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星】论当代作家(随笔)
当一些朋友称呼我“文人”或“作家”的时候,我总感到很不自在。原因在于,我生怕自己落入一种文绉的而滥情的窠臼。我不喜欢那种看似高雅而缺乏思想的文章。如果“作家”这一冠冕是为那些写华丽词藻意乱情迷的人打造的话,我甘愿这一生都与之无缘。
我喜欢写属于自己的文字,喜欢用自己文字的力量引领读者思考,触及他们的内心,点燃他们的思想。当然,这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但我始终坚信文字背后的力量与人们的开悟能力。
真正能触及人类共同灵魂的文字,总令我们心生愉快。这是每个大师作品的共通之处。
伟大的思想与情感,穿越了人类各个行业、领域。无论是文学领域的托尔斯泰、罗曼罗兰、马尔克斯,还是哲学界的苏格拉底、康德、黑格尔、休漠、尼采,亦或是艺术领域的梵高、毕加索、莫扎特、贝多芬。
真正的领导并不是活在别人眼里,而是活于世人心中。他们不像一般的企业领导者依靠苛责式的管理征服别人,而是用思想的真知和慈爱的心灵触摸或融化世人。
他们对我们没有任何征服欲。读或不读,他们的作品就在那里。无论是净化、丰富我们眼睛的名画,还是激起我们思想之流的文哲经典,亦或是涓涓流入我们心田的音乐旋律,总能在我们灵魂深处烙下深深地印记。
“文人是为文生情,诗人是为情而作”。我很认同易中天此一观点。
“文人”的作品是无真情实感的。他们本质上注重技巧。
一篇文章的生成,只不过是众多无病呻吟的诉求。他们为了满足自身的虚荣或市场的需要,总是不顾人们利害地堆砌一些垃圾。
他们的作品从不注重人们独特魅力的心灵塑造与思想燃烧,而是引领人们奔波于纯粹意志,走向一种享乐的肤浅。
相反,诗人语言总会引领我们走进一种无人的领地。诗人们让我们如入美妙的童话王国。想象的翅膀带你畅快高飞。一切惯常的东西,都变得稀奇了。
语言是人类交际的基础。但它却并不是万能的。尤其是情感的表达。
当一种美妙的感受被我们捕捉到而想要向朋友表达时,语言的表达总会令我们万分苦恼。以致,无论我们如何通俗的口头表达,身边人的理解或感受总与我们的初衷大相径庭。
而诗人似乎打破了此种桎梏。他们将那些捕捉到的人们相似的情感和思想,用最真实淳朴的自然事物编织出一个个别样的世界。我们读着那些诗句,稍不留神就别有一番洞天。
天才总是这样。他们从来都藐视一切世俗。
别跟文学天才们谈什么体裁的东东。他们根本不放在眼里,也从不在乎。
当普鲁斯特在写《追忆似水年华》之前,他从未考虑要定位于何种体裁。卡夫卡同样也是。
卡夫卡的作品很难归类。既像小说,又像散文,还像随笔,但到底属于哪一体裁,他们的心态是“让那些所谓的文学评论家们争论去好了”!
天才们意志始终凌驾于世间一切俗套之上。
当我看到当今中国各种纷杂的作家培训班、作文培训班,亦或文学界的各种奖项时,总忍不住莞而一笑。真没想到“作家”也能这样培训出来?那些无聊的奖项也能如此令那些所谓的“作家”们趋之若鹜?
1964年的一天,当萨特得知自己被诺贝尔奖评委会提名并有可能获得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时,当即致信评委会,表示将拒绝该奖项。
在萨特眼里,作家是不分等级的,一切奖项都有形或无形地将所有作家置于某种等级式的不平等中。
萨特始终相信“所有作家的地位都该是均等的”。就像我们不能用一种奖项的形式来衡量“是康德够资格些,还是歌德够资格些”。我们知道,康德和歌德同是伟大的!
这也就是我之前提出“废除中国所有文学奖项”的原因。
让那些所谓的“作家”、“文人”为那些无聊的头衔与奖项争锋吃醋去吧!
也许,他们真需要一些不平等的殊荣才能证明他们是作家中的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