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星】网课老师
七年前,我就开始在报纸上发散文、小小说、随笔和杂文,至今已达到一千多篇。这个数字告诉我一个事实,那就是我多年的努力没有白费。加入省作协的那个秋天,因我的文章经常出现在各级报刊杂志,一些读者渐渐熟悉我的名字,并私下对我说:“要不你办个散文学习班,我跟你学习散文创作。”我当时不是不想办学习班。因为那时我在一个家政公司上班,有时干钟点工,住家保姆,也干了几个月的月嫂。但我有个想法,如果时机成熟,我肯定办一个学习班,网上授课,一对一教学。这样可以做兼职,白天上班,夜里讲课。
今年三月份,父亲住院复查,癌细胞暂时得到控制,母亲的复查结果显示病情也稳定。为增加收入,我接受了好友的建议,没有大张旗鼓地招生,只是和几个早就想和我学散文的人说了一句。之后,我开通了《倾城之恋文学》微信公众号,目的有两个:一是将近年来发表在国内各级报纸杂志的文章做个归拢,收纳,重新校对,审核,排版后,收集在公众号上,为下一步出书做准备;二是通过自己的公众号,和全国各地的文朋诗友,做一个空间互动,彼此借文学的一块花田,抱团取暖;三是希望通过公众号的传播,认识社会上的有识之士,为我出书铺垫前程。
说干就干,时间就是效益。确立好了奋斗方向,我就会义无反顾的奔赴星辰大海。
由于我精力有限,初做网课老师,我只招十个人,方便管理,一对一地修改文章。
我带的第一个学生,重庆的一位小伙子,八七年的小薛。人很机灵,谈吐优雅,懂得尊重人。他的文学基础不是很差,经过一段时间学习,读书,上课,老师手把手地修改文章,收获不小。小薛很会来事,我讲课,嗓子不舒服。他私下里要地址,想买药,买饮料,水果快递过来。我婉言谢绝。他投给我一篇散文,一千多字,我重新排版,全文仔细研读了好几遍,觉得怎么读也没读出文学独有的魅力和气味。我通常把读到好的文学作品,归结为文学气味。就像厨师烹饪一道菜,一名好的厨师,他烧出来的菜,不单单流于表面,只满足眼观刺激,更追求菜品。我说这是品味,文学的气味,在某种意义上来讲,就类似于一道菜的味道。小薛的散文题目是《藏在时光里的老太太》,乍一看主题,有点落于俗套。网络上,纸质书本中,这种题目与体裁的文字,太多太多,想让文章出彩,必须下一番功夫。立意,语言,思想。这三点缺一不可,立意是一篇好文章的重中之重。你想,同样的食材,为什么有的厨师做得就好吃,吃了上顿还想着下顿?原因何在?很简单,就是立意。俗话说有自己的创新东西,不媚俗,不随波逐流。有自己鲜明的个性与张力,不人云亦云。再就是语言,好的散文和小说,语言是非常重要的,相当于一件漂亮得体的衣服,穿在身上必然与普通的衣裳,审美效果不一样。语言有自己的风格,就不至于在万千文章的海浪冲击下沉没。我最怕的是不虚心,不耐心,不用心。任何人,来在人间走一趟,哪有生而知,不都是学而知吗?
小薛的时光深处的老太太,很笼统,老太太这个人物,不鲜明,到底是奶奶,自己的母亲,还是其他人?邻居,亲戚?我带着这个疑问,浏览了他的文章一遍,不仅皱起眉头,一千字文章,人物交代不详细,地点也含糊,没细节输出。这是作文的大病,细节不管在哪个时代,哪篇文章里,都是灵魂的存在。
总结了小薛文章的弊病,我着手修改。既要保证原来文章的主旋律,也要添加我精雕细琢后的画龙点睛。这篇一千字稿子,我断断续续改了两天,变成了二千多字的作品。事实上,在文学世界,青铜和王者只一步之遥。有的人走了不久,就蜕变了,有的人走了一辈子,还是没多大变化。王者是忍辱负重,是一次一次挫败后的觉醒,是跌倒又咬牙站起来,继续赶路的坚持;是不屑的苦读,苦练,无论是国内作家,还是外国小说家的作品,多读,多练笔。熟能生巧,巧能生精。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
梳理好小薛的散文,我做成文档,转给他,并进行了语音交流,指出短板,缺点,该注意什么,提高哪方面。方言不要太重,讲好普通话尤为重要.那些天,为提高我的普通话水平,我花了本钱参加了一个播音主持班,两个月中一周三节课。二十年前,由于我家穷,我痛失读省文学院的机会。二十年后,机遇来了,我再双手推开就是一个傻子。现在,我有信心,有底气迎接我的学员。还有一个学员,是庄河老乡,年轻时当兵,退役后又与战友合伙做生态园区生意,有闲钱,有余热,就是文学基础太差。第一步,我带他写日记,将日常琐碎,鸡毛蒜皮的小事,捏巴在一起,我给这些零零杂杂的片断来一个嫁接,制作的天衣无缝。这么一来,一篇成品文章也就出炉了。
写作贵在坚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文学零基础不可怕,我会遵循渐进,一点一点前进。吃点苦,受点累,不要紧,看着学员在进步,写作水平在提升,我内心也是美滋滋的,很有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