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行进在绿浪光波上(散文)

精品 【东篱】行进在绿浪光波上(散文)


作者:怀才抱器 榜眼,37030.3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074发表时间:2024-08-22 07:33:33
摘要:在草原上,却不能像直取一个风景点,但我喜欢这样的长途奔袭,把自己放进草原的绿浪光波里。对于我来说,是特别的享受。长途乘车的疲劳,被草原风景给赶走了。

行进在内蒙古大草原上,就像行进在绿浪光波的旋律上,旋律很长,不要管绿色的演奏什么时间结束。走一天,还会觉得这么快就到了尾声。自然设计的乐曲,从来不考虑演出的时长限制。我告诉自己,尽情地欣赏吧。
  
   一
   在我的内蒙古旅行经历里,还少一幅七月的画。爱上七月,七月多情。草原绿染,生机勃发,碧波岂止万顷,绿茵不能框住。绿泼一面地锦,光动千里原野。行进在草原的光波绿浪上,我已经总结出诗意的主题。掠过风景,主题长留心中了。
   我还没有穿行呼伦贝尔、锡林郭勒、鄂尔多斯,敕勒川……这些名声鹊起的草原,早就是多数人心中的诗和远方,不要停下自己的脚步,草原之大,光是一个科尔沁,就足够我们走上三天三夜,尽管去丈量。截一段,不算以偏概全。这一次,我们选择了从科右中旗到扎鲁特旗一线的千里草原,叫不出具体名字,都属于科尔沁统领。
   为了叫着方便,同车的人给了个名字“科扎草原”,也真有蒙味,这段距离的草原,蒙人称“山地草原”,地貌上,平原与山丘连接,更显动感。我们清晨五点钟就从巴仁哲里木出发,天已经蓝得如纯净的宝石,顾不得去摘天上的蓝宝石,我们被大巴车抛进草原,跌进了绿浪之中。
   草原的绿,在七月,已经涂色均匀了。我是黄海边生活的人,觉得只有用“浪”这个词形容,才合适,黄海卷起蓝色的浪,草原掀起绿色的浪,这么远,但两个“浪”让我马上有了迅速切换感觉,好像没有走进陌生一样。不像同车的女士动不动就惊奇地喊“好大一地的绿”,“好美的一原草”;有的干脆说,扯下一幅,给儿子结婚做个被面……大红大绿,只有在草原上才感受到其一。同车朋友相戏,儿子结婚的婚床,要多大才行!心事和草原有了联系,一切都变得那么浪漫,没有答案,只有大笑。
   表情的淡定,并不等于内心不是波浪翻卷。我早就顾不得跟他们闲语,眼光抛在绿浪上,起伏着,跳跃着,不能收回。
  
   二
   在草原上,有人用手机的指南针定位,告诉我们东和西,谁都不信。我们需要转着头,向四周寻找那粒太阳。前面的丘山就像逗着我们玩,跳跃着闪过了;后面的丘山又紧随我们的车轮,好像要给车子做刹车的动作;向两侧,“左牵苍”,又抓绿,苍绿的山丘到了目击的尽头,变成了翠色的峰岚,绿嶂厚壁,把我们圈堵得严严实实。大海航行,要找准灯塔,在草原上,不必导航,一条蜿蜒的黑色柏油路,从不会戛然而止,我们就像在黑色的龙脊上起伏,被载被驮,突然生出小时候骑大马的感觉,不自觉地在车座上颠簸着,车内的音乐,是《我爱草原》,完全是合拍的。
   我们瞥见那粒太阳了,光斑小得就像在黑夜里,谁打开了手电筒,我们还是无法确定太阳出来的方向就是东,哪管什么东西南北,在草原上,方向感不重要,重要的是在绿浪光波里的自我感觉,沉浸其中,才是最好的状态。
   太阳努力地在草原的一边爬,并不切近,只是给我们一种旷野里点亮一盏灯的读感。光波似乎只贪恋很远很远的山峰的尖儿,却好像从此不再移动,这是大草原上太阳的浪漫和矜持,我们并不希望她马上跃在我们的头顶。
   我还是喜欢用家乡村落的清晨来描写此时的美感。从远方山峰之间的深谷,慢腾腾地升腾起一缕一缕的白烟,就像某个山村的早晨,各家的炊烟相继上升,我怀疑那些山谷里住着牧民,袅袅炊烟起,乡愁顿时生。只是我们无法走进,真的想推开牧民的家门,或者掀开他们的蒙古包的门帘,讨一口饭,最好能喝上香喷喷的酥油茶……没有酒,有了想象中的茶香,一车人都醉了,醉在这曼妙起舞的绿浪光波中。太阳并不刺眼,草原接纳并过滤了光色,一切都变得那么柔和,就像我遇到的草原蒙民,谢银庄,哲里木民俗房东,蒙品超市的老陈夫妻,他们也不耀眼,甚至没有光泽,但却是一个个发光体。还有那位为人悬壶治病的大夫王布和,他们在草原最深处,却是一道光亮,射出了光波。他们向光而生,我们趋光而行。
  
   三
   我们停下车,不必抢占什么合适角度,随便站在一道绿色上,就可以拿出手机取景了。放眼望去,好像几个牧场做着零星不规则的分布,牧场远观小得就像从小在作业本上画了一幅儿童画,一巴掌就遮住了,但那可是足够大的牧场,懂得草原的司机老高说,那些牧场少说也有两三平方公里。大小,有时候是变形的,我们一个人的眼光或者视野,往往所见局促,不真实。眼见为实,有时不能看到真相。有时候我们就舍弃了风景的背景,所见就显得渺小了,就像评价一个人,放进历史大背景下,那就不简单了。可能是渺小的,也可能是足够伟大的。
   我惊奇地发现,原本以为蒙古包是草原唯一的牧羊方式,其实,这是传统的方式,只能算之一。绿色的原野,点了一个白色的点,立刻生动起来,仿佛就是画龙点睛。那些蠕动的牛羊,看不清样子,又像是静止在绿色的地毯上,被绣工绣上去,再也走不出草原的绿色了。
   也有在牧场圈起一道栅栏的,用铁丝象征性地划上了边界,牛羊懂得边界的含义,到边就自动转头觅食,主人可以仰卧在绿色上,在蓝蓝的天空下,闭眼做着美梦,也用不着吹一声口哨,牛羊会因无聊去用舌尖舔醒主人。就像家养一只猫,会跟主人逗乐。
   更有在牧场里建一座草原小屋的,屋外圈一道四方形的栅栏,炊烟三时升,酥油茶摆在炕桌上,悠闲地度日,算计着涂了彩色油漆的牛羊何时出栏。彩色的油漆是羊只的身份证,也是赤橙黄绿青蓝紫,生动得很。
   那些喜欢游牧之乐的蒙人,多是两三人相聚一起,我们经过他们身边时,我们看他们,他们注视着我们,彼此把彼此都当作了风景。可是车窗打不开,不然我们会用手语跟他们互动,不必有着通用的手语,肢体语言是不分民族的。挥手示好,是通用的语言。
   他们的身边,几乎都有几匹马,那是追逐牛羊的工具,未见骑马追逐牛羊群的,也许这个时候还早,牛羊正在贪食,马儿也闲了,闲下来好,我但愿马失去野性,不必再驰骋草原,和平的日子里,物种是要蜕化的,有什么可担心的,一旦边塞有烽火,马儿照样和我们手中的武器变成“金戈铁马”,此时的诗意是“马蹄踏得夕阳碎,,卧唱敖包待月明”。可惜我忙着赶路,黄昏时的情景只能靠我的想象了。
   现代生活的样子,在这片绿色草原上并不新鲜。有枣红的大马,更有枣红的摩托车,还有红色白色黑色的轿车,这也是牧民放牧的交通工具,一阵机器轰鸣,一阵突突突的声响,牛羊已经读懂了声音,何去何从,总是遵循着主人的调遣。
  
   四
   我还发现,在那片硕大无边的草场上,养只的身上涂着不一样的颜色,红色的,黑色的,绿色的,粉红色的,不一而足。我想起内蒙的朋友谢银庄告诉我,这是经营大量牛羊群的草原“牧者”,他们将各家的牛羊收集起来,从春天到秋末,一直担负着为户主牧牛羊的任务。现代生产方式,已经走进这片草原,绿色的生活,给牧民带来现代感,他们叫“集约牧生”。
   我喜欢看这样壮阔的牧牛牧羊风景,一张绿色的地图上,画的不是地势的高低,不是山岭河流,而是群群牛羊,牛羊如织,织绣在绿色的绸缎上,起伏着,生动着,盯着看,头晕;闭眼,却怕错过画面。十几万只牛羊,就像在绿色的绒毯上的针脚,密匝匝,绣上了牧民的幸福图景。从绿浪中收获生活,就像我的乡亲,从浩瀚的大海打捞鱼获,他们都是大自然的一道生动的光波,都是最美的风景。
   我们有意地避开草原的主角,专注于草原的绿色。显然,这种取舍是不合适的,但为了欣赏不同凡响,不同层次的绿色波浪,就像我看大海,可以避开那些船只。远山如黛,黛色,为何不称黑色,黛色是接近于黑色,却又泛着掩饰不掉的绿,就像大海在深的海沟处,蓝色变得凝重起来。黛色是一种神秘的颜色,古人有蛾眉如黛的说法,一旦用到这个“黛”,就生出十足的美感,带着古典的韵味,细辨起来,是从微黑的颜色里,透析处一种浅绿或淡蓝的光影。孤帆远影碧空尽,这是写水上的句子;而草原上,是连绵的山如给美女化妆的黛眉,闪动着妩媚,一直从天际低垂看着人间草原。原谅我,黛色中也深浅之分,但无法尽述其妙。
   世间最生动的就是绿光,不然何以占据三季。深绿的山,依偎在黛色的怀抱(指更远的山),似乎要找到一处歇息的地方,绿光如浪,翻涌而来,因为草原无拦,便有了如此观感。再近一点,似乎是泛着青春的绿,我无法找到一种绿的形容词,只能看作和青春一样,纯正而蓬勃,有着翻江倒海的气势,翻卷了绿浪推卷到眼前,想抓住却不能。收回目光,近处的绿浪则柔和起来,就像浪到岸边,没有了狂放,只有温柔地一波推助一波,闪着迷人眼目的亮光,甚是养眼。温情地接受吧,就像送来一个绿色的吻,只能闭上眼睛。
  
   五
   下车了,我要和草原的绿浪逐流。但我不能像在浅海踏浪濯足,那些草,安分得要命,风吹来,也不动,寸高的草,都是挣扎地活在草原上,可以生长草的泥土只有两三厘米的厚度,其下就是“钙质层”,这是个专业术语,说白了,其下就是并不结实的碎石粒,有的结体,但也易碎,树木的根系难以扎下,只有绿草可以以磅礴之力,铺展生根。两指厚的土层,艰难地排比着绿色的草浪,翻出缓缓的波光。我想到生活在这片草原上牧民,他们几千万年摸索出怎样生活的方式,爱护着一片片绿浪光波,从未失去对草原的信心和厚爱,就像小草扎根在钙质层上,创造了“风吹草低见牛羊”的风景,创造了美满富足的生活。他们的心中,有一片片绿浪,他们的眼中,有一道道光波,于是生活就有了旋律。他们是中华民族的一员,同样有着坚韧的品质,总能在自己的土地上,创造绿色的光影。
   山地草原的概念,如果只是觉得原和山的存在,就是肤浅的理解。进入扎鲁特旗,这段地貌,简直就是万里山河图的缩影,曲折的霍林河,还有错落有致的山峰,都是尽显魅力,表达着这片土地的富庶和精彩。让我注目的是,山峰的峭壁上,涂上了绿彩,也挂着一幅羊的写真画。我想,那些养只,不应只是为了吃一口峭壁上的绿草吧,它们应该是给路过的人,展现一幅精神的画面。羊,在稍大型动物家禽里,算是最温柔的一族,但它们也不乏攀登的力量。
   那些登山的养只,成了我眼中一道光影,是绿色里的图腾,是光波上的一条曲线。
   七月,不负草原绿色,我走进了你的绿浪光波里,就像一个小小的音符,我想唱响这段草原之路的进行曲。回来好几天了,思想还行进在这段草原上。草原有着洗涤烦恼,送人快乐的功夫,我还想去,来来去去,哪怕浮光掠影,我也要努力抓住。让眼和心,在波浪上弹响一段特别的旋律,也愿分享不一样的草原行。
   问同车身边的老者老张,经得起颠簸么?他说,在绿色的浪里摇晃着,就像他当年把橹划舢板,真真美,最好再跑三千里!
  
   2024年8月22日原创首发江山文学
  

共 424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草原的魅力如同一个永恒的谜,吸引着无数向往自由与美好的心灵。未曾踏足过呼伦贝尔、锡林郭勒、鄂尔多斯、敕勒川等声名远扬的草原,心中或许会留存些许遗憾,但仅一个科尔沁,就足以让作者领略到草原那无尽的辽阔与壮美。这一次,从科右中旗到扎鲁特旗的千里草原之行,虽叫不出具体的名字,却都归属于科尔沁的统领。通透的人们赋予其“科扎草原”之名,颇具蒙味。这里被称为“山地草原”,平原与山丘相连,仿佛大地跳动的脉搏,充满动感。对于生活在黄海边的人而言,黄海的蓝色浪涛与草原的绿色浪涌,虽相隔甚远,却能迅速引发心灵的共鸣,让人在陌生中寻得熟悉的慰藉。草原之上,人们的心事也变得浪漫起来。不像那些初次见到草原便惊叹不已的女士,用直白而热烈的言语表达着对草原的赞美,恨不得扯下一幅做被面。而当朋友们以儿子婚床的大小相互打趣时,笑声在草原上空回荡,一切是那么的轻松愉悦。那远方山峰深谷中升腾起的一缕缕白烟,像极了家乡小村清晨的炊烟,瞬间勾起了无尽的乡愁。身旁的几匹马,安静地陪伴着牧民,此刻虽未见到骑马驰骋驱赶牛羊的场景,但可以想象在需要的时候,它们会和战士们一同冲锋陷阵。壮美的牧牛牧羊画面,犹如一幅生动的绿色地图,牛羊如织,在绿色的绸缎上起伏,让人目眩神迷。下车走进草原,才深知那些看似安分的小草,在两三厘米厚的土层下,与并不坚实的“钙质层”顽强抗争。七月的草原,绿色正盛,我们如同小小的音符,融入这绿色的浪光波影之中,渴望唱响属于这段草原之路的激昂乐章。这片草原,不仅是大地的诗篇,更是心灵的归途,让我们在这绿色的怀抱中,感受生命的奇迹与力量。怀才老师文字非常优美,功地深厚,非常棒的散文,看了这篇散文我很想马上动身去大草原,到目前为止我还没去过大草原。拜读学习了,希望怀才老师创作愉快,保重身体!【东篱编辑:滴善斋】【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8220020】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滴善斋        2024-08-22 07:34:52
  这篇散文以优美文字描绘草原魅力,令人心驰神往。从山地草原的动感,到引发的乡愁,再到壮美的牛羊画面,尽显草原之美。作者功底深厚,让人迫不及待想亲身感受草原! 问候怀才老师,顺祝秋祺!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经师易得,人师难求。
回复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8-22 11:21:17
  谢谢滴善斋老师的精美编辑。我常常想,一个风景,我们可以去专注聚焦,但我还是喜欢像草原这样的风景,处在风景里,心神不分支,就像翻开一长卷,展开一匹绸缎,很美妙的体验。所以,我早就想动议记录这草原的绿浪光波,传递出蒙民的生活样子。滴善斋老师没有去草原吧,以你的文笔,肯定是缤纷的呈现,期待。遥握!
2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4-08-22 08:04:09
  草原之美不止是广阔无边,更有绿浪光波。在老师的笔下,草原就是一片绿色的大海。也正好契合了老师生活在黄海边的身份。如此过渡,天衣无缝。从动感、色彩方面着笔写草原,这是老师深厚的文笔功夫使然。四、五节写得尤其好,让人陶醉在草原的浩瀚之中。拜读学习老师佳作,秋安,吉祥!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8-22 11:24:57
  谢谢韩老师的精彩点评!其实,我早就酝酿了这个主题,只是觉得绿浪河光波,都是很抽象的东西,写起来不好驾驭,但这个主题在心中老久了,不舍得,就拿出来吧。我只能以我的生活经验来解读草原风景,如海,如草原,可能都会成为一种比喻,碧波绿浪,何其相似。草原是最好的疗养院,不必争什么靠窗子的床位,下车随地都可以坐下,和绿色亲近,胜过一粒止痛片。遥握,问候秋祺,期待佳作!
3 楼        文友:李湘莉        2024-08-22 10:56:35
  那丝牧民,每天都沉浸在这么美的风景里,是不是很享受?怀才老师问下你的内蒙兄弟银庄,问他外地人可不可以去那里当牧民?如果可以,我去了内蒙放羊,那一定是怀才老师的文章惹的。文章好美,勾了我的魂魄,一心只想去草原。遥握问候怀才老师,谨祝好!
回复3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8-22 11:06:09
  湘莉老师好!我怕你的身体太沉重,身负三千金,走得出吗?其实,我早问过,我住在哲里木的一家小旅馆的房东一边就有一处院落,大约38万即可拿下,房子很大,内蒙式的,很宽绰。院子有两亩地大小,周边有围墙。如果想种地,可以跟蒙民承包,大约是300块钱一亩,一年种五十亩地,忙活三五天(春秋),就可以了。想去,下次我带你去谈谈。谢谢湘莉老师提出这么有趣的事,遥握,问候秋祺!
4 楼        文友:石叶六        2024-08-22 12:08:52
  在草原上驰骋,就象乘船在大海的碧浪中航行,欣赏那一碧万顷、牛羊成群绣出的醉人风光,赞美牧民的袅袅炊烟、红红火火的幸福生活。怀材老师的文笔就似那五彩的画笔,勾勒出广袤草原的无限风情。向老师学习,遥问秋安!
回复4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8-22 14:30:21
  石叶老师距离草原很近吧?希望看到你笔下的草原风貌。我理解草原,一下子想到我们这里的大海,绿浪和海上的波涛,有着相似,翻卷着,美妙。牧民的生活很幸福,这一点我是跟内蒙古的朋友谢银庄聊起的,收入也好,所以写作时想起这些,草原的景色更美了。谢谢石叶老师的美评。读老师的三太子,感觉我也应该去看看,生动得很,临场看比电视的更亲切。遥握,期待佳作。
5 楼        文友:罗莲香        2024-08-22 12:58:18
  怀才老师的文笔实在了得,想象恣肆无边,妙语连珠,令人拍案叫绝!文中向读者徐徐展现一幅幅静态与动态交织的草原画卷,那绿浪光波,那人羊相处的温馨和谐共生,蒙人淳朴勤劳,爱牧场爱草原爱羊都爱到了骨子里。作者对“黛”字的理解可谓精辟巧妙,透出思辩与睿智之光。此文极尽浪漫与诗意,作者对蒙医的感恩之情溢于言表,对蒙民蒙友的相识相知颇为开心,珍惜千里奔赴的缘,字里行间流淌着情真意浓,感人动人!上乘佳作,被绿意包裹得走不出来的节奏,叹为观止,盛赞才情,问候怀才老师,处暑清安!
回复5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8-22 14:36:26
  谢谢罗老师的美评。草原,是让我爱上了,穿行其中,尽管都是绿色的,但意象丰富,尽可想象,很妙的体验!如果在草原深处,不注意绿浪光波,会失去对草原的本质的理解,变得没有了滋味,蒙人,我接触的都是温和的,他们对人的态度和对生活的满足,让我都想去和他们为邻了。“黛”字在草原理解更清楚,山峰远近不同,黛色极远,绿色拥怀,海西是被怂恿来的。新时代的草原,人们的日子非常幸福,所以看到的是一派和乐的局面。风景不能错过,要表现出来,怀才小文得到罗老师的鼓励,甚喜。遥握,问候秋祺!
6 楼        文友:蓝色创想        2024-08-22 14:11:00
  在广袤无垠的草原上,我抛开目的地,任凭汽车在绿色的波浪中起伏。没有直奔某个风景点的急切,只有漫无目的的驰骋,将自己融入这无边的绿色海洋。坐在长途车上疲惫在眼前延绵不绝的草海中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难以言喻的放松和喜悦。车窗外,风吹过草尖,带来阵阵清香,阳光洒落在草地上,泛起金色的光波。这无拘无束的自由,让我沉醉其中,感受着草原的广阔与静谧。 我也爱上草原了,下次老师记得看看草原上有无鸟窝。描写的真棒,仿佛又带着我去草原了,祝好老师秋安!
回复6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8-22 14:39:41
  未见雁南飞,也未见有多少鸟儿。草原的树木很少,我所走过的草原,时而呈现一些灌木,我们停车查了百度,有的能够识别,有的不能。我认识草原的沙棘果树,此时是泛白的样子,未见挂果。谢谢蓝色老师的美评。希望你早日草原穿行,写出你的观感。遥握,问候秋祺!
7 楼        文友:石叶六        2024-08-22 15:00:57
  哈哈,期待着萌兰粉丝团壮大,若有绝代宗师加入,三太子也很有面子呀!顺道向老师汇报一下,昨天吃了萝卜缨子、牛肉馅饺子,味道清新,但萝卜缨子和猪肉配合应该会更好吧,我下次再偿试!祝老师好!
回复7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8-22 15:09:12
  爱心在萌兰,精彩有石叶!萝卜缨子,现在在农村不多见,你从哪弄到的啊,不容易。我好像去年吃了一顿,味道是怀旧的,最好是猪肉膘子包包子,很像的,我也喜欢炒了吃,也用猪肉。我所见的,五花肉也好,不要把肉剁碎搅碎,切成小肉丁最好。不知加的什么材料?生姜大葱要有,韭菜出味。我显摆了,石叶老师应该是一级大厨的啊。遥握。到时候你吃萝卜缨子包子,我闻味吧,帮你香。
8 楼        文友:红花草        2024-08-22 15:10:47
  我喜欢里面用的“一粒太阳”,在无边无际的草原看见东边的太阳,可以想象,太遥远遥远,真像一粒很小的圆球在遥远的天边,老师写草原的文章已写过很多篇了,感觉老师都成了草原汉子。草原是养心养情养神养韵养境界的地方,健康就跟着来了,很是向往。又是一篇美文,祝老师健康快乐!
回复8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8-22 15:18:03
  谢谢红花草老师的美评。一粒太阳,是我们从茫茫草原看早晨半上午太阳的感觉,是很小的那种,可能是草原的广袤衬托了太阳的小,是错觉吧。是啊,我多次往草原,每一次都有所发现,观感不同,回来就有材料涌现出来,于是就的运笔。红花草老师给的“养心养情养神养韵养境界”,这几个“养”真好,我觉得通俗地说就是养个好心情吧。遥握,期待佳作,谨祝秋祺!
9 楼        文友:石叶六        2024-08-22 15:43:30
  偶然有一块暂时不开发的地和朋友一起种的一些青菜、萝卜,白菜,东北这儿刚出些苗,一个萝卜一个坑,学着溅苗,能摘下不少萝卜缨子,我非常喜欢那淡淡的辣、浅浅的涩的清新味道、还很有嚼头,原来只知道像蘸酱菜那么个吃法,看了老师的文章才知道萝卜缨子是个不可多得的美味还, 多谢老师的指点,我要让萝卜缨子发挥最大的魅力!
回复9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8-22 15:54:17
  我也看到了,东北和内蒙古都是这样,很多小小的闲地,只要勤快,种草种菜是会满足我们的,而且我都想跪在那片地里,黝黑的黑土地,我深爱。可能东北的吃法很多,我们这里,只是在春天枯菜的时节补上,我们孩子不大喜欢,但抢着吃就好吃了。我也喜欢小萝卜叶包包子吃,通嫩的,很鲜很美。再谢石叶老师留墨和喝彩交流,祝你开心!
10 楼        文友:欣然花开        2024-08-22 15:58:54
  心和眼在草原上弹奏一曲,绿波荡漾,满眼的绿。草原不仅有美食,温暖的人,更有无数的美景,怀才老师又重新提取草原的美,围绕“绿”绽开衣服画,优美曼妙。感佩老师才情!问好老师创编快乐,秋安!
随心而有趣的人
回复10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8-22 16:03:29
  这个时节到草原,就是无边的绿意,但和我们内地的绿色不同,而且绿色的程度也不一样,浅绿,淡绿,黛绿,浓绿,仿佛就是人工织绣的,所以喜欢,如果能珍藏,我一定收卷起来带回赠与朋友。谢谢欣然老师的给小文留墨,遥握,期待佳作,谨祝秋祺。
共 12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