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云水禅心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云水】边城石榴红(散文)

精品 【云水】边城石榴红(散文)


作者:绿池朱华 秀才,1489.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508发表时间:2024-08-24 14:42:14


   十年前,我在大妹手机里看到一张照片:大妹夫坐在一户维族人家的火炕上,炕上铺着编织大花的毛毯,他面前摆放着几个大盘,满满地盛着油撒子、葡萄干、核桃、香梨、纸皮糖,白花花的煮鸡蛋,最耀眼的当属一盘又大又红的石榴。身穿警服的大妹夫抱着卷发大眼、穿着开裆裤的维族男婴,那孩子在他怀里并不安生,张着双臂,蹬着双腿似乎正想抓取盘里的鸡蛋,看来他对眼前的美食很感兴趣……
   我问大妹这是在哪里拍的照片,大妹说新疆的公务员响应政府号召,都在南疆认有维族亲戚,这就是他们在喀什的维族亲戚家。我不由地仔细看了看照片,大妹夫坐在炕中央,左边坐着男女主人,都是四十多岁,黝黑的皮肤,粗糙红润的脸颊,憨厚善良。右边坐着一位慈眉善目的维族老妈妈,深深的皱纹里泛起掩饰不住的笑意。
   后来,我和大妹通电话也会不由自主地谈起他们的维族亲戚,比如亲戚家的羊群队伍壮大了,他们家的枣子丰收了,大妹夫上次去亲戚家给三个小孩量身定做了三身新衣服……我问,你对他们这么好,他们对你们好吗?大妹说,当然好啊!维族同胞待人真诚,每次去亲戚家,他们都会拿出家里最好的东西招待客人,走的时候又要硬塞给大妹夫干果、羊肉,不过大妹夫不能违反群众纪律,就没有拿。大妹夫在一旁插话:“人和人重在交心。最初我们去的时候,村子里的人对我们很冷淡,现在我们一进村,路边玩的小孩子都会跑过来,先给我们敬个礼,又把他的小脏手在袖子上擦一擦,跟我们握手……”
   秋天,我看见大妹和大妹夫在朋友圈替他的维族亲戚推销和田大枣。打开视频,大妹正在剥石榴吃,说是她家的维族亲戚邮寄过来的:“喀什的石榴又大又甜,汁水又多,第一茬石榴成熟,亲戚就先给我们寄来一箱。现在,我们就像石榴籽一样团结啦!”
   第二年暑假,我去乌鲁木齐看大妹,正遇上她的维族亲戚来家里,那个壮实的维族男子给他们带来了两大筐葡萄,一边瓮声瓮气地介绍说,紫红色的那筐,叫玻璃翠;淡绿色的那筐,叫水晶葡萄。大妹和妹夫很感动,说路途遥远,还送葡萄过来,太辛苦了!又扭头给我翻译那男子的话:从喀什到这里坐火车很方便,睡一天一夜就到了。妹夫一家对他们家那么好,他们也要回报一下才安心。
   我在一旁看着,很羡慕大妹家在这个情感稀缺的时代多了一门亲戚,又被他们之间诚挚的情意感动。看来,人和人亲近,并不仅仅靠血缘维系,付出真心,就会收获真心。
  
   二
   妹夫告诉我,维族同胞憨厚、善良,待人真诚、热情,当初他周围的好多同事在政府号召下,都在南疆和维族人家结为亲戚,没想到几年下来,互相走动,竟结成了真正的亲戚。
   妹夫的话激起了我的好奇之心,我也想趁着假期在新疆好好逛一逛,了解一下内地人眼里神秘的马背民族。
   可惜新疆太大了,这次,我仅走到那拉提大草原。
   我们骑马登上那拉提空中大草原,给我牵马的小伙子干练又帅气,看他头戴方角小花帽,身穿缀满亮片的黑色马甲,我便问他,是维族吗?小伙子说:“不是。我是哈萨,哈萨克族,你知道吗?”小伙子普通话说得很标准,我不由讲起了大妹和维族亲戚的故事。
   哪知小伙子听完,淡淡一笑:“这有什么?我们哈萨和汉族那可是两千来年的亲戚了!”
   原来小伙子是新疆大学的学生,趁着暑假在当地旅行社打工,想给自己赚些学费。他打开话匣子,开始给我科普一段古老的历史:“话说两千年前,在中原,正是英明的汉武大帝时期,他先后派了两位公主和西域强大的乌孙国和亲,一位叫细君公主,一位叫解忧公主。这乌孙国,就是世代居住在那拉提草原的哈萨克族。你说,我们算不算亲戚?”
   哈哈,这样说来,还真算啊!遥想两千年前的公主和亲,不乏政治目的,但两位公主以和亲为使命,促进汉族和少数民族融合,至今都是草原上美好的传说。小伙子递给我一瓶薰衣草精油,是“解忧公主”牌的。解忧公主,那位聪慧又坚毅的公主,穿越两千年历史风尘,依然活在草原人民的心中。草原,就用这种方式世代铭记着她,表达民族团结一家亲的美好愿望。而我,一个两千年后的小辈,竟能在草原上蒙受两位公主留下的福祉,被兄弟民族看作亲戚,偶遇意外的惊喜。
   那拉提草原之旅结束,我们便驱车前往昭苏,去拜谒“汉室和亲第一人”细君公主的陵墓,陵前伫立着两米高的汉白玉公主雕塑,面容柔美,衣袂飘飘,与远处巨大的广告牌相辉映,广告牌上方火红的石榴炸裂开,晶莹的石榴籽挤挤挨挨。下方是习大大语录:“我们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那一刻,我感动不已。
  
   三
   天命之年已过,我的生活变得自由而率性。机缘巧合,我来到了西双版纳,暂居在一个叫橄榄坝的地方。
   众所周知,西双版纳是傣族自治州,但其实,这里除了傣族,还杂居着许多民族,如基诺、布朗、哈尼族……生活在这里的汉族,大多来自湖南,当年响应毛主席号召来西南边陲支边,被称为“英雄的拓荒者”,西双版纳从昔日的荒凉、落后变成了今日富庶、繁华的旅游胜地,他们功不可没。汉族和傣族比邻而居,多少年过去,你家姑娘嫁给了我家儿子,我家儿子又娶了他家姑娘,大家结成亲戚,甚至亲上加亲。至于其他少数民族,基诺、布朗、哈尼族之间更是和睦相处。民族之间的界限早已变模糊了。
   人都是社会的。在这里生活,就免不了要和周围的人打交道。于是,我知道了,傣家的姑娘都姓“玉”,小伙子都姓“岩”。半年不到,我就有了几个叫“小玉”“小岩”的朋友。平时,这个小玉送我一挂香蕉,那个小玉送我一袋芒果;至于上街偶遇一位骑电动车的小岩,顺道或者不顺道都会载我一程。我独处异乡的生活,可以品尝傣家独特的美食,品尝傣乡甜蜜的水果,也收获着一大波善意和温暖。
   火红的凤凰花开了,傣族的泼水节到了,一位小玉邀请我去她家过节。傣寨里真是宽敞、干净,宽阔的水泥路两旁,矗立着一幢幢金碧辉煌的傣楼,傣楼边的香蕉树、菠萝蜜树、芒果树四季果实累累,从楼角垂下的盆景,长着一簇簇鲜嫩翠绿的多肉。小玉的家人到门外迎接我,我们坐在竹椅上,品尝摆满竹桌的傣家美味:剁生、酸肉、包烧饭、烤鱼……还有过节必做的豪哆嗦。小玉的妈妈,一位慈祥的傣家老人家,拉着我的手,一个劲儿让我吃饱。
   在这个美好的节日,傣家特有的祝福是必不可少的,但又怕不习惯泼水,让客人受凉,老妈妈拿来瓶装水,轻轻洒在来客的脖颈上,然后大家齐喊:“水,水,水——水——水……”在欢快的祝福声里,我平生过的第一个傣历年也进入了尾声。此后,小玉家就成了我常去的亲戚家。
   不久,我下楼走得太急,右脚踝在楼梯口崴了,在床上躺了几天后,可以走路了,但是每一步都走得小心翼翼的。一天,我出门买菜,一辆电动车停在我身旁:“姐姐,你的脚怎么了?我就说怎么几天都没看见你。”我一看,这位小玉是我寄快递认识的,家在附近的寨子里。我说不小心崴脚了,她热心地说,她老公有祖传的傣家药膏,给我贴几幅就好了。可是她老公去割胶了,只能中午有时间回来,这样吧,她中午骑电动车来接我去她家,贴完膏药再送我回来。
   西双版纳的中午是很炎热的。药膏需要一天换一次,小玉就天天中午冒着大太阳来接我,到家后,又吩咐她老公赶快给我换膏药。换好膏药,小玉家里的午饭也做好了,小玉热情地招呼我吃饭,吃完午饭,她又骑车载我回镇上上班……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十天,到我的脚消肿不疼才结束。当我提出要和小玉结算药费的时候,小玉生气地说:“看来你还是没有把我当作妹妹啊!”我只好作罢。
   在傣家,“玉”专指女孩,那么,“小玉”就是“小妹”了。在西双版纳生活的一年多时间里,我拥有了几位傣家小妹,她们已经是我生活中最重要的亲人,是没有亲缘关系的亲戚。用真诚打动真诚,用真心换得真心,生活的路就会越走越宽,亲人就会越来越多。
   又到金秋,西双版纳的大街上摆满了红彤彤的石榴,精明的商家剥开几个果实饱满的招徕顾客,那晶莹剔透的石榴籽挤挤挨挨,好团结啊!这不会是从遥远的新疆喀什运过来的吧?于是,我给大妹打电话:“我在这里有亲戚了!”并把和一位美丽的小玉的合影发给她,这次,轮到大妹羡慕我了。接着,她兴奋地说:“我有维族亲戚,你有傣族亲戚,我们的亲戚队伍越来越庞大啦!”是啊,在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国家里,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民族本就是一家!
   2024年8月22日于西双版纳
  

共 333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篇有关边城石榴红的精彩散文。作者从大妹手机中的一张照片说起,照片里大妹夫怀抱着维族男孩,坐在一户维族人家的火炕上,面前摆放着果盘,盛着各种各样的食品。大妹夫边上还坐着男女主人和维族老妈妈,这几个人都是大妹夫一家在南疆认的维族亲戚。维族亲戚热情好客,对大妹一家特别真诚厚道,还邮寄石榴、送葡萄给他们。大妹一家待维族亲戚同样热情真诚,还帮他们在朋友圈推销和田大枣。大妹一家和维族亲戚他们毫无血缘关系,却传递着最深的情谊。作者也去了一次大新疆的那拉提空中大草原认识了一位哈萨克族小伙,通过和小伙聊天得知,因为汉朝公主和哈萨克族联姻通婚,才成了亲戚。作者时至今日又去了西双版纳,暂居在一个叫橄榄坝的地方,在那里,作者又认识了傣族姑娘小玉、傣族小伙小岩,泼水节时,受小玉邀请,去了她家,感受到他们一家人的热情招待。在作者脚崴了之后,小玉带着作者贴膏药,还和小玉处成了亲戚。此后,作者还认识了几个傣族小妹,和她们关系甚好。这就像那首歌里唱的“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民族本就是一家!”文章情感饱满,文笔清新流畅,温暖动人,字里行间流露出满满的真情。感谢绿池朱华老师的精彩分享,精彩美文推荐共赏。祝老师创作愉快!生活开心!【编辑:梦在何处】【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825000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梦在何处        2024-08-24 14:47:16
  边城石榴红了,可以感受到新疆维吾尔族人的热情好客,真诚厚道。作者也感受到哈萨克族人的人情真诚,人与人之间的感情都是相互传递的,也感受到在祖国这个大家庭里,全国各族人民是一家,其乐融融,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
梦在何处
回复1 楼        文友:绿池朱华        2024-08-25 09:22:12
  感谢梦在何处老师的精彩编按语!我的很多文章都是您辛苦编辑的,你对拙作的精准解读,升华了作品内涵,也激发了我写作的信心,感谢老师的辛苦!敬茶一杯!遥祝秋安!
2 楼        文友:梦在何处        2024-08-24 14:48:46
  文笔清新流畅,情感饱满真挚,画面感强,富有感染力。再次拜读欣赏,祝老师创作愉快!生活开心!
梦在何处
回复2 楼        文友:绿池朱华        2024-08-25 09:24:48
  曾经有首经典老歌《吐鲁番的葡萄熟了》,讴歌新疆军民鱼水情,现在我们礼赞石榴红,也歌颂我们这个统一的多民族大家庭团结一致的美好愿望!
3 楼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4-08-24 19:31:47
  这是一篇反映各族人民和睦相处的温暖动人的精彩美文。作者的妹夫是一名作为公务员,认维族亲戚,维族人热情好客,妹夫帮他们推销农产品,相互走动关系越来亲密。历史上,汉族和少数民族本来就结亲,细君和解忧两位和亲公主从古到今受到少数民族尊敬和喜爱。作者去云南西双版纳,也被傣族人的热情和善良深深感动。作者通过自己的切身经历和感受,讴歌赞美了各民族团结互助,和谐友好的情谊。画面唯美,情感真挚丰沛,笔触沉稳自然,主题积极深厚,富有感染力。好文章拜读学习,感谢绿池朱华老师带来的精彩美文,祝老师秋安笔丰,生活愉快。
淡淡的云彩
回复3 楼        文友:绿池朱华        2024-08-25 09:27:01
  感谢云彩老师悉心指导与阅读!人到中年,也曾游历到很多地方,从大西北到大西南,见识了各地的风土人情,也感受到各民族团结一致,向往和平的心愿。今天,我就把自己的感受写出来,和大家分享。
4 楼        文友:乡笛        2024-08-27 19:29:24
  文章对民族团结,共创美好进行了描述。文字流畅,描写细腻,引人入胜,耐品耐读。祝贺文章荣获精品。
5 楼        文友:华为        2024-08-27 22:45:20
  立意高远,情深意切!向老师学习!祝佳作连连!
文章是心灵的窗户,以文发声,以文生情,以文为友,相伴终生!
6 楼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4-08-28 07:03:37
  恭喜绿池朱华老师佳作获得精品!感谢老师不变的支持,问好老师。期待更多精彩呈现。
淡淡的云彩
7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9-06 20:34:06
  真有好故事,写得入情写得动情。怀才抱器拜读。问候朱华老师秋祺!
怀才抱器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