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去抓住草原朵朵云(散文)
一
有时候我不甚喜欢在一个景点的框架里看风景,少了随我任意取景的可能。所以,草原上的云,我特别关注。同行的朋友志骏说,到内蒙古草原,就要专注地低头看草绿,放眼望绿原。我不同意。我走极端,举目望蓝天,蓝天有形象万千的云,云朵朵,行迟迟,把心交给云,带不走,也不肯丢下。他附和我说,在草原,眼睛上上下下都是享受。
我从实用主义出发,告诉车上的朋友,一定要去草原治疗颈椎病,头一定要仰起90度向天,不怕“仰天大笑冠簪落”,(辛弃疾句)随便薅一株草就当簪子,绿簪赛翡翠呢。这样的诗意一下子活跃了气氛,似乎此行只为仰天看云朵。
他还问我,为什么这么喜欢云?这是一个特别浪漫的问题。我始终觉得,云是有故乡的,不然何以那么多情。云的故乡在草原,云不是天上的一种气象,而是为了和草原呼应而恋恋不舍,这才是乾坤大义。
我进一步摆出云的气象——时而化作一群牛羊,漫卷而来;时而变成一团团棉絮,和草原的绿交相游戏;时而化为飘逸的绫罗,如舞女长袖飘飘。如果云不在故乡,怎么能这样变幻万千为之表演呢?看看草原的云,朵朵倦游着,这番情态,就是“倦游思故乡”。(苏辙苏辙《和子瞻煎茶》)
故乡才有野场的表演,室内收不住云。有歌曲,名字是颠来倒去,“故乡的云”,“云的故乡”,云起草原,永远带着故乡的意境,于是,无论多远多高的云,都被故乡的绳索系住了。
任何物象,走进审美的视野,都会蝶变为意境,成为境界,也让我们产生不一样的观感,俗与雅,在这一刻也就有了重合。
二
可惜我找不到天上那群云,是谁扬鞭赶来的。绵绵的羊,笨笨的牛,都是云朵做的,云是带着灵性的,有点模仿着草原的牧羊牧牛的样子,艺术一定来自生活,我有根据。那草原上的牛羊是什么?是天上的朵朵云钟情于草原而飘下的,君不见,夜晚的时候,草原的朵朵云都收归在栏里,生怕随便游荡而没有人欣赏。
云飞天,云又落地。谁不爱这上天下地的云?佛家说,看云不是云。意思是要看到心中最渴望的东西,抓不住,可以感受得到,审美就回答了这个问题。
云朵并不高傲,它极力把蓝色的草原当作天空。车行驶在草原间的柏油路上,那些云突然有着兴致一般,追赶着我们的车,我的视觉还是发生了问题,原来云朵是扑进了草原的怀抱,投下云影,混进了羊群里,羊儿举首,吻着,云疼了,马上移开,朵云如花,说不出是什么花种,似牡丹,如玫瑰,都是纯净的白,变幻瞬间,需要用心捕捉,否则一眨眼就消散。也许,美好总是偏爱瞬间,所以常常让我们错过很多。云又扑向草原的野花,天上草上的花相会,诉说着花的心事,我不敢去问,默默地看,生怕惊走了云。
我常常琢磨“幸福家园”的意思,原来云朵和草原就是这样诠释着“幸福”,说简单吧,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我们对幸福的感觉往往并不觉得兴奋,好像本应该如此,其实,读读草原的云,也就有了庆幸的获得感。
柔风也给草原一派如锦如缎的柔意,此时的云,有了表演的欲望。我建议司机老高停车坐观云,就想要一份情调,哪知老高更是懂得云,早想找一个云朵的地方。他把我们赶下车,一律地席地草原,仰首观云。
同车来自齐齐哈尔的蔡女士说,你们看,一幅中国地图飘来,大家一齐看向云,有的用手捧住,那一刻,所有人,心中都有一幅图,胸藏祖国山水。蔡女士说她在“鸡冠”上;老柳说他在“鸡胗”里,他来自贵州,是最美的位置;年轻时曾在福建当过兵的老张说,台湾宝岛是鸡下的蛋……我们大多数来自威海,是藏在“鸡胸脯”里,我们开始了寓意联想,觉得我们在这个位置是最有心怀的人,仗着威海人多,简直要跳起来,把自己挂在鸡胸脯那个位置。大家也有失落,可惜一车人,不是来自四面八方,不然,我们会一个个安排好故乡。看云识天气,这是自然知识;看云图寻找故乡的位置,这是情感表达。
非常应景,此时是清晨6点的样子,“雄鸡”开始鸣晓了。那幅“云图”就像是被雄鸡用鸣声唤出来的,有人学着鸡鸣,惹得我们一阵欢笑,也把笑声给了那幅中国地图。手机几乎同时对准这幅“云图”,留下最美的云影。回到车上,有人说,以后导航不用“高德”“百度”了,我们有“云图”。
真正高雅的情趣是用丰满的主题表现的,一趟内蒙行,看云满足一颗爱国心,这云朵早胜过诗句了。
三
天上的云无形,有形也是万千之形,难以辨析,但我们找到了飘落在草原深处的云,云朵万千都是水,变成了一条流动的云,那就是霍林河。我们无法看到科尔沁草原的全貌,但这条河是科尔沁草原的流动主题,把云水穿起来,变成一条流线型的云,匍匐于草原,再也不思天上,千万年飘在地上,逶迤三千里,追赶这最东方的太阳。
我们的想象力完全可以超越自然的属性,找到我们情感需要的意象,审美的格局总是超越了我们的认知,否则审美的意义就不能达到极顶。
人生多忙碌,我们也因此生出喜欢云朵在空中悠闲的羡慕,那种懒散,也是一种从容。风有时候就喜欢跟云朵玩儿,低垂的云朵,会被风撕碎,却有相聚一起,不跟风较劲,随意舒卷。撕成碎片的云朵,照样要随形就势地拼成又一幅图案。这种变化,让人目不暇接,心在这种拼接中总是有所期待。太阳的光线更喜欢穿透一朵朵云,光线成了一把利剪,一剪下去,裁成衣料,要给天空穿上一袭很美的服饰。我喜欢这个“裁”字,觉得诗意满满,“裁为合欢扇”,“裁彼双丝绢”,“裁为合欢被”……搜遍古诗,这些意象在云上都能找到,却又不能尽意。这种审美的不满足,恰恰就是美妙的体验。
草原行进遇见雨,据说是一种幸运。我遇到了。云朵被黑色的气流瞬间染了,成了乌云。就像梦中的白兔突然变成灰兔,天空为我们变着魔术一般。于是变成碎碎的雨花,车上有人说这是杏花雨,这想象力够大胆,哪有杏花?季节不对。但我马上觉得又是合理的,浪漫可以超越一切真实的东西。我读书,一直不解作家迟子建写刘震云,题目是“一朵乌云”,她说,刘震云是一朵云,一朵乌云,当闪电击穿它时,会洒落倾盆大雨。是啊,没有雨意的云彩,只能是一种点缀。刘震云的文学能够抓住云生变的那一刻,他就是“乌云”。灵感需要条件,乌云制造了气势。浪漫的人,流浪的人,常常自拟为一朵云,那就应该接受雷电的洗礼,产生一切变化的可能。
一碧如洗,只有在草原可以获得这样的美感。穿过雨阵,蓝天碧色,就像在清水濯洗了上万遍,不带一丝的杂,此时的云朵有了特别的动作,纷纷在蓝天的绸缎上绣起了花儿,我叫它“云花儿”,只用两色,蓝和白,这是功夫,不靠缤纷色系,就像武术家,单靠拳脚也可胜十八般兵器。
四
草原的云,都带着故事,让我觉得草原的云是不敢寂寞的。云的故事没有声音,不必讲出,云是自知。有时,似无脚的山,翻滚过来,有泰山压顶之势;有时,就像斧削的悬崖,一倾而力压万千;有时,变成繁茂的白色的树,排起森林的架势;有时,如奔驰的白马,在女人的心中一定是最了不起的白马王子……
令我发生一些想象,想追究这些形象如何产生。应该是在天幕的尽头,或者在某个山上,一定站着一位丹青手,他的画笔是天神所赠,蘸着太阳的五彩颜料,不停地画啊画啊,他永远不累,因为每一幅,都是不一样,不是临摹,而是写真,他永远充满了兴趣。
志骏一直提醒我低头看草原。琥珀色的阳光,那么轻柔,似乎不敢搅动了天云的布局,一碧万顷的绿草,舒展地铺了卷卷了铺,直与地平线一端的云牵手比肩。隐约里,几个蒙古男女,骑马追着羊群牛群,又像是为了追赶逃跑的云。我们的镜头取不了他们的面容,只能留下一个个矫健的身影。珍珠般的洁白羊群,是真的流动在原野上的白云,一朵朵疏淡飘逸,恣意而又秩序井然地在叠涛层澜中腾起一片片涟漪。
还是要停车,赶路不是我们的任务。走累了,心不累,耳朵好像特别灵,没有丝缕杂音。牧歌传来,听不清歌词,都是蒙语牧歌,哦,这是声音造的云,飘在了牛羊的背上。
午后,我们还在扎鲁特旗的草原逗留,宁愿走不出草原的云,愿被云裹挟了,随便去往何处。白云终于累了,我们也希望白云应该歇场了,垂西的阳光,来看云了,金色打在了牛羊上,闪着金光,很刺眼。哦,阳光融化了云,要把草原上牛羊当云一样赶进栅栏,珍藏起来。
看云,看得飘起来了,随流水,跟流云,一路云相伴,收尾了,车上的朋友总结道,这一趟草原行叫“云游”。
浮云游子意。见浮云,想身世,如浮云无归处,这是感慨。我们眼中的云,起伏于草原,我们这些游子,生出更爱草原更爱云的心意。我们是一日游草原的游子。
云游的感觉还是要在赶路上议一议。我们来自大海岸边,见过海上的云,那是海水要制造波澜壮阔的预言;草原的云,是为了无限次地和绿草亲近,构成了立体的风景,是为了给草原刺绣。
回家再看海上的云,一定想着草原的云。草原上的朵朵云,都被我的眼光牢牢地抓住了,再也逃不出我的视野。
想起“云卷云舒”这个诗意的词组,一直没有注意其出处,原来出自陈眉公的《幽窗小记》,这就对了,视窗小了,云的状态就是卷舒的格局。在草原,那是云翻云涌,压根就想不到“宠辱不惊”,是难得的心潮澎湃,想摘云欲驾云,人生狂放当走进草原,抓住漫天流荡的云。
有个成语叫“白云苍狗”,我抓住的只能是瞬间的影子,世事变幻,难料其变,懂得了云,就不要为其难料而惆怅,随着“云游”,或“坐看云起时”,在匆遽的云影里,安一颗闲适的心。
朋友志骏还是戏我:草原的牛羊你没有抓住一只,却抓住了草原的朵朵云。他掰开我的手,意思是问我抓得住吗?我告诉他找错了地方,云在心上闲适地游着……
2024年8月24日原创首发江山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