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送养(散文)

精品 【东篱】送养(散文)


作者:怀才抱器 榜眼,37105.1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250发表时间:2024-08-14 08:18:07
摘要:把盆花送养于乡下,在家养不活的居然活得多姿多彩,不开花的居然花儿璀璨。这让我多了一些养花的思考。


   这几年,我把好几盆花儿送到乡下养。
   我在城里的楼上住,腾出一个阳台,给花草,我心待花足够诚实,我不负花,但愿花也不负我。可每每不如意。
   简单回顾几个失望的镜头。我喜欢杜鹃花,密匝的叶儿仿若一个个媚眼,尽管叶上的绒毛长得不在边缘,成媚眼婆娑的样子,但也让我感受到了向我示好的媚意。连续三盆,尽管按照卖花人的叮嘱,科学浇水施肥,都未出三个月,叶子干酥,枝干枯死。
   一盆水栀子花,水灵灵的,绿意引爆了一盆,但就是不开花,妻子说,这是一盆“雄性栀子花”。尤其是跟我有30几年的君子兰,真的是君子,绝不对着空气开花。妻子同样冠以性别。
   我老家有一句话,启发了我们。不生孩子调调炕。意思是换换环境,可能就开张了。我们也有这个“调调炕”的条件。妻妹在海边的崮山前住,门前有三棵玉兰树,绿意罩了院前花畦和小溪,还有一棵芙蓉树,香气袭人。树下摆了盆花无数,长得都很健硕,而且花开不断,惊喜连绵。我说,我们的花孤单,送养到树下,让那些花影响一下,说不定给我们很多惊喜了。
  
   二
   这几年,我家的盆花,多在崮山前养着,养一夏和半秋。送养,但花的户口还在我家,不同于把孩子送人,心中没多少遗憾和纠结。自养的花儿感觉亲,送养的花,令人想。可能就是这个区别,想念了,便开车去崮山前看看,一周一两次,仿佛就是当年我把女儿放在乡下亲戚那寄养一样,好在花儿不是见了我们就扑进怀抱,只是看看我家的花一眼,长绿了,开花了,好看了,突然有一种新奇的观感。
   想起喜欢草木的作家汪曾祺的话,“如果你来访,我不在,请和我门外的花儿坐一会儿。”(《人间草木》)和别人门前的花坐一会,可能唐突了点,好在主人希望如此。自从把花送养到乡下,我喜欢凑近了花,和花说说话,就像多日不见,有几分羞赧,有点不自然,可到底是自家的花,生分马上变成了熟络起来。
   “又长高了!”几日不见总在疯长,这是感觉。
   “又绿浓几分!”被盆花勾起了诗意,想咏“绿茎碧叶好颜色”,给她诗意的赞美,只怕她不懂,但她懂得我的眼光,那就盯着看吧。
   有时候,人真的需要自作多情。对别人那样,人家感到奇怪,对着花,说着喜欢的话,我想花儿是无法拒绝的。我甚至觉得人类的语言,无论哪个语种,花都懂得。
   我也终于等来了盆花缤纷的日子。第四次买的杜鹃花,终于挂上了细细碎碎的花苞,第二天还去看,全都爆炸开来,缀满一树一头,有的花从繁密的枝叶间挤出来和我相见。我觉得杜鹃花除了土壤的要求外,只适合野养。阳光,露水,雨水,风,都是她成长的要素。平时也抱怨,我对某人那么好,可好心被他当成了驴肝肺……其实,这种抱怨都是自寻烦恼,他需要的,你没有给,他不需要的,你偏偏要给,这样的交换,结果一定是不平衡的。一味地对之好,并不等于你给了他想要的。
   我再也不责杜鹃花难养了。我的阳台养不好,那就送给大自然吧。我们缺少的东西,大自然可以暗中输送给她。我待不好的朋友,那就交给生活吧,用不着来一场“管宁割席”,与之断交。
  
   三
   30多年养的君子兰,应该是被我囚住了开花的欲望。放在玉兰树下,刚好两个月,居然窜出了两朵花,30年的力量在一时间爆发了,我知道此时的君子兰是满怀抱怨的,只是因为她的品性属于君子,不会怨恨我囚禁了她。
   崮山前的朋友嬉笑我,不说我的错,把错推给了月光。建泽说,月光爬上窗子,一看没有花,月光转头就跑了。原来,只适合怀乡寄托乡愁的月光,对君子兰也适用?他的话不一定有根据,但应该有的条件,被我囚禁在外,花开需要阳光,可能也需要月光,君子兰也有月下的隐秘,只是被我给忽略了。
   有的爱情,是在“人约黄昏后”开始的。锄禾,才应在“日当午”,开花则不一定的。
   有些花儿缺少什么,我们未必懂得。就像我认识的朋友,到医院检查很多项目,最终发现,他的身体缺了钾盐。我们食盐不敢多了,他必须多吃一点。我们不需要月光了,也无碍生活,未必别人不需要。懂得一盆花,懂得一个人,是不是很相似?
   我突然很钟情于月光了。傍晚就在亲戚家吃饭,换上宽松的休闲衣服,弯腰从南溪掬一抔水,洗把脸,拿过马扎,坐在盆花边上,月光洒满一溪,又爬上玉兰树梢,从树隙筛下斑驳的月光,将花盆置于月色下,仿佛夜晚特别为我而来,月光,树木的影子,小溪的潺潺水声,盆花在月色下静谧无语,并不急于回家,仿佛是在国泰民安的氛围里,几个人在月色里,看不清脸,闲聊着,没有主题,有时候怕花寂寞了,也说关于花的事。夜色并无多少奢侈,但在这样的氛围,夜色变得明亮起来,有了特别富裕优渥的满足。仔细想想,花的生长可能与月色毫无关联,只是满足着我们的审美而已。
   夜风爽着盆花,轻轻摇颤着。草丛里虫唱的和鸣声,在小溪的跌汀声中,就像一曲二重唱,看不见花容了,却有暗香相送,似乎是对我这个主人示好,感谢我把它们送到了这里。很多事,都是自己说服了自己,不一定占有才觉得自己是给了花最好的安排。
   建泽还是坚持他的观点,认为我是把花送给月光来养,不然,平时并未那么在意月光的成色。是啊,荷塘若没有月色,就成不了《荷塘月色》;盆花没有月光,也不会留住我跟她相处的傍晚。
  
   四
   我还喜欢在树下放置一张竹榻,把桌子搬进盆花间,和家人,与村里的相识,捧一杯茶,慢悠悠地喝着,有时候,往菜园摘下几根黄瓜,几枚西红柿,尝尝滋味,还是说到花事——送养到乡下,花也知有人来探望,所以看不见花不高兴,即使打着花苞,也是羞涩的样子。每一阵风轻轻掠过,都带足了花香,这是田园风情,即使朋友都去忙活菜园的事,剩下我自己,也有花看,打消了“送养”的概念,觉得这些花应该在这里,不然早就干枯,连一朵花也不想绽出。
   其实,一次送养很省事,养花人却要付出很多。我的连襟淡然相告,也就是埋一点有机肥,傍晚洒一次小溪水。不像交朋友那样,很在意对朋友的态度和诚意,最好用奶茶养着……
   送人玫瑰,手留余香。送养盆花,一起欣赏。关于花的说法,没有一句是抱怨。这也让我发生了联想。
   这几年,我喜欢江山文学,开了一处篱园,叫“东篱采菊”,我觉得,文友投稿一篇,就像把一盆花送养东篱。我这个社长,就负责给文章捉虫润色,每日如此,养着文友送来的文章之花,用不着怎样给文章写多少美评,花落成精品,花开亮我眼,寄养在东篱的文章,就像一盆盆花,我也认为,应该得雨露的滋养,也应该有月色的抚慰。我送养花给乡下,人送文章于东篱。这是多么相像的事情,无论是送者还是养者,都希望那盆花活着,鲜艳着,璀璨着。
   村人说,我就像一只蝴蝶,时不时来光顾花。有点像,是一只老蝴蝶,甚至像识途的老马。记得有人说过这样的话,每一只蝴蝶,都是从前一朵花的鬼魂,回来寻找它自己。是的,我来寻找花不负时光的好。
   我还觉得,送出去的花,就像一首词的词牌的意境——相见欢。我想,花如果没在意我的到来,也无人留意它在日子里的变化,起码还有鸟儿。每次坐下,玉兰树上的雀儿就叽叽喳喳的,一定是表达“相见欢”的主题,即使没有鸟儿,还有一阵阵拂过的轻风,风会找到一盆花的需要,更喜欢闻它的芳香。花儿永远不会孤独,孤独的往往是我们自己。
   养一盆花,可以供自己看,送养了,惦记之心更强,也不耽搁自己看。
  
   五
   盆花送养,让我对故乡有了一种特别的认识。盆花放在阳台,毕竟是架空了,花回到乡下,送花回到故土,就像游子,一旦回到故乡,就会莫名地欢乐起来。花儿是否也认它曾经来自哪里?有时候我们并不能决定自己的人生状态,是把自己送养于人,于是,开心地随遇而安,就像花,恭敬地安置在阳台未必就好,送养,野养,放养,不开花的花儿会开花,开几朵花就萎靡了的也可能迎来缤纷的花期。
   有意思的,我送养花儿,还给连襟的庭院增加了知名度,去年还得了一个称号“省级最美农家庭院”。连襟跟人家反复强调,有些花是寄养的。评委说,就因为美丽,人家才送花来养。
   那日,我朋友说,想去乡下我的后花园看看。也把几盆养不好的花送养一阵子。
   又想起作家张晓风写的《一山昙花》。我们总把昙花放在室内养着,所以有了“昙花一现”的成语,我们难得一见昙花一现。而在夏威夷的一座山,可以连着几个晚上看到昙花开。
   我家没有昙花,如果有,我想送养于某座山。
   送养,本是无奈之举,总有苦衷。我们的苦衷和烦恼,我们懂得,花却不懂,可能还抱怨。换一个养的方式,换一个思路,可能真会出现“柳暗花明”的境界。送养,只能算是个养花乐趣吧,也有一点心得。做一缕月光,夜里来看花;做一袭风,懂得花开花香。
  
   2024年8月14日原创首发江山文学
  

共 348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关于养花心得的文章。作者有几盆花儿,养得不如意,于是决定给花换个环境,送到崮山村养。作者经常去看花,更有新鲜感,与花对语,别有诗意的。杜鹃花怒放,可见自然更适合它。作者认为交友如养花,需要了解其需求。君子兰也开了,是否抱怨作者曾拘束了它?曾经不开是月光的错,还是作者的忽略。花如人,懂得最重要。月下,作者于溪边看花,终于明白,适合花的生长就是对它好。作者认同朋友的花开有月光之功的观点,因为月光,才有与花相守的机会。作者坐于花间,与人依然说花事,或独自看花,更为懂得花的需要。作者感悟:养花容易,交友不易。作者联想自己在江山创办的篱园,文章如花,需要用心滋养和呵护。作者认为自己是蝴蝶,来寻找花,也是寻找自己。鸟儿与花是相见欢,不会孤独的,人反而容易孤独。作者认为乡下是花的故土,就像游子回归故土,很开心的。那些送养的花儿美丽了连襟的庭院,让庭院有了知名度,连朋友也想寄养花儿了。作者又想到昙花,诠释昙花一现的内涵。散文叙述从容,文笔优美。杜鹃花开的情景描写相当传神,看花的场景写得太美,富有诗情画意,意境悠远,可见作者情怀的浪漫与不俗的情趣。作者的想象力很丰富,很曼妙,由养花想到交友,想到江山东篱的文章,让文章富有内涵和丰厚意蕴。作者有一颗细腻柔软的心,不仅懂得自己养的花,还懂得养自己篱园的文章之花。作者是一个优秀的园丁,精心呵护每一篇文章,善于“捉虫”,他的鼓励就是滋养文章之花的阳光雨露和土壤,让篱园之花开得更加灿烂和蓬勃,这是东篱作者的幸运。文章深刻地表达了作者的人生态度: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找到了对的地方,不管是花还是人,都会活出人生的精彩。文章还告诉我们:养好一朵花,就如同交好一个朋友,懂得最重要。一篇很有深度,富有思想的美文,推荐读者阅读。【东篱编辑:简柔】【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814000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简柔        2024-08-14 08:25:43
  我不会养花,只会看花。养花也是一种生活态度。不管是养花,还是交友,要顺其自然,要懂得。赞叹怀才老师丰盈的想象力,由养花想到交友,想到自己创办的东篱,敬佩老师对东篱的打理,呵护。呵护东篱,是热爱江山,热爱文学的表现,是呵护一颗颗热爱文学的赤子之心。精彩美文,祝福怀才老师,美好如影随形。
回复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8-14 10:10:06
  喜欢并接受简柔老师给我的愿美好与我同行的祝词。谢谢简柔老师的精彩编辑,谢谢美评。我觉得简柔老师谦虚了,肯定会养花,说不定还是花魁呢。简柔老师说,养花也是一种生活态度。的确,烦恼谁都有,一旦靠近了花,烦恼就不那么重要了,我有体会。以养花之心交友,以赏花之心对待东篱文友的创作,会收到满足满意,心情就考虑。很多热爱东篱的文友,相聚一起,打理东篱,东篱才有了如此百花盛开的局面,每个文友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我必须借此再次感谢,包括感谢简柔老师的神情付出。我也有同感,热爱比冷漠会给人更多的温暖,于是,一群热爱的人在东篱。遥握,期待简柔老师的佳作,谨祝快乐!
2 楼        文友:欣然花开        2024-08-14 09:33:18
  我养过很多花,大多只光鲜一季,不见第二次花开,难得的是兰草、茉莉,算好的,还在。那些花要是送到小区草坪种,估计也能活。特别喜欢老师把对东篱作者的扶持,比如送养。在东篱园,我们不就是花儿吗,因为怀才老师的精心呵护才得以蓬勃发展,绽放文学之花。感恩相遇,问好怀才老师,日日安好,送花花,敬茶!
随心而有趣的人
回复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8-14 10:26:57
  女孩子养花,一定耐心,养得好!欣然老师养花,起码开了花,我养花,例如君子兰30年不开花,相形见绌啊!欣然老师的提议正确,那些花要是送到小区草坪种,估计也能活。自然条件是重要的,我们放在阳台,可能就少了一些条件。东篱的每篇文章都是花,愿花开一年年。我们共同维护东篱,才有了百花争艳的局面。谢谢欣然老师的美评,遥握!
3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4-08-14 09:35:56
  老师这篇文写得好,很细腻,对花的领悟深刻而独到。把一些花送养到乡下,这真是个好办法,这个过程中,老师联想到人与人的关系,用在东篱正好。"一味地对之好,并不等于你给了他想要的。"对花如此,对人亦如此。文中出现好多妙语,这是老师长期思考的结果,感佩,大赞!拜读学习老师大作,秋安,吉祥!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3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8-14 10:50:08
  谢谢韩老师的美评鼓励!有过花事,所以就留心起花的生长了,于是就有了一些想法。寄养,出自花矜持无花,有的甚至枯枝死亡,很烦恼的,只好换个地方养,试试看。是的,一味地对人好,并非人家想要的,有时候我们不懂得花,也不懂得人,付出了热情,也未必是坏事吧,但愿人家理解。对花的感悟,也属于对生活的思考,有时候不光是吃喝拉撒睡,还有很多事,所以,我们应该从容点,花给了我们启迪啊。遥握,问候秋祺,谨祝创丰!
4 楼        文友:滴善斋        2024-08-14 09:48:55
  这是一篇养花心得散文,作者养花悟交友,以花喻文。杜鹃怒放,君子兰绽放,场景美如画。文章内涵丰富,表达人生态度,认为适合最重要。文笔优美,想象曼妙,是深度与思想兼具的美文,值得一读。 问候怀才老师,祝身体健康!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经师易得,人师难求。
回复4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8-14 10:57:24
  谢谢滴善斋老师的美评。是的,有点养花心得,面对花有些想法,一吐为快啊。花如人,如文,以呵护心待之,可能未必结果就好,我们只能感到无愧,花还是没有成活,我们就要想办法了。生活本来就是万花筒,处处开花,但作为园丁,也有付出而不能得到花,这就要思考了,很多时候,我们想通了,以前就亮堂。粗浅小文,谢谢磨目。遥握!
5 楼        文友:李湘莉        2024-08-14 10:16:02
  那些个语言,幽默风趣,读来不怕把人给笑坏。说句实在的,高人才能写出如此有趣的文章。文章不仅写花,时时注意与人联系起来,使文章有了深度有了意义,给人启迪与智慧。好文章,大赞之!遥握问侯,谨祝好!
回复5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8-14 11:01:02
  有一条养花经验,已经在群里跟湘莉老师分享了,施肥可有助于开花,但有时候不开花并非因为缺肥,我经历了,所以才想到寄养。文章语言水平让人感到可恶,所以就活泼一点,称不上幽默,读了不费劲就好。称不上什么人才,就是一个养花人,而且有怪招的人。养花真的就像交友,有时候朋友并不需要,我们给了,可能我们觉得合适,朋友并不觉得好,这是需要我们思考的。谢谢湘莉老师的美评,遥握!
6 楼        文友:雪胎梅骨        2024-08-14 10:33:59
  我也非常喜欢花,观花容,闻花香,爽心悦目。更有“一片春心付海棠”之意,可养花的结果都是“我不负花花负我”。看了怀才老师的文才知,原来是要“调调炕”。寄养是个好主意,不光是换了个环境,还有懂花的人帮忙打理,花还是自己的。花和月光到底有没有关系我不知道,但读过“花与月光共长生”的诗句,喜欢“花好月圆”这个词,还听过一个古老的传说故事,说每逢月圆之夜,月光会洒在一种神奇的花上,花儿便会绽放出世间罕见的美丽,这种花有着月光的神秘力量。拜读好文,问候怀才老师。
回复6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8-14 11:04:36
  谢谢梅骨老师的精彩点评,真知灼见啊!佩服。我只说月光吧,我从未把月光和花开花联系在一起,似乎觉得阳光不可或缺,月光只属于夜晚的情调,我不知月光对夜晚的花用什么具体影响,我的朋友建泽那样说了,我就必须思考,肯定不是什么笑话。看来,养花有时候我们是按照自己的良好愿望,并未考虑其他因素,这是错误的。看人,看文章,可能也如此吧。梅骨老师的内秀让我震惊,向你学习!遥握!
7 楼        文友:红花草        2024-08-14 10:54:49
  把送花到大自然去养,精心护理开花,与江山写文给他人润笔得精品联系在一起,很自然很确切。养花要好的态度好的心情,写文是同样,都可以怡情,可以养心养精神。美文佳作,学习点赞!祝福老师!
回复7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8-14 11:07:04
  一点偶得而已。我是愁养花不活,养花不开花,所以就有了那个主意,写作时,思维发散,记得处朋友,写文章也是中国道理,可能我们对有些条件考虑不足,所以总是得不到我们想要的结果。红花草老师的文章开在山野,条件充足,阳光很好,所以有韵味,经常看到花开。遥握,谨祝创丰!
8 楼        文友:雪胎梅骨        2024-08-14 10:56:46
  投稿东篱,就像把一盆花寄养东篱,需怀才老师捉虫润色后,才能花落成精。我的《新桃花源记》就是这样。把原文和润文前后一对照,我有了发现:原文“美”则“美”矣,但流于表面,缺乏内在的“花韵”。经“园丁”注入了有机肥,就花香馥郁,结出红豆来了。感恩遇见,不离不弃。雪胎梅骨再读留言
回复8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8-14 11:10:57
  把一盆花寄养东篱,这个说法好,东篱的土地适合长花,适合开花,就像梅骨老师的文章,接连开花,红豆生在梅骨的文集里,看着暖。多人的力量,就像给花做打理一样,举手之劳,还是情调的事,何乐不为呢。新桃花源记写得非常精彩,只是为了复议,江山要求需要修改,所以不得已为之,请梅骨老师见谅。东篱适合养花,红豆结东篱,种子落下,花开一篱。谢谢梅骨老师再度留墨。
9 楼        文友:佳华        2024-08-14 11:13:41
  花来自于大自然,自然喜欢大自然。花鸟鱼虫,各有各的生态,“送养”其实就是换换环境,换一下,可能草木葳蕤、花团锦簇。文章“送养”东篱,因为东篱有文章需要的生态。怀才老师的文章很有哲理,很有“悟”感。
回复9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8-14 11:18:39
  佳华老师的生态一词用得很准确,是的,换换养花的环境,得到多种条件的养育,花就开花,枝叶也繁茂,东篱的生态很适合红豆,所以,在东篱,很开心,因为开花结果。读佳华老师的今天文章,以纯粹的写人记事的步伐,给我们讲了一个隐忍求学的故事,带给我们深刻的感悟,希望从不丢失,这是人生的法宝,老师的文章很有能量。遥握,期待佳作,谨祝快乐!
10 楼        文友:石叶六        2024-08-14 16:46:39
  怀才老师的文章来自看似平淡的生活,却含着丰富的哲理。“他需要的,你没有给,他不需要的,你偏偏要给,这样的交换结果一定是不平衡的,一味的对他好,并不等于你给了他想要的”,这段话蕴含的道理,不论是在家庭的经营中、孩子的教育中、朋友的相触中……应用涉猎极广。学习了,问老师安!
回复10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8-14 16:50:08
  谢谢石叶六老师的美评。有时候我们对事物的理解,往往是浅显的,但没有亲历,这种浅显也不易获得,我是从送养盆花觉出这一点,想着花,想着别人的感受,我们就开朗起来了。与人相处,教育孩子,可能都存在这些现象。石叶六老师的文章,取材和写法都是非常独特的,非常喜欢,内容沉厚,风格醒目。期待老师的文章,谨祝创作快乐!
共 14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