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根与魂】【柳岸】范蠡与计然(故事)
传说范蠡最早的启蒙老师是计然。计然是春秋时期宋国葵丘濮上人,辛氏,字文子。传说他博学多才,天文地理无所不通。他外表貌似平庸愚钝,就像人们常说的大智若愚。他自小非常好学,可谓博览群书,学富五车。据说他曾是晋国的贵族,后在晋国遭难逃亡,在其挚友的帮助下逃离晋国,一路南下。
一日,计然来到豫西南丹江与淇河交汇处的一座山丘上,此时天色已晚,后有追兵,前临悬崖,崖下是滔滔江水。加之他一路奔逃,饥渴难耐,筋疲力尽。面临绝境,他突然两眼一黑,什么都不知道了。
待他醒来时,已躺在一个山洞里的床上。原来救他的不是别人,正是在此隐居修道的老子李耳,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老君。从此,计然拜老子为师,不仅研读了上古的《三坟》《五典》《八索》《九丘》,而且时常跟随老子观察学习大自然。直到老子西去函谷关后,计然仍隐居此洞修道。
功夫不负有心人,计然终于修身得道,达到从事物刚开始露出倪端,就能知道事物的发展规律,只闻其声,就知道人们的所想所思。因为他品行刚直,酷爱山水,常泛舟于丹江、淇河出游。还因他经常于塘边、湖沼垂钓,人们又称其渔夫。因范蠡幼时居住的高湾(今淅川寺湾镇的高湾村)距此山不远,范蠡少时常在山上放牛。
起初,范蠡在此放牛时,隐约听到有说话声,并没在意。后来经常听到有人在此说话,可奇怪的是,只听其声,不见其人。出于好奇,范蠡就把牛牵到山上,拴在一棵树上,循着语声找去。
当他来到崖下,发现一个石洞(此洞就是现在寺湾淇河边的老君洞),说话声正是由此洞传出来的。范蠡便悄然来到洞外,不声不响地探头朝洞里一看,发现一中年男子正手捧竹简念书,那语声正是中年人的读书声。
于是,范蠡没有惊动那人,就好奇地在洞外听那人念书。范蠡一听,感觉很有意思,从此,他就天天把牛牵到山上,拴到树上,并薅些草往牛跟前一搁,就去洞外听那人念书,并且听着默念着。听听再薅些草,拿去搁到牛跟前又去听。
范蠡听的时间长了,就被计然发现了。计然在范蠡听罢牵牛回家时,就悄然尾随其后,看这孩子听后有何反应。计然这一看,发现这孩子不仅记住了,而且听一遍就会背着说了。计然望着赶牛走去的范蠡,欣慰地点头嗯着说:“此孩子不凡呀……”
时隔一夜,也就是第二天早饭后,范蠡仍和往常一样,又把牛牵到山上,拴到树上,薅了些草往牛跟前一搁,又来到石洞外听书呢。石洞内传出的不是往日的念书声,而是哀叹声。范蠡闻声心一咯噔:不好,不是那读书人病了,就是出啥意外了。此处远离村庄,四无居邻的,我得看看他有没有危险。
范蠡想着,随即走进石洞一看,果然见那人躺在铺上呻吟,急忙上前问道:“大伯,你哪里病了?”那中年人抬手朝腰部指了指,说他上山捡柴,腰扭了,腰疼。
范蠡说:“俺庄里有个接骨顺筋的郎中,我这就去请他来给你看腰。”
那人扬手一摆,说:“不用,只要把地上那草根子捶碎,糊到疼处就好了。”
范蠡闻听,二话没说,就拿起地上草根,用水一洗,又搬块石头,把那草根搁上边精心一捶,往那人疼处一糊,然后用布块往上面一遮,接着范蠡又给那人烧茶,范蠡烧罢茶,又要给那人做午饭时,那人居然坐起来,说:“不用,我好了!”
“哎,你别动,伤筋动骨得一百天呢。”范蠡说着就要扶那人躺下。
“我本来就没事。”那人说着,随即起身往地上一站,举起双手,扭着腰肢,“你看,真没事。”那人说着,委婉地一笑说:“今天我不给你念书听,今天我给你讲一个狼和小牛交朋友的故事——
“传说狼原本和牛一样吃草,有一天狼遇见小牛,它两眼一转,就说要和小牛交个朋友。小牛二话没说就满口答应说:‘行啊,多个朋友多条路嘛。’狼见小牛答应了,就说:‘好,那我问你,你们牛族个个长得身高马大,应该吃肉,怎么也吃草呢?’小牛不假思索,就实话实说:‘因为我们牛族的眼睛是竖着长的,看见人和其他动物都比我们高大而害怕,所以不敢吃他们的肉,只有吃草。’小牛本来说的是实话,但这话却一语道破了天机。狼顿然把眼睛一眨,‘哎呀,难怪我们狼族看人和其他动物都那么高大,原来我们狼族的眼睛,也是竖着长的。看来,人和其他动物并不比我们高大可怕。’狼这么一想,贪婪地一笑,顿然胆子大了起来。随即狼毛一奓,猛然扑向小牛,一口咬住小牛的喉管,果然小牛被咬死了,那狼就把小牛吃了。从此,狼族就开始偷袭人和其他动物,慢慢就成了肉食动物……”
范蠡听那人如此一说,陡然领悟:“哎呀大伯,原来你是考验我的?”
那人欣慰地一笑,说:“你这孩子不仅善良,心眼儿好,而且天资聪慧,人家是过目不忘,而你是耳听就会。我姓辛,字文子,号计然。你若愿意,我收你为徒!”
“愿意!愿意!”范蠡欣喜地说着,当即就冲计然喊了声师傅,便扑通往地上一跪,“师傅在上,受徒弟一拜!”
“好,你这个徒弟我收下了!从明天起,你就可以名正言顺地来此听
我念书了!”计然说着,随即将范蠡扶了起来……
从此,范蠡每天把牛牵到山上,往树上一拴,再割些草给牛添上,就到老君洞里跟计然念书写字。范蠡回家时,计然还让他把书简拿回家里念。所以,计然就成了范蠡的启蒙老师……
从此,范蠡白天放牛到老君洞里跟计然读书写字,黑上回家把竹简拿回家偷偷地念。起初,范蠡他哥嫂不知道,后来被他哥嫂知道了,哥嫂不让他放牛,让他在家读书。但范蠡看着哥嫂家里地里忙不歇脚,仍然放牛割草,暗中到老君洞里跟计然师傅读书学习。那天,范蠡又把牛拴山上,给牛添些草去石洞里读书呢,一看计然不在那儿,石桌上搁着一捆竹简,竹简下压着个字绢,范蠡拿起一看,是计然的留言,说他有事走了,让他先把书简拿回家念。
二
后来有一天,范蠡从山上放牛回来,见一个乞丐模样的人,坐在路边的石头上。只见那人双腿从膝盖以下、脚踝以上,满是污垢,脓泥欲滴,飞蝇嗡嗡,似乎没有一点儿好的皮肤。过往行人见了,无不扭头掩面,匆匆躲闪。只有范蠡不但见其不避不让,反倒对其十分同情,并停下脚步,连连叹息。
乞丐见范蠡如此,不但不感激他的同情,反倒问范蠡,说:“你是什么人?怎么看着我的腿脚叹气?是故意鄙视?还是对我的厌恶?”
范蠡急忙上前深施一礼,解释道:“不,我是在叹息你的腿病恁严重,我很想帮你,可惜我没有医术,怎么会厌恶、憎恨你呢?”
那乞丐闻听笑了:“你若真是如此,那当然是太好了。我患这腿病已有十几年了,也找过许多郎中诊治,但都没有效果。不过有人告诉我,如果能有一位义士,肯跪下来看看,再亲手摸摸,我这腿就有治。若肯用鼻子闻闻,那我这腿就一定能治好。如果你真的同情我、关心我,那
你能不能就像郎中说的那样,试一试呢?”
乞丐这话碰巧被过往的人们听见了,都故意嘲笑范蠡说:“别说让他看看、摸摸、闻闻,你就是让范蠡给你舔舔,他都敢!”
范蠡没理会说话的人们,他望着乞丐,说:“你说的办法若是真的,那有何难?只要能治好你的腿病,别说闻闻,就是舔舔,又有何妨?”
乞丐听了这话,二话没说就伸出两腿,感慨万分地对范蠡说:“那我就谢谢后生了!”
范蠡果然二话没说,当即跪在地上去舔。说也奇怪,当范蠡的嘴靠近乞丐那双病腿时,不但没有丝毫臭味,而且扑鼻而来的是一股奇异的甜香。尤其他伸出舌尖一舔,范蠡立刻怔了。咋?原来,那患处不是脓液泥污,而是涂抹的蜂蜜和香油。那乞丐见范蠡真的在他腿上舔了一口,顿时感慨万分地说:“我听说你菲薄自我,不同凡俗。今日一见,果然如此。”乞丐说着,竖起拇指,咂嘴称赞,“我访遍天下,唯你敢凑上前,真乃天下义士。实话告诉你,我并无腿病。我早就听说你披发佯狂,有情有义,今日一试,果然如此。”乞丐说罢,随手揭去腿上的丝绢,一双白净完好的腿立刻呈现在范蠡眼前。
范蠡惊异地说:“你、你这是……”
乞丐抬手将照范蠡的肩头轻轻一拍,说:“我暂住龙城码头客栈,明天上午客栈见!”
第二天上午,范蠡果然按时赴约。通过交谈,深感老人知识渊博,无所不通,相见恨晚,当即拜其为师。老人扶起范蠡,当天就赠书简与他。从此,范蠡跟着老人虚心求学。通过学习,范蠡自觉心中明亮,智慧也增长了许多。范蠡勤奋好学,过目不忘,心领神会,悟性不断增强。
这天,范蠡正在家里读书,忽闻门外有人叫喊,范蠡出来一看,才知道是老人的书童。书童说老人突然发病,让范蠡速去。范蠡二话没说,当即拿着家里所有的积蓄,慌忙赶到客栈。
老人见了范蠡,从病榻上强撑着坐起来,握着范蠡的手说:“我已患病,看来无望治愈……我心中并无别的牵挂,只是我家里上有一位九旬老母,我走后,托你予以照看……”老人说到这儿,让书童将一包东西交与范蠡,说,“这点儿积蓄,请你收下,一来日后替我孝敬老母,二来你速速回去给我定做一口棺材送来……”
范蠡闻听立刻拒之,说:“钱我有,不用师傅操心。”
老人说:“非也,你若不拿钱,吾另托他人。”
范蠡无奈,方收下包裹,当下告辞师傅,拎着包裹急急忙忙往家里赶。他刚出城不远,忽闻身后有人喊他。范蠡回头一看,来人是老人的书童。心想,定是师傅病危,禁不住问道:“师傅他……”
书童二话没说,掏出一方丝绢递上,说:“这是师傅定做棺材的规格要求,我还要赶回去照看师傅呢!”书童说罢,抽身而去。
范蠡目送书童离去,展开丝绢一看,范蠡顿时瞠目了。又咋了?原来,丝绢上写着他是计然,脸上的胡子、白眉,都是粘上的,他也没病,也没有九旬老母。并说那包里也不是什么金银,而是赠给他的书简……
看到这儿,范蠡急忙转身赶回客栈一看,已不见老人和书童。他一打听,才知道计然已乘船南下……
三
自范蠡得了计然赠送的书简,他不仅认真阅读,而且精读、慎思、明辨,并周游名山,拜访高道奇人。
一天,范蠡来到西岳华山,听说这里隐居着一位身怀绝技的高人,他就登门拜访。功夫不负苦心人,范蠡终于在山上找到了高人隐居的茅庵。可让他失望的是,范蠡一连三次求见,都被高人拒之门外。范蠡心想,只要心诚执着,此行定能见到高人。于是,范蠡就第四次来到高人门前。他这次没有敲门,而是一声不吭地跪在高人门前。范蠡从上午一直跪到太阳落山,高人终于开门走了出来。范蠡满以为高人会让他进屋呢,谁知,
那高人却一声不吭地从他身边走过,信口吟出一句:“漫山秋色摧冷木,”
范蠡闻听,心想此时时值深秋,他心里一动,便触景生情,随口应对一句:“遍野鸟鸣觅知音。”
高人闻对,当即回身来到范蠡面前,双手扶起范蠡:“后生请起,快快进屋!”
范蠡起身一看,纳头便拜:“师傅在上,受后生三拜!”
原来,高人不是别人,而是范蠡的启蒙老师计然。计然随即把范蠡让进书房,一边让他坐下,一边递茶。二人边饮边谈,范蠡更觉师傅不凡。也就在此次交谈中,计然深刻发现范蠡英贤,便向范蠡传授了“待乏原则”和“经济循环理论”等知识,为其后来成为实业家和大商人——华商始祖、商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
范蠡自西岳华山回来,便开始经商买卖。
起初,范蠡听说秦国香油贵,就沿丹江而上,往秦国运香油,而待他把香油运去后,又因贩卖香油的人多,导致香油价大跌。俗话说货到地头死,只得躺倒挨锤赔本卖。他赔钱卖了香油,只想楚地盐贵,就转手买了一大批盐,实指望贩盐补亏哩,谁知待他把盐运回来,去秦都贩油的回来都运盐补亏,盐一多供大于求,又是一个大跌价。范蠡气得真想一死了之。
范蠡正准备往丹江河里投时,忽然被一人拦住了。范蠡挣脱着不让那人拦他,并向那人诉说了他做生意屡次赔本的经过。那人听后一笑,说:“做生意赔本,那是你还没学会做生意。何不暂时将货存下,去找高人指点后,你再去做生意,那就只赚不赔了。”
“啊,难道你就是高人?”范蠡说着就要跪下给那人磕头,却被那人拦住了。
“别别别,我不是高人,是高人让我来找你的!”
“那高人在哪儿?快领我去见他!”范蠡急不可待地催着。
那人将手一摆,说:“他让你明天中午岵山见!”
“明天中午去岵山见?”范蠡闻听激动万分,一连重复三遍,正要向来人道谢时,那人却不知去向。他隐约地望着远处的岵山,又看了看头上的天,顿时有些奇怪,简直似梦一场,是真是假,明天一去就知道了。
第二天一早,他就向岵山奔去。
范蠡来到岵山脚下,望着高耸的岵山,正不知高人在哪儿时,忽见一人拦住范蠡:“我知道你就是范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