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云水禅心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根与魂】【云水】黑陶,穿过千年泥与火的灵魂对话(散文)

精品 【江山·根与魂】【云水】黑陶,穿过千年泥与火的灵魂对话(散文)


作者:春草葳蕤 探花,13984.6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219发表时间:2024-08-10 12:07:22

经常地坐在山间,我和她说说话。山谷里的轻风拂面而来,花儿的香气也漫漶在周围,鸟儿的叫声很婉转,好似她的说话声,轻声细语,娇婉,温柔,令人陶醉。
   我说我叫小智,智慧的“智”,不是稚气的“稚”也不是志气的“志”。她告诉说她叫小陶,初一听小陶的“陶”,以为是桃花的“桃”呢。她听了摇摇头说,不是这桃那桃的,就是黑陶的“陶”呢。
   她还问知道黑陶吗?见过没有?说这些话时,她眼睛亮亮的,好似夜晚灿烂的星光,汪着一汪山间的泉水一样,清澈,激荡出美丽的涟漪,一圈圈将我的思绪,扩散到了一个天地鸿蒙之时。
   是的,感觉她并不比我大多少,甚至要小一两岁的。但是,她说起话来,很老成,尤其说起黑陶,好似她就是那美丽陶器的化身一样,令我着迷。我就很坦白地对小陶说,没见过黑陶,虽然听说过的,但是,并不了解。
   她就微微笑着说她家里也有一只黑陶陶罐,而且,那是爹最喜欢的宝物呢。我听了一笑:“小陶,不用你说我也知道,那一定是你爹的宝贝呢。”
   “为什么?你咋会这么了解呢,你见过我爹?和他聊过黑陶?”小陶惊奇地问着我,她问完,很又认真的看着我,上唇一咬下唇,一个酒窝窝印在嘴角,很好看。
   我说:“因为,你叫小陶呀,你不就是你爹的宝贝吗?呵呵。”小陶听了也笑了,她一笑,酒窝更深了,眼睛也就越加清澈,一双眸子在清澈的一汪水里,游着,好似鱼儿,生动极了。
   我是陪着爹娘来山里烧窑的,也就是烧砖呢。而小陶已经在这里住了很久了,他爹在这附近的一家陶器厂上班呢,也不知为什么,爹却把家安在了山里。
   小陶还说,他爹喜欢这一片山,喜欢这一片林子,更是喜欢离着不远的大运河呢。说到这里,小陶有些神秘地说:“知道吗?大运河边上,有制黑陶的红胶泥。”
   这才知道,小陶爹,除了去陶器厂上班,其余时间,都用在黑陶制作上。经常的,他就去大运河边上,去弄回来一些泥土,然后,将取回来的泥土先是晾干,再用纱布过滤后,制成泥坯。再呢,就是反复揉捏那泥胚,最后,用手把泥胚放到一个旋转的圆盘上,用手制作成一个罐子,再就是用一个贝壳反复地给罐子压光打磨着,直到那只罐子表面密度增加,光滑如镜。
   那时,正在放暑假,小陶也在放暑假,我们经常一起上山割草喂家里的牲畜,她家里养着许多兔子,还有鸡鸭。我家里养着几只羊,父母亲感觉什么牲畜也不如养只羊的,随便哪里一拴,或是割些草来一喂,很省事也很简单。羊呢,可以喝它的羊奶,也可以卖掉,换些钱回来,给我买书本,还可以给爷爷奶奶零花用,也可以给二老买营养品吃。
   暑假一放,我天天住在山里,也就天天能见到小陶,我们一起割草一起做作业,才知道她没有娘,就只是和爹在一起生活。从那天知道小陶的名字起,我就对黑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很想看看她说的她家有的那只黑陶陶器。
   可是,小陶却说爹不一定拿给我看的,因为那是爹的宝,是无价的,那很少拿给别人看的,即便有人给他出高价,他也不会卖的。
   我回家,吃饭的时候,边吃饭,边将小陶的事说给了爹娘听。
   爹一听说:“黑陶,那制作起来,可是繁琐的,不过现在已经破译了黑陶工艺的,因此,这可是咱们一大幸事呢。”娘说:“可不是咋地,那黑陶,制作起来,相当不容易的。”又说:“小智呀,咱们山东章丘龙山镇就出土过的,所以说呀,黑陶,叫龙山文化,也叫黑陶文化。电视上演过的,我看了也就记住了。”
   我这才知道,原来,黑陶真是不一般的,竟然一直以来有“黑如漆,声如罄,薄如纸,亮如镜,硬如瓷”的美誉呢。想不到,说起黑陶,爹和娘都很有兴致,也就你一句他一句的,滔滔不绝说起来。这才知道,原来,黑陶,从新石器时代就有了。单单大汶口文化最早来计算,也有大概6000年的历史了,黑陶的制作,是咱们国家古老的制陶技艺呢。黑陶,它的烧成温度一般要求,要达到1000度左右呢,如果按质来分,可分为,泥质黑陶、夹砂黑陶、细泥黑陶这三种。
   也不知为什么,越是了解黑陶,越是对小陶家的黑陶陶罐产生了兴趣,虽然爹说现代的黑陶没有那么值钱,但是,为什么小陶爹会对她家的黑陶视如珍宝呢?连看一眼也不舍得给人看,这是什么概念?还真把他的陶罐当成无价之宝了吗?不行,我的看看,一定要看看,不知道也就罢了,既然知道了,那是非看不可的,何况我还不知道黑陶什么模样呢,还什么“黑如漆,声如罄,薄如纸……”这也太玄妙了吧。
   谁知我刚刚把想法说出来,爹就说:“我当你说谁呢,不就是山上小草屋子里住着的老陶家的陶罐子吗?”爹喝了酒,有些醉意醺醺,竟然一个劲儿摇头说:“他老陶家的黑陶不值钱的,一般般呢,再说了,他老陶也不姓陶,那姓赵,可是,对黑陶痴迷,人们就叫他老陶了。”我还想多知道他家的事儿,爹却很快呼呼睡着了。我看看娘,娘摇摇头,说:“我也是才来不久,对老陶,真不知道多少。”
   娘还嘱咐我,最好离那个老陶家远点,听山里人说那老陶神秘兮兮,一天到晚神叨叨的,不太好相处呐。我说人家姑娘小陶都很相处的,与我有说有笑的,我们已是好朋友了。爹还会不好相处?是陌生而已,没什么的,熟悉了,就都是好朋友了。
   我想要想看到黑陶陶罐,经过老陶是不可能的,但是,小陶还是可以的,不如求小陶偷偷地将她爹的黑陶陶罐拿出来,看一眼,再放回去,神不知鬼不觉,岂不美哉。
   主意打定,我就想再次见到小陶,一定要求她,说不定就成了呢。
   那夜晚,月光很好,照得山间花草树木,如沐浴在银色中,俨然都裹着一层薄纱盛装一样,美妙至极。
   山坡上,我等来了小陶,她怀抱着她家的宝贝,黑陶陶罐。她气喘微微,心儿好似小鹿在撞,轻轻将黑陶陶罐一放,不住地催促:“小智,快看看哈,我就拿走,别让我爹发现了,爹知道了,能把我腿敲折了。”
   眼前,一只黑陶,我朝思暮想的黑陶呀,我看着,用手轻轻触摸着,心里泛起了许多的遐想,仿佛间,看到,远古的人们,他们一群人,仅凭着一双手,去大运河边取土,又回到山间,哦,他们先是选土、采土、晒土再舂土、筛土、羼料、和泥、制胚一道道工序下来,他们将陶胚放进烧陶的窑里。
   可是接下来呢,又将怎样?这如墨的黑色呢,咋上上去的?我望着金子一样坚实凝重。黑陶,安静地放在山间,它光洁锃亮,在月光下,照出我的影子,也照出小陶的影子,更是照出山的影子,月的影子。
   轻轻叩击,果然如罄,立时,给我一种“乌金墨玉”之感。 于是,我想起了“金山丽水,玉出昆岗”, “如铁之质似玉之润”……那些赞美的诗句来。
   正当我不知道黑陶怎么才如墨一样,到底经过了什么?才达到了如此高峰?如何才能让其大放异彩,竟然能与我国古代制陶工艺中与彩陶相媲美的呢?
   而且,听母亲说,开始的黑陶不过是些素面磨光而已居多,并没有什么特别,而后,逐渐发展,逐渐地黑陶体上有了弦纹、划纹、镂孔等式样。慢慢的,黑陶采用轮制,如此一来,黑陶整个器身浑圆匀称,无论造型还是装饰,都精巧得不能再精巧,"黑、薄、光、纽"的艺术展露无遗。
   老陶还是发现了他的黑陶罐不见了,于是寻找了来、出乎意料,他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可怕,也没有发火,而是,给我说了制陶工艺,无疑是先取土,经过历练、压缩、在拉坯、湿刻、印坯、打磨、亮光、高温碳化等一起系列工艺一一详尽说明。这项技艺不仅在制作上采用了轮制、模制、印坯等的方法,集陶艺、雕塑、浮雕、镂空、金石手法于一身。有镂空、浮雕、线雕、影雕、彩绘、镶嵌等多种技艺,黑陶,它的外表造型精巧又高雅,泛着文化的深刻内涵,彰显着远古至今的人们才智与中华的艺术神韵。
   原来,黑陶,自出窑后,出窑后就是浑然天成,不再做任何处理,其外观效果黑如漆、亮如镜。它的黑是在窑里完成的,在黑陶这种器物烧成的最后一个阶段,往窑里加入大量的柴草,之后,马上把窑门封闭,再将烟囱堵上,产生大量碳素。有意让烟熏黑,也就是黑陶是熏黑的,不是染色,也没有添加任何什么色素。这一工艺,叫做渗碳,可以说自从新石器以来,就有了这一工艺。
   这才发现,小陶爹也很健谈,他给我详细谈了黑陶制作的过程,并且还讲了黑陶的由来,《史记》里有记载:“黄帝命宁封为陶王。”
   于是讲了宁封与黑陶的故事,说有一次,宁封在河边烤鱼吃一天,宁封子用火烤自己刚刚从河里捕回的尖尾鱼,他看见火太旺了,担心会把鱼烤糊了,就从河边挖来黄泥将几条尖尾鱼一起包住,放在火里烤。然而,谁知,此时,黄帝派宁封子出外办事,
   一听此话,宁封子什么也不顾了,立刻就动身,等出去办完了事,回来,才忽然想起烤鱼的事儿、赶紧去火堆里翻找,去找那一团黄泥包着的鱼,然而,找到了黄泥包,里面却没有了鱼,鱼早已烤糊了,没了踪影,只剩一个空荡荡的泥外壳。
   此时,周围围满了人,都看着宁封子哧哧笑呢,而,宁封子若有所思,地用手敲了敲这个泥外壳,泥外壳发出了“咣咣”两声清响。用来盛水,一定啊也不漏,于是,产生了要制作一批这样的包鱼的外壳,用来盛水放食物……
   于是,陶器产生了,因此,后世人们把宁封子尊称为“陶圣”“陶神”。
   至于他家的黑陶,那是小陶母亲的陪嫁。
   小陶母亲生在富裕的人家里,却喜欢上了当年还是一个穷学生的老陶,他住在山里,每天在绘画,准备考取艺术学院,却与小陶母亲不期而遇,两个发生了恋情,谁都知道相爱的人,一时一刻也不忍离开彼此的。
   后来,小陶母亲嫁给了老陶,小陶母亲的父亲只给了女儿一只黑陶陶罐做陪嫁,其余什么也没给。
   小陶母亲什么也不在乎,只要能与心爱的人在一起,吃苦受累,她都愿意的。婚后,他们依旧住在山里,条件极为不好,无论生活还是环境与大城市来比,真是天壤之别呢。然而,小陶母亲却很开心,她学会煮饭,做家务,还学会种地,甚至学会了钓鱼,用来改善他们的生活。然而,就在小陶母亲生产小陶时,遇上了难产,当时山上没有助产师,山下的医院离着很远,因而,她失去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老陶将这些时,几次哽咽将不下去,虽然,事情过去了那么久,显然,小陶母亲的离去,对他的打击极其重大,以至于影响了他一生的走向,竟然,放下了画笔,开始烧陶,但是,始终没有烧出他心目里理想的一只黑陶……
   月色下,我看见了黑陶与老陶,心里说不出的一种感慨。
   唯愿老陶早早走出伤悲,从新找到生活的方向,也愿他能真的烧出他想要的黑陶来。
   哦,黑陶,给人一种大气沉稳,一种精致规整,一种薄而质坚又黑亮之美的同时,又是如此素雅而高贵之感。黑陶,爱与情的激烈碰撞,情与爱的坚守与执着,演绎着人生至真至爱的一次次烟熏火燎的烟火爱情。
   黑陶,你以自身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人文内涵之美,自身的文化的渊源龙脉,穿过千年,泥与火里一次次灵魂对白。
  

共 430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篇有关黑陶的精彩散文。文章中放暑假的小智随烧陶的父母来山里,上山给羊割草时,认识了同样割草的女孩小陶,聊天时得知小陶家里有一只黑陶陶器,感觉非同一般,就产生了想看看黑陶的想法。这种想法越来越强烈,尽管他知道小陶父亲肯定不会将黑陶宝贝轻易拿给外人看。但是,小陶有办法,有一天,她偷偷将黑陶拿给小智看,没想到被父亲发现了。不过,小智父亲通情达理,并没有责怪女儿。而是给小陶和小智讲述了黑陶的制作历史和过程,以及这件黑陶的来历,原来它是母亲的陪嫁物。原来小陶母亲嫁给她父亲,家里人不同意,因为她父亲家里穷,而小陶母亲是富家千金,她喜欢小陶父亲,嫁给了他。只是生小陶时难产,不幸离世。黑陶就成了思念小陶母亲的唯一念想,也给女儿起名小陶。小陶和陶器都是父亲心中的宝贝,寄托着他对妻子无尽的思念。文章构思精巧,情感真挚,笔触灵动优美,自然动人。文章层层抽丝剥茧,一步步揭开黑陶的神秘面纱,原来它的黑,是被熏黑的。黑陶也见证了一段凄美动人的烟火爱情。好文章推荐共赏,感谢春草老师带来的精彩美文,祝老师文丰快乐,开心不断,佳作连连。【编辑:淡淡的云彩】【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810002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4-08-10 12:08:34
  文章构思精巧,情感真挚,自然动人,文章层层抽丝剥茧,一步步揭开黑陶的神秘面纱,原来它的黑,是被熏黑的。黑陶也见证了一段凄美动人的烟火爱情。好文章推荐共赏,感谢春草老师带来的精彩美文,祝老师文丰快乐,开心不断,佳作连连。
淡淡的云彩
2 楼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4-08-10 12:11:17
  文章将传统手工艺品黑陶贯穿在动人心弦的爱情故事中,特别富有吸引力。厚重深沉,生动感人的好文章再次欣赏学习了,问好老师。
淡淡的云彩
3 楼        文友:乡笛        2024-08-10 20:01:15
  文章有情节,有故事,情节深动,故事感人。文字深动朴实,描写细腻入微。好文章,学习了。
4 楼        文友:春草葳蕤        2024-08-10 21:03:47
  感谢梦云彩老师编审,辛苦老师了。葳蕤问好老师,祝福老师写作愉快,敬茶!
春草葳蕤
5 楼        文友:春草葳蕤        2024-08-10 21:04:18
  感谢乡笛老师留评,感谢老师的支持与鼓励,葳蕤问好老师,祝福老师写作愉快,敬茶!
春草葳蕤
6 楼        文友:花保        2024-08-11 23:33:32
  优美的文字与文化底蕴深厚的黑陶相遇,其产生的力量是巨大的,她可以撞开读者的情怀,让人陶醉于唯美的艺术氛围之中,久久不愿离开。陶瓷,是中华传统文化之瑰宝,值得我们传承,发扬光大!谢谢老师美文分享!
历经磨难铸就非凡人生,矢志不移方见英雄本色!
7 楼        文友:春草葳蕤        2024-08-12 09:11:34
  感谢花保老师留评,感谢老师的支持与鼓励,葳蕤问好老师,祝福老师写作愉快,敬茶!
春草葳蕤
8 楼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4-08-12 19:31:30
  恭贺春草葳蕤老师征文获得精品!好文章让人回味不断,再次欣赏学习了。问好老师。
淡淡的云彩
共 8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