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微型小说 >> 【东篱】背姐(微小说)

精品 【东篱】背姐(微小说)


作者:韩格拉图 举人,4517.93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860发表时间:2024-08-25 07:01:54

“名”如其人,郝问从小就好奇心重,凡事总喜欢问几个为什么。
   郝问的大舅小时候感冒发高烧,好了后就变成聋哑人,说是烧的,郝问就一直困惑,是什么样的一把火烧毁了大舅一生的幸福。从小郝问就记得,大舅听力尚可,只是说话口齿不清,偶尔“蹦”出个字词,能听懂,其他部分全靠声带振动,发出模糊的声音。平时,谁也不在意,也没人计较,反正和他交流时,连说带比划,双方都能明白是什么意思。
   这次,大舅不知道怎么听说郝问的母亲住院了,不顾自己年迈多病,非逼着表弟,开车带他到县医院看望母亲。一进病房,见到躺在病床上的母亲,他怔怔地看了会儿,几年未见,像不认识了似的。见母亲转过脸看自己,大舅开口了,叫了一声“~姐”(这里用~代替含混不清的发音部分)大舅就擦起了眼泪。接下来,又咿咿呀呀说了些话,大意郝问听出来了,他问母亲什么病,好没好些。母亲本来就患有老年痴呆症,雪上加霜,又得了脑梗,需要住院治疗。也许有心电感应,几乎失语的母亲听见大舅喊自己,竟清楚地叫了声——大哥。事后郝问问妹妹,也许是自己没听清楚,大舅是家中排行老大,母亲排行老二,怎么管母亲叫姐?妹妹说,他没听错,大舅是在叫“姐”。妹妹也满腹狐疑:“咦?是啊,怎么回事?”郝问想,别在意,大舅毕竟八十六岁了,这个老大舅,管妹叫“姐”,老糊涂了。
   小时候,生活在乡下,郝问曾以为母亲是他们家中老大。可能是母亲婚后太过操劳,家里家外一把手,带郝问兄妹四人,还要去生产队干活,挣工分,帮衬父亲。皮肤粗糙,刚到四十岁,就长白头发了,看着比大舅老相。都说聋哑人两耳不闻窗外事,没心事,没烦恼,年轻,难怪大舅四十几岁的时候还像个小伙子。
   “妈,您和大舅倒底谁大?”有一次,郝问终于没忍住,问正在洗碗的母亲。
   “当然是大舅大了,大我两岁。“母亲没犹豫,抬头就说,手里的筷子搓得哗哗响。
   “那我怎么看着您比大舅大呢?”真是应了童言无忌,郝问想啥问啥。
   “乱讲,怎么?嫌妈老了?”母亲脸上闪过一丝苦笑,说着,又去拿起笤帚扫地。
   郝问赶紧否认。但郝问那样直来直去,地垄沟里跑火车,根本没顾及母亲的感受,想来真是愧疚。
   一天雨后,郝问跟母亲去自留地里摘豆角,碰到从河边放牛回来的大舅,他浑身上下都湿漉漉的。打过招呼,母亲讲,大舅打小就能吃苦,不能念书,十五六岁就跟着大人下地干活了。姥爷也没让母亲去上学,每天要帮有严重腰椎病的姥姥做三顿饭,还帮着姥姥带最小的弟弟妹妹。那时重男轻女,姥姥在生了母亲之后陆续生了两个男婴,都意外夭折了。为了再要个男孩,又拖着病躯,生了一女一男,也就是郝问的老姨和老舅。大舅憨厚,只要有空,就过来帮母亲,比如抱柴、生火、挑水,这时候,母亲才可以歇歇。当然,村里谁要是敢欺负和嘲弄大舅,都是母亲挡在前面,所以村里有人给母亲起了外号——“辣椒酱”,泼辣而且倔强。
   没想到的是,大舅看望母亲刚刚过去半个月,自己也住进了县医院,旧疾复发,一会儿昏迷一会儿清醒。母亲还没出院,虽然脑梗导致言语困难,但头脑有时明白着呢,明白的时候就像一个正常人,耳朵比雷达都灵敏。妹妹趁机向她求证“~姐”的事情,她却莫名地摇头。但她从郝问和妹妹的谈话中,却听到了大舅病重这个坏消息。好了,闹了几次,不消停。无奈,只好答应,带她去看看大舅。表弟微信里说,大舅情况很糟,医生都叫他们准备后事了。
   从七楼到五楼,郝问和妹妹用轮椅,将母亲推到了大舅的病房里。来到大舅病床前,看到满头白发的大舅,浑身插满管子,母亲竟然挣扎着要站起来,想要扑过去,嘴里连喊着“大哥,大哥”。可能是母亲声音特响的缘故,大舅竟然缓缓睁开了眼睛。人是有着强烈的求生欲的,弥留之际,下意识里,他会抓住每一双手,每一声呼唤,奋力在死亡之海里游着。“~姐”,衰弱的大舅,好像攒了口气,用力回应一声,就又昏迷过去。母亲不再吱声,她心里明白,当年,舅妈生完两个孩子,就跟一个生意人跑了,一辈子没享什么福的大舅将面临着什么,瞬间,老泪纵横。边给母亲擦泪,郝问边想,这老兄妹俩,相伴八十多年,多不容易啊!?还有,他又叫母亲“~姐”,一定是大舅的神智已经不清醒了。这种时候,自己别乱讲,万一听错了呢。
   大舅病危,郝问的老姨老舅,从外地赶回来了。老舅年轻时当兵,转业分到贵州凯里工作,就在那里定居了。老姨嫁给了同村的一个闵姓小伙,后来,公公落实政策,回到了北京,老姨也跟丈夫一同进京了。当晚,大舅走了。之前一天,母亲出院回家了,没把噩耗告诉她。郝问兄妹商量下来,等她身体恢复一阵子再说,反正,大家说话小心着点,她暂时也不会想起。
   送走大舅,烧完“头七”,也陪过几天母亲,老姨老舅就要回去了。表弟在饭店订了一桌饭,给他们送行。郝问也应邀参加了。饭桌上,他们忆起大舅生前的点点滴滴,也自然提到了郝问母亲。曾经,村里人总是见到他的母亲,背着老姨遛街,老姨大一点,郝问母亲就背着老舅,领着老姨。“嗨,后来村里人,见到大姐就说,你可真是个‘背姐’!”老舅喝了一盅小烧说道。郝问借机发问,老舅红着眼睛告诉郝问,他母亲的小名叫背姐,“是背东西的‘背’。”哦,原来大舅说的“~姐”是“背姐”。
   “可不是,我和你们老舅都是你妈背大的。“老姨看郝问有些惊讶,瞅着郝问又补充一句。
   “那时候,有人说大姐运气‘背’(读bèi),但大姐从不吭声。”老舅说罢,有点哽咽,又喝了一盅。
   说着说着,大家都举杯,祈愿母亲她老人家能长命百岁。同时,感慨岁月无情,大家这么快就老了,不无伤感,眼里都蓄满了泪水。
  

共 225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亲情是连着血液刻在骨子里的情感,哪怕已经是华发满头的耄耋老人,血浓于水,在心中兄弟姊妹永远情深似海。这篇文章讲述的就是感人肺腑的兄妹亲情,八十多岁的大舅,竟然喊妹为姐,也许并不是人真正的糊涂,而是老人内心深处对妹妹的敬重和爱戴。为了家庭,为了哥哥,为了弟妹,文中“背姐”没有上学,不仅照顾从小烧伤成为半聋哑人的“大舅”,不许别人欺负他,以至于村人喊她“辣椒酱”;还要带弟妹,从小弟妹在她背上长大,个中辛苦不言而喻。她成了别人眼中的“背姐”,为了家庭,为了兄妹,那颗亲情大于一切的灵魂,高贵而伟大,她付出了太多,奉献了太多,牺牲小我,成全大家,自然也赢得了姊妹们的拥戴和爱护。她就像家中排位第一的大姐,从另外一种意义上讲,长姐如母,成了他们心中最尊敬最亲的人。即便兄妹二人生病住院,依然坚持要去探望对方,白发苍苍的老人,一声呼唤,一句回应,已胜却万语千言。作者用平实的语言,给予这篇小说丰沛的情感基调,人物的鲜明特征尽显,主题的意义令人感动之余,更是给人留下难忘的画面视觉感。文章篇幅不长,内容厚重,情感澎湃,撼动人心底的柔软,引人共鸣。运笔流畅,血肉丰满,脉络清晰,立意深远。不错的微小说,问好作者,感谢赐稿东篱,推荐赏阅。【东篱编辑:风轩】【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826000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风轩        2024-08-25 07:09:31
  问好韩格老师,血浓于水的亲情,现实中很多这样的老人,哪怕腿脚不便,依然要去看望姊妹,文中的背姐更是令人感动。情感深沉的文字,拜读学习好文,秋天愉快。
风轩
回复1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4-08-25 08:13:23
  谢谢老师的精彩编辑!这晚上,被这小文弄得不得消停,抱歉。这个母亲是真实的,故事的部分情节也是真实的,只是我的驾驭能力有所欠缺,感觉还缺少些东西。写小说方面,我还要多向文轩老师及各位老师学习,初级水平,多些包容和鼓励。顺祝秋安,笔健!
2 楼        文友:滴善斋        2024-08-25 07:27:57
  此小说以平实语言,讲述兄妹深情。“背姐”无私奉献,亲情大于一切。兄妹病中仍探望,令人动容。篇幅不长却内容厚重,情感丰沛,人物鲜明,主题深刻,触动心底柔软,不愧是优秀微小说!问候韩格老师,顺祝秋祺!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经师易得,人师难求。
回复2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4-08-25 08:15:40
  小文没有太曲折的情节,几乎也没吊读者胃口,因为部分情节是真实发生的故事。可惜,我这写小说水平,仍在起步阶段,谢谢老师的包容和鼓励,我当继续努力。顺祝,秋日愉快,写作大丰!
3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8-25 08:13:59
  这个微小说写得凝重。可视为“伤残语言学”,也是苦难语言学。背姐母亲,背起了一个家庭的苦难,尽管这个家庭没有希望让她背着,但在背姐的心中,苦难比希望沉重。亲情较之运气,更重要。背姐背起的是亲情,沉重才是应有的份量。小说的意义在于告诉我们,残破的世界里,有一样东西永远的完好的!
怀才抱器
回复3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4-08-25 08:26:56
  谢谢老师精彩的解读!这个小说的部分情节是真实的,但我驾驭能力不够,总感觉小说有些东西没写出来,缺少应有的味道。这可能就是自己的软肋,是我今后要磨练的方向。起步之作,还显苍白,谢谢老师的包容和鼓励!顺祝秋日安好,写作大丰!
4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8-25 08:57:24
  今天是国际残疾预防日。这个小说,有着特别的意义,曾经的一代人,生命的状态谁都无法保证正常,一次感冒发烧,就会多送一生想幸福。从这个角度看,这个微小说的意义更应了节日的氛围。
怀才抱器
回复4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4-08-25 09:27:29
  哈哈,真巧,老师心细,我还不知道今天是这个节日。人有旦夕祸福,一次感冒发烧,就足以断送一个人的幸福。文中的大舅,就是这个悲剧的代表人物。所以,头疼脑热,还真要重视,像欧美人一样,感冒了,就请假卧床。谢谢老师关注小文,秋日愉快!
5 楼        文友:李湘莉        2024-08-25 09:31:40
  好小说!有着一定的时代背景,反映着那个时代人的命运。很多人是可以在小说中找到自己的影子,产生共鸣。大赞!遥握问好!
回复5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4-08-25 15:06:46
  我是利用郝问大舅这个角色,来突出母亲生活经历,这里面有我母亲的影子。学习之作,感谢老师的鼓励,顺祝秋日安好,笔丰!
6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4-08-25 10:04:51
  那个年代很多把头生女孩当小子养的,让她干活儿,帮着带娃,我丈母娘就是这么过来的,所以很能理解“背姐”,老师的文章故事性强,先设疑,在逐渐转换场景,最后得出答案,妙哉妙哉,老师最近创作小说,转换风格,一定大有作为!
回复6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4-08-25 15:09:43
  是的,那个年代,女孩子苦啊,生在农村,没条件读书,就帮着父母带弟弟妹妹。文中的母亲,有很多乡亲的影子里面。可惜文笔欠缺,没写出应有的味道,我再努力。谢谢老师的鼓励,顺祝秋日愉快!
7 楼        文友:郑德友        2024-08-25 10:14:53
  还没写过小说,过来跟韩老师学学。我觉得这篇小说人物形象很丰满。含辛茹苦背姐的故事令人感动。而情节的展开推动,是好问的心直口快来完成的,很巧妙的布局。点赞!祝老师秋安。
回复7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4-08-25 15:14:52
  来江山之前,写过一些小说,但都放在一边了,自己看着也不满意。现在想想,手又有些痒,就写着试试。起步阶段,水平初级。郑老师谦虚,我们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感谢鼓励,顺祝秋日安好,写作大丰!
8 楼        文友:佳华        2024-08-25 11:07:28
  背姐和辣椒酱,这两个不是名字的名字恰如其分的体现了长姐如母的光辉形象。那份生活交给的沉甸甸的责任,字里行间深深的流露着。这是一辈人的生活,真实,厚重。
回复8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4-08-25 15:16:54
  这里面有我母亲的影子,她这辈子就是这么过来的,含辛茹苦。可惜,自己笔力不足,有些地方没能写出味道,我再努力。谢谢老师关注和鼓励,秋安,如意!
9 楼        文友:罗莲香        2024-08-25 14:09:29
  背姐,有着美丽芬芳的灵魂!她一心为家,承担了家中最琐碎最沉重的负荷,却无怨无悔,只因亲情可贵,无私付出是她来自骨子里的善良和担当。好文,情感丰沛,细节描写真实,情节推动自然,启人共鸣,感人肺腑。文字质朴、简约、温暖。好文,盛赞,问候韩格老师,秋祺!
回复9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4-08-25 15:22:55
  谢谢老师精彩深刻的解读,给拙作增辉。那个年代,出生在农村的女子,很多人都是母亲这样的命运。写这个文,是一次大家争论母亲的乳名引发的。母亲的骨子里,是善良和隐忍,直到今天,也还护着自己的弟弟妹妹。可惜,我文稚嫩,存在瑕疵。我继续努力。谢谢老师的美评和鼓励,顺祝新学期工作生活愉快!
10 楼        文友:红花草        2024-08-25 18:05:59
  老舅叫妹妹为姐,原来是从小背弟弟妹妹的缘故,大家也就叫了她“背姐”,大舅含糊不清喊的“姐”,那s心底深处的呼唤,对妹妹的心疼。很感人的文章,文章层层递进。引人入胜。美文,学习点赞。顺祝秋祺!
回复10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4-08-25 19:14:12
  谢谢精彩点评!这里面有我母亲和众乡亲的影子,那时出生的女孩,是非常辛苦的,很多都没有念书,要帮助父母带弟弟妹妹。文中有瑕疵,还需磨练。感谢老师热情的鼓励,秋安,笔健!
共 12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