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人世间】昨天的故事(散文)

精品 【晓荷·人世间】昨天的故事(散文)


作者:廖春波 布衣,243.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423发表时间:2024-09-07 09:30:02

童年的记忆刻骨铭心,山村的风土人情入梦,诸多地名,耳熟能详。至于河沟脚与梁子上,更成为人们的口头语,影响儿时生活各方面。比如,下河沟脚牧羊,到梁子上乘凉。当然,这里的梁子,主要指山梁,玄天观一带。她是外嫁女,回娘家时,路过河沟脚,留恋不舍。悬崖峭壁,溪涧幽谷,苍松翠柏,多么熟悉,多么新鲜,多么蓊郁。浓浓的乡土情,似汩汩的泉水,流淌她心底,充盈而甘甜。
   沟那边是小旗山,与大旗山交会处,有一个小垭口,贯穿回家的路。通常,外嫁女翻过小垭口,在黄葛树下放声喊。娘家人听见后,兴高采烈,立刻背着背篓,前去接应。有时还携带小孩,直呼舅爷或姨孃。外嫁女望着山,看着水,问着家里所有事,娘家人瞧着她,笑着脸,答着关心的话题。下坡完毕,抵河沟脚,气喘吁吁,歇一会儿。螃蟹出没,鱼虾成群,好想捕捉,卷起裤腿,又忌冷水,只在河边走,盘坐青草地,或在柔软沙滩上,留下一串串足迹。
   送嫁的场景历历在目,彩旗飘飘,敲锣打鼓,唢呐声声,忍不住洒下一路热泪。乡邻护送河岸,千叮咛万嘱咐,父母暗抹泪花,久久不愿离去。附近有闺妹坟,芳草萋萋,埋着孤魂野鬼。据说是一位自由恋爱的少女,受封建传统礼教的百般阻扰,为本村男子殉情后抛葬于此。她是幸运的,回望故土,小心翼翼,踩着跳蹬石,渡过河沟,迈向异乡。无论何处,像菜籽命,撒在陌生土地上,开出艳丽的花朵,然后凋谢,结束一生。河沟脚,不知见证了多少女人,泪滴奔腾不息的河流。
   生命是一个过程,她回门时,喜极而泣,村里的孩童笑她:“新姑娘,你莫哭,妈屋煮的坨坨肉……”可她不想吃肉,她只盼回娘家,依偎父母怀里,永远也长不大。不过,农村穷,缺肉吃。灰不溜秋的女婿儿,还给岳父母送粮票。而全国通用粮票,在物资匮乏时代,又是何等珍贵啊。她也用全省通用布票,为父母扯了的确良布。这种新布耐穿,正在悄然流行,她好不容易扯几尺,也算女儿一片孝心。谁知父母仍爱穿纯棉,土不拉叽的蓝布衣服,老两口穿了大半辈子。
   边走边想,过了河沟,休整好了,开始爬坡。山道弯弯,两旁有田有地,还有人家。庄稼遍布,稻谷金黄,瓜果飘香,特别是柚子,虽青黄不接,但密密麻麻。小时候,割谷桩,口渴了,她采摘熟柚,酸甜的滋味,至今还记得。此刻,孩子见状,亦伸嫩手,却够不着,反倒引起犬吠,吓得哇哇哭叫。主人家撵狗,顺手从菜园,摘两颗番茄,红红的,熟透了,递给她。她赶紧道谢,主人认识她,还请入寒舍,喝一杯热茶。她婉拒,挥挥手,告辞了。
   娘家在半山腰,并不遥远,可路实在难走,崎岖不平。夕阳西斜,土门嘴与火地塆都晒不到了,她牵着幼儿背负沉重的行李,才回老屋。全家人笑迎,炊烟升起,一碗阴米茶,端至面前。母亲站在一旁,拿糖逗弄外孙。妯娌杀鸡宰鸭,忙着准备晚饭。父亲从田野归来,笑逐颜开,仿佛丰收在望了。宵夜时,阖家欢,一盏煤油灯置放厨房,一张张笑脸被光照亮。饭后仍围桌而坐,有摆不完的家常,天南海北,意犹未尽。飞蛾扑灯,蛙鸣如潮,萤火虫闪现,庭院的桂花,也盛开了,沁人心脾。
   嫁梁子上的大姐闻讯,也带着外甥赶回娘家。姐妹、老表们团聚,知心话儿一大箩筐。外公、外婆插不上嘴,只好抵足而眠时卧谈,星空璀璨,月光如水,不知东方之既白。然而,回娘家并非玩,而是抢收夏粮。水稻、包谷、豆类等,无不急需颗粒归仓,还要冒着烈日,或顶着偏东雨。稻谷开镰,尤为热闹。叔伯邻居,七手八脚,不分彼此,互相帮忙。白天割谷扎捆,扛千担挑回家,在院坝晾晒干,晚上驱牛碾场,执木锨扬糠草,还用风车除杂,经常熬夜,通宵达旦,乐开了怀。
   抢收结束,天气凉爽了,树叶黄落。她返程在即,房前屋后,又故地重游。拾柴,打扫牛圈,喂猪,干家务活。她力求减轻家庭负担,父母也舍不得她走了。临别时,母亲煮了咸鸭蛋,还让她捎带新米、苕粉、腊肉、柑橘、榨菜之类农副产品,恨不得倾囊相助。母女流泪,送了一程又一程,父亲也阴沉着脸,一声不吭。黑狗追随着她,从小垭口下山,赴观音堂码头。直到客轮远去,还沿着长江边,像箭一样向前狂奔。她在船尾看见,泪眼迷蒙,狗被甩在后面,变成黑点,隐没峡谷深处。
   这是她第几次回娘家,记不清了。她外嫁后,虽不能保证每年回家,但父母病危和逝世,她没少探视与奔丧。待最后的老人病逝,人生只剩归途,娘家也不复存在了。又隔五年,她死于非命,不足六旬。她埋在远方,望不见故乡,或魂归故里,寻找着旧痕。山还是那座山,河还是那条河,可人事变更了,故居凋敝,亲人消失,儿童不识。她和这里的往事,不断尘封,被人遗忘,湮灭沧桑岁月里。
  

共 184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饱含深情、充满乡土韵味的文章。文中所述的外嫁女回娘家的经历,宛如一首悠扬的思乡曲,勾起了人们内心深处对故乡和亲情的眷恋。那熟悉的河沟脚、梁子上,承载着儿时的欢乐与梦想,也见证了岁月的变迁。外嫁女往返娘家途中的点点滴滴,从路过的风景到与亲人的互动,无不展现出乡村生活的质朴与纯真。送嫁时的热闹场景与亲人们的依依不舍,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了亲情的深厚与牵挂。回娘家时的满心欢喜,与家人相聚的温馨时刻,以及邻里间的热情互助,共同描绘出了乡村社会的和谐与温暖。然而,时光无情,生活的变故让曾经的美好逐渐消逝。外嫁女的离世,父母的逝去,娘家的衰落,都令人唏嘘不已。作者通过对这些细节的描绘,不仅展现了个人命运在时代洪流中的起伏,也反映了乡村发展的兴衰历程。文章中的每一个场景、每一次情感的起伏,都仿佛是岁月留下的深深印记。它让我们感受到了乡村生活的酸甜苦辣,也让我们思考着传统与现代、变迁与坚守之间的关系。同时,这也不仅仅是一个关于个人和家庭的故事,更是对乡土文化和传统价值观的追忆与呼唤。它提醒着我们,无论走多远,故乡永远是心灵的港湾;无论世事如何变迁,亲情始终是最温暖的依靠。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需要这样的文字,让我们重新审视那些被遗忘的美好,铭记那些曾经的温暖与感动。非常不错的一篇文章,文章情感充沛,描写细致。佳作力荐共赏,感谢老师赐稿晓荷社团,欢迎继续来稿。【编辑:陌小雨】【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910001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陌小雨        2024-09-07 09:31:50
  拜读老师佳作,问好老师!
山本无忧,因雪白头……
2 楼        文友:廖春波        2024-09-07 10:07:42
  解读得好,谢谢编者按和各位师友,遥祝秋安!
3 楼        文友:陌小雨        2024-09-07 11:50:19
  这篇文章深情讲述外嫁女回娘家的经历,展现乡村生活的质朴纯真与和谐温暖。通过个人命运反映乡村兴衰,引发对传统与现代关系的思考。它是对乡土文化和亲情的追忆呼唤,提醒我们铭记美好,重寻心灵港湾与温暖依靠。
山本无忧,因雪白头……
4 楼        文友:汪震宇        2024-09-09 09:02:14
  这篇文章如一幅细腻的乡村画卷,徐徐展现在读者眼前。作者以深情的笔触,生动地描绘了山村的风土人情和生活场景,让人仿佛身临其境。从河沟脚到梁子上,每一处地方都承载着满满的回忆。外嫁女回娘家的路途,充满了温情与牵挂。小垭口的黄葛树下,娘家人的接应,那一声声问候和欢笑,让人感受到浓浓的亲情。河沟脚的螃蟹鱼虾、青草沙滩,以及送嫁的热闹场景和闺妹坟的故事,为这片土地增添了一抹忧伤与传奇色彩。回门时的喜悦与感慨,粮票、布票的故事,展现了那个特定时代的生活气息。爬坡路上的田园风光、主人家的热情,娘家的温馨画面,都让人感受到乡村生活的质朴与美好。抢收夏粮的热闹场景,更是体现了乡村邻里之间的互助与团结。文章语言优美,描写细腻,情感真挚。无论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还是对人物情感的刻画,都十分到位。它让我们看到了乡村生活的丰富多彩,也感受到了亲情的温暖和岁月的流转。这是一篇充满乡土情怀和人文气息的佳作,值得细细品味。
5 楼        文友:何叶        2024-09-10 17:02:06
  恭喜精品!真棒!
何叶
6 楼        文友:陌小雨        2024-09-10 17:10:49
  恭喜老师斩获精品!
山本无忧,因雪白头……
7 楼        文友:芹芹森        2024-09-18 19:56:38
  恭喜老师获得精品!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