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莫非这也是一种乡愁(散文)

编辑推荐 【晓荷】莫非这也是一种乡愁(散文)


作者:石梁松 布衣,106.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20发表时间:2024-08-23 20:11:03

前几天跟老家的一个朋友通了电话,他说今年立秋后照样很热。趁休假他钻进深山里一个叫罐坝的地方住了几天,那里山青水秀,找了一家临河的农家小院,晚上听着潺潺的流水声,窗外树林上有片湛蓝的天空,星光稀稀疏疏却很分明,每天不需要闹钟唤醒,急促的蝉声和婉转的鸟啼拌和在一起,这是任何一部手机都设置不出来的铃声。洗漱一番顺着蜿蜒在山林里的公路走上一段,不需要设定具体的目标,走到冒汗又返回那家农家院,主人为他们也准备好了当天的早餐。
   他又说有两天的早餐非常特别,还故意卖个关子让我猜猜看。我回他说你又没请我,凭什么要我猜呢?他说早餐是一日三餐中最为简单的了,样式单一嘛。我立马调侃式的反驳了他:看来你是没有走出过大巴山,要说早餐的丰盛还真得数我们那一带,有顺着米仓古道传来的成都平原那边的西蜀美味和关中面食,也有溯嘉陵江、渠江来的巴渝名特。况且经过几千年的揉和和传承,又衍生了许多具有地域特色的本地小吃。至少上百种吧,你让我咋猜呢?这下他急了,在电话里说吃这些东西我用到这个乡土味浓郁的地方吗?给你听了别在外地犯馋。我让他说说看,他冲口而出——肠子油渣酸菜面。
   挂断电话已经几天了,这几天脑子里总是萦绕着这肠子油渣。每年冬天返家,母亲知道我喜欢吃酸菜,她都会去地里剥些青菜叶子。年复一年,她的背也一年比一年佝的更深地在地里挑拣肥大的翠绿的叶片,一抱抱地整齐的码满一大背篼,然后我们背回家。洗净、烧水烫至半熟,又一层层紧实地放入一口大缸,捂上两天,酸菜便做成了。而且愈捂愈酸,愈酸愈香。这酸菜可以做成酸菜干饭、灰水馍馍酸菜汤、连渣闹、酸菜豆腐汤……至少可以搭配出几十种饭菜来。夜晚的时候如果家人们觉得不太饿,抓把酸菜切细,锅里煎些油一炒,加上水煮沸下几根面条,一顿省事又味道极鲜的晚餐便做好了。
   酸菜面或者酸菜粉丝汤,又或者用酸菜搭配做的其他菜品都有开胃的功效。尤其是在春节期间,走亲访友中大鱼大肉吃腻了的时候入喉化油,特别开胃,每年或多或少我都能吃上几顿。但朋友说的肠子油渣酸菜面记忆起来好象还是在童年吃过,一晃几十年了。做一碗美味的酸菜面用油还是很考究的,菜籽油虽然可以用,但吃起来终归寡淡。最好还是用猪油做,鲜猪油又不如腊猪油香。每年冬天老家的人们都会宰猪薰肉,我的童年正好是包产到户的时候,虽然家家都养了猪,但粮食毕竟还不是十分的富足,尤其是经济更不宽裕,年猪宰了后便把心、舌、肚,还有背脊骨带着两扇排骨(俗称的棚棚骨)背到集市上换钱,可以制肠衣的小肠也有人收,无人问津的大肠(肥肠)便留了下来。纵然是猪下水,人们大多还是舍不得立马吃掉,洗净敷上盐腌上两天,挂在火垄上薰上段时日,再取下来洗净切成一公分左右的段片,每天取些煎油用来炒菜用。猪身上炼油的东西最好的是那两块板油,炼完后几乎无渣,最差的可能便是这烟薰过的肥肠。抓上一大把也炼不了多少油,关键是当时的生活条件也没人舍得抓一大把来做一个菜。记得每次炒菜的时候,母亲用筷子在油罐里夹出几块放在锅里——最多不会超过十块吧。灶孔的火爨得很小,火大了肠子易焦,焦了不论是油或油渣都很苦味。然后用锅铲不停地翻炒肠子,到了色泽金黄的时候,便把肠子团在锅底,用锅铲使劲地拍压,到了不大出油的时候,母亲便把油渣铲出来倒入放在灶台上那只早已备好的碗里,这时候我的肚子里早有成千上万的馋虫在蠕动,它们己顺着消化系统爬上了喉头,甚至布满了舌尖上。便
   非常猴急地端着油渣走开。肠子出油率虽说不高,油渣却非常的丰盛,我端着这些油渣大多时候是坐在灶屋门槛上品尝的,甚至大多时候是迫不及待地,不再像母亲提炼时那样耐心,有时候还烫着舌头便开始了咀嚼。还别说肠子油渣真得趁热吃,香香脆脆的,表层一咬即化,但里层又特别耐嚼。嚼后总有点意犹未尽的感觉。几粒油渣虽然称不上一顿牙祭,甚至也算不了点心,但特别地解馋,从那时起我便晓得了母亲对我的疼爱。
   肠子炼油做酸菜面是不需要捞出油渣的,和酸菜一起炒,加水一起煮,煮好后加些刚从地里摘回来的蒜叶,一碗香气四溢的面便做好了,蒜叶香,酸菜味,还有肠子油淡淡的烟薰味沁入面条,在我记忆里胜过今天吃过的任何一种面,包括时下风靡在我们四川的肥肠面,遗憾的是生活条件的改善,肥肠或熘或炖或卤或烧地端上了餐桌,烟薰炼油貌似早已消失了。没想到朋友说他在这次简单的旅行中又吃到了,还是那么地道的味儿,我想问他品尝那些肠子圈圈的时候是否咀嚼到了童年的味道,终归没有出口,因为电话这头,我已在无法停止地回忆妈妈当年给我提炼肠子油渣的情景,更何况用肠子油渣煮的酸菜面呢。
  

共 186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文章以真挚的语言,描绘了作者与朋友的交流以及由此引发的对家乡美食,和童年回忆的深情追思。文章从朋友在罐坝的惬意休假经历说起,引出了令人好奇的特别早餐——肠子油渣酸菜面。作者随后详细讲述了酸菜的制作过程和多样吃法,展现了家乡饮食文化的丰富。而对于肠子油渣的回忆,更是充满了浓浓的亲情与温暖。在物资匮乏的年代,母亲用薰制的肥肠炼油,那小心翼翼的操作和作者迫不及待品尝油渣的情景,生动地刻画出了生活的艰辛与母亲对孩子的疼爱。肠子油渣酸菜面不仅仅是一道美食,更是童年的珍贵记忆和家的味道的象征。它承载着作者对过去岁月的怀念,对母亲深深的眷恋,以及对家乡淳朴生活的热爱。如今生活条件改善,这道传统美食渐渐消失,但朋友的偶然品尝,再次触动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柔软。文章最后,虽未向朋友询问是否咀嚼到童年味道,但字里行间的那份留恋与感慨已不言而喻。整篇文章情感真挚,通过美食这一独特视角,让我们感受到了岁月的变迁和亲情的永恒,引人共鸣,令人动容。非常不错的一篇文章,文章情感充沛,描写细致。佳作力荐共赏,感谢老师赐稿晓荷社团,欢迎继续来稿。 【编辑:陌小雨】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陌小雨        2024-08-23 20:12:08
  此文情感真挚,由朋友提到的特别早餐展开。讲述酸菜制作与肠子油渣回忆,凸显亲情温暖与生活艰辛。此面是童年珍贵记忆,承载诸多情感。虽美食渐消,但触动仍深。借美食写岁月变迁,亲情永恒,令人共鸣动容。
山本无忧,因雪白头……
回复1 楼        文友:石梁松        2024-08-23 20:53:41
  谢谢编辑和美评
2 楼        文友:汪震宇        2024-08-26 10:32:10
  这篇文章充满了浓浓的乡愁与对童年美食的怀念。作者通过与朋友的通话引出了罐坝这个山清水秀之地以及特别的早餐——肠子油渣酸菜面。接着详细描述了母亲制作酸菜的过程,以及酸菜的多种吃法,展现了家乡的传统美食文化。对于肠子油渣的制作,作者描写得细致入微,从炼油的火候到油渣的口感,再到母亲的动作和自己迫不及待品尝的样子,生动地刻画出了那个物质匮乏却充满温情的童年时光。最后,对肠子油渣酸菜面的描述更是让人垂涎欲滴,那独特的香味仿佛穿越时空,萦绕在读者的心头。文章语言质朴,情感真挚,让读者感受到了作者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