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点】奋然赴之,淡然处之 (随笔)
有人说,置身事外,逍遥洒脱,如庄周梦蝶。也有人说,躬身入局,勇于负责,才能识得庐山。两种选择,两种态度,唯有贯彻统一,方能绘就人生万卷,繁花万千。
投身棋局,纵横捭阖,才能突破重围,获得技艺增长。躬身入局,是一种明知风险而不计代价的少年志气,是一种望远山而力行的坚持不辍,亦是一种肩负重担而心系天下的勇于担当。“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说的话。”眺望历史霭霭烟云,鲁迅一言如惊天霹雳,唤醒阴森死寂的封建牢笼里昏沉的民众。不做麻木的看客,不做冷漠的身外人,不咀嚼赏鉴他人的悲哀,不揭露嘲笑他人的伤疤。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家兴衰,舍我其谁,成事之冀,从不生于局外之呐喊议论,而是长在每一个坚实的肩头,每一个挺拔的脊梁。混战之际,中国青年奋勇当先,挥扬五四运动的第一面旗帜,怒吼出压迫之下的第一句吼声。而在今日之中国,我辈青年更应以天下为己任,完善自我,奋楫笃行,投身改革之浪潮。
留白丹青,远观静赏,方得点墨神韵,落笔漾山河。置身事外,不是明哲保身,更不是冷眼旁观。是在深思熟虑之后不被情绪左右,不让冲动占了上风。在悬殊的力量、复杂的情况面前,盲目的善良或成为引来危险的祸端,无知的勇气会将你拽入无尽的深渊,莫名的正义感背后是知识的贫乏与不负责任的偏袒。天下之事,关怀则乱,唯有深度认识世界的复杂性,不轻易责难,更不轻易赞美。“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跨越千年,孔夫子的教诲仍在给予我们最深刻的道理。人们常把道家的“无为”理解为消极逃避,什么都不去做。事实上,老子的“无为”是以退为进,以柔克刚;庄子的“无为”是保全自我,遵循个性;汉文帝的“无为”是休养身心,恢复经济。生活一半庸碌,一半清欢;人生一半清醒,一半释然。置身事外,慢品人间烟火色,闲观万事岁月长,则可以多一分自由超脱,少一分跌跌撞撞。
奋然赴之,淡然处之,以事外之心境,行入世之所为。置身事外与躬身入局并不是完全对立的,即便是闲云野鹤,也有自己奔赴的远方,就算是最耀眼的星辰,也有暗淡陨落的瞬间。旁观的冷漠是刺入血肉的刀刃,而幼稚的善意往往才是置人死地的甘甜毒酒,在纷扰复杂的事件里,谨慎思考,小心作为。万事万物,保持一定距离才是美的,或近观,或远赏,该入局时孤掷一注,该远观时独行其道,才能在一个个未知的路口把握好自己的方向盘,不做随风的杂草,不做飘零的船只。
在思考中挖掘当局与旁观的共性,追求入局的同时保持思想的独立,方可在思绪千载、心游万仞中丰富精神家园;学会置身事外的同时,尽力有所追随,方能让少年志气于雪域中回荡,让青春芳华在天地间绽放。
(编者注:百度检索为原创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