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根与魂】【柳岸】烟台所城里:历史瑰宝 · 时代光芒 (散文)
在烟台这座美丽的海滨城市中心,有一片充满古朴韵味的老街区——所城里。
烟台所城里,这座拥有600多年历史的古城,不仅是烟台城市最早的发祥地,也是中国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卫所城池之一。它亲手开启了、创造了烟台市的“原始”开端“雏形”,可以说亲自创造了“烟台市”这座城市(的前身),并且见证了烟台之后的历史变迁,承载着烟台的“根”和“魂”。
它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承载着烟台的历史记忆,散发着独特的文化魅力,对国家社会、与中国古代军事、城市历史、民俗文化、民间传统、人文传承等,都具有着多方面的重要贡献、人文意义和传统价值。
一
所城里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代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
为防止海上倭寇侵扰,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批准在烟台建立“奇山守御千户所”,这就是所城里的前身和起源。
600年前,这里是驻军千人的守城卫所,肩负着保卫海防的重要使命。
之前,这块地方没有人烟,没有居民,就连小渔村也不是。海边的一块空地荒地而已。甚至连名字都没有。
至清朝康熙三年(1664年),皇帝下令废除“奇山所”,城墙拆除,军变民地,官兵解甲归田,从事渔农工商,从此军事城堡变为居民生活区,并更名为“所城里”。
由此,所城里向四周扩展,逐渐形成城市的雏形。烟台城市由此逐渐发展到今天的样子。它不仅是烟台城市的起源地,更是烟台历史文化的根脉所在。
奇山守御千户所——“奇山所”,是“所城里”的起源、前身。
所城里,又是烟台市的前身、源头。俗称“所城”。
多少年以后,所城里才改名为“烟台”(源于狼烟台、烽火台、烟火台),但当时还不是城市,大概只能算作小镇、“乡镇”规模。再后来,不断发展壮大,才逐渐升格为“烟台市”(参见本作者的拙作“烟台山”系列散文)。
所城里,这座城池的建立,标志着烟台城市的起源。随着时间的推移,所城里从一座兵营逐渐发展成为集历史建筑、传统文化以及现代气息于一体的现代古城,从而进入其“城市”时代。
所城里,位于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是烟台城市最早的发祥地,具有600多年的历史。 其文化特色是,保存了大量清代、民国时期的传统民宅建筑,展现了胶东民居文化与山海的完美融合。所城里不仅是一个展示烟台民俗文化和历史陈迹的休闲旅游区,也是游客来烟台的重要打卡景点。
地理与文化特色。所城里位于烟台市芝罘区中部,北距海2公里,南距塔山2.5公里,周边邻近多个历史建筑,与烟台山近现代建筑群,及朝阳街历史街区处于统一轴线;与它们、与烟台山、黄海渤海等,交相辉映、相映生辉。汇合成一部恢宏辽阔的“山海·城市交响乐”。
所城里,总面积9.86万平方米,城内面积7.96万平方米,设有东、西、南、北四门,分别称为保德门、宣化门、福禄门、朝崇门。城墙高7.33米,厚6.67米,城门之间设有“铺”,形成四楼十六铺的军事防御格局。这座古城,不仅保存了大量清代、民国时期的传统民宅建筑,还在2006年被授予“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研究烟台历史文化的宝贵资料,可谓是极其罕见珍贵的“城市博物馆”“实物建筑展览馆”。
二
走进所城里,仿佛可以穿越时空,感受到古城的韵味和历史的气息与风貌。
修旧如旧的四合院、文艺文学类的书店、古朴的民宿民居、多种特色餐馆、咖啡店等,让人感受到浓厚的人文气息和历史底蕴。此外,所城里还致力于展示和传承非遗文化,如烟台剪纸、葫芦雕刻、一些民间工艺品、观赏品物、佩饰挂件等,让人们在享受现代生活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过往传统文化的魅力。
所城里,街巷布局独具特色,除东西大街稍宽,其余街巷较窄,却充满了生活的气息与俗世的烟火味。如今看去,所城里的屋舍看不出有兵营、军队住所的模样和元素,印象感觉就像农村的民用建筑类似。但它的建筑用料都是上乘的石料、灰砖和木料,故然,前期我去游览观光的时候,一度以为这里全是地主、商人、富人甚至是资本家的家宅。彼时,我还不了解它的一些历史的内容。
走在所城里的青石板、条石街道上,你仿佛穿越时间隧道,回到了当时的旧时代。似乎感受到彼时社会生活的形貌、氛围、烟火味和生活场面。
走进所城里,便能感受到一种浓浓的市井氛围。陈旧的木门、锈迹斑驳的敲门环,还有那在百年石墙边打牌纳凉的老大爷、摇着蒲扇的老太太以及扎着羊角辫的孩童,都透露出繁华城市中难得的温情和老烟台人的热情。这里的每一家店铺都有着古老年代的韵味,时代标志性的缝纫铺、老式发廊铺,乃至老槐树下的一个烧饼摊,都承载着人们的记忆和情感。
三
烟台所城里,不仅是烟台的历史文化名片,也是游客了解烟台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窗口。它见证了烟台从一座兵营发展成为现代化城市的过程,承载着烟台人民对历史的记忆和对未来的期望。所城里的每一块砖、每一片瓦,都似乎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这里的传统居住街区,是历史的见证者。其空间历史风貌纯粹完整,是中国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卫所”城池之一。而今,那些由青灰砖建成的小院,穿插隐身于现代都市的高楼大厦之间,散发着古朴脱俗的老烟台味道,让人仿佛穿越回到过去的岁月。
所城里的历史遗迹,更是烟台历史文化的重要象征。刘子琇故居,这座清朝四川粮道官位三品官员的家宅,虽历经风雨,仍保留着旧貌,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曾经的辉煌。
而所城十字大街,与四门相通,内部的四合院落、金垄青瓦、龙凤屋脊、红柱雕檐的古式建筑,展示着古代建筑的精湛工艺和独特风格。宣化门经过修缮后重新展现,它是所城的标志性建筑之一,见证了所城的变迁与发展。
建筑风格、文化特色:城内原设四门,东谓保德门,西称宣化门,南为福禄门,北叫朝崇门,城门及城墙底部均用青石砌筑,上部用大青砖砌筑。
东门称为保德门,象征着保护和德行,体现了古代城市防御的功能与道德教化的意义。南门称为福禄门,福禄象征着幸福与富贵,寓意着为城市带来吉祥和繁荣。北门称为朝宗门,朝宗在古代指百姓朝见皇帝,这里可能寓意着对皇帝的忠诚和敬仰,同时也体现了城市对外的开放和交流。
西门称为宣化门,宣化取意传播文化或教化,体现了文化交流与传播的功能。
这四个门不仅体现了古代城市规划和建筑的美学,同时也蕴含了丰富的文化意义和象征。它们以不同的名称和功能,共同构成了所城里独特的城市面貌和文化内涵。
宣化门,意味着“宣扬教化和文化”,是如皋古城内城城门之一,位于如皋。 重建后成为烟台城市回忆的精神堡垒。作为所城里四个城门之一,门上建有二层阁楼,一层是指挥所,二层是瞭望台,用于军事指挥和防御。此外,宣化门上还建有庙宇,供奉关帝,是烟台人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象征,具有丰厚的宣扬教化和文化意义内涵。
所城里,当时已经有二层楼。且有一处典型的俄罗斯式建筑——克利顿饭店,它的大门上方外悬的拱券、弧形的门窗山花,这是一栋二层楼房。这证明了所城里存在二层、多层建筑。
此外,所城里还云集了烟台城内众多的知名商号,还有外地甚至外国的一些商号。包括德国人盎斯经营的洋行。
这些国内外的商号、洋行等单位加盟所城里,表明当时烟台当地的经济、商业、小微企业现状,以及小工业手工业、经济商业的发达状况程度,还有这里已有的国内、国际元素,体现了当时国内与烟台的国际商业、经济与国际文化交流的早期状况。
当然,这些不是“奇山所”时期的事略状况,而是军转民用、改名“所城里”之后的城市工商业、民间故事。而非军事时代的往事。
这一切,是烟台市当初的小手工业、小商业、小经济的起步、雏形。也是国内各地、国际商号、国际元素参与交流、合作的缘起与雏形。
四
所城里的存在,对国家和民族具有深远的意义和价值。它是中国古代海防军事卫所体制的珍贵见证,反映了当时国家为抵御外敌、保卫海疆所做出的努力。这段历史让我们铭记先辈们为了国家的安宁和稳定,所付出的艰辛和努力,激励着我们在新时代继续捍卫国家的安全和尊严。
从文化角度来看,所城里是一座丰富的文化宝库。它承载着烟台地区独特的地域文化,包括民俗风情、传统技艺等。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蕴含着浓厚的文化气息。例如,非遗展览、体验工坊、传承课堂等文化空间的设立,为烟台剪纸、绒绣、莱州毛笔、葫芦雕刻等非遗项目提供了展示和传承的平台。这些非遗项目不仅是技艺的传承,更是中华民族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它们通过所城里这个窗口,得到了更多的展示、体现、关注和传播,促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所城里的保护和发展,也为当地带来了诸多方面的好处。
一方面,它促进了当地文化旅游业的繁荣。每年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参观,他们在这里感受历史的韵味,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游客的到来带动了周边商业的发展,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收入。另一方面,它增强了当地居民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作为烟台的根脉所在,所城里让居民们对自己的家乡有了更深刻的认知和情感连接,激发了他们对家乡文化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五
2019 年 1 月,芝罘“仙境项目”如同一束光照亮了所城,老城修复成为重点项目。经过精心的修缮和改造,2021 年 2 月 9 日,所城以崭新的姿态重现于世。耸立的宣化门、仿古式门窗、老青砖黑瓦,那个记忆中的所城渐渐清晰起来。在保留历史文化的基础上,非遗展览、体验工坊、传承课堂、传统美食四大空间为所城增添了新的魅力。
如今的所城,既保留了历史的厚重感,又融入了现代的元素。它是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是历史文化与现代生活的交融共生之地。在这里,人们可以品味到传统美食的韵味,欣赏到非遗技艺的精湛,感受到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也能享受到现代生活的便利和舒适。
所城里的故事,是烟台的故事,也是中国的故事。它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变迁,承载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精神。它的存在,让我们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有了一个可以回望过去、触摸历史的地方。它提醒着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发展,都不能忘记自己的根,不能丢弃传统文化的瑰宝。
让我们珍惜这片历史的馈赠,继续传承和发扬所城里所蕴含的文化精神。让它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为国家的文化繁荣、民族的团结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所城里将继续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更多的人前来探寻历史的足迹,感受文化的力量,成为烟台乃至中国的一张亮丽名片。
在岁月的长河中,所城里宛如一艘承载着历史与文化的巨轮,稳健前行。它的每一个角落都散发着古老而迷人的气息,那是岁月沉淀的韵味,是文化传承的魅力。
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仿佛是历史的书页,记录着过去的辉煌与沧桑,也书写着未来的希望与憧憬。
对于国家而言,所城里是民族文化的瑰宝,是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见证了古代海防军事的发展,是国家抵御外敌、保卫海疆的历史见证。这种历史的记忆和文化的传承,强化了国家的文化底蕴,丰富了民族的精神内涵。它让我们铭记国家曾经的奋斗与坚守,激励着后人不断努力,为国家的繁荣和强大贡献自己的力量。
六
从社会层面来看,所城里促进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它作为一个共同的文化符号,将人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无论是当地居民还是外来游客,都能在这里找到情感的共鸣和文化的认同。这种凝聚力和向心力有助于社会的团结,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理解。
在经济方面,所城里的发展为当地带来了新的机遇。旅游业的兴起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更多的就业岗位,促进了经济的增长。同时,传统手工艺和特色美食的传承与发展,也为地方经济注入了活力。
所城里的文化传承,更是培养了人们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在这里,人们可以欣赏到古老的建筑艺术、精湛的非遗技艺,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这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还提升了整个社会的文化品位。
此外,所城里的保护和发展也为城市规划和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它让我们认识到在现代化进程中,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如何在城市发展中实现历史与现代的有机结合,如何让古老的文化在新的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所城里给出了一个成功的范例。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应继续秉持着保护与发展并重的原则,让所城里的历史文化得以延续和传承。通过不断挖掘其文化内涵,创新展示方式和传承手段,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所城里。同时,也要注重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发展,使其更好地融入城市的整体格局,为城市的发展增添独特的魅力。
所城里,这座承载着无数故事和情感的古老街区,它的意义和价值不仅仅局限于过去,更在于当下和未来。它是我们心灵的寄托之所,是国家和民族文化的瑰宝,是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力量。让我们共同守护这片历史的净土,让它的光芒永远闪耀在时代的舞台上,为国家和人民带来更多的福祉和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