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人世间】依安之旅(散文)

精品 【晓荷·人世间】依安之旅(散文)


作者:冬阳先生 秀才,2253.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012发表时间:2024-08-29 16:15:35
摘要:有很多地方,或许一生只会来一次,挥挥手不是再见,是再也不见。所有许下的诺言,欠下的人情债,都会被时间慢慢冲淡,遗忘化作掩盖过去的借口。

遗忘,只是当下掩盖过去的借口。曾经所有的记忆,像电脑里无数个许久未点开的文件夹,一直都在,只是缺少一个打开它的动机。读完文友何叶的《东北行》促使我在记忆的文件夹里,找寻一段尘封六年的“依安之旅”。六年时间有多长?整个小学生涯或初中和高中学期的总和。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向前看尽是未知!回头看恍若昨日!
   二零一八年七月中旬。在与父亲饭后闲聊中,他再次提到,自打奶奶去世后,他老有一种想去东北看看他二姨的想法。或许这是一个失去母亲的儿子,把对母亲的思念转嫁在姨娘身上,因为姨娘是这个世界上和母亲最接近的人。说归说,家里农活繁多,出趟远门谈何容易。虽然父亲已提起多次,但每次都是不了了之。我对他去东北还是比较支持的,因为我也有想去一次的冲动。
   东北,从记事起,我对它就有一种特殊的情感。我三岁那年,父亲受朋友相邀去关外淘金,母亲则带着我与小妹在家艰苦度日。内心对父爱的渴望,让我对东北这个地方萌生一种特殊的情感。一年多后,父亲的淘金计划以失败告终,在母亲以离婚相挟下,才被奶奶找人弄了回来。或许父亲这次回东北有回温淘金旧事之嫌。
   我与爱人商量后对他说道:“爸,要不咱们去一次东北吧?”父亲不可置信地看着我们,脸上露出惊喜之色。搁在平时,他最不喜欢出门,多次想带他去旅游,都被他拒绝,说出去旅游纯粹是花钱买罪受。这次答应的如此痛快,算是破天荒第一次。随后我和东北姨奶取得联系,受到热烈邀请,决定七月底出发!
   奶奶兄妹六个,其中姊妹三个,她是老大,东北姨奶是老二,我们邻村上的姨奶是老三。三姨奶和奶奶相距几里,见面次数较多,但和二姨奶多少年都见不了一次。她已七十多岁高龄,姐妹相聚已是有心无力。借着这次机会,我决定带她老人家一起去,当得知这个消息,她兴奋程度远高于我父亲。
   在去之前,我先对目的地与行程,作了大概了解。二姨奶家住依安县,隶属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位于黑龙江省西部、齐齐哈尔市东北部,地处小兴安岭西南麓,松嫩平原北缘。依安,系取蒙语“依克明安”(意为“大千户”)首尾二字命名。去那里需要从聊城坐火车到齐齐哈尔市,然后再转乘公共汽车到依安县城,二姨奶的家就在县城车站附近不远,总行程近两千公里。
   七月底,我与爱人、父亲、三姨奶、孩子一行六人,从聊城火车站出发乘坐K570列车直达齐齐哈尔市。虽然平时我经常旅游,但大部分都是自驾游,从来没走过这么远,沿途对窗外急逝的风景充满好奇。一路向北,天津,山海关,沈阳,长春,哈尔滨,大庆,从白天走到黑夜,从黑夜走到白天。很多地方名听过无数遍,但却是第一次踏上其土地。只要我没有睡着,每一站都会下去看看,证明我至少来过。长路漫漫,列车匀速前行,一路充满新鲜并不无聊。北往的乘客们,天南海北的闲聊,累了就小眯一会,醒了就看看窗外风景。
   前一天上午八点多钟上车,第二天上午十点多钟到达齐齐哈尔火车站。最近一班公共汽车刚好和火车站点差半个小时,我们没过多停留,辨别着方向,连跑带颠地朝汽车站走去。跟随汽车的颠簸,走过数十个镇子,村庄,大约两个小时车程,终于来到依安县车站。透过车窗我看到二姨奶她们早已在车站等候。我第一个下车,虽然和二姨奶已有十六七年没见过面,却没有丝毫生分。只是看到她的背比以前驼了很多,比以前胖了,但模样没有改变。二姑是我第一次见,比我大不了几岁,但也没有丝毫陌生感,倒是她听到我叫姑,略显拘谨。三姨奶和二姨奶两姊妹见面更是眼里噙满激动的泪水,大家一一打过招呼,向家里走去。
   听二姨奶说,她们现在已经拆迁,搬进了居民楼,离车站仅有百米之遥,着实方便。回家路上,我看着两面门市的招牌有一种熟悉感,因为来之前,我已多次看过依安街道的实景地图。二姨奶给我们准备了简单的饭菜,让我们填填肚子,歇一歇,毕竟在火车上吃不好,睡不好,说是晚上大姑父回来再给我们接风洗尘。
   我站在窗前向远处望去,店铺的后面是一些东北旧居,密密麻麻排列的院子瓦房,高矮不一的烟囱,夹杂在楼宇之间略显悲凉,但却给我一种踏实感。看着窗外的一切,想着昨天还在故乡的土地上憧憬着这次旅行,此时就站在了离家近两千公里的地方。都说东北凉快,下车后体感温度和家乡差不多,随后和二姨奶开玩笑说,本打算来东北避暑,还专门带了秋衣长裤。二姨奶笑着说道:“是啊!中午也挺热的,但早晚天比较凉,你看咱们这里都没有空调,就是电扇也不怎么用。”饭后休息一会儿,我带孩子下楼,近身感受异乡的人文风情。
   东北人比较讲究生活质量。当下山东老家的老年人还都在干活,而刚才沿途过来的时候,这里的老年人却是三三两两凑在树荫里,打牌,打麻将,遛鸟聊天好不快活。转了一会儿,回家时,大姑父已开始在厨房忙碌,虽然我与他从未见过面。但下午通过和二姨奶聊天,对他已有了解,为人平和,勤快老实,尊老爱幼,用句东北话说“这人老实诚了”,本想过去帮忙,被他谢绝。
   饭后,他主动请缨,带我们到“德泽园”去感受东北人的夜生活。坐在公园里,正如二姨奶所说东北地区温差大,晚上丝毫感觉不到闷热,空气里透着丝丝凉意。公园的喷泉在霓虹灯的照射里,随着欢快的音乐声,上下左右摆动,色彩斑斓非常迷人。公园不大却很热闹,人们三五成群,组成十几个广场舞队,他们不像我们老家总跳一些节奏比较慢的舞蹈。这里除了一个秧歌队之外,其余的舞团基本都跳激情的鬼步舞。腿上仿佛安装了弹簧,步伐轻盈,舞姿热辣,男女老少,跟随着音响的节奏,前后左右,跳跃腾挪,激情热辣的气氛扑面而来。整个公园,整个城市,都给我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感。
   晚上回到家,刚好在酒店上班的青姑也回来了。对青姑的印象大多源于奶奶家的老照片。虽然她已经四十多岁竟然还如照片上那般年轻。我坐在一旁,静静地看着大家聊这几十年前的事,感受着久别重逢的浓浓亲情。不知不觉间已是凌晨时分,大家却丝毫没有困意,最后还是我说,姨奶她们年龄大了,需要早休息,大家才结束这场相隔十几年面对面拉呱。
   几天里,二姨奶作为东道主,带我们逛遍了周边的超市,县城的景区,让我们感受着东北人的热情。其间我还发现一个奇怪现象,街上随便一个东北人,饭店老板,小商贩,甚至于出租车司机,当听我们是山东口音,无不侃侃而谈,说起自己祖上也是山东人,让我瞬间感觉特别的亲热。一直知道东北人热情好客,这次真是亲身体会了一番,爽朗、直率、好客、健谈、自带幽默感是他们的标签。他们的性格如黑土地般厚重,让我们感觉不到身在异乡的陌生感。
   二姨奶楼下的街道,是个十字路口。傍晚时分,就会变成小集市,大都是一些水果,蔬菜,饭食等。其中就有一种苞米碎粥,是用玉米粒碾碎后熬制而成,清香粘稠,很是好喝,因玉米碎不易熬烂,所以大家更喜欢买这种现成的。二姨奶拿了保温桶打回家,大姑父配了几个素菜。依安县特产的紫花油豆角必不可少,豆荚脆绿色,扁长条形,肉厚少筋,种粒饱满扁圆,乳白色带条纹和芸豆比较相似,后来才听说依安县的芸豆也很出名。还有芹菜粉,粉条大多为红薯地瓜粉,耐煮好吃不易断,比山东粉条要粗一些。黄瓜拌粉丝,粉丝也是纯绿豆粉,方条型,柔韧爽滑,久泡不糟,根根分明。再就是细腻爽滑的大拉皮,配上蒜泥麻酱,酸爽可口。主食米饭或是馒头,二姨奶还专门给我们做了水晶包,一种用淀粉和的面团,馅大皮薄,晶莹剔透,柔润可口。后来回家后,爱人还模仿做了一次,有其形却少其味。
   因东北地区夜生活比较丰富,自然晚饭要早。饭后,二姨奶领我们去县城北面的植物园游玩,AAA级景区,免费开放。是一个集科普教育、生态绿化、健身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园区。听二姨奶说,如果冬天来,这里会有大型冰雕展览,很是壮观,让我心里蠢蠢欲动。从植物园主路南行,远远就望见一把巨大的紫砂壶悬空而立,壶嘴处流水潺潺,作为背景的假山,刻着“幽谭峭壁”四个大字。孩子们对悬壶惊叹不已,纷纷拍照留念。顺着中心大路走,两边是一些巨大的动物雕塑,熊出没主题雕塑。
   植物园中心是一个喷泉广场,四周被喷泉围绕,当夜幕在优美的音乐中缓缓降临,喷泉周边十根灯柱会同时绽放异彩,水柱在空中交织成一幅幅精美的画卷,加之灯光与音乐的陪衬,令人流连忘返。西侧是个人工湖泊,被称作“月牙湖”。湖中间是一些丹顶鹤,小鹿等动物的雕塑,岸边摆放着六七十年代的标志性旧物。
   最让我感兴趣的是,园中设有艺术长廊,包括文化长廊,陶瓷长廊,音乐长廊,是园区中最靓丽的一道艺术风景线。依安有“北国瓷都”之称,广场南侧有整面陶瓷墙,高墙之上嵌满了大大小小的瓷缸瓷壶,瓶瓶罐罐,处处体现出“北国瓷都”的特色文化。东侧是艺术展示墙,主要展示剪纸、书法、烙画、艺术品、摄影师照片,让游客能充分感受到依安悠久的文化氛围。北侧有一处假山凉亭,绿树环绕,小径通幽,让人流连忘返。通过在网上查阅资料“植物园共计栽植了红松、樟子松、云杉、糖槭、金叶糖槭、山桃稠李、紫叶稠李、黄菠萝等各类树木127种44.38万株(丛),种植德国景天、八宝景天、萱草、马兰、百合等宿根花卉21个品种140万株,每年夏季栽植草本花卉10余种30余万棵。”充分体现出人与自然生态的和谐。
   驻留这几日,植物园我们游过三次,一是离家比较近,再就是免费,省钱才是硬道理嘛!还有一个最重要就是通过植物园,让我们对这个小县城有了很多深入的了解。依安不仅是北国瓷都,还是名人之乡。植物园里有依安名人榜,“英雄航天员”刘伯明、“全国道德模范”王贵连、“马拉松世界冠军”白雪、“雷锋式好指导员”程志国、“毛泽东弟媳”周文楠、“黄埔名将”唐丕光、“全国优秀法官”刘亚庆、“中国著名演员”任泉等等,因名人众多,就不在这里一一列数。
   临来的前几日晚上,青姑特意请我们去她做工的饭店吃饭。点了满满一大桌纯正的东北菜。酸菜血肠、小鸡炖蘑菇、黄瓜大拉皮、酸菜白肉炖粉条、地三鲜,还有一些我叫不上名字来的菜品,最后热情的老板娘还送了两道菜。席间,二姨奶当地的亲戚也加入进来,大家边吃喝边畅聊,亲情的氛围弥漫了整个房间。其中几位热情的亲戚,还要继续安排明后天的宴席,被我婉拒,让人家太过破费会让我心有不安。
   因时间有限,在第二天我们又游览了齐齐哈尔市区的龙沙公园等一些小景区,随后开始准备返程。二姨奶一再要求我们多住几日,我也知道她老人家绝非客套,是真心真意的,因为这次离别,下次再聚不知何年何月。俗话说:“千里长篷,没个不散的筵席。”第二天一大早,四点多钟,二姨奶就起来包饺子,边包边说“上车饺子下车面”。饭后,我们开始收拾行李,二姨奶和青姑、二姑又给我们准备了一些东北特产,把我们送到车站。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刚见面的场景恍若就在昨日。等车过程中,大家眼睛都红红的一一拥抱,青姑说大伙一起和张影吧!直到此时我才发现,玩了数日,竟然没有想起全家人合个影。随后大家坐在长椅上,让一位过路的行人帮忙合了影。离发车越来越近,二姨奶终归没有忍住和三姨奶以及两个姑姑泪流满面。我强颜欢笑地劝她们。“没事儿,我们还能来,也不是很远,一天多火车就到了。”没想到这句话说完,已是六年之久,至今还未实现,恐怕还会继续延长……
   坐上公共汽车,车子发动,大家隔着车窗挥手告别。车已开出好远,回头望去,二姨奶一家人还站在出站口,迟迟不愿离去。坐在公共汽车上,看着几条熟悉的街道,一排排门市,不免心生感慨,很多地方可能一生只会来一次,挥挥手不是再见,是再也不见,所有许下的诺言,欠下的人情债,都会被时间慢慢冲淡,遗忘会变成掩盖过去的借口。标注着“依安之旅”的文件夹,再次被尘封在记忆的深处。
  

共 466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在这篇饱含深情的游记中,作者带领我们重温了六年前那段难忘的“依安之旅”。文章细腻地描绘了作者与家人一同前往东北依安县,探望久未见面的二姨奶的经历。作者详细记录了从山东聊城出发,经过长途跋涉,最终到达依安县的旅程。沿途的风景、人物、以及那些温暖的亲情瞬间,都被作者以真挚的情感和细腻的观察力捕捉下来。东北的风土人情、美食文化、以及与家人的互动,都让这次旅行充满了意义和回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对于东北文化的描述,不仅展现了东北人的热情好客,还通过依安县的植物园、名人榜等细节,展现了东北地区的文化底蕴和自然风光。这些描述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东北的独特魅力。然而,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文章的结尾,作者以一种淡淡的忧伤,表达了对离别的不舍和对未来重逢的期待。一篇语言流畅、主题鲜明的作品,这篇文章不仅是一篇游记,更是一篇充满情感和人文关怀的家族史。它让我们看到了旅行背后的深层意义——不仅仅是身体的移动,更是心灵的触碰和情感的交流。通过作者的笔触,我们得以窥见一个家族的故事,感受到那份跨越时间和空间的亲情纽带。佳作力荐赏阅,感谢赐稿晓荷!【晓荷编辑:芹芹森】【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831001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芹芹森        2024-08-29 16:18:44
  文章情感真挚,细节丰富,让读者在感受旅行乐趣的同时,也体会到了时间的流逝和亲情的珍贵。好文,拜读学习!
回复1 楼        文友:冬阳先生        2024-08-29 16:30:28
  感谢芹芹森老师又快又精美的编评。三杯秋茶,遥问安好。
2 楼        文友:芹芹森        2024-08-29 16:19:58
  为佳作点赞,感谢无私分享!向老师学习,敬茶!祝创作愉快!
回复2 楼        文友:冬阳先生        2024-08-29 16:31:01
  再谢芹芹森老师留评鼓励。
3 楼        文友:汪震宇        2024-08-29 16:21:50
  这篇文章如同一幅细腻的生活画卷,徐徐展开一段充满温情与回忆的旅程。作者以“遗忘”为引,巧妙地引出了对“依安之旅”的回忆,将记忆比作未点开的文件夹,形象而贴切。对六年时间的感慨,既展现了时间的相对性,又为后文的故事铺垫了一种怀旧的氛围。文中对父亲想去东北看望姨娘的情感描写十分真挚,让人感受到那份浓浓的亲情。父亲对东北的复杂情感以及作者自己对东北的特殊情愫,为故事增添了深度和情感张力。旅行前的准备和对目的地的了解,让读者仿佛也一同参与其中,充满了期待。而旅途中的描写更是生动有趣,从乘坐火车的好奇与兴奋,到与不同地方的“邂逅”,再到抵达依安后的场景,每一个细节都如电影画面般呈现在眼前。人物之间的互动,尤其是姨奶们见面时的激动泪水,让人感受到亲情的温暖和力量。整篇文章语言平实而富有感染力,情感真挚,让读者在阅读中仿佛也经历了一次难忘的旅程,体会到了亲情的珍贵和生活的美好。
回复3 楼        文友:冬阳先生        2024-08-29 16:32:30
  感谢小汪老师抬爱读拙,精彩留墨鼓励,三杯秋茶,遥问安好。
4 楼        文友:淡文竹雅        2024-08-29 16:36:33
  读着冬阳先生的文章,感到特别亲切。因为我就是齐齐哈尔人,依安县我也去过几次,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老师的文笔细腻,把东北的风物人情,生活琐碎写得如此周全。通过这些生活细节反映的是浓浓的亲情!为您点赞!
静心读书,安心写字。
回复4 楼        文友:冬阳先生        2024-08-29 19:00:00
  感谢老师抬爱读拙,留评鼓励。从上次看江山您的专访,知道您是齐齐哈尔人,瞬间就让我有写这篇文的冲动,后来因忙生意耽搁下来,刚好看到社长的东北行,想着再不写就真要忘了,这才写下来,哈哈。
5 楼        文友:蔚蓝枫叶        2024-08-29 21:37:20
  两千公里的距离永远割不断血脉相连的浓浓亲情,这次探亲旅行主要是圆父亲思念姨奶之梦。亲人们的那份期盼,站台上的重逢驱赶了一天一夜火车上的疲惫,以及东北人的豪爽,热情、美景、特产、等等仿佛如家的感觉。时间匆匆离别的汽笛想起的时候,亲人们依依惜别抑制不住的流水,画面虽过去六年,仿佛就在昨天………
   冬阳老师描绘的淋漓尽致,六年的时间对姨奶一家人那份情始终计挂于心。极度美文!给冬阳老师点赞。
回复5 楼        文友:冬阳先生        2024-08-30 06:46:50
  感谢付老师抬爱读拙,以及精美细致的留评鼓励。敬茶三杯,遥问安好。
6 楼        文友:十月枫叶        2024-08-29 21:51:19
  拜读佳作,给老师点赞。文章铺衬得当,叙事有条不紊,语言平实而富有感染力,描写富有画面感,太棒了。
回复6 楼        文友:冬阳先生        2024-08-30 06:47:33
  感谢十月老师抬爱读拙,留评鼓励。敬茶三杯,遥问安好。
7 楼        文友:陌小雨        2024-08-29 22:27:44
  这篇游记带我们重游作者的依安之旅,记录探望亲人的经历。文中详述旅程细节,展现东北风情、文化与亲情。结尾流露离别的忧伤和重逢的期待。语言流畅,主题鲜明,是充满情感关怀的家族史,让人体会旅行中亲情的力量。
山本无忧,因雪白头……
回复7 楼        文友:冬阳先生        2024-08-30 06:48:26
  感谢小雨老师抬爱读拙,细致留评鼓励。敬茶三杯,遥问安好。
8 楼        文友:何叶        2024-08-30 09:36:40
  文章朴实饱含真情。一篇很温暖的文,有情有义佳作点赞!
何叶
回复8 楼        文友:冬阳先生        2024-08-30 10:08:58
  感谢社长留评鼓励,敬茶问好
9 楼        文友:日照望乡        2024-08-30 12:05:20
  把人物放在故事里,移步换景,情景结合!
回复9 楼        文友:冬阳先生        2024-08-30 20:48:35
  感谢望乡老师留评鼓励,敬茶三杯,遥问安好。
10 楼        文友:何叶        2024-08-31 21:34:30
  恭喜精品!加油!
何叶
回复10 楼        文友:冬阳先生        2024-09-01 10:09:35
  感谢社长鼓励。
共 13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