时煲鱼汤,也可炖鸭汤炖鸡汤,不仅去腥,还可调味。那滋味,喝了,你准说再来一碗。
   那年,由于爱上,自己学着做,拿去给娟婶尝尝。她跟我说,你这样的手艺,能把永新人给气死。说完,她每年都帮忙做上几斤。还真是,有些东西确实需要功夫,更需要时间的沉淀,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成功。包括我们写文,更是。
  
   三
   蜜茄,我开始根本不知是茄子,我以为是果脯。娟婶告诉我,茄子最好用外皮是白色的品种,那样药用价值更高。同样,选择在七夕节晒制更好。拿来竹签,在茄子上扎满洞眼,在锅内水煮至沸捞出,洗净挤干,拌入白糖,若拌入蜂蜜,效果更佳,之后曝晒。晒干又蒸。蒸湿又晒,反复九次,方可入坛。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要九蒸九晒。我曾经问娟婶,娟婶也说不出什么,只告诉我,她祖上一直就是这样做的。为这事,我还专门问了“度娘”,原来茄子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份,九蒸九晒能将这些营养成份浓缩,吃了以后起到补气养血之作用,更能促进新陈代谢,调节免疫系统。娟婶还特意告诉我,若是白茄子制作的,对小孩流鼻血有着一定疗效。那年,我小姨家的女儿老是流鼻血,我为她捎了去。不日,小姨打来电话,告诉我吃后果真没流鼻血。从她的话语中,我感觉到了她的欣喜与感恩。
   说句心里话,小姨感恩我,我更感恩娟婶,感恩先民的劳动结晶和生活智慧。
   制作橙皮相对以上三种工艺要简单,一般在橙子(柚子)长到成年人拳头大小便采下,切成半月状的薄片,与铜器一起煮。我曾经问过,为啥要放入铜器。答曰为了使“肉”白皮青。煮十多分钟捞出,在水中反复冲洗拧干,拌上白糖晒干。也有人会在橙皮上雕刻各种图案,如花鸟鱼虫。若技艺好的,令人惊艳,有时会舍不得入囗,拿着反复欣赏,情不自禁来一句冰雪聪明的一个可人儿。真叫人牵肠挂肚。
   那年,我学着做橙皮,找不到铜器,母亲为了支持我,撬掉了木箱上的锁环。事后,我拿给外婆尝尝。外婆那时正犯恶疾,加上没几颗牙了,对食物没了兴致,可那次另外,外婆用牙槽磨了好几片,不住点头微笑。我喜欢外婆,我更喜欢外婆微笑的样子。那时,我心里有欢喜的花在开,感觉太阳暖暖地照着。
  
   四
   要说和子四珍,话题必须回到唐代说许和子。
   许和子自幼聪明,能歌善舞,在唐开元年间被选入宫献艺。因为不舍家乡,便携带了家乡的土特产——酱姜、酱萝卜、蜜茄和橙皮,思念家乡时,便拿出瞧瞧或嚼之,以慰思乡之苦。某日,杨贵妃犯头疾,太医使用多种方法,仍不见其效。许和子得知,将酱姜焐热,切片,贴与杨贵妃头部,再用酱萝卜冲泡开水让其服下。不久,杨贵妃的头疾得以好转,皇上大喜下旨,将许和子带入宫中的土特产封为朝廷贡品,赐名“和子四珍”。那一下子,轰动了全国,我想,彼时,许和子,还有永新人民一定有一种明媚在心头。可提起许和子,我还是很伤感的,许和子并没有过上风光的日子,而是迎来了“安史之乱”,唐宫不再华夜笙歌,宫中之人纷纷逃命,许和子同样难逃战乱之苦。是时代成就了她,也是时代让她饱受苦难。她从人人追捧的歌星沦落为四处漂泊流浪的歌妓,最后惨死在孤舟之上。可以说,不管任何人的命运都与时代紧密相联,不管古代还是现代。我庆幸我生活在新中国的怀抱里。
   据说永新人有人来给姑娘说亲,当妈的先问,那家有几口酸菜缸,几个酱钵,缸多钵多,说明家底子厚。甚至问那家做的“四珍”是否地道,说明那家人是否能干。这也许是笑谈,但足见永新人对和子四珍的重视。说对和子四珍的重视,不如说对日子的虔诚。
   七夕了,我想酱姜、酱萝卜、陈皮、蜜茄了,更想永新的娟婶,我拨通电话,问娟婶要,她肯定还是说“管够!”这话,简单,但我感觉那是世上最暖、最美的音符。
   现在想想,我最仰慕的吃食,要数和子四珍,面对日子里的暖与好,一点一点由口入心,只有敬重,不敢轻慢。
  

共 300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和子四珍,来历不浅!作者虽已离开老家,但还是念念不忘它的好。作者有着亲历的经验,怀孕呕吐不适,邻居娟婶送来和子四珍,勉强喝下吃下,果真有效,于是作者记住了和子四珍,并感慨至今。和子四珍,有着祖先的古老智慧,在远古,就有这方面的记载,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永新人做酱,要选七夕这天的前后,有着很多的讲究。做工精致,防护严密,经过发酵,始得天物。这是古老的手艺,作者也曾学着做,但不地道,娟婶是行家,答应帮着做。蜜茄更神奇,加糖加蜜,又蒸又晒,工艺也不简单。制作橙皮也要三种工艺,这一招,终于被作者学会,且得到外婆的赞许。和子四珍,与唐代的许和子有关,连宫廷御医都无法治好的疾病,许和子的“四珍”却见成效。但这个人物的命运并不好,一句话——没赶上好时代,那时成不了“非遗”啊!永新人提亲,也要看家庭背景,看看家人会不会做酸菜,会不会做四珍。日子里,难免有坎儿,难免有个大病小疾的,偏方可解决大问题,四珍也会产生神奇,这就是民间的中华文化。和子四珍,若不是这样通过这次征文挖掘,真可能还是沉睡状态啊,作者怀着对地方问候的深度热爱,在征文结束日,再创作这样的精品力作,精神感人。文章题材亮眼,挖掘有深度,用细节表现,以感情说话,这是作者作品的突出特点,所以这篇征文读着非常有温度,展现出永新人的聪明才智,写出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和精彩。制作四珍,有难度,但作者的参与尽管有不成功的一项,但这种参与就是一种热爱,也是传承,表现出作者对文化的认同和热爱的态度。【东篱编辑:怀才抱器】【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810001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8-10 08:02:26
  和子四珍,来自唐代,历史悠久,传承至今,的确不易。这是中华古老的药食同源文化。作者深度挖掘,再现了和子四珍的魅力,写得非常精彩!大赞之!感谢投稿东篱,特别赞赏湘莉老师对这次江山征文的热爱支持和积极参与,这是东篱人的精神和风格的体现。遥握,问候秋祺,谨祝七夕快乐!七夕这天,湘莉老师家的四珍做好了吗?邮寄一点分给东篱人尝尝吧?
怀才抱器
回复1 楼        文友:李湘莉        2024-08-10 14:57:03
  怀才老师好!非常感谢老师第一时间编辑小文,为其润色。精按与留评相当精彩温暖,满满的全是鼓励与呵护之情!再谢老师,感恩遇见!遥握问候老师,七夕了,谨祝老师健康快乐幸福!
2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4-08-10 10:04:46
  这个和子四珍,我吃到过酱萝卜,因为萝卜相对讲比较普遍。但味道或许不同。老师的深入挖掘,让这四珍跃然纸上,我觉得,这样的小菜和山珍海味比起来才真正是民族的根与魂。上乘之作,拜读学习,秋安,笔健!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2 楼        文友:李湘莉        2024-08-10 14:59:56
  韩老师好!非常感谢韩老师百忙之中抽空为拙作留评。老师的美评令湘莉汗颜!湘莉权当鼓励!再谢韩老师,感恩遇见!遥握问候,谨祝七夕快乐!
3 楼        文友:滴善斋        2024-08-10 10:37:06
  这篇散文以和子四珍为主题,讲述其悠久历史、独特工艺及神奇功效。作者亲身经历,展现对它的热爱与传承。细节动人,感情真挚,挖掘出背后的中华文化,虽制作有难,仍热情参与,是一篇有温度、有深度的佳作。 我也写了一下和子四珍,但是没你写得好。问候湘莉美女老师,祝一切安好!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经师易得,人师难求。
回复3 楼        文友:李湘莉        2024-08-10 15:04:11
  善斋老师好!你是真正的永新人,在你面前写和子四珍,那是班门弄斧,见笑了!今天是七夕,你老家的院墙上应该摆满了酱钵吧。哈哈!问候善斋老师,谨祝秋安!
4 楼        文友:欣然花开        2024-08-10 11:05:16
  和子四针,是民间小吃,开胃还有调理身体的功效,茄子做的蜜饯,有治疗流鼻血的功效,真是好东西,小时候要是知道这个偏方就好了。老师的文章以小见大,值得学习,点赞!问好湘莉姐姐,创作辛苦了,秋祺!
随心而有趣的人
回复4 楼        文友:李湘莉        2024-08-10 15:07:59
  欣然妹妹好!谢谢你百忙之中抽空为拙作留评。蜜茄好做,欣然妹妹可试着做几个吃。我通常还没晒干就给尝完了。哈哈。遥握问候,今天七夕,谨祝节日快乐!
5 楼        文友:简柔        2024-08-10 11:30:50
  和子四珍很诱人,没有吃过。七夕晒酱和茄子,永新人好浪漫。蝴蝶把酱当成花,好可爱的蝴蝶。制作工艺不俗,那个娟婶真好。湘莉老师此文写出了永新人的心灵手巧和情怀。
回复5 楼        文友:李湘莉        2024-08-10 15:11:37
  湘莉在简柔老师面前写美食文,那是班门弄斧,自不量力。每次读简柔老师的文都令我拍案叫绝!遥握问候,谨祝七夕快乐!
6 楼        文友:罗莲香        2024-08-10 14:39:23
  和子四珍,真是高级营养品滋补品,莉莉在孕期百般难受之际,遇到了和子四珍,遇到了娟婶送来的救命汤,由此开启了平稳的孕期,整个人活力四射,焕然一新。文中制作和子四珍的过程写得非常细腻,娟婶心灵手巧,温暖热心。文中还阐述了和子四珍悠久的历史,药食同源的文化彰显了我国灿烂的文明和文化传承。精妙的文笔,暖人心扉,盛赞,问候莉莉,创作愉快!
回复6 楼        文友:李湘莉        2024-08-10 15:16:29
  香香老师好!香香老师的点评总是那样精彩唯美,令人读来暖意如泉涌。感恩遇见!遥握问候,谨祝七夕快乐!期待香公主佳作!
7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8-10 16:37:24
  过去,我的老家有人就说,把大麦烧糊了吃,就可以治疗胃病。我始终不敢相信,但看了湘莉老师的文章,记得应该和所的四珍有相似处吧。劳动人民的智慧,是在艰难中渡己的保证。
怀才抱器
回复7 楼        文友:李湘莉        2024-08-10 17:25:11
  有些民间方子真得有奇效。我村有一人让犁耙制了脚,痛的昼夜叫娘,我外婆找来煤块与铁灰和米粉一起捣碎,敷在伤口,立马止痛消肿。这个事,我到现在也不解。深谢怀才老师再次到访留评,鼓励呵护之情湘莉难忘!问候老师,祝安!
8 楼        文友:红花草        2024-08-10 16:50:47
  和子四珍,长见识了,今天第一次听说,这么好的食用功效,当大力推广才是。民间的方子,对某些疾病,往往是出奇滴好,小小方子治大病。很美的文,学习点赞!
回复8 楼        文友:李湘莉        2024-08-10 17:27:03
  草儿姐好!刚拜读完你的蕃薯汤文,写得太生动了,把我逗的笑坏了。遥握问候,祝七夕快乐!
9 楼        文友:淡墨花开        2024-08-10 17:41:52
  莉莉老师的文越来越精彩,越来越深刻。小小物件,挖掘很深,写得鲜明生动,细节刻画得很精彩。酱缸里淹萝卜,我们这里也有,只是工艺简单得多。好文拜读,点赞,祝老师天天开心,七夕节快乐。
回复9 楼        文友:李湘莉        2024-08-10 18:28:04
  淡墨老师好!深谢老师百忙之中抽空为拙作留评。老师美评令湘莉汗颜。老师的文章写得才叫好哩,今天拜读你文,真个是享受!遥握问安,谨祝好!
10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4-08-10 19:59:17
  我感觉南方人真的会吃,会做,心思和手法都很细腻。当然,文章写的更细腻。食物都有地域行,是一个地方集体的烙印,估计拿给我,也不信给你吃得下。非常赞赏老师行文谋篇的才华,拜读佳作,点赞学习!
回复10 楼        文友:李湘莉        2024-08-11 15:39:17
  深谢天方老师百忙之中抽空留评。南方小吃确实很多,也好吃。但北方吃食也不赖,曾经认识河北宣化的一小姐妹,那时她就做过很多美食给我吃,可惜失联了,怪想她的。遥握问候天方老师!
共 14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