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花】山海相会,缔造人民(散文)
在厦门,又见老班长周少峰,看气色不同以往,在老同学、好同学黄海森处做理疗,吾是略有所感的。
厦门此一行,会唔老同学周少峰、黄文乾、黄海森、周文化、卢赛凤、周小青,心情确实有所感叹。
辞别故乡横路下,在榜眼府飞舞大刀十次,抛举扔接大刀六次,这武榜眼耍举的大刀虽说有一百三十多斤,但要举重若轻,是非常不易的,而后我又持短械兵器操练了几回,打了长拳几路,也已气喘吁吁了。
虽还没有上气不接下气,但微叹:“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也!
世事稀奇、日月斗转,斗转星移,今非昔比了!
在厦门,与黄海森广泛交流文武之道、世事政治、古代历史、无所不涉猎,更兼海森兄胸怀广大,子承父业,做起中医事业来。
海森之父,与我妈妈以前同在霞寨卫生院,我妈妈当时当了八年的炊事员,而海森同学的父亲则是很有名气的老中医,人称:“老泉仙”,当时霞寨卫生院还有西医周超,是平和四大名医之一,是老同学周建树的父亲。
所以童年我与周建树、黄海森甚为交好。
上一次在厦门,与老班长周少峰见面的时候,他的口齿还很伶俐、记忆甚好,思维敏捷,可是这次厦门一唔,却今非昔比,不同以往。
“上山打游击”老提这句话,也不知重复了几次,而且口齿再也没有以前那样伶牙俐齿了,一代天骄、也是一代学霸的老班长,是该练练武了。
“常练武、勤操劳……”,我为他唱起了老电影《少林寺》的插曲《牧羊曲》。
人呀,老了,什么东西都会频频而至。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此时,我想起了辛弃疾的词。
弃疾、无病,一个姓辛,一个姓霍,都是古代的大将军。
而要真正做到弃疾和无病,谈何容易?!
所以厦门之行,本还约了小学就同桌三年的同学厦门大学周永强教授,可惜他因为忙,没来、没能见上,是甚为遗憾的,也甚为想念。
“同学一场不容易,真知真交几何求?不是缘分天刻定,那里修来同学情?!”确实是这样。
海森与我,几度同学,确实毅力非凡,能刻舟求剑,又能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实为我辈同学之骄傲,是后发制人的!
开同学会的那句话:“他代表农民,我则代表工人”,而我取“工人”的“人”,他取“农民”的“民”,我们则浓缩为“人民”两个字了,代表着“人民”。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这是习近平总书记说的,而一路走来,我和黄海森,则是历尽坎坷,凝尽风霜,我们则是踏平坎坷、终成大道!
所以:“山上木森森,江海最相融。”江山与海森、海森与江山,是融为一体的,也始终不离不弃的,除了同学情,还有兄弟情!
而黄文乾,当年高二(1)班,就坐在我的后座,他的座右铭:“奋战两三年,考上大中专!”我却始终记得的!而且他还真的实现了自己的诺言,1978年应届就考上了大专,实现了他的宏愿,以后仕途、一路为官飙升,也很顺,退休是享受副处级的待遇的!
而今天的相见,有当年热爱运动的周文化、周小青、卢赛凤,所以忆往昔虽然曾经岁月稠,但是展未来却信心如旧。
“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我始终记得叶剑英的《七律•八十毋劳》结尾的这两行诗。
“青山剁剁且为情,满目青山翠更青。绿水常流日月转,海阔天高骤雨轻。好汉一路多风聚,英雄后路转柔灵。常言同学梦千古,烈烈雄风烁古今。”厦门一行,不存遗憾,实属高兴,在海的住处,也是海的厦门,我受微风之抚,享受美好的同学情,心情顿爽、豪情幽隐但却写下山与海的对唱,也逸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真实世界,真实内涵,也是真文章!
2024.8.31
写于漳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