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菊韵】难忘的第一次文艺演出(散文)

编辑推荐 【菊韵】难忘的第一次文艺演出(散文)


作者:修成国 秀才,1055.1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70发表时间:2024-09-01 20:25:56

我们像双翼的神马
   飞驰在草原上
   啊哈哈嗬咿
   草原万里滚绿浪
   水肥牛羊壮
   再见吧,绿色的草原
   再见吧,美丽的家乡
   啊哈哈嗬咿
   为了远东的理想
   像燕子似的飞翔
   ……
   多少年后,每当我听到《草原晨曲》这首歌曲欢快而激昂的旋律的时候,思绪便会立刻飞回20世纪60年代初期那个蓊郁葱茏的夏天,飞回到那个充满欢声笑语的小学校园,飞回到那个虽然简易但却让人情绪激昂无比的汇演舞台。
   那时1963年的六一儿童节前几天,我和同班的高连成、侯永和、荆延江四位同学,被音乐老师杨桂英叫到教师办公室,杨老师跟我们说:“六一儿童节就要到了,学校正在组织一个庆祝儿童节文艺汇演,各个班级都在准备文艺节目。你们六年级的两个班很快就要毕业了,先前考虑到你们正在紧张地复习,迎接小升初考试,就没有安排排练什么文艺节目。后来考虑到,六年级一个节目也不出,像缺点什么似的。再说,你们不久就要离开学校了,这是在小学阶段参加的最后一个文艺汇演了,参与一下应该也是很有意义的。经请示学校领导同意,又与六年级的班主任老师商量,准备让你们六年级的两个班各出一个节目。”
   我们六年级是有两个班级,即六年一班和六年二班,我所在的班级是六年一班。我是在六年级第一学期念了一个月的时间才转到这个学校的。我们几个听杨老师说让出节目,都感到很意外。尤其是我,既有些兴奋又有些胆怯。兴奋的是出节目是要登台表演的呀,在全校那么的师生面前登台表演,那是多么了不起的事情啊!胆怯的是,我从小学一年级读到六年级,从来没有登台表演过什么节目,一旦登台表演,会不会丢人现眼呀!再说,我从来也没有觉得自己的身上有任何的文艺细胞呀。
   没容我们多想,杨老师已经开始给我们布置表演的任务了,她说:“考虑到你们毕业前处于紧张复习功课的实际情况,不搞难度比较大的节目,咱们就排练一个四人小合唱,就唱这首《草原晨曲》”。杨老师边说,边将手中拿着的几张歌单分发给我们每人一张。她接着又说:“虽然距离六一儿童节只有六七天了,但是时间还完全来得及,大家不用担心,也不要有什么压力,小合唱比较好排,我先教你们学会唱歌曲,然后再排演几遍合唱。只要大家唱齐了,声音宏亮一些。再有一点简单整齐的动作就可以了。”
   听了杨老师的这番话,我们几个都放松了许多,也比较有信心了。之后的几天里,杨老师在我们复习累了的时候,就来教我们唱歌。我们那时候都是十三四岁的少年,接受新事物也算是比较快,尤其是文体方面的活动,正是大家喜闻乐见的好事情。所以,杨老师教了六七遍,大家就基本上会唱了。而且学唱歌曲不仅没有耽误学习,反而起到了张弛有度相得益彰的效果。
   杨桂英老师是一位女老师,那时候也就十八九岁的样子。她应该是一个中专生,毕业于一个师范学校,具体毕业于哪个学校我已经记不得了。须知,那时候能够读到中专毕业,就相当的不简单了。记得我在读初二的时候,学校有一个代课的姜老师,说话磕巴得很厉害,一句话总要停顿几次,有时候一个词一个字也要重复多次,几乎没有一句话能够顺利完整地说下来的。但是,由于那时候太缺少有文化的人才,学校也不得不聘请他来当教师。我们当时听他的历史课时,是既很敬重他(须知中国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古训),又很同情他(怎么一个好好的人就得了这么一个令人痛苦不堪的顽疾)。说这个事情,意思是说,杨老师作为一个那么年轻的女人,就有一份让人羡慕不已的教师工作,是多么的荣幸啊!杨老师中等个儿,微胖,生得白白净净,说话慢声细语,态度温润随和,像一个可亲可爱的大姐姐。那时候的学校,女老师相当的少,很多学校一个女老师都没有(这和解放初期全国城乡普遍重男轻女的观念有关,本来那时候教育就相对落后,而大多数家长都不太关注女孩子的读书教育问题)。杨老师那几天教我们学唱歌,我们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排练小合唱,带着排练小合唱的快乐进行紧张的复习,迎接小升初考试,真的是张弛有致相得益彰,不仅没有耽误学习,反而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特别是有这样一个漂亮的大姐姐般的女老师陪伴着,那真是整天的阳光灿烂地阔天空心远气清。
   我们那时候的学生,虽然没有来自学校方面的压力(那时候学校的领导虽然也很重视升学率,但都很理性,没有像现在学校领导和教师那么扭曲),虽然没有来自家长方面的压力(那时候学生的家长虽然也望子成龙,希望孩子能有一个大的出息,但他们没有像现在的家长那么痴狂),但是同学们也非常珍惜得来不易的学习生活,也非常重视自己的学习成绩,但没有现在这种“分,分,学生的命根”的错位概念。能升学自然是皆大欢喜,升不了学,也没有那么沮丧,升不了学就回家,到生产队去放猪放牛,或者当半拉子劳动力。家长也不会去怎么责备孩子的,家长们常常会这样说:“你要好好学习,考上去了,家里砸锅卖铁也会供你念书。你要是考不上,那就没有办法了。”那时候学校也不召开家长会,学校的领导和班主任老师甚至一直到学生毕业,连学生家长都没见过一面。也正是因此,学生们读书时没有太大的压力,在升学上也没有太大的压力。所以,我们一听说音乐老师让我们排练文艺节目,一想到在全校大汇演时能够登台表演的那种光彩和荣耀,心里都美滋滋的。经过几天时间的几十遍教唱和排练,我们基本上可以达到上台表演的程度了。
   六月一日的汇演舞台,就搭在学校大操场的南端。我们的学校名字叫农安县万顺公社中心小学,学校当时应该是有十几个班级,学生近千人,是全公社最大的一所小学。教师的数量是各个小学中最多的,教学的质量也是最高的。学校的操场也是最大的,东西宽约有150米,南北长约有250米,总面积约有4万平方米。操场四周被高高的东北白杨树围拢着,如同一圈密密的屏障。再外边便是大片大片的庄稼地。六月初,正是玉米、谷子、高粱等庄稼疯长的季节,田地如同一望无边的绿色海洋。
   上午8点半,汇演开始。我们的小合唱被排在中间靠前的位置。演出时,由杨桂英老师用手风琴为我们伴奏。杨老师的手风琴拉的特别好,悠扬而高亢,节奏感很强,她的伴奏把我们的小合唱水平提高了一大截,使整个表演呈现出了出人意料的效果,赢得了现场的热烈掌声。汇演结束后,我们的小合唱还获得了一个表演三等奖,奖品是每个人给一个漂亮的纸质笔记本,上面盖着鲜红颜色的“万顺中心小学校六一文艺汇演奖”的印章。那个笔记本我非常的喜欢,因为我从读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都没有使用过一个那么好的笔记本,更何况那上面还有一个获奖的印章,而且是第一次我获得的文艺汇演奖,于是,被我宝贝似的收藏起来,直到初中毕业,都没有舍得用。更让我难忘和感到自豪的是,那次登台表演,是我第一次登上汇演舞台,感觉到在台上面对台下那么多的人,是那么的豪迈,那么的风光,似乎觉得自己突然长高了长大了成熟了许多,自信心也似乎强大了许多。看来,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来说,提供更多的平台是多么的重要。
   那次六一文艺汇演后不久,我们就参加了小升初考试,由于发挥得较好,我顺利地考上了初中。值得惋惜的是,我们合唱小组的那三个同学都没有被录取(他们没考上初中,与表演小合唱应该没什么必然的关系,因为那时候小学升初中的录取比例太低,大概只有百分之十五左右。我们那里一溜四个村子12名小学毕业生,那一年只有我一个考上了初中)。我上初中不到一年的时间,在小学教我们音乐的杨桂英老师调到了我们的那个中学,仍然做我们的音乐老师。在初中的三年时间里,她又教会了我们好几首新的歌曲。
   我们像双翼的神马
   飞驰在草原上
   啊哈哈嗬咿
   这里从此不荒凉
   钢城闪光芒
   再见吧,金色的草原
   再见吧,幸福的家乡
   啊哈哈嗬咿
   我们将成钢铁工人
   把青春献给包钢
   这是《草原晨曲》这首歌曲的第三段歌词。由于这是我在学生时期较早学会的一首歌曲,因此记忆非常的深刻。那个时代,人们的理想信念非常高尚,人们的精神状态非常振奋,人们的奉献精神非常强烈,能当个普通的钢铁工人,能为国家的钢铁事业奉献青春,就感到非常的幸福和荣光!

共 325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小升初时六一儿童节文艺演出,也是作者第一次登台演出,虽过去了五十多年,作者依旧记忆犹新,实属难能可贵。人生中有许多重要的事,在今天看来都是往事,可唯独这件往事让作者难忘,说明这次演出对作者影响很大。一个从未登台演出的小学生,在音乐老师短短一个星期的教导下,登上学校六一儿童节的表演舞台,并且还得了奖,这对作者来说不仅是荣誉,更增强了自信心,这对一个人的成长是极大的鞭策和鼓励。因而记忆深刻,显得非同寻常。人生之路千万条,在成长的路上有人引导,会少走很多弯路,也有不一样的效果。一篇不错的散文,佳作推荐欣赏!【编辑:明月千里】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明月千里        2024-09-01 20:30:08
  字里行间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个认真对待生活的人,近半个世纪前的经历依旧记忆犹新,难能可贵,问好作者。
2 楼        文友:远近        2024-09-01 21:58:53
  修成国老师可以写回忆录了,呵呵。作品多多,一投稿就是几篇,佩服!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3 楼        文友:修成国        2024-09-03 14:28:12
  谢谢编辑明月千里老师!送去秋天的祝福!
   谢谢远近老师的鼓励!我的20 卷600万字的《修成国文集》中,有三卷是传记,书名《岁月如歌》(一、二、三),有100多万字。个人经历不足挂齿,关键是有时代的印痕。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