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情感小说 >> 【流年】五味杂陈(小说)

精品 【流年】五味杂陈(小说)


作者:秀针河 秀才,2345.71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632发表时间:2024-08-17 14:11:44


   “老冒素烩”是本地非常有特色的饭店。饭店老板名叫“袁老冒”,当然这不是他真正的名字,大家习惯叫他“老冒”,慢慢把他原来的名字忘了。不但别人忘记了他的名字,连他自己也忘了。有一次他出门坐飞机,使用身份证购买的机票,登记的时候自己写的是“袁老冒”,结果不但飞机没坐成,还让机场把他送到了派出所。
   袁老冒长得其貌不扬,五短身材,虽然身体强壮,从年轻时起就有些微微驼背。驼背的原因是他有一双“平足”,但凡平足的人都会出现驼背。他出生时正赶上计划生育,生下他这个儿子后,他妈妈就被结扎,所以没有兄弟姐妹。但是他赶上了好时光,80年代初期,村里实行联产承包,土地都被分到各户。他父亲是个本分的庄稼人,当过多年生产队长,分了土地后,把全套功夫都用在自家的土地上,庄稼年年丰收。农闲时候父亲又四处打工,不几年光景,就盖起了三间红砖红瓦的大瓦房。
   袁老冒一家日子过得红火,到了谈婚论嫁年龄,为他说媒的一个接一个。后来他娶了邻村女子“二唤”。从“二唤”这个名字就可以看出,他们家肯定是缺少男孩儿,希望再生孩子“换”成儿子。无奈天不从人愿,二唤下生的还是女孩儿,反而被计划生育罚得一贫如洗。
   袁老冒一家是热心人,村里谁家有了婚丧嫁娶的事情都会主动前去帮忙。
   这里的风俗,家里有了事情还要按传统的习俗“摆筵席”。那时候肉类紧张,筵席还要照摆,只好摆低档的“二八素席”。所谓“二八素席”,就是八盘八碗。八盘是八盘炒菜,什么炒绿豆芽,炒豆片,炒绿豆面摊成的饹馇丝,总之,盘盘离不开老祖宗流传下来的几种豆类。八碗是四种菜,两碗粉条,两碗豆腐,两碗饹馇,再加上两碗油条切成的小段。这八大碗菜不用在锅里煮,把粉条煮熟,豆腐、饹馇等切好小块放在大笸箩里备用。熬上一大锅热汤,上菜的时候,凉豆腐、凉粉条、饹馇等盛到碗里,浇上热汤端上桌。厨师的功夫全在调制那锅热汤,那滋味是家里绝对做不出来的。
   村里没有专业厨师,大家互相传授,只要你感兴趣,慢慢就会学会调制那锅热汤。袁老冒为人实在,给人帮忙什么活儿都抢着干,不几年他学会了调汤,后来谁家再有事,他就成了掌勺的师傅。
  
   二
   袁老冒娶了二唤一年多之后,女儿出生了,他们给孩子起名“金凤”。袁老冒父子俩平时去外面打工,婆媳俩在家照看孩子再种几亩责任田,一家人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春天里风和日暖,老冒和父亲请假回家给田地下种。老冒扶着耠子,二唤在前面牵牛,老爹跟在后面往垄沟里撒种。暖洋洋的春日骄阳晒得老冒浑身燥热,他随口唱起了评剧:“崔护在马上乐悠悠,一路的美景看不到头。两旁道栽垂杨柳,桃杏地花开顺着水流。科考的举子京城而去,放羊的牧童哥勾奔了山头,打柴的樵夫林中隐现,钓鱼的老渔翁坐船头驾小舟怀抱着钓鱼钩……”
   “别瞎唱了,小心把地垄耠歪了。”二唤嗔笑着说道。
   袁老冒却用评剧道白回答妻子:“娘子,今日里给田地下种,哪一日我给你下种,给俺生个儿子呀。”
   二唤一下羞红了脸,用眼瞄了一下后面撒种的公公,嘴里骂道:“讨厌,臭流氓!”
   和大多数农民一样,田园牧歌式的平静生活就是全家人追求的幸福。
   天有不测风云。老冒他爹在建筑工地打工,工地发生了脚手架倒塌事故,把他从脚手架上摔了下来,被摔成高位截瘫。因为这次事故死伤过多,包工头一看赔偿不起,赶紧撒丫子跑路。老冒他爹只好回家自费治疗。祸不单行,老冒他爹躺在炕上不能动弹,他妈又病倒了,医院检查是癌症晚期。
   老冒自小孝顺,见爹妈都躺在炕上重病在身,只好不再打工,回到家里伺候父母。治病是个无底洞,不长时间,家里的一点积蓄就花个精光,老冒四处借债,好在他家有个诚信的好名声,借了十几万的亏空。
   家里的日子一落千丈,老冒伺候父母离不开家,地里的庄稼活都落在二唤一个人身上。二唤整天去种地,回来后还要照看女儿金凤,不中听的言语也随之说了出来。
   “照这样下去,日子还怎么过?累死累活哪天是个头?”
   “多苦多累也要把爹妈伺候好,他们劳苦一辈子,正是需要儿女的时候,决不能丢下他们不管!”
   “他们是你爹你妈,和我有什么关系?嫁汉嫁汉,穿衣吃饭,现在你不去外面挣钱,还要我养活你们一家几口,我受够了!”
   “受够了你可以走!这个世界上,离了任何人都行,就是不能丢下爹妈!”
   “好!是你说的让我走,我明天就走,离开你们这个倒霉人家!”
   老冒原以为二唤说的是气话,谁知第二天二唤收拾一下就离开了。开始老冒以为她回了娘家,并没往心里去,过几天他去娘家接二唤回来,娘家人告诉他,二唤根本没有回娘家!
   老冒这次可傻了眼,炕上躺着不能动弹的父亲母亲,还有个三岁的女儿需要照顾,顾东顾不了西,一天到晚忙得团团转。好在他在村里的人缘好,乡亲们见他实在是困难,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地里的庄稼不用他自己管理,有人帮忙给他施肥、锄地,收割的时候把庄稼直接给他运回家里,他对大伙儿感激不尽。
   半年多之后,老冒的父母都撒手归西。老冒发丧完父母,面对残败的家,开始盘算自己今后的生活。
  
   三
   老冒想外出打工挣钱,三岁的女儿金凤又没人照顾,不去打工,借下的十几万外债什么时候还给人家?他想去不远的镇上做生意。做大生意他手里没本钱,只能干点儿倒卖青菜之类本钱小的买卖。倒卖青菜也不容易,镇上的街道不能随便摆摊,要去指定的市场去卖。市场里的那些长期菜摊,摊位上的蔬菜品种齐全,他本钱小只能卖些单一品种的蔬菜,卖不完的蔬菜,放上一晚第二天就没人买了。
   老冒虽然为人实诚,却不是没有头脑,通过观察,他发现卖早点非常火爆。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少有人在家里做早饭,都是去外面买早点。那些炸油条、做烧饼、卖老豆腐的,每天早晨都卖个干干净净。老冒想起自己会做素筵席调汤的手艺,抱着试试看的想法,他准备好炊具,在家调好一大锅汤,又买了豆腐、粉条,自己摊好了饹馇。第二天他起个大早,把这些东西装到三码车上,带上金凤去了镇上摆摊。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农村再有结婚或者丧事,招待亲朋都去饭店,“二八素席”已经多年不见。然而人们的味觉是有记忆的,忽然闻到当年素席的味道,人们纷纷围拢过来。想吃豆腐的要豆腐,想吃饹馇的要饹馇,把主要食材盛到碗里,然后浇上热汤,撒上碧绿的香菜,喜欢吃辣的再来上一勺辣椒油,热汤上红绿相间,香味扑鼻,真是色香味俱全。老冒独具特色的早点立刻受到欢迎,每天他人还没到,摊位前就排起长队,他每天准备的一大锅高汤,很快就被抢购一空。
   老冒做生意也保持着他的厚道性格。来吃饭的顾客付钱之后,买一份不够吃,再吃他不会再收钱,想吃什么只管随便添。那些去务工的人,都跑到他这里吃饭。他做的早点说不上叫什么,人们给起了个“素烩”的名字,前面再加上“老冒”两字,一时“老冒素烩”成了当地的名小吃。后来老冒又学会了做烧饼,把烧饼掰在素烩里,味道又好又扛饿。尽管老冒每天都在加量,依然早早就会卖光。一天下来,竟有几百元的收入,比外面打工收入高多了。
   老冒盘算,照这样下去,欠下的外债几年就会还清,心里非常高兴,看来这条路算是走对了。为了扩大经营,他在摊位上搭起大棚,购置了简易桌椅,让顾客们无论刮风下雨,都能坐下来吃饭。这些东西他每天不再往回运,在镇上租了一户人家的房子存放起来,每天只用三轮车从家里拉着做好的食材和女儿金凤。
  
   四
   这天袁老冒卖完早点,正要收摊的时候,忽然来了一位蓬头垢面的女人。这个女人一直在附近转悠,看到最后一位顾客走了,她忽然走到桌子前,端起顾客们剩下的碗底,张口就往嘴里倒,好像几天没吃饭的样子。袁老冒赶紧让她坐下,把桶里剩下的高汤全盛到碗里,又给她拿了几个烧饼:“妹子慢慢吃,别着急,汤没有了,你凑合着吃几个烧饼吧。”
   女人狼吞虎咽地吃着,一面吃一面掉眼泪:“大哥,我吃饭没有钱给你。”满嘴的外地口音。
   “没关系,以后没钱吃饭,天天来这里吃,我不收你的钱。”
   女人听袁老冒这样说,忽然放声大哭:“谢—谢你、大、大——哥!”
   “别哭,哭着吃东西对身体不好,有什么事吃完再说。”
   女人慢慢止住哭声,边吃边说了自己的遭遇。
   女人名叫莫佳美,原籍是西南省份的人,丈夫家离这里有几十里远。她在深圳打工的时候,认识了丈夫,丈夫把她带回老家结婚,婚后她生了个女儿。丈夫精明能干,婚后不久开始做生意,慢慢手里有了钱。婆家本来就对丈夫找个外地女人不满意,后来见她生的是女儿,对她更加不满。丈夫手里有钱,开始在外面花天酒地,身后有了很多追他的女人。在婆婆鼓动下,丈夫向她提出离婚。离婚时丈夫说他还有几百万贷款,如果想分家产,贷款也要分给她一半,就这样,她手里一分钱没有就被赶出丈夫的家门。
   莫佳美想回老家,但是身无分文,连吃饭的钱都没有,她想讨饭回家,又不好意思张不开嘴,来到这里她已经两天没吃饭了。
   “你家男人太可恨了!你连吃饭的钱都没有,晚上住在哪里?”
   “在野地找个没人的地方,躺下对付一夜。”
   “那怎么行,现在是夏天,遇到下大雨怎么办?”
   “哪还顾得上刮风下雨,我的命还不知道能活几天。”女人说到这里,又哭了起来。
   “妹子别哭,老天爷不会饿死瞎家雀儿,你如果不嫌弃,先去我家里住几天,等养好了身体再走。”
   “去大哥家里住方便吗?”
   “方便。我家里只有我父女二人,住多久都行。”
   女人犹豫了一会,最后点了点头。
  
   五
   袁老冒把莫佳美带回家里,让她去洗澡间洗澡,拿出原来二唤丢下的衣服让她换上。等莫佳美穿好衣服走出洗澡间的时候,袁老冒这才看出来,原来她长得十分漂亮。她有南方女子的纤细身材,细眉毛大眼睛,圆脸盘尖下颏,一头浓黑的头发披散在肩上,一个标致的南方美女。
   袁老冒顾不上欣赏莫佳美的美貌,回到家他要准备明天售卖的早点。莫佳美见他一阵忙活,赶忙过来给他帮忙,别的不会干,就蹲在灶台前帮他烧火。到了晚上,袁老冒安排她单独住一间屋子,他拿出一沓人民币:“这里有两千块钱,不知你回家的路费够不够,不够再拿给你。明天一大早我还要去卖早点,你收拾一下买车票回家吧。”
   “不,大哥,我们互不相识,你这样帮我,让我以后怎么报答你!这钱我绝不能要。”
   “不要钱你怎么回老家?你若是不忍心,就算我借给你的,将来有了钱再还给我。”
   “大哥,我宁可要饭回家,也决不能要你的钱!”
   “没关系,人生在世,谁还没有个遇难遭灾的时候,拿上钱回老家吧。”
   “大哥,我看你是天下第一好人。要不这样吧,我留下来给你打工,你给我开工资,等我挣够了回家的路费再走。”
   袁老冒见莫佳美的态度如此坚决,想了想只好答应下来。
   第二天,袁老冒拉着金凤和莫佳美一同去卖早点。老冒的早点摊上忽然多了个大美女,来吃饭的人更多了,由大美女给盛汤舀饭,别有一番风味,真正是秀色可餐。
   有了莫佳美的帮忙,袁老冒感到轻松不少,但是他知道轻松是挣不来钱的。他豁出去劳累,又加上了午餐。他利用村里帮厨学来的手艺,午餐加上了小炒,而且荤素搭配,这下他的生意更火了。慢慢他还清了父母治病的借债,手里还有了积蓄。
   有一次莫佳美看到有一家小饭馆停业转让,就鼓动袁老冒盘下来,袁老冒计算一下,盘下了小饭馆。
   有了固定的经营地点,袁老冒如虎添翼,他注册了营业执照,亲自负责后厨掌勺,莫佳美负责前台招呼客人。
   他们给饭店起名“老冒素烩”。
   饭店后面有空房子,他们搬到这里居住。两个人整天在一起,自然日久生情,在莫佳美的主动下,老冒和她住到了一起。
   虽然他们没有领取结婚证,但是“老冒素烩”成了真正的夫妻店。由于老冒一贯诚信经营,“老冒素烩”越干越火爆,后来他们又把两侧的小饭店盘下来,干成了一个初具规模的中等饭店。
  
   六
   自从莫佳美来了以后,金凤也得到了很好地照顾,衣服勤洗勤换,再也不邋里邋遢。
   莫佳美给金凤换洗衣服的时候,经常默默垂泪。老冒知道她心里想些什么。有一天老冒对她说:“是想孩子吧?你们家离这里不远,把孩子接过来吧,和金凤也是个玩儿伴。”
   莫佳美回到原来的丈夫家接女儿。这时候丈夫又已经结婚,生了个儿子,婆婆对孙女更看不上眼,时不时就要给上几巴掌。莫佳美把浑身上下脏乎乎的女儿接到饭店,袁老冒赶紧给买了几身衣服,让她穿戴和金凤一样。
   莫佳美的女儿名叫玉钏,迁徙户口的时候,莫佳美让孩子随了自己的姓氏,学名“莫玉钏”。

共 13474 字 3 页 首页123
转到
【编者按】袁老冒原是个普通农民,妻子二唤在他父母病重时离家出走。老冒凭借做素筵席调汤的手艺卖早点,生意越来越好,还遇到了莫佳美,两人共同经营饭店并日久生情。后来二唤回来引发冲突,莫佳美离开,二唤与王刚将饭店改名“真素斋”并经营不善。袁老冒离婚后偶遇莫佳美,两人重新开始经营饭店。然而,金凤却来指责他们侵权,最终玉钏指出素烩专利归属问题,并准备打官司。老夫妇决定改店名和开发新菜品,将饭店取名“五味饭店”。故事情节跌宕起伏,通过袁老冒的人生起伏和情感纠葛,反映了社会的现实与人性的复杂。袁老冒的善良、勤劳与诚信令人敬佩,而二唤等人的行为则让人反思。故事中人物形象鲜明,通过他们的遭遇揭示了生活的酸甜苦辣。同时,也引发读者对家庭、婚姻、道德和法律等问题的思考,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编辑:清鸟】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8180019】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清鸟        2024-08-17 14:13:21
  小说不仅描绘了人物的命运,还反映了社会的变迁和人性的多面。一篇佳作,欣赏学习了!
愿与你在茫茫人海中保留一份纯真与美好
2 楼        文友:秀针河        2024-08-17 20:04:10
  感谢老师的编辑和点评。人生五味,人人都得品尝,但愿多些甜味,少些苦辣。祝老师秋日安好,握手!
3 楼        文友:纷飞的雪        2024-08-18 22:06:12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
只是女子,侍奉文字。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