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人世间】爱的堡垒(散文)

精品 【晓荷·人世间】爱的堡垒(散文)


作者:冬阳先生 秀才,2659.0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947发表时间:2024-09-05 15:22:24
摘要:“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不管我们年龄多大,在爹娘跟前,都可以肆无忌惮地撒娇,任性。因为世上宠我们的只有爹娘。他们的肩膀能扛起我们的世界,臭骂声里都透露着香甜。

晚上刚要下班,店里又来了生意。只好自嘲一句“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忙完已是九点多。回家路上,爱人说:“都这个点了,爸妈和孩子应该都得吃饭了吧?”
   回到家,走进正屋,父亲正倚在床边看电视。我边洗手边对母亲说道:“唉!客人不早来,这不刚想下班又来人了,不知不觉就到这个点儿了。”母亲递上毛巾说:“咳!没事,黑天没早晚,再说了,客人也是像你一样,只有下了班才有时间嘛!”我笑着来到里屋,准备吃点剩菜凑合一顿。但眼前一幕让我一惊,餐桌上,饭菜竟然原封未动。
   我扭头对跟进来的母亲说道:“你们怎么不先吃饭?您和爸干一天活了,怪累的,先吃就行呗!还等我们干嘛?我们又不是小孩子了。”
   “一家人一波一波吃多没意思,现在天热饭又不怕凉。”母亲平淡地念叨着。一句简单的话却让我心里一颤。其实这已不是第一次了。有时候父亲实在熬不住,就先吃两个馒头垫巴一下!或许父母等我们吃饭这件事,在他们心里再平常不过了,但却让我内心装满了愧疚感。
   父亲和母亲都是朴实的庄稼人,随着年龄越来越大,进不了工厂,就在家里管着几亩田地。但两位老人闲不住,看离收秋还有一段时间,又去劳务上找活干。当我和爱人一再劝阻说,挣钱的事归我们年轻人。他们立马反驳“庄户人哪个不是干到老,只要干得动就得干。现在花销大,钱难挣,俺们尽量不拖累你们。再说了,干点活身体反而硬朗,庄稼汉累不死,有病也是闲出来的。”听他们这一套理论说辞,我和爱人只能摇头苦笑,甘拜下风。我心里明白,他们没有什么技术,自然也找不到钱多活轻的工作,大都是一些苦力活。一想着他们干了一天活,又累又饿,却还要等我们回来一块吃饭,心里五味杂陈。
   在自我意识里,会感觉自己年龄比实际年龄要小,至少我感觉是这样。虽已步入中年,却一直感觉自己还小,还没真正长大,很多事还不懂。尤其在父母跟前,虽然相较以前有了一些担当,会帮着他们做一些事,但大多时候还是他们帮我做得多。平时相处中,我还会像个小孩子一样冲着父母撒娇,说几句俏皮话,或给母亲开开玩笑,然后被她笑着臭骂一顿,顿感很舒坦,很享受。
   这一生,我自认为是最幸运的人,有幸遇到我的父母。虽然他们是农民出身,没让我成为富二代或官二代。但对我的爱从来没有吝啬过,并且是世间最纯净,最无私的爱。小时候,不管我想要什么东西,只要对着母亲软磨硬泡或撒个小谎,基本都能得逞。回想当初的谎言真让人尴尬,但母亲却深信不疑,我知道那是母爱加持。
   母亲对我的教育方式,不打骂也不娇惯。只要大方向不乱,任由我发展。想当初我要做生意,全家人都不赞同,只有母亲一人支持。“没事,只要你想干就去干,不违法,不犯罪,怎么挣钱都不丢人。”直到现在,不管做什么事,我还是喜欢和母亲商量。我并不是妈宝男,只是每次和母亲商量后,心里才踏实。最令我欣慰的是,我们家婆媳关系超和谐。爱人与母亲相识至今,从没拌过一句嘴。我与爱人之前也经常吵架拌嘴,每次母亲都先骂我两句,然后两边劝,直到我们和好如初。
   母亲年轻时不受奶奶待见,但从未和他们吵过架。她和我说过,她并不是懦弱,也从不怕事,只是不想让我父亲为难,毕竟那是他的亲生父母。母亲虽然个子不高,但格局很大,在村里是出名的和事佬,就没有她处理不了的事。就连镇上的干部,村干部,对母亲也是竖大拇指。
   在钱财方面,母亲对我们向来都是有求必应。当年,我与爱人确定恋爱关系后,她就拒收了我的工资。至今我家存款大合小分,各存各的,但存款密码共享,我把所有存款都交由母亲保管,并称她为“总裁”。作为两个孩子的父亲,我也很省心,孩子虽然在我身边,但都是由母亲看护长大。学习,生活,方方面面皆由她管理。这也就造成两个孩子至今对奶奶很是依赖。俗话说“一个好女人能旺三代”我认为母亲能够担起这个好女人的称号。
   父亲和母亲教育方式不同,对他软磨硬泡,一点用都不管。在我家,母亲和父亲说不上谁是老大,他们各有所长。父亲这个人,是个热心肠,不会拒绝人,对别人有求必应。记得小时候,有亲戚来借钱,父亲总是爽快地答应下来,转过头来再让母亲去借钱,因这件事也没少和母亲吵嘴。父亲每回总是以绝食这种老掉牙的方式和母亲硬杠,实在扛不住了,就开始给母亲讲个笑话。大多数时候母亲还没完全消气,但为了让他吃饭,只好装着笑出声来,这件替人借钱的事也算告一段落。当然了,这种事不久后还会发生,但和好程序如出一辙。别看父亲向外借钱比较爽快,当我们需要交学费时,老人家一个子儿都不蹦,就一句话“找你娘要,俺又不当家!”每当这时,我与小妹总是反驳他。
   “那你不当家,怎么还敢借钱给人家,家里这么穷,还打肿脸充胖子。”
   “俺哪里借给人家了?都是你娘借的。”父亲这种耍无赖的脾气,至今也没改。其实在村里,父亲名声很好,吃苦耐劳,为人实诚,尊老爱幼,喜欢开玩笑(这项技能主要针对外人,在家是个暴脾气),不会记仇,不会拒绝人。只要别人有事求他,放下自己的活,立马就走,绝对算得上原汁原味老好人。但村里需要出头的事都是我母亲去,当别人笑话他“妻管严”。他总是开玩笑地说:“人家是文化人,咱是下力的。”
   我从小对父亲既害怕又依赖。他虽然对我很严历,却很少让我干农活,即使我成年后,也是如此。就连村里有人去世,至今都是父亲替我当班。当我想去时,父亲总说,“我干习惯了,你忙你的就行,等我干不动了你再干。”如果我一再要求,他就会着急。因年轻时过度劳累,造成双腿半月板磨损厉害,走路一瘸一拐,但干活的劲头却丝毫未减。他干活实在,不知道偷奸耍滑,替主人家想得周到,即使在劳务上领活,主家也都点名要他去。有时候路过他的工地,看着他迈着变形的双腿,拿着铁锨干活,我心里很难受,但又劝不动。之前只有爱人能治住他,现在儿媳的话他也不听,只要不让他干活,待在家里没事找事,或者一个人赌气。爱人也只好无奈地说道:“爸,明天你快点儿干活去吧!你要是闲一天,咱家都不用开电视,满院子都是你的絮叨声。”随后爷俩对视一笑。
   作为儿女写父母,一辈子都写不完,他们的爱是源源不断的,是没有界限的。我从没想过,会用这种方式写他们。其实写这篇文之前,我并没有灵感,也不知道该怎么写。只是母亲那句话,像一块石头砸进池塘,在我心里荡起无数涟漪,总想写点什么?却又不知写什么。爱人就对我说,你先根据咱妈这句话,写写你的感受,写成写不成随缘。就这样,我静下心来,当写到第五段,文字像是家里的老式汲水井。前半部分需要一遍遍倒进引水,随着井杆上下起伏,先是涓涓细流,随后甘甜的地下水涌上井口,源源不断地流出来。这篇文字我没有特意找寻优美词藻,只是把心里话说出来。
   文字结尾,引用一下《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中的几段话:“假使有人,为了爹娘,手持利刃,割其眼睛,献于如来,经百千劫,犹不能报父母深恩;假使有人,为了爹娘,百千仞战,一时刺身,于自身中,左右出入,经百千劫,又不能报父母身……”由此经可见,父母对儿女的恩,是无法还清的。作为儿女的我们,尽量多陪在父母身旁,就是对他们最大的回报。不要为“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悔恨不已。在日常生活中,对父母多一些陪伴与关心,比满足其物质要求更为重要。俗话说“千里烧香拜佛堂,不如在家敬爹娘。”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不管我们年龄多大,在爹娘跟前,都可以肆无忌惮地撒娇,任性。因为世上宠我们的只有爹娘。他们的肩膀能扛起我们的世界,臭骂声里都透露着香甜。
  

共 302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在忙碌的工作之后,作者和爱人回到家中,本想吃点剩菜剩饭,凑合一顿。却发现父母并没有吃饭,而是饿着肚皮等待着后人共进晚餐。这一细节触动了作者的内心,让他感到愧疚的同时也深感温馨。文章中,作者回忆了父母辛勤劳作的身影,他们虽然年迈,但依然坚持自食其力,不愿成为子女的负担。父母的这种无私和坚韧,让作者心生敬意。同时,文章还细致地刻画了父母的性格和在村里的形象。母亲的宽容和智慧,父亲的热心和幽默,以及他们对子女的期望和支持。作者通过这些生动的描写,展现了父母对家庭的付出和对子女的深情。在文章的结尾,作者引用了佛教经典中关于父母恩情的描述,强调了孝顺父母的重要性,并提醒人们珍惜与父母相处的时光,因为这是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一篇语言流畅、结构紧凑的作品,传达了一个核心信息:父母的爱是无私和伟大的,他们的付出和牺牲是子女永远无法完全回报的。通过这篇文章,作者不仅表达了对父母的感激之情,也启发了读者去思考如何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不忘对父母的关爱和回报。佳作力荐赏阅,感谢赐稿晓荷!【晓荷编辑:芹芹森】【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906001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芹芹森        2024-09-05 15:25:37
  这篇文章以真挚的情感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作者对父母深沉的爱和无尽的感激。这不仅是对父母无私奉献的颂歌,也是对孝顺价值的深刻反思。通过个人经历的叙述,作者提醒读者,要珍惜与父母共处的时光,还特别强调了陪伴和关心胜过物质回报的重要性,非常感人。好文,拜读学习!
回复1 楼        文友:冬阳先生        2024-09-05 18:31:39
  感谢芹芹森老师辛苦编发与精美点评。敬茶三杯,遥问安好。
2 楼        文友:芹芹森        2024-09-05 15:26:40
  为老师点赞,为佳作点赞,感谢无私分享!祝创作愉快!
回复2 楼        文友:冬阳先生        2024-09-05 18:32:10
  再谢芹芹森老师留评鼓励。
3 楼        文友:蔚蓝枫叶        2024-09-05 19:47:39
  没用华丽的语句,却是不凡的美文。父母像树根,儿女是大树,根深蒂固的爱如源源不断的涌泉,枝繁叶茂的大树亭亭玉立象征着一个家庭的兴旺。一双即平凡又伟大的父母。
   好父母生了一个来报恩的好儿子,好儿子又遇到一位好媳妇。好儿好媳又给父母生了一双好孙子孙女。一个温馨幸福美满快乐的一家人。真让人羡慕。给冬阳老师点赞!
回复3 楼        文友:冬阳先生        2024-09-06 14:44:50
  感谢付老师抬爱读拙,精美点评,高赞鼓励。回福问安。
4 楼        文友:日照望乡        2024-09-05 20:32:58
  朴素的文字,真挚的情感,温馨的画面,佳作共赏!
回复4 楼        文友:冬阳先生        2024-09-06 14:45:23
  感谢望乡老师留墨鼓励。回福问安。
5 楼        文友:陌小雨        2024-09-05 23:26:51
  本文作者讲述忙碌归家后,父母饿着等其共进晚餐,回忆父母辛勤自食其力。刻画父母性格形象,展现其对家庭和子女的付出深情。结尾引经强调孝顺,提醒珍惜时光。语言流畅结构紧凑,传达父母爱无私伟大,启发读者关爱回报父母。
山本无忧,因雪白头……
回复5 楼        文友:冬阳先生        2024-09-06 14:47:20
  感谢小雨老师,高赞留评鼓励。敬茶三杯,遥问安好。
6 楼        文友:汪震宇        2024-09-06 08:59:01
  这篇文章如同一幅温馨的家庭画卷,缓缓在读者面前展开。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和真挚的情感,描绘了父母的朴实、勤劳与无私的爱。文章中的父母,尤其是母亲,形象格外鲜明。她是朴实的庄稼人,虽年岁渐长却依旧闲不住,为了不拖累子女努力干活,这种坚韧令人敬佩。等待子女一起吃饭的细节,更是充满了家的温暖,让人感受到浓浓的亲情。母亲对作者的教育方式不打骂不娇惯,给予充分的支持和信任,使得作者在人生路上每一步都走得踏实。她在婆媳关系中的处理方式也堪称典范,为家庭的和谐奠定了坚实基础。在钱财方面的大度和对子女的全力支持,更体现出她的无私奉献。而父亲虽教育方式不同,但同样热心,与母亲一起构成了一个充满爱的家庭核心。作者的叙述自然流畅,情感真挚动人,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禁为这个家庭的温暖所感动,也为作者有这样的父母而感到由衷的羡慕。这是一篇充满生活气息和人间真情的佳作,值得反复品味。
回复6 楼        文友:冬阳先生        2024-09-06 14:48:41
  感谢小汪老师精评,鼓励,敬茶三杯遥问安好。
7 楼        文友:东辰        2024-09-06 17:35:31
  亲情文章好动人心,父母心永远博大,他,她们只知奉献,给儿女关爱应该……父母恩难报!欣赏佳作。
回复7 楼        文友:冬阳先生        2024-09-08 11:27:05
  感谢东辰老师抬爱读拙,高赞美评,敬茶三杯,遥问安好。
8 楼        文友:芹芹森        2024-09-06 21:10:46
  恭喜老师获得精品!
回复8 楼        文友:冬阳先生        2024-09-08 11:27:35
  感谢芹芹森老师鼓励。敬茶问安。
9 楼        文友:何叶        2024-09-06 21:29:37
  恭喜精品!文章贼好!
何叶
回复9 楼        文友:冬阳先生        2024-09-08 11:27:51
  感谢何社鼓励。敬茶问安。
共 9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