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荷】汤山圣景一轴画(古散文)
汤王山下,白家滩村,有一古桑,按植物分谱,当为黑桑家族,其身粗大,五人联手方能抱合,树身开裂,内流黄水,成一大洞,洞内可容数人打牌,一枝在汶川地震前到塌,裂痕暴露,老朽不堪,但毎逢春来夏至,那枯枝梢头,仍要倔犟的还我汤山一片新叶。
树老成精,传说颇多。王莽追刘秀时,那刘秀又饥又渴,逃至汤山古桑之下,满树桑葚,青红紫黑,如珍珠玛瑙,刘秀采食此物,方得活命,看看后面追兵将至,刘秀钻进树洞,一群蜘蛛,盘丝结网,将洞弥合,王莽策鞭而过,刘秀叹曰,他年我若为帝,便封你为百树之王。
刘秀光复汉室,登上帝座之后,错封椿树为王,老桑越想越气,以至气破肚皮,流出黄水;杨树幸灾乐祸,迎风拍手,哗哗啦啦,昼夜不息;柳树姑娘以发盖面,抿嘴偷笑,笑弯了她那软软的腰;柿树老头蹲在地上笑成一堆,以至失禁,把满树软柿像稀屎一样屙了一地。
中条山林场在老桑下盖了一排平房,为林场护林员宿舍,但毎到半夜,那桑便叹息起来,风雨之夜,其声愈甚,如暗夜长箫,声传数里,令人毛骨耸然,护林员们弃之不住,渐次破败,遂成豺狼狐獾之穴。
三十年前,中国桑蚕学会普查古桑,敦煌白桑为中华第一,汤山黑桑名例第二,山东无棣黄桑排名第三。汤山黑桑一身神灵,能兆国运,文革前此桑枯死,开放后此桑复活,十八大至今,欣欣向荣,桑葚熟时,下自成蹊。
闻喜作协茅桐先生与白家滩范玉良兄来此观光,时树上树下一群学生男女及白家滩一群姑娘、老妪、少妇,或摘桑葚解馋,或掐嫩尖泡茶,或采桑叶养蚕,远处呦呦鹿鸣,引得犬儿狂吠,亳青河水哗哗,洲畔白叟垂钓,鹅鸭显阔斗羽,老蟹嫩虾争肥,满树红裙、绿带、金钗、银簪,与喜鹊、黄鹂、山莺、百灵拌嘴生气,蜜蜂满天,蝴蝶成群,和成嗡嗡的一天音响,茅桐先生静观良久,遂感而诗曰——
珍珠玛瑙,堆满一树,青红紫黑,次第而熟。
喜鹊登枝,呼朋唤友,蜂狂蝶乱,吵闹不休。
老妪采食,孩童上树,众鹊不依,与尔争斗。
姑娘少妇,裙钗飘舞,黄犬黑狗,追随其后。
老桑无言,下自成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献出一果,收回一誉,不求闻达,扎根故里。
蚕虫弱小,沉默不语,食叶化丝,结茧而归。
丝绸之路,从此织起,惠及今古,德配天地。
贞贞子叶,遇霜而黄,金鳞片片,纷纷扬扬。
医家收取,泄火祛风,一个轮回,至此完成。
桑园客人,遣辞上笔,静观此景,有了心得。
天下万物,外显于内,慨叹之余,作诗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