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岸·月】只想看看我娘(小说)
“唉,就缺钟县长的镜头了。”小赵看着摄像机里播放的大移民采访画面叹息着,随手拨通了钟县长的手机,“钟县长,我是省电视台小赵,几次约你都忙,今天有空吗?好,我现在就收拾收拾到楼下!”
小赵打罢电话,就拿着摄像机往楼下走,赶他来到楼下,钟县长已站在车跟前等他。
小赵一上车,只听钟县长对司机说:“去医院!”
小赵一怔:“钟县长,你若身体不适,那就改天再采访吧?”
钟县长冲小赵一笑:“我身体好好的,就今天采访。”
小赵疑惑地问:“哪、哪咱去医院干啥?”
钟县长仍冲小赵一笑:“先去医院采访工作在移民一线的干部刘晓丽。”
刘晓丽是石桥镇党委书记,也是全县十七个乡(镇)中,最年轻的女书记。小赵虽没见过刘晓丽,却听人讲过她的移民事迹。尤其两件事,让小赵感动不已。
第一件是2009年正月初六晚上,天上大雪纷飞,刘书记一到乡里,就说到张营村老党员王自力家里慰问。
两个包村干部劝她说:“刘书记,你已被该村群众围攻四次了,听说年前该村支书家的祖坟都被人扒了,还是莫去为好!”
刘书记脸一铁,“做移民工作,怕见移民咋行?去!”
她摞下这句话,就毅然向张营村走去。两个包村干部,也只好跟了去。
张营村水高地低,土地肥沃,素有不靠龙王也吃饭之说。村民不满意安置地,致使集体反对搬迁。王自力是前任支书,在村里很有威信,由于他反对强烈,刘书记想借春节之机,先去做做他的工作。
真让两位干部说着了,刘书记到王自力家,刚坐下说了几句话,不知谁在门外喊了一声“乡里来抓人啦!”顿时间呼啦啦来了200多村民,潮水般拥到王自力院里、屋里。
一位老人走上前,抓起刘书记面前的茶杯子,“啪”一声掷到地上,并恶恨恨地说:“你还有脸喝茶?”
接着一位老太太就上去抱住刘书记的腿说:“咋要我们搬个那样的地方,你坏良心呀!”
恰在这时,突然啪一声电灯又被人拉灭了。顿时屋里一片漆黑。只听“啪”一声,一个瓶子在刘书记脚下摔碎,接着一个小凳重重地砸在刘书记的腿上,接踵而来的是指责声、叫骂声,一片哗然……
刘书记没有叫喊,她也没有发火,仍然心平气和地说,“乡亲们,大家对安置地不满意把怨气往我身上撒,不是你们的错,而是我这个当书记的工作没做好啊!”
说到这儿,刘书记强忍着腿上的痛疼站起来,说:“自力,把灯拉亮!”
灯亮了,刘书记望着那一张张激动而又委屈、无奈的面孔,不禁感动。这么冷的天,这么多的乡亲围在这里,他们为啥?就因为从上世纪50年代修建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水撵人走的连续搬迁、后靠,到今天南水北调的再次搬迁,已捣腾五十多年了,经过外迁返迁、搬迁后靠,有的搬几次,甚至有的搬迁十多次,把乡亲们搬穷了、搬怕了,也把群众们折腾够了、折腾苦了。他们实在不愿意再搬了呀!
想到这儿,刘书记眼泪不禁涌上了眼眶。她抹了把眼窝说:“乡亲们,大家对安置地不满意、有怨气,不是大家的错,是我这个当书记的没把工作做好啊!如果大家还认我这个书记,有啥话尽管讲,我向大家保证,这次一定让大家搬个满意的地方!”
刘书记这掏心掏肺的话,一下子把乡亲们的距离拉近了,大家开始七嘴八舌地提意见。刘书记一边拿出纸笔认真的记,一边将心比心的和大家沟通解释。就这样,等送走最后一位乡亲离开时,已是凌晨两点多钟了。
通过一次次沟通,终于使该村移民满意的签字搬迁了。第二件是有关大桥乡东岭村移民的事。东岭村不仅是大桥乡移民大村,而且是全县的移民大村。加上该村有过多次的搬迁经历,诸多遗留和复杂的情感纠结,更加大了该村搬迁的难度。尤其村民们看了安置点后,无不骂怨指责,不仅多次围攻乡干部,而且聚众拦堵公路。特别是2010年4月20日上午,刘书记刚到办公室,几个乡干部就急匆匆地喊着:“刘书记快躲一躲,好几百东岭村民冲乡里来了!”
刘书记闻听,不但没躲,反而嗔怪地说:“躲啥?要做好移民工作,就得和移民对话交心。走,见他们去!”
当时,天下着大雨,近800多名东岭村民,打着横幅、喊着口号,涌进乡政府大院。刘书记刚下楼,一位80多岁的老人,就上前扑腾跪到她面前,抱住她的腿哭着说:“书记,我都这么大岁数了,实在不想搬啊,就让我死到你面前算了吧!”
当刘书记含着眼泪搀起老人时,突然有人起哄着喊道:“书记打人了!”
随着喊声,众人顿时一阵起哄,现场顿时一片混乱。甚至一些情绪激动的村民,把刘书记拉到雨地里推搡、指责、谩骂……
面对村民地推搡、指责、谩骂,刘书记没有发火,她却微笑着站在雨地里,面对数百群众,刘书记一边听着乡亲们的指责和谩骂,一边和颜悦色地给乡亲们解释做工作。
从上午8点到下午6点,整整10个小时,刘书记没吃一口饭,没进一口水,说个难听话,连上厕所都无法去。她全身衣服湿透了,饿冷交加,直打哆嗦。
一位大娘实在看不下去了,走到刘书记面前说:“闺女,你也是个女人,人家骂你骂得恁难听,你咋不还句口呢?”
刘书记苦笑一下说:“大娘,你们都是我的乡亲,是我的亲人,我怎能骂自己的乡亲和亲人呢!再说,只有让群众骂一阵子,才能不会让群众骂一辈子呀!”
也许被刘书记的真情话语所触动,围观群众的情绪稳定了,继而都无声地离去了。早已体力不支的刘书记,却冻饿交加晕倒在雨地里,被送进了医院……
想到这儿,小赵一乐:“你说采访刘晓丽书记?好啊,我几次去采访她,都没找着人。今儿她在医院,可一找一个准!”
钟县长领小赵来到刘晓丽病房一看,空空无人。就问护士,“哎,这个房里病人呢?”
护士一脸茫然地说:“我正找她呢,刚才给她挂的吊瓶,我出去一会儿来就不见人了。”
“噢,护士同志别急。”钟县长一边安慰护士,一边对小赵说,“走,我知道她在哪儿。”
跟钟县长来到另一间病房外,朝病房里一指,“刘书记在这儿!”
小赵见刘书记正端着碗喂一位老人吃饭,不禁感慨:“哎呀,只听说刘书记是个好书记,没想到刘书记还是个大孝子,看她还带病来伺候她老爸呢。”
钟县长将手指一举,“嘘”一声说:“这不是她爸。”
小赵一怔:“哪、哪这病人是……”
钟县长压低声音说:“那老人是东岭村移民,他叫李成华。”
小赵一听忙问:“哪是刘书记开车撞了他?还是对他采取过激行动了?”
钟县长头一摆说:“不,他是个孤寡老人,患有糖尿病,加上他带头鼓动移民围攻乡村干部闹腾,当场晕倒送进医院的。由于他故意绝食、拒医,刘书记才来照顾他。”
钟县长正说呢,那护士闯进病房,“唉呀,我还以为你晕倒在哪儿呢,没想到你自己命都不顾,拨掉针头跑这儿伺候人家来了?”护士冲刘书记埋怨着,拉着她的手,“走,快跟我回病房输液。”
一直面朝墙躺着拒医、绝食的李成华一听,唿噜抬起了头。恰在这时,刘书记的手机响了。刘书记拿起手机一接,只听她娘在手机里说:“晓丽呀,娘咋看不见你娃子啦?”
刘书记的心腾一下提到了嗓子眼上:“妈呀,你眼咋了看不见我?”
直到刘书记听她娘说,在电视上看不见她时,刘书记提起的心才扑通落了地,她禁不住眼泪哗一下夺眶而出。刘书记边抹眼泪,边自言自语地说,“万没想到,我作为娘的亲生女儿,没能抽空回去看望病卧在床的娘。反而躺在病床上的娘,却天天守着电视,关注着我这个不孝的女儿呀……”
李成华一听,感动得顿然翻身下床,冲着刘晓丽喊了一声:“刘书记……”就哽噎着说,“你、你为了南水北调移民搬迁,忙得连病卧在床的娘都顾不上回去看一眼。而我李成华却带头鼓动移民闹事不搬迁,你不但不怨我,还带病来伺候我,我、我他妈不是人吗?”
刘书记劝慰着说:“别这么说大叔,你作为移民,要求移个好地方,这不过分。你都快两天没吃饭了,来,我喂你把这饭吃了。”
“不,你快去输液,我自己能端上吃。”李成华说着,夺过碗勺,“刘书记,啥也别说了,你放心去输液,我这饭吃罢,就回村做大家的工作!”
李成华说罢,唿唿噜噜把碗里饭一吃,丢下碗就朝外走去。
钟县长目送李成华走出病房,一边吩咐司机送李成华回村,一边对小赵说,“赵同志,你可去当面采访刘书记吧!”
小赵摆摆头说:“还采访啥?刚才那采访就够精彩了。下边可采访采访你吧?”
……
赶刘书记第二天回到乡里,就听说东岭村数百户移民都自愿签字同意搬迁了。
当刘书记将大桥乡最后一批移民送上车,钟县长目视着开往移民新村的车走去,欣慰地对刘书记说,“晓丽同志,大桥乡是全县移民最多的乡镇,终于平安送走了最后一批移民,你功不可没呀!今天,我给你摆庆功宴!”
刘书记却晃晃头说:“钟县长,我现在啥都不想,我只想回去看看我那病卧在床的娘啊!”
一句话,说得在场的人无不潸然泪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