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家里的木风车(散文)

精品 【东篱】家里的木风车(散文)


作者:红花草 举人,3963.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602发表时间:2024-08-15 07:15:33

【东篱】家里的木风车(散文)
   我这里说的风车,不是因跑动带风转动的智力玩具风车,而是农村人用来“车”粮食的那种比较大的实用风车,属农具范畴。
   农村的风车,平民百姓都知道,是专门用来车较小颗粒的粮食作物,比如车稻谷、玉米、小麦、高粱、黄豆、花生、芝麻等。我家就有台木风车,又大又笨又重还很丑,是用硬度较大的木料做成,没两个劳力真抬不动。它比我略高,我和老公抬,我必须垫着脚双手捉住手把拖着走。
   家里的风车干活的能力相当强。它有个特点,风轮的轴一转就开始唱歌,滴了几滴油就轻声唱,没了油它的嗓门又尖又大。可能它是异想天开地认为,它的声音与世界闻名的贝多芬的几个交响乐有某些相似之处,里面有忙碌热闹的劳动场景,有获得丰收的快乐心情。因此它故意飘出去老远,希望引起他人注意,得到他人赏识。也可以说是乡村最原始的音乐。只要它哪天干过活,没准会有人问,你家里又车什么了,风车的歌声还很威武的嘛。听到这话,有时候我还得分辨一下到底是夸我们勤劳,还是嫌风车吵了他们的安静生活。
   自我嫁过来,这个风车就存在,且已经很旧。老公说在他很小的时候,家里请的附近手艺最好的木匠做成的这个风车。他哥哥先成家,分家时,一个打谷的板桶,一个风车,两兄弟各选一样。嫂子看上了板桶,风车也就只好成了没成家的兄弟的物件。当然,平时谁要用,相互是可以借的。
   全家人很宝贝这个风车,哪怕他笨重,可它的实用性太强。怕它什么时候撂挑子,对它是相当呵护,从来不怠慢它,不让它受丁点委屈。用过后肯定是第一时间将灰尘刷一刷,擦干净,旋转轴会滴上几滴食用油预防生锈。抬室内,不让风吹、不让雨淋,更不能让太阳晒。个别时候用了,我们火急火燎干别的去,没第一时间抬进屋,老人的啰嗦话就连珠炮似的开始进攻。可惜的他们拖都拖不动了,只能显显嘴上功夫,否则是不会让风车晾外面的。我们为了耳朵少生茧子,也为了真的保护好风车。后来事再多,首先也是安顿好风车。“疼人得人用,惜衣得衣穿”,这个道理还是懂得的。多点爱惜,它肯定会增寿,会给我们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二
   一年四季,风车实际干活的时间并不多。它平时就老实守在堂屋的一角,也不管外面的风风雨雨。它看到人们进进出出忙碌的身影,充耳不闻。有时候因为它的“大”而阻挡了其他物的放置,它一动不动也不挪位置。一次,我的手臂撞到它的手把;不,是它的手把撞了我的手臂,我疼出眼泪,当时就肿了,它无动于衷不道歉。我骂它就是个榆木疙瘩、笨蛋,都不知道谦让我,它始终是毫无表情,对我不屑。它的不予理睬打击了我的嚣张气焰,惹得我自我检讨,惹得我在它面前再也没了脾气。难怪有人说,对付那些胡搅蛮缠不讲道理的人的方法就是冷处理,视为无物,让他自讨没趣。
   风车的上面还常临时放一些用具,像筛子簸箕之类,它是乐得其所。为自己没干活时还可以做它物的靠山而心舒。它不会与出勤率高的锄头、撮箕、扁担、扫帚等争风吃醋,它总是那副尾大不掉的样子。心想:你们爱表现就表现吧,希望你们做得多,做得好;也收得多,收得好。最后我来严把质量关,来验证你们的劳动成果。
  
   三
   家里的粮食大都是我和老公两人共同完成车的工作。生产上的搭档也要配合默契,才能充分发挥出高的效益。一旦要用到风车,风车就会以最饱满的热情投入劳动,兢兢业业,还心情贼好地唱歌哼调,这是离丰收最近的时刻。伴随着它独有的平仄相间、抑扬顿挫的音律,给大热天汗流浃背的主人一些调味剂,也给半夜顶霜冒寒的主人助兴、提神醒脑。它的歌声常给人疑惑:这家又在车啥呀,都好大一会了,真够辛苦真够忙的!
   风车的斗较大,一次性可以倒进百多斤玉米或者稻谷。在倒进粮食之前,漏斗风门必须先关好,还有头(TOU)斗(DOU)、二斗下面的箩筐要放好。准备工作做好后,右手握住风轮把,开始顺时针方向轻轻地、由慢到快地开始转动。同时,左手握住风门调节器,风口大小由左手轻轻地松开,不可性急,与人的做事风格一样。放大了,粮食会一窝蜂往下落;放小了,它们受阻,又出不来。这个火候不可言传只能意会,要做过才知道。待调节好,左手边的风门调节器不关,右手转动不可停,风的大小还得看车出来的粮食作物的干净度。右手控制的风速匀速平稳后,左手可以拿个小棍不时拨弄一下风车斗里面的粮食,使其顺畅往下滑动。我还是得垫起脚才能看着拨弄斗里面的玉米。老公会不时地往斗里加粮食,保证斗里的粮食始终有。一般是风车转动后,再也不停,直到完毕。箩筐里的粮食满了,赶紧换另一只,一担后赶紧挑进仓。因此,家里的箩筐至少要有两担,否则转不活。
   饱满圆润的好粮食从前面漏斗里依次流出来,开始有噼里啪啦连珠炮似地与箩筐接触的碰撞声,恨不能将箩筐砸穿。估计是它太过高兴,或者为了发泄长久的烦闷。少许,随着粮食流到箩筐越来越多,也渐渐变得谦虚起来,不再张扬,声音逐渐变小。与山不言高、海不言深一样,有了含蓄包容的肚量。二漏斗——也叫二口,在风车的后面,是专门接不太饱满的、和那些半块的残次品。这些残次品还可以喂猪喂鸡鸭鹅等。这也是用汗水得来的,不允许浪费丁点。“粒粒皆辛苦”一直在我们心中装着,从来就不敢忘记。“有钱要思无钱日,莫待无钱思有时”,哪怕现在不缺吃不缺穿,这话也不可忘。风车最大的风口是直对着风轮叶,一些很轻的灰和残渣会随着风从这大口飞出,越轻就飘得越远。别看这些东西几乎没什么用,但是把它们扫拢,肥田肥地肥菜园,增加土地的松软度,给土壤增氧,它的效果比买的化学肥料还要强。
  
   四
   我喜欢车风车,觉得它很神奇。祖师爷鲁班太聪明,几千年前他就利用风,将风转换,制造出风的机器,造福人类。我喜欢看、喜欢用手接着从风车斗里流出来的饱满粮食,手掌痒酥酥的,那种满足感,让我心情愉悦。我更喜欢听风车转动的声音,它让我兴奋、让我血液沸腾。那个转轴很有节奏,随着风轮的转动,不厌其烦地唱出“嘎——尔、嘎——尔……”的旋律来,没谁谱曲编曲,也没谁作词,它竟然可以自成一韵自成一曲,有抑扬顿挫之感,有余音绕梁之妙。给风车单调的转动注入了新的元素,顿时活力四射。让干活的人精神倍增。
   家人怕因为它的嗓门大而磨坏了轴,赶紧端来炒菜用的油,一边转动一边滴上几滴,给它们润嗓子。这个“润喉片”真灵,立即见效,它们的声音马上由高扬变得低沉、稳重。老公笑说“原来还真的饿了才叫!”
   “瘪瘪歪歪,千年不坏”,这么多年,这个老木风车还是老样子。最近几年也用得越来越少了。我和家人同许多农民一样,插田种地已经是年老体衰,缺了劳力,简单的管理也难了。哪怕有耕田机收割机帮忙,秋后帐一算,除了锅巴没有饭,忙来忙去,只忙了个腰酸腿痛一身病来缠。
   老木风车看着我们也是无可奈何。它听说了,现在有大型的鼓风机,几千上万吨粮食都是机器操作,人拿遥控就好。它知道即将面临失业,或者已经失业了。
   一般的老人都知道,曾经的木匠制作各种生产生活用具,不会用钉子,而是榫头相互咬合,连接处是用筱加固。家里的风车经常有筱松动,咬合的榫头松动的现象也时有发生,老公还会简单修补一下,不舍得冷漠它。
   老人留下来的风车还是要保管好,即使它不再上岗唱歌,专门听现在的新时代歌曲、见证社会的发展也是很好的。
   风车的歌声还在我心里萦绕,我希望它当个历史老人,见证未来。
   家中的木风车,祖祖辈辈的传承,我们已经给它上了户口,木风车就是我们家庭的一员。
  
   2024年8月15日原创首发于江山文学
  

共 302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在农村的广袤土地上,总有一些物件承载着岁月的记忆,见证着农家生活的变迁。风车,便是其中之一。当提及风车,那不仅是一种农具,更是平民百姓生活中的亲密伙伴。它专为车较小颗粒的粮食作物而生,稻谷、玉米、小麦、高粱、黄豆、花生、芝麻等,都曾在它的“怀抱”中完成筛选。文中作者家中的那台木风车,又大又笨又重又丑,却是用坚硬木料打造而成,沉重到非两个劳力不可搬动。自作者嫁过来,它便已存在,岁月的痕迹让它陈旧,却不减其实用价值。这风车的来历,还有着一段兄弟分家的故事,最终成为未成家兄弟的物件。曾经,全家人视它为宝贝。每当农忙,作者和老公便是操作风车的主力,他们深知生产中搭档配合的重要性。风车转动,仿佛热情高歌,那独特的音律,为汗流浃背的夏日和顶霜冒寒的夜晚增添了别样的色彩。粮食从漏斗中流出,碰撞箩筐的声音,仿佛是收获的乐章。而家人对风车的呵护,犹如对待亲人,几滴炒菜用的油,就能让它的“歌声”从高扬转为低沉稳重。然而,时光流转,如今这个老木风车使用的机会越来越少。作者和众多农民一样,因年老体衰,劳力缺失,即便有现代化机械帮忙,耕种的收获也难抵付出。但即便如此,老人留下来的风车仍需好好保管。这台风车,见证了过去农家生活的辛勤与欢乐,承载了一家人的期望与努力。它虽已不再上岗歌唱,但它所蕴含的历史价值和情感意义,永远不会消逝。它就像一位沉默的历史老人,静静守望着过去,也期待着未来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让我们在新时代的浪潮中,不忘曾经的艰辛,珍惜当下的美好,勇敢地迈向未来。文字朴素,情感真挚。好文值得推荐品读,希望红花草老师创作愉快!【东篱编辑:滴善斋】【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815001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滴善斋        2024-08-15 07:16:35
  这篇散文以农村老木风车为载体,情感真挚,文字朴素。它见证农家生活变迁,承载岁月记忆。虽如今少用,但价值永恒。值得品读,让人不忘艰辛,珍惜当下,勇敢迈向未来。 问候红花草老师,顺祝秋祺!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经师易得,人师难求。
回复1 楼        文友:红花草        2024-08-15 10:52:28
  谢谢龙老师精美绝伦的编辑,老师辛苦了,敬茶!祝福老师!
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8-15 08:49:03
  没有热爱生活的感情,是无法写出对风车的爱的;没有农村生活的经验,是无法描摹风车的特点的。作品语言鲜活,幽默有趣,不必说爱,爱在每个造句里。曾经的日子,风车做出了贡献,今后的日子,风车作为老物件,时常对比着今昔的生活。念旧,并非是一种生活的回顾,应该是一种情感的癖,也正是这样的感情,培养着人热爱生活的种子。写得好,点赞!
怀才抱器
回复2 楼        文友:红花草        2024-08-15 10:55:26
  谢啦怀才老师鼓励支持,更谢谢老师润笔,老师辛苦了。老风车,现在农村里都不多了,渐渐的都都会成为记忆。感恩遇见!
3 楼        文友:黄金山        2024-08-15 09:45:47
  木头风车只有当爷爷奶奶的人用过,如今的年轻人只晓得玩手机啃老,岁月悠悠,传统的东西还是最好的,如今就是四个轮子转,赚个养命的钱!秋安!
活到老学到老
回复3 楼        文友:红花草        2024-08-15 10:56:14
  谢谢黄老师长期的鼓励和帮助,祝老师健康快乐!
4 楼        文友:野山梅        2024-08-15 09:50:11
  啊哈哈哈!您家里还有木风车,是博物馆里的吧。弄到市场上去卖掉,可以当文物,发财大大了!
回复4 楼        文友:红花草        2024-08-15 10:59:59
  我家的木风车,几乎没用了,后来给女儿家,她家榨油房,经常要车油菜,茶籽等,她买的电风车太秀气,还容易坏。谢谢老师鼓励!
5 楼        文友:郑德友        2024-08-15 10:33:15
  这个风车,在我们这里还真没有。原先。记得麦场上我曾经见过脱粒机,从老师的文中可以看出,似乎风车也有脱粒净化的功能。不管怎样,老师家的这个风车,不但装过粮食,还有满满的生活内容可以品味。拜读学习!
回复5 楼        文友:红花草        2024-08-15 11:03:28
  脱粒机与风车不同。脱粒机是将稻穗或者麦穗上的粒给脱离,风车是将成品粮食利用风的原理将里面的杂质除去。我家的脱粒机还一直楼梯口下面,好几年没用了。谢谢老师,祝老师健康快乐!
6 楼        文友:佳华        2024-08-15 11:34:20
  红花草老师以轻松幽默的语言讲了一个农家的老物件,不过这个老物件并不是人人都熟悉,比如我,我们北方就没有。从老师的文章中可以看出,风车的功能是吹干净粮食中的皮壳杂质,我们北方是用扬场来解决这个问题的,更加原始一些。这样的农具好好保留,指不定哪一天会进入博物馆的。
回复6 楼        文友:红花草        2024-08-15 13:22:58
  风车,曾经南方人应该熟悉些,也实用些,现在都用电风车了。谢谢老师留言鼓励!
7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4-08-15 11:42:58
  我爸在米面加工坊干过几年,里面就有这样的风车。我经常摇着玩玩,车高粱时候最多,分离出来的高粱壳父亲会收集回家喂猪用。都是美好的回忆,美好的生活!
回复7 楼        文友:红花草        2024-08-15 13:24:44
  小孩都喜欢玩风车,摇动手把转半天不挪步。谢谢老师鼓励!
8 楼        文友:雪胎梅骨        2024-08-15 11:55:14
  我没在农村生活过,对农活不熟悉。一开始还以为是玩具风车,原来是一种农具。“车”在这里应该是动词,我觉得差不多就是扭动、转动的意思。语言幽默,描写细腻,充满浓厚的乡土气息。涨知识了。点赞、问候!祝创作愉快,秋日安好!
回复8 楼        文友:红花草        2024-08-15 13:26:14
  风车是名词,车风车,前面的车是动词。谢谢老师留言鼓励,祝老师健康快乐!
9 楼        文友:简柔        2024-08-15 12:35:38
  小时候我在故乡也曾见过木风车,我也喜欢那些老物件,有着旧时光的气息。红花老师写的木风车透着温暖的质地,赋予了风车以思想,复活了一段时光和记忆,非常生动,意趣盎然,佳作欣赏。
回复9 楼        文友:红花草        2024-08-15 13:28:24
  谢谢简柔老师留言鼓励,家里用过的老物件,总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在里面了,还是很值得怀念的。祝福老师!
10 楼        文友:李湘莉        2024-08-15 13:25:10
  我小时候对风车充满了好奇与象往,趁大人不注意,总要摇一下,摇空的不过瘾,偷偷地铲些沙土放进去。大人教育说,小孩子不可以摇风车,摇了狗会咬脚。从此,心里恐惧,不敢再摇,但还是向往。很喜欢读红花老师的文,总能把人带入深深的回忆中,温暖无比。遥握问候,谨祝秋祺!
回复10 楼        文友:红花草        2024-08-15 13:31:51
  哈哈,那是大人吓唬孩子的谎话,里面装进去沙子,扯那是车不出来的,个别地方得用手从风车口里掏。湘莉老师小时候后调皮的哦,嘿嘿。祝老师秋祺顺安!
共 16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