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泊宁静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根与魂】【宁静】丹江饮酒(散文)

精品 【江山·根与魂】【宁静】丹江饮酒(散文)


作者:老笨熊李春胜 榜眼,27006.5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66发表时间:2024-08-10 23:43:51

邻人穿戴一新,梳发刮须,猛一看年轻了十岁。他爱人嫩色连衣裙裹身,梳发描眉,高跟鞋掷地有声,猛一看也年轻了十岁。我笑着问,你们两口子哪里去呀?小两口以自豪的口气随口说:今天喝酒去,朋友家儿子结婚,去讨口喜酒喝。
   笑话!据我知,这两口子向来不喝酒,充什么大佬?喝白开水、矿泉水还差不多。
   其实,见怪不怪,在丹江流域一带,“喝酒”一词早已超出了它本身的意义。人们口中的喝酒只不过是赴宴的代名词而已,这也可能是丹江人“自欺欺人”,也可能是从老祖先开始就有了“酒”的意义上的转换。无论从哪个角度上说,酒已经走进了丹江一带千家万户的生活中,酒已经不单单是“粮食精”了。
   丹江人都知道,无酒不成席,即便是做样儿,也少不了这样的“忘情水”。结婚、丧葬、生孩子、孩子抓周、孩子金钗年、老人祝寿等等满桌子玉盘珍馐都不为数,离开了酒就不行。这些礼尚往来宴席上,主人少不了的一个环节就是满桌子跑着给人敬酒,少了这一环,就失去了礼数。
   三五个朋友聚一起,喝茶不叫聚、吃饭也不叫聚,只有举杯才会续旧情。
   由朋友不会喝酒却“打肿脸充胖子”,我想起了当年去爱人家认亲的情景,那一次狼狈的不是我,而是我的表哥。
   我去认亲,表明我已经成了对方家的乘龙快婿,女方家当然不能让我喝醉,新客喝醉,掉链子的是女方家,他们不会不知道。但作为新客,又不能不让我喝,那轮到我喝时该怎么办?得找人替喝,谁替喝?那就是和我一同去的挑篮的,我所带的礼品得找人帮忙朝女方家运送,这个人在认亲宴席上得替新客喝酒,我们这里叫背背篓。所以,这个人酒量一定得大,轮到他时他得喝,轮到我时他也得发扬助人为乐的大无畏喝酒精神,在乡邻看来,他要不醉,岳父家就显得小气,没面子。在丹江一带虽然没有明文规定,但却约定成俗成了规矩,认亲席上非得把背背篓的灌醉不可。
   认亲宴上,我坐首位,你不坐也不行,无论张王李赵家还是官宦百姓家都把新客识为贵宾,都得知礼懂礼让新客“首当其冲”。紧挨着我的就是挑篮的,当时之所以请我表哥出山,是认为他是海量,再者就是他能随机应变,“避其锋芒”,不辱男方家的使命。
   酒宴开始,碰杯、猜枚划拳过通关、喝搭桥酒、乱刮风、敬酒等等一环套一环,每一环都言之有“礼”,恭而有礼。女方家会喝的、会说的轮番上阵、轮番轰炸,弄得人晕头转向。我表哥就是千张嘴也难以“舌战群儒”,可怜他这位“啤酒漱口、白酒解渴”的酒元帅的一世英名竟在我的认亲宴席上出了丑,回家时跌跌撞撞,可真坑了我,仿佛我成了背背篓的。
   丹江酒风绵系古今,没有虚头,爷爷的N辈爷爷时开始饮酒,爷爷的N个爷爷的子子孙孙无穷匮也,也都以饮为乐。当然,这里指的酒并非酒的本身,某家有喜红白事,不会喝酒的人也会随口一句话就是今天我喝酒去。所以,邻人两口子旧貌换新颜的原因就不用多解释了。
   酒作为一种礼仪和加深感情的溶媒剂,延伸出来的劝酒文化让人感到幽默:古人说“劝君更饮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在我们这里曾听有人劝酒:“劝君更饮一杯酒,一醉方休是友人”。古人说“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在我们这里曾听有人劝酒:“对酒当歌,该喝就喝”。古人说“千里姻缘一线牵”,在我们这里曾听有人劝酒:“千里感情一杯缘”。
   说丹江之长,长到八百余里;说丹江之短,短到酒场上为多喝少喝一杯酒而争得面红耳赤;说丹江之大,大到山、川、水无所不囊;说丹江之小,丹江之情、丹江之礼浓缩到“酒逢知己千杯少”的席宴上。从另一个角度上说,人人平等并不仅仅局限于法律层面,在各类人情世故的酒席宴上,喝酒也要讲究人人平等,当然是指权利上的平等而不是酒量的平等。
   由丹江酒器可以一窥社会发展。小时候,见人们喝酒用烧制的瓷盅,壁很厚,人们坐下来喝酒,推杯换盏、猜枚划拳、大压小、老虎鸡子、猜有没有等以助酒兴,讲究“滴点罚三盅”。喝过酒回家,最先进的交通工具是骑自行车,大不了歪歪扭扭,严重的摔上几跤,无伤大碍。后来,人们喝酒改用机制的铜盅,也要借助游戏来乐在其“盅”,酒的档次也随之提高,所不同的是时间缩短了,这时人们开始以骑摩托为主了。再后来,换成了小碟,那种推杯换盏、猜枚划拳、大压小、老虎鸡子、猜有没有等仿佛成了小儿科,退出了酒桌历史的舞台,场上人开始改成敬酒,什么“先喝为敬”“喝多倒少”“屁股一抬,喝了重来”等等成了酒场的惯用语,你发现没有,这个时候开车的多了。再后来,就又回归到了杯子上,不过这杯子是精制的玻璃杯,也讲究的是敬酒倒酒,若推脱说开车不喝酒,敬酒者就会用饮料代替给你敬,这个时候社会上开始查酒驾了。
   由丹江看全国,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酒香不止我一家。但要说起酒的王国在哪里,纳闷了吧?我悄悄告诉你,那就是泱泱大中华!
   中国之酒产量之丰,品种之多当属世界老大,中国之酒纵横五湖四海并不为过。天南海北,东食西宿,哪里没有酒的醇香?
   社会在进步,酒的品种、酒的档次、劝酒用语、酒的内涵和外延都在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悄悄发生着改变。从某种意义上说,酒已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它原有的“用粮食、水果等淀粉或糖物质发酵制成的含乙醇的饮料”意义,广泛运用到了礼仪、人情世故、公关、社交等场合,也挥发到了“敬酒不吃吃罚酒”抨击不识抬举的人身上。但无论哪种情况,都遏制不了酒文化魅力的散发。
   但是,对酒的看法应当奔着一分为二的观点,饮酒酿成的灾祸古已有之,酒后无德更是人们对“场场到,场场醉”先生的评价,饮酒劝酒最明智的原则是“适可而止”“饮酒不醉方为高”。

共 223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还是那句话,酒在诞生于粮食的时候,真的没文化。只是在人们推杯换盏的日月里,酒才沉淀出浓郁的文化。有道是,一个地区有一个地区的酒文化。这篇散文就是以事实为依据描摹和叙说丹江地区的酒文化,一一说来,娓娓道来。如同作者所言:丹江酒风绵系古今,没有虚头,爷爷的N辈爷爷时开始饮酒,爷爷的N个爷爷的子子孙孙无穷匮也,也都以饮为乐。显然酒文化不是空穴来风,而是自古以来,包含着一代一代人的传承,有苦有乐,有人间烟火气。散文主题思想深刻,把对于酒文化的认知融入到对地方习俗的叙事之中,浑然天成,不留痕迹。但有能让人读出其中的文意文脉,比如古人说与当今的酒令,对比的过程便幽默地叙说了古往今来的酒故事与酒文化。同时,作者也不忘从喝酒看社会发展,这本身就是一种喝酒的进步,也是酒文化传承中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过程。文章文风谐趣,文意流畅,大有一气呵成、酒后快意之感。借此,机会敬老师一杯,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添一添。好文,推荐文友阅读。【编辑:小猪她爸】【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40813000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4-08-11 10:44:22
  这是个令人愉悦的话题,读着老师的写酒的文微醺一下,从喝酒看社会发展,这本身就是一种喝酒的进步,也是酒文化传承中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过程。文章文风谐趣,文意流畅,大有一气呵成、酒后快意之感。拜读,学习。
一本正经说胡话,嬉皮笑脸吐真言。
2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4-08-11 10:44:45
  感谢赐稿宁静社团,期待精彩继续。佳作欣赏,已向精品审核组申报!
一本正经说胡话,嬉皮笑脸吐真言。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