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潍坊咸蟹(散文)

精品 【东篱】潍坊咸蟹(散文)


作者:怀才抱器 榜眼,37586.3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492发表时间:2024-08-16 07:20:58
摘要:有些东西是耐人寻味的,我30年前在潍坊吃了咸蟹,至今还在回味那个味道。


   怎么形容潍坊咸蟹的口感和魅力呢?
   因为是在1994年吃过一次,30年了,还记得那顿高档次的招待,我必须努力回味,不然就算白吃。记得当时请我们的主人说,吃了潍坊咸蟹,一辈子都难忘记。这话应验了,起码我是半辈子还没有忘记,还郑重其事地写文章来唤醒咸蟹的味道。
   那次去潍坊,我总结了三样“特产”:天上飞的风筝,地上长的萝卜(最好吃的是萝卜皮),海里爬的螃蟹,螃蟹特指咸蟹。如果不是咸的,我所在的荣成有的是,不算稀罕物。
   一大圆桌,每位面前一个碟子,碟子里放一只生螃蟹。原谅我这样称呼,当场就咂舌,表示惊恐。但还是掩饰了窘态。主人说,大家翻开蟹肚看看,是“圆脐”还是“尖脐”,验明正身。圆的是母蟹。一番张望,果然都是圆的。
   好!那开刀。听到“开刀”两个字,服务员二人持刀到了桌边,一斩两断,一分为二,一肚子的蟹黄,就像腌制的鸭蛋黄,金灿灿,软糯糯,那黄色就流了出来。从“开刀”到“开眼”,开眼也是主人的语言,意思是看着好看,就有了食欲,可以细品咸蟹了。潍坊人,很麻利,早就打扫“食场”了,将蟹腿蟹壳蟹肺等一干杂物放进了碟子里了。
   潍坊人先做出了吃咸蟹的榜样,我还是不敢贸然大吃。观察了一下,我拈了一根牙签,插少许蟹黄入口,有点咸,有点腥,海腥味重,咂摸几下,觉得完全可以接受,心中便定义为“味美”,于是敢吃了。鲁迅曾经佩服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勇敢。我觉得他还是没有看见吃咸蟹的人,我觉得更称得上是勇敢。我在勇敢者之列。
   那时,我负责带高中的语文教研组工作,正处于语文教学改革之际,我总拿潍坊吃咸蟹的例子来让语文老师树立改革的信心,提出了我们要有敢吃潍坊咸蟹的勇敢精神,不怕咸蟹不好吃,吃吃看,慢慢就咂摸出滋味了。语文老师要求我领他们去潍坊吃一顿咸蟹,到底还是没有成行,只是馋了大家一会。
   有一次去高密一中,跟当时的校长李希贵座谈吃饭,还提及吃潍坊咸蟹,教学改革步子要敢迈出第一步。他所在的高密就是潍坊的一个下辖的县,听了以后,情绪高涨。他说没有上潍坊咸蟹慢待了我们。后悔,真不该口无遮拦地提及潍坊咸蟹。
  
   二
   感觉那顿咸蟹是没有白吃,只是试探地吃,不知让主人做何感想。
   主人示意服务员不要收拾碟子了,意思是给我们慢慢品的时间,我就好好欣赏吧。咸蟹规矩地卧在碟子中,蟹眼还闪着亮,但温顺得就像遇到了知心的人。蓝褐色的蟹壳,透着肥硕;底部更加纯白了,蟹壳的肉好像要挤出来一样。咸蟹和咸鱼不是一个概念,咸蟹就像经过艺术处理,才来到餐桌。
   席间,少不了打听。主人告诉我,这种梭子蟹来自渤海的莱州湾,主要以雌蟹为原料腌制,最出名的是羊口咸蟹。羊口是潍坊下辖的寿光市的一个镇子,近海,盛产这种梭子蟹。我知道,梭子蟹来自大海,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只要是中国海,到处都有,但咸蟹只有山东潍坊才有。俗语说,十里不同俗,况我和潍坊相距300里。他们对梭子蟹的处理方式,真让我开眼了。在曾经交通不够发达,物产流通渠道不畅的日子里,新鲜的海产品难以运输到远方,渔民们开始处理卖不掉的梭子蟹,采取了腌制的办法,延长保存时间,为外地客商的收购和运输争取较长的时间,于是潍坊咸蟹就出名了,成为一个响当当的品牌。
   这让我想起了乌龙茶,它是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的一个茶品,据说是茶农忘记了当天要进行杀青等加工,第二天才发现采来的茶叶变色了,于是就打破传统的杀青、萎凋、摇青、发酵、烘焙等工序,试着只取“摇青”和“晾青”两个工序,结果一举成功,乌龙茶便成为口感特别的茶品。有点和普洱茶类似,无法按照传统程序处理,那就使用各种方法滤掉水分,变成百年不坏的干品。
   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遇到很多问题,他们不拘传统,敢于创新,才有了中华历史上的很多奇迹,劳动人民的智慧,就是创造的源泉。中华文明就是诞生于劳动人民的瑰宝,生活是这些瑰宝的诞生地。
   主人还告诉我一句羊口咸蟹的广告词——咸而不咸。这可不是什么文字游戏,我明显感觉两个“咸”字的意思有着不同的内涵。咸是鲜的一种存在方式,太咸就不香了,不咸就少了滋味。咸是鲜味的保存方式,不咸则是口感的香鲜。简单说,是一种咸香,它包含了鲜香和咸品凝聚的沉香。
   据说,腌制出这种咸香,必须在六七日,严格控制水温和咸度,古语有“增之一分则太肥,减之一分则太瘦”的说法,我套用一句“增之一粒盐则太咸,减之一粒盐则太淡”,咸淡适宜,才是境界。而且腌制咸蟹的盐要粗盐粒,加工过的细盐,效果不好。腌制中,要保证卤水没过螃蟹,均匀受盐,再交给时间来滋润。
  
   三
   先吃蟹膏吧,我觉得只有汪曾祺描绘的高邮鸭蛋的蛋黄可以媲美,只是我未见咸蟹有“双黄”的,他说,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的咸鸭蛋,实在瞧不上。此时我有了潍坊咸蟹甲天下的认可。蟹黄肥满,膏如凝脂,一打开,好像蟹壳盛不下,留着汁儿,真想提起蟹腿,将其滴入口中。却又不想马上下口,黄色里隐约着红色,如一簇艳丽的红花。咸蟹是凉的,仿佛觉得蟹膏就是点燃的一团火,立刻有了温度。有服药忌凉的朋友,也早忘了这一条医嘱。吃完才说,太大意了。在美食面前,难以自持,谁都可以理解,也不指责,也不规劝,沉浸其中,便是最好的安慰。
   再说蟹肉。腌制的蟹肉紧密精致,似乎注入了健身剂,假如有这种东西,我如是想。强劲的肌肉,丝丝都是劲道,却不柴,洁白入口,仿佛就是摘下一朵朵条状的云,肥而满,亮而晶。这是主人给的专业点评词。我想,汪曾祺可没有说高邮鸭蛋的蛋白怎么好吃,只说了鸭蛋黄,这一点,得潍坊咸蟹来弥补了。
   最近我翻看潍坊的特产,潍坊风筝,潍坊萝卜皮,潍坊咸蟹,专家都给了点评词。点评词比获得诺奖的文学作品的颁奖词还精炼。专家给潍坊咸蟹的点评是:咸香鲜美,风味独特。
   风味一词,让我好一顿琢磨。莱州湾,是渤海三大海湾之一,这里汇聚了黄河、小清河、潍河三条水系,其携入的泥沙量巨大,这为梭子蟹的品质构成了独特条件,我们无法分辨出哪些成分造就了这里的梭子蟹,但一定有着风味形成的作用。一方水土先养一方物,再来颐养着人类。这“风味”还应该包括着潍坊人的独特手艺和工艺。就像除了茅台镇人酿不出茅台酒,除了潍坊的咸蟹,哪里的都不能算正宗,其独特性,让潍坊拥有了这张蜚声中外的名片。
   专家品酒,品出的是滋味,无法断定酒中的营养成分的多少。潍坊咸蟹也如此。主人把一系列科学名词说出来,高蛋白、低脂肪、低热量……这些“高低”的指标足以吸引人。还富含维生素A、E、B1、B2、尼克酸以及钙、磷、铁等多种矿物质。
   其实,守住传统风味靠的是信仰和坚持,不断改变和追求风味的多样化,也是一种继承和创新。我在网上看到《潍坊日报》的一则报道,腌制人更注重选蟹,有的就来自辽宁省丹东市的梭子蟹,丹东海域水质凉,梭子蟹生长周期较长,品质上佳。三两重以上的梭子蟹最好,运输到潍坊冷库用冰水将其冰晕,再捆绑蟹腿进冷库保鲜。加工前要进行紫外线杀毒。还加入花椒、八角、香叶等做成的汤汁进行腌制,完全是一条龙流水线加工,真是今非昔比啊。
  
   四
   我并不担心吃完后剩下的蟹壳,服务员精心收集,装入一个密封的塑料袋,服务员笑着说要“物归原主”,意思是返回给销售咸蟹的渔家公司,蟹壳可继续做甲壳素的原材料。用来加工咸蟹的盐水可再次加热消毒,待冷却后继续腌制咸蟹,根本不存在“三废”的排泄问题。我笑着说,烟台的苹果,莱阳的梨,都不如潍坊的萝卜皮。主人看我给潍坊做了这个广告,将自己碟子里的那只咸蟹也送到我的面前,算是奖励。我表示决心,以前走到潍坊服务区,总是买一箱潍坊萝卜,下次直接买萝卜皮,最好再买几只潍坊咸蟹。
   回想这顿潍坊咸蟹的滋味,我努力想到相关的吃法。我吃过荣成的“醉蟹”和“醉虾”,是用高度白酒使其沉醉,配一点食用盐和鸡精,将活蹦乱跳的蟹和虾放进去,盖上盖子,“醉”上十几分钟,然后加上红酒和黄酒,去腥去咸味。细细回味,这样的吃法趋于清淡,酒香浓郁。我觉得,潍坊咸蟹在保持原始风味上更胜一筹。
   腌制的鸭蛋,还需要入锅蒸煮,才能焕发出蛋黄的光彩和味道,而潍坊咸蟹,经过一道腌制,相当于火煮,于是有了烟火味,在讲究烟火气的今天,烟火味不一定都是从热锅里拿出来的,也不一定是袅袅的炊烟里散发的,丰富的食物,更需要丰富多样的处理方法,这样,烟火味就更丰富多样,更有滋味。
   好些年再没有机会去吃潍坊咸蟹了,今年6月,经过潍坊往青州,我的眼光一直留意门店的招牌,希望出现“潍坊咸蟹”的字样。
   如今,物流运输快捷方便,羊口是否还保留着这一传统名吃呢?在网上发现,潍坊羊口还总结出“羊口三宝”:臭鱼、烂虾、螃蟹爪。这“螃蟹爪”是为了押韵,就是说的咸蟹。就像我的老家还保留着腌制蜢子虾酱的传统方式,那年我在北京饭馆吃饭,还听说荣成的蜢子虾酱在北京饭店售价是800块钱一碟……
   忘记问主人潍坊咸蟹多少钱一只,现在想,这咸蟹的魅力还这么持久,岂是金钱可衡量价格的。
   有些东西是耐人寻味的。我觉得就是说的潍坊咸蟹吧?
   写潍坊咸蟹,突然想起两句诗,和螃蟹有关。章太炎的妻子汤国梨曾吟“若非阳澄湖蟹好,此生何必往苏州”;我套用来说说我对潍坊咸蟹的好吧——若非羊口咸蟹好,此生何必去潍坊。
  
   2024年8月16日原创首发江山文学
  

共 376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看见咸蟹两个字,我脑袋里第一时间想起来的是咸鱼。小时候经常吃咸鱼,有时候也吃和咸鱼一起卖但更便宜些的咸蟹,做法都是用油煎着吃。心里想,这样一种司空见惯的小菜,怀才老师有什么好写的呢?怀着好奇之心读了第一遍,觉得怀才老师笔下的咸蟹值得一写,怀着探究之心读了第二遍,觉得怀才老师笔下的咸蟹值得大书特书。彼咸蟹不是我脑袋里想的那个咸蟹,想当然最是要不得。我是一个好吃的人,对新鲜又独特的吃食自然有特别的关切。怀才老师用朴素而细腻的笔法,将潍坊咸蟹这道生猛大菜端到我的面前,其色、其香、其味描述的活灵活现,仿佛围桌而坐面对咸蟹的不仅有怀才老师还有一个我。同为山东人,潍坊的特产也吃过几种,有怀才老师提到的萝卜皮,还有没提到的朝天锅、高密炉包,印象深刻。正如老师所说,一方水土先养一方物,再来颐养着人类。风味不仅是一方人独特的手艺和工艺,还应该是隐藏在一方人情感上的专属密码,这些足以构成区域性的特色文化。这篇散文表面上写潍坊咸蟹,实则写出了这种独属于潍坊的文化。溢美之词不再言表,推荐给文友们在字里行间悉心领会!【东篱编辑:佳华】【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8160010】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佳华        2024-08-16 07:21:33
  多年前去过一次潍坊羊口镇,看见了大片的盐田,但没有听说过咸蟹。在怀才老师的文里第一次知道还有这样一种美味。文学来源于生活,不仅有艺术价值,还具有实用价值。再去潍坊,一定不能错过咸蟹!
回复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8-16 08:41:55
  谢谢佳华老师的精彩编辑。估计这个小文请你编辑很合适,因为我们是老乡,从文章看,你也到过潍坊,熟悉呢。寿光的羊口,东营的入海口一村,都是晒盐场,我们这里也有,这几年改造没有了。我也不知那里的梭子蟹这么出名,吃过了潍坊咸蟹才知。天下的美味是不能尝尽的,知道了就不能放弃,去吃一顿吧,肯定不虚此行。潍坊也靠海,有着他们独特的海边文化,我很喜欢。遥握,问候秋祺!
2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4-08-16 07:44:16
  盐,是世界第一大调味剂,仅凭着咸,就为人类奉献了多少美食。潍坊不只有风筝,还有咸蟹。潍坊的咸蟹,咸而不咸,说明工艺已到极致。这让我想起宁波咸蟹,那是真咸。潍坊咸蟹,色、香、味俱全,加上老师的文字,那叫美,美的是潍坊饮食文化,美的是潍坊。拜读学习老师佳作,秋安,笔健!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8-16 08:45:40
  谢谢韩老师的美评。盐,的确是好东西,解决了人们的口味问题,创造了美食,盐可以说是美食美味的灵魂了。我们这个地方一直吃海水晒的盐,近几年也吃矿盐了。潍坊人创造了咸蟹文化,也令我佩服和喜欢,当年的记忆还是没有散去,回忆那个滋味吧。宁波是好地方,想不到也有咸蟹,希望韩老师写出来见识一下。遥握,问候秋祺。
3 楼        文友:滴善斋        2024-08-16 07:45:30
  读怀才老师写的潍坊咸蟹,初觉平常,再读惊觉值得大书特书!其描写生动,感觉我也在桌子旁边。此文表面写咸蟹,实则写出潍坊文化,推荐文友们细品! 祝怀才老师身体健康!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经师易得,人师难求。
回复3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8-16 08:48:26
  谢谢滴善斋老师的美评。的确,咸蟹是潍坊的地域特色文化,如此而言,我是去潍坊吃了一顿文化蟹餐啊。潍坊在美食上,别具特色,萝卜皮厉害,连我们这里吃大餐也上潍坊萝卜皮。我们也有梭子蟹,但不是腌制的,我此生只吃了那么一次,就念念不忘,此生还有去吃一下。滴善斋老师馋了么?遥握,下次邀你一起。
4 楼        文友:红花草        2024-08-16 08:11:30
  读着文,感觉潍坊咸蟹是好吃得不得了,把它那入口耐品的神韵表达得让人咂舌,可惜我看都没看到过,更别说吃了,老师的文给潍坊咸蟹打了个很好的广告。腌制的过程,吃的过程,品的过程写得很详细。佩服老师的文笔,学习点赞!祝老师健康快乐!
回复4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8-16 08:50:46
  谢谢红花草老师的精彩留墨!湖南湖北也有很多美食,我吃的没有几样,据说武汉的热干面好吃,始终没有遇到。潍坊的咸蟹,我只吃了一次,就记住了,的确一绝。不知网上是否有售卖,不过,吃这些东西,最好到产地,那里有氛围。遥握,问候秋祺!
5 楼        文友:郑德友        2024-08-16 09:46:45
  拜读老师的美文,感觉印象深刻的还是文章精美的布局。全篇以潍坊咸蟹宴为线索,把一个地域的风俗文化栩栩展开,驾驭得法张弛有度,实乃是我们学习的范本。平时老是感叹写作素材的匮乏,老师只以一枚小小的咸蟹就成就美篇,佩服之至!祝老师健康,秋祺!
回复5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8-16 09:51:43
  谢谢郑老师的精彩留墨,谢谢你的美言鼓励!读你今天的文章,相当精彩!观察道口,小路,公园的布局和变化,表现一个小城的特色,挖掘其文化元素,写出了深度,很喜欢这篇文章。知郑老师身体有恙,还这么勤奋,感动了我。潍坊咸蟹,我试图忘记,还是忘不了,就琢磨为什么,其实,这是一种特别的文化,已经扎根我的内心,我属于好奇猎奇的人,这些一定要写出来,是温习。遥握,问候秋祺,谨祝身体康健!
6 楼        文友:简柔        2024-08-16 09:53:33
  我以为蟹以淡味至佳,鲜香为美。没想到潍坊还有咸蟹,我是孤陋寡闻了。怀才老师描写的咸蟹太惊艳,让我很想捧着一只咸蟹大快朵颐呀。蟹肉如白云,这个想象力那么美,又那么恰如其分。从老师对咸味的理解就断定您是美食家。美不胜收,妙趣飞扬。美食写到这份上,叹为观止。
回复6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8-16 10:03:13
  谢谢简柔老师的美评!初见潍坊咸蟹,不能接受,梭子蟹在我们这里就是蒸煮了吃,味道鲜美。在潍坊取这种、吃法,让我大跌眼镜,睁大眼睛不敢下手,但人家吃得那叫一个欢,肯定是别有滋味,一尝,美感特别。于是就一次就爱上了,也难忘。琢磨起来,潍坊人善于创造自己的独特文化,包括美食文化。大快朵颐是一种吃相,我觉得好,所以我吃饭向来以快为大快朵颐的标准,如云的蟹肉,一撕,一绺一绺的,特别好看,所以印象颇深。美食家不敢当,遇到美食就喜欢吃,只要衣兜的钱勉强够,我就下单来一下子。简柔老师若到我们山东,我就带你去吃潍坊咸蟹吧,你笔下一定是生辉的。就想要一篇你的美文。
7 楼        文友:蓝色创想        2024-08-16 10:31:15
  马上到吃螃蟹的时候了,九月份开始。我也吃过但我吃完就过敏,好香啊回味无穷。吃得时候轻轻掰开它的蟹壳,满眼的金黄,那是蟹膏的凝结,是海洋的精华。每一口都是鲜香四溢,满嘴留香,正啊!这咸香的滋味,仿佛将我带到了海边,感受着海风拂过脸庞,体验着生活的幸福与美好。祝好老师,写作愉快!
回复7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8-16 10:34:48
  勾起了蓝色老师的食欲了啊!是的,我们这也是9月1日开海,螃蟹马上就上岸了。第一次听说吃螃蟹过敏,看来亏嘴了啊。闻闻蟹香吧。我去珠海,没有顾得上吃什么,就是到处玩,看浅海浴女像,看植物园,看九州码头,在海中看澳门远景。蓝色老师介绍一下珠海最特色的美食,下次就扑着去。遥握,问候秋祺!
8 楼        文友:蓝色创想        2024-08-16 10:58:01
  如果是野生的就是咸的在海里长大的,咸香多诱人啊!我吃蛋白质高的东西就过敏,身上不知道缺少什么,自己也搞不清楚。我们珠海可多好吃的呢,海鲜在桂山岛、海岛那里又便宜又好吃,风景优美……值得游玩,您相信吗?哈哈
回复8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8-16 11:22:41
  我相信,珠海,这个名字就让人心生喜欢。我去珠海仓促,光看风景了,美食却错过了。蛋白质是生命的必须,我听说,每个人身体的蛋白质都不是齐全的,总是缺少某一种,或者每一种蛋白质的量弱些,不过身体有着自愈合自我修复的功能,一定会让你大快朵颐的。谢谢蓝色老师的再度留墨。
9 楼        文友:秋池水        2024-08-16 12:56:02
  一路看,一路垂涎三尺。蟹大虾先生在这里找到了归宿。说实话,第一次吃蟹是在厦门走亲戚时,在众人劝说下盯着那张牙舞爪的东西老半天不敢下手,感觉它也在审视我,至于最后是什么味道,我全然记不起来了!只记得掰腿掰壳的过程让我紧张。
   还有那辣乎乎的萝卜皮,也是第一次在我的认知里得到刷新和正名。辣,让我退却。
   老师的文章有收有放,洋洋洒洒一放到极致后又悠闲归来,总让人有天涯一走,处处生花的妙意。
  
   学习老师佳作!
回复9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8-16 14:06:40
  谢谢秋池水老师驻足留墨。对新奇的食物,我都是喜欢,但不敢贸然,总想,别人那么喜欢吃,一定有理由,就试试。潍坊萝卜皮吃过,不错,咸蟹是30多年前池的,念念不忘,于是回忆一下。老师的古韵写得那么精粹,甚喜,期待秋池老师的投稿。遥握!
10 楼        文友:花落五峰        2024-08-16 13:04:39
  感佩老师的高产高质。您的勤奋,您文章中历经沧桑后的厚重和岁月沉淀后的升华,让人一读,就不忍放手。真是一气呵成、精神饱满的好文章。
回复10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8-16 14:10:11
  谢谢五峰老师留墨鼓励。来江山,觉得找到一处好地方,所以就拿起笔写点东西,正像你,不断推出古典小说,也是一种投入和爱好,你哦写得真好,每次我都认真读完,喜欢你演绎的情节故事。继续期待老师的好作品。遥握!
共 15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