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千年莫高窟(散文)

精品 【东篱】千年莫高窟(散文)


作者:滴善斋 秀才,2386.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321发表时间:2024-08-19 04:57:15
摘要:莫高窟,世界文化瑰宝。它坐落于敦煌,开凿于前秦,历经千年。窟内彩塑精美,壁画绚丽,凝聚着古代艺术的精髓,见证了多元文化的交融,展现出无与伦比的魅力,吸引着无数人前往探寻。

【东篱】千年莫高窟(散文)
   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有一处圣地——莫高窟,它宛如一颗镶嵌在大漠之中的璀璨明珠,闪耀着千年的智慧与光芒。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创建于前秦建元二年,那是一个充满着神秘与传奇的时代。自那时起,无数的工匠、画师、僧侣,怀着对佛的虔诚,在这片岩壁上留下了他们的心血与灵魂。
   莫高窟作为文化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看到网上关于莫高窟的一连串的荣誉和头衔,我觉得自己错过这处名胜就是遗憾。
   莫高窟的面目被世人发现还是在1900年6月22日,王圆箓道士清理积沙时的无意之举,揭开了一段尘封千年的传奇,从此这处石窟震惊世界。
   那些深藏于洞窟中的佛教经卷、社会文书、刺绣、绢画、法器,宛如一颗颗被岁月掩埋的珍珠,每一颗都承载着千年的智慧和历史。当它们重见天日的那一刻,光芒四射,令人目眩神迷。然而,命运的车轮无情地碾碎了这份美好,英、法、日、美、俄等国探险家的盗窃掠夺,使得绝大部分文物如飘零的落叶,散落在世界各地,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一道永远无法愈合的伤痛。
   据说492个洞窟,犹如一部部立体的史书。我没有走遍,但根据历史记载,这些石窟涵盖了北凉、北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一直到元代的兴衰与变迁史。每一个洞窟,都是历史的一个章节,每一幅壁画,都是岁月的一段记忆。
   眼前的一幅幅壁画,是千年故事的生动演绎。45000平方米的壁画,色彩绚丽如天边的晚霞,线条流畅似灵动的溪流。画师们用深情与专注,勾勒出心中的神圣与美好。那庄严的佛像,慈悲的目光仿佛能洞察世间万物;那慈祥的面容,如春风拂面,温暖着人心;那悲悯的神态,让人感受到无尽的同情与关爱。灵动飘逸的飞天,衣袂翩翩,似要挣脱墙壁的束缚,飞向那自由的天际。
   所有的彩塑,都是无与伦比的艺术杰作。它们神态各异,栩栩如生。有的端庄肃穆,宛如沉思的智者,在寂静中领悟着宇宙的真谛;有的慈祥温和,恰似慈爱的母亲,用温暖的怀抱抚慰着世间的疲惫;有的活泼灵动,像顽皮的孩童,在岁月的舞台上尽情展现着生命的活力。尽管岁月的侵蚀让它们略显斑驳,但那独特的艺术魅力依然穿透时光的帷幕,直击人心。
  
   二
   说起莫高窟的由来,相传僧人乐尊路经此山,忽见金光闪耀,如现万佛,于是便在岩壁上开凿了第一个洞窟。此后,法良禅师等又继续在此建洞修禅,称为“漠高窟”,意为“沙漠的高处”。而后世因“漠”与“莫”通用,改称为“莫高窟”。也有一说,认为莫高窟意为没有比修建佛窟更高的修为了,这无疑体现了人们对佛教修行的至高敬意。一个字的意义演变,都有着说道,足见其内涵深蕴。
   公元366年的那一幕仿佛就在眼前。乐樽和尚,这位手持锡杖、云游四海的修行者,在那个傍晚时分,与三危山的奇景不期而遇。
   他站在峰头四顾,所见之景令人震撼。三危山金光烈烈扬扬,千佛跃动之象如梦如幻。那不是普通的晚霞,而是一种超乎自然的神圣光辉。乐樽和尚在这光芒之中,身心被彻底照亮,灵魂受到了深深的触动。
   当他庄重地跪地发愿,决定在此筑窟造像,那一刻,他成为了历史的推动者。他的决心如同一颗种子,播撒在了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乐樽和尚的第一个石窟开工,这是一个伟大的开端。他在化缘时所讲述的奇遇,吸引了众多信士前来。从王公贵族到平民百姓,他们纷纷参与其中,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信仰的坚守和对未来的祝祈。这不仅仅是对宗教的热忱,更是人类对美好精神世界的追求和向往。
   敦煌石窟,这座由无数双手共同铸就的艺术殿堂,承载着千年的历史和文化。乐樽和尚的那一次相遇和发愿,开启了一个伟大的艺术篇章。它让我们看到了人类的信仰之力是何等强大,能够在艰苦的环境中创造出如此辉煌的奇迹。
   如今,当我们面对这些洞窟和其中精美的壁画、雕塑,怎能不为之动容?它们是历史的见证,是人类智慧与精神的象征。我们应当怀着敬畏之心去欣赏、去保护,让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永远传承下去,继续闪耀着它独特的光芒。
  
   三
   我追随着讲解员轻柔的步伐,缓缓走进那黑暗暗的洞窟。脚下凹凸不平的地面,在诉说着千年的沧桑。一束微光从不知何处照来,刹那间,我置身于一个奇妙的神话世界。文明,总是有光来光顾,来解读。
   莫高窟那闻名中外的九层楼傲然矗立,其名恰如其形,九层之高,层层檐牙高啄,似是要与苍穹试比高。那错落有致的轮廓,犹如一首无声的诗篇,吟诵着岁月的沧桑与辉煌。洁白的墙壁与朱红的楹柱相互映衬,红色的飞檐恰似熊熊燃烧的烈焰,将九层楼的壮观雄伟展现得淋漓尽致。每一处精心雕琢的细节,都凝聚着古人无尽的智慧与心血,让人不禁对先人的巧夺天工肃然起敬。
   怀着对历史的敬畏与对艺术的憧憬,被九层楼恢弘气概所震撼的游人,怀着崇敬的心迈进了大殿。刹那间,人群中惊呼连连。一尊高达15.8米的弥勒佛映入眼帘,他仪态端庄,光艳柔美,色泽祥和。那温和的面容,恰似春日的暖阳,能驱散人们心头的阴霾,让人的心灵瞬间得到抚慰,不禁对其肃然起敬。
   在一幅幅壁画前驻足,我能感受到边关的铁马金戈,听到战鼓雷鸣,看到旌旗飘扬。这里,宛如一部活生生的史书,每一幅壁画、每一尊佛像都是一个篇章,记录着一个个朝代的繁荣衰败。
   那端坐的佛陀,面容慈祥而庄重,宁静的神态中透着无尽的慈悲。他默默注视着世间万物,庇佑着苍生。站立的菩萨,身姿婀娜,衣袂飘飘,灵动的姿态仿佛随时会飘然而去,却又因慈悲之心而永驻人间。还有那飞天的女神,彩带环绕,轻盈曼妙,她们在壁画中自由翱翔,让人不禁感叹古人那丰富的想象力和高超的技艺。千百年过去了,岁月的风沙未能侵蚀他们的光彩,他们依然栩栩如生,向后人展示着那个时代的辉煌与灿烂。
   壁画之上,是倒斗形的洞顶,上面绘满了千佛图像。这种精妙的设计,不仅让图像更具立体感,更是将壁顶的压力巧妙地分散到四壁,使得这艺术的瑰宝能够屹立千年不倒。岁月的侵蚀未能磨灭其光彩,反而为其增添了一份厚重与神秘。
  
   四
   走进佛洞,高大的佛像静坐其间,以撼人心魄的姿态展现着超凡的魅力。他们慈眉善目,面容丰润,神态安详,那含蓄的微笑似能包容世间万物,雍容的体态散发出庄重的气息,流畅的衣纹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故事。这些佛像,有的依石而凿,有的假泥以塑。泥塑佛像数量众多,以木为骨,以泥为肌,再施以颜料,便赋予了它们鲜活的生命。每一尊塑像形态各异,佛教传说中的角色都在这里被演绎得栩栩如生。
   讲解员手电筒的光斑在壁画上游走,如同灵动的精灵,引领着我们走进久远的梦幻世界。农耕的辛勤、游牧的豪放、经商的奔波、战争的残酷、迁徙的艰辛,还有生老病死的无奈、喜怒哀乐的真情、佛家修炼的超脱、凡人琐事的琐碎,一一呈现在眼前。你只需一跨步,就能走进那些被封存了千载的故事之中,亲身感受岁月的沧桑变迁。
   众多石窟中,96号窟的大佛令人难以忘怀。它身处崖窟中段,与崖顶等高,九层的遮檐巍峨壮观。那土红色的木构,檐牙高啄,轮廓错落有致,檐角的铃铛在风中清脆作响,似在诉说着往昔的辉煌。弥勒佛坐像高达35.6米,由石胎泥塑彩绘而成,庄严肃穆。容纳大佛的空间设计独特,下部大而上部小,平面呈方形,楼外的两条通道,既满足了观赏的需求,又巧妙地为大佛头部和腰部引入了光线。这座窟檐历经多次重建,岁月在它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迹,却也让它的魅力愈发醇厚。
   而在16号石窟甬道北侧的石壁上,那个神秘的“藏经洞”静静地敞开着。它窄窄的洞门,仿佛欲言又止,洞窟内空空荡荡,唯有壁上依稀可辨的佛像见证着曾经的辉煌。难以想象,就是这样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地方,曾经藏着五万余件珍贵的文物。
   站在这佛窟之中,思绪万千。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带走了无数的辉煌与沧桑,但这些佛像和壁画,却如同璀璨的星辰,永远闪耀在历史的长河中,等待着后人去追寻、去感悟。
  
   五
   沿着那蜿蜒的丝绸之路,我仿佛看到了浩浩荡荡的商队在大漠中艰难前行。清脆的鞭声打破了风沙的寂静,悠扬地回荡在天地之间。他们携带着来自不同地域的文明,让敦煌这座城市绽放出绚丽的光彩。“敦,大也;煌,盛也。”曾经的敦煌,是何等的繁荣昌盛!
   莫高窟,这座延续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艺术最精美、内容最丰富的佛教文化艺术遗址,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世人的目光。那些大大小小的洞窟依山崖而凿,每一座洞窟都凝聚着无数工匠的心血。想象一下,在那艰苦的岁月里,工匠们在风沙中辛苦劳作,一锤一凿,几十年如一日,只为开凿出一座完美的洞窟。而造好一座佛像,更是需要耗费一个人乃至许多人毕生的精力。他们地位低下,生活困苦,却怀着无比的执着,以高超的技艺,在这片荒凉的土地上创造着奇迹。
   他们究竟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当下那微薄的生计,让自己和家人能够果腹?是为了往生能获得幸福,摆脱现世的苦难?还是为了给子孙后代积攒福报,让他们能过上更好的生活?或许这些原因都有,但又似乎不止于此。
   千年的时光流转,这些问题的答案或许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留下的莫高窟,成为了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那精美的壁画,栩栩如生的雕塑,蕴含着千年的佛教史、绘画史、雕塑史和中西文化交流史。每一笔线条,每一抹色彩,都诉说着当年工匠们的虔诚与热爱。
   如今,当我们踏上通往敦煌的古道,置身于这座古老而又充满现代气息的文化名城,心中那根沉默已久的心弦会被不经意地拨动。岁月的风沙或许侵蚀了它的外表,但它的灵魂永远熠熠生辉。莫高窟,不仅是艺术的殿堂,更是人类精神的家园,它让我们懂得了坚持与奉献的力量,让我们在历史的长河中找到了前行的方向。
  
   2024年8月19日原创首发于江山文学
  

共 390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敦煌莫高窟,闻名中外。1900年6月22日,王圆箓道士在清理积沙时的无意发现,让洞窟瞬间震惊了世界。492个洞窟,犹如一部部立体的史书,静静地讲述着北凉、北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代的兴衰与变迁。2400余身彩塑,更是巧夺天工。艺术魅力穿透时光,直击人心。相传僧人乐尊路经此山,忽见金光闪耀,如现万佛,于是便在岩壁上开凿了第一个洞窟。他在化缘时所讲述的奇遇,吸引了众多信士前来。从王公贵族到平民百姓,皆纷纷参与其中。莫高窟的正中央,闻名中外的九层楼傲然矗立。一尊高达15.8米的弥勒佛映入眼帘,它能洞察一切,看清世间百态。16号石窟甬道北侧的石壁上,那个神秘的“藏经洞”静静地敞开。难以想象,就是这样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地方,曾经藏着五万余件珍贵的文物。想象一下,在那艰苦的岁月里,工匠们在风沙中辛苦劳作,一锤一凿,几十年如一日,只为开凿出一座完美的洞窟。而造好一座佛像,更是需要耗费一个人乃至许多人毕生的精力。他们地位低下,生活困苦,却怀着无比的执着,以高超的技艺,在这片荒凉的土地上创造着奇迹。为了什么?千年时光流转,这些问题的答案或许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留下的莫高窟,成为了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座不朽的丰碑。莫高窟,不仅是艺术的殿堂,更是人类精神的家园,它让作者懂得了坚持与奉献的力量,在历史的长河中找到了前行的方向。莫高窟是一双双眼睛,凝望着古老而崭新的国度。莫高窟无疑是伟大而深邃的,作者的解读,让我们对莫高窟的历史,有了更深入的认知,大有豁然开朗之感。深度佳作,力荐赏读。【东篱编辑:韩格拉图】【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820001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4-08-19 04:58:01
  我曾去过龙门石窟,看到的场景很是震撼。有机会,我一定要去莫高窟看看,领略一番莫高窟的神秘与雄伟。从老师的笔下,我已知晓了许多,到时候,不至于“摸石头上山”,甚幸。感谢老师投稿东篱,秋安,吉祥!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1 楼        文友:滴善斋        2024-08-19 06:45:48
  感谢韩格老师的精彩编按和润色,有机会去看看,石窟各有千秋,我去过三个石窟都很壮观!问候老师,顺祝秋祺!
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8-19 08:24:51
  莫高,敦煌,我只是有着朦胧的理解,作者来一番“说文解字”,精当准确。作者对西北佛事洞窟,历史人文等的深度挖掘,展现了文明的光彩,是一篇不可多得的文旅佳作。文章点面结合,开合有度,文藻精粹,感悟深刻。是我们认识佛史,读懂文明的教科书般的文章,大赞!
怀才抱器
回复2 楼        文友:滴善斋        2024-08-19 11:18:28
  谢谢怀才老师的精彩评论和鼓励,祝你身体健康!
3 楼        文友:红花草        2024-08-19 10:33:40
  千年莫高窟,洞中有窟,窟中有窟,这是怎么的神奇奇观!历史的工匠们所付出的智慧和艰苦,想想都咂舌。读老师的文,了解神秘的中国,学习点赞,顺祝老师秋祺!
回复3 楼        文友:滴善斋        2024-08-19 11:18:49
  谢谢红花草老师的美评,顺祝秋祺!
4 楼        文友:李湘莉        2024-08-19 10:53:10
  一直想去敦煌,看一眼莫高窟,可惜迟迟不得成行。此时拜读了善斋老师关于莫高窟美文,算是弥补了遗憾。若有机会前往,一定点开此文,作为旅游攻略和向导。为美文点赞!遥握问安!
回复4 楼        文友:滴善斋        2024-08-19 11:19:22
  谢谢湘莉老师的精彩评论,有机会一定要去,顺祝秋祺!
5 楼        文友:罗莲香        2024-08-19 15:42:15
  善斋老师一篇篇文旅大作接连问世,精彩纷呈,令人耳目一新,曼妙极了!作者写出了在莫高窟的所见所闻所感,将人文景观与历史故事纵横交织,描摩众佛的形象非常细腻逼真,辞藻唯美,富于思想性和艺术性,令人身临其境,美不胜收!深邃的解读,通透的文字,意味隽永,盛赞,问候善斋老师,秋祺心怡!
回复5 楼        文友:滴善斋        2024-08-19 16:50:46
  谢谢罗老师给予这么高的评价,我受宠若惊,权当鞭策,向你学习,问候老师,顺祝秋祺!
6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8-19 16:26:54
  写寺庙,写道观,写石窟,这类题材,一旦驾驭不好,就入俗,或者人云亦云,但滴善斋老师的文字,是石窟里的一缕风,带着精神气质来袭身的,有着不一样的动感,生动而深刻。
怀才抱器
回复6 楼        文友:滴善斋        2024-08-19 16:51:41
  谢谢怀才老师的鼓励,我权当鞭策,加油!祝你身体健康!
7 楼        文友:淡墨花开        2024-08-19 19:06:36
  老师的千年莫高窟弥补了我去年大西北之旅未见到莫高窟谢遗憾。由于老师佳作的感召,有时间还是要二次游敦煌,亲眼目睹莫高窟的魅力。老师以雄健的笔力,大气磅礴的气势,描摩了莫高窟的佛像璧画,令人神往。祝老师秋祺。
8 楼        文友:蓝色创想        2024-08-19 21:25:56
  千年莫高窟,这里的景色实在壮观,自从参观这些伟大的历史。我喜欢墙壁上的历史,实在太完美了。以前我也去过但写作的时候就漏了这个景色,写的好学习欣赏,祝好帅哥工作愉快!
回复8 楼        文友:滴善斋        2024-08-19 22:46:17
  谢谢蓝色老师的精彩评论和支持,问候你,顺祝秋祺!
9 楼        文友:石叶六        2024-08-22 16:36:23
  滴善斋老师笔下的西北系列,从敦煌莫高窟到月牙泉,让人看到了令人惊叹的历史文化和西北壮丽神奇的景观。神秘的大西北令人向往,22年往返的票都订好了,青甘大环线,但疫情作梗,遗憾没成行。在老师这先预习了,日后有机会再去!遥问老师好!
共 9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