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文·岁月】草根情(散文)
我说草根,是说我从农村出来,在阶级上属于草根;另外一层意思是这么多年来,和草打交道的草根情感。
一、割草
小时候从农村长大,我没有作为正式的劳动力在生产队挣过工分。上学的间隙到地里割草,然后送到生产队里喂牲口,大概是十斤一分。我不记得挣过多少工分,倒是对地里的野草情有独钟。邻居的小伙伴们甚至对哪里草多,好收拾,有些保密。后来我才知道,他们是想背着我,偷一些豆角、红薯什么的,压在筐底下,不让我知道。
后来,农村承包改革后,割草喂自己家的牛羊,就更是分内的工作了。放学后,早就约好伙伴,在家里那块窝窝头,背上筐,就下地割草了。作业须得晚上做才行,割草挖菜才是放学后的正事。现在回到村里,回忆起小时候的美好岁月,大多还是提起一起割草挖菜的情景。
割草一般都要到村外两三里地的地方转着找。小时候都贪玩,早晨下地的时候,露水太多,玩耍一会儿,天又热了,今天想来,挺辛苦的。不过,那时候,放学后和节假日都是要割草、劳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的。我记得一筐草大约四五十斤的样子,要被两三里地。最难的时候是赶上下雨,村子南面的道路冲开了一个几米宽的大口子,下雨的时候,要淌着齐腰深的水背过草筐。1977年水大,需要坐上队里的筏子回村里。现在想来,那筏子是用几只大油桶绑在一起,上面附上木板做成的,设计倒是精巧。
二、卖草
与草打交道,记忆最深刻的是一次卖草。
应该是上初二的时候(初中就有了外村的同学),那时候县里的运输公司还有骡马大车,我们村就有一个在那里赶大车的,很了不起的工作,属于正式工人。暑假割的青草除了喂牛羊,剩余的就晒干,可以放到冬季喂牲口,也可以卖到县里的运输公司。具体是叫运输公司还是交通局什么的,我没有考证过。反正,当时,县里有一些大车,喂着许多骡马等大牲畜,需要收购晒干的青草。
我记忆里像是父亲打听了本村的熟人,然后借了一辆双轮的小拉车,装了满满一车干草,父亲驾辕,我在前面辅助拉车,就这样人力跑大约七八公里的样子到县城卖草。
当走到沙窝附近的时候,正好碰上几个同学骑车去县城玩耍。他们骑自行车从后面抄过来,笑着和我打招呼。那时候,卖草的人已经很少了,因为这是最受苦而又最不挣钱的生意了。我知道,同学们的笑声里包含着怎样的含义。我也有种不体面的自卑。
具体在运输公司怎样过磅,怎样检验等等的环节我记不清楚了,只记得那里的草垛好大,院子好大,使我想起“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候火烧草料场”的情景。
三、除草
如果说割草和卖草是期盼着草长得茂盛的话,除草正好相反,就是恨不得地里没有草,不长草。
没有草,没有割草的收获。草多了,苗就少了,草盛豆苗稀,就带来了除草的烦恼。真没有想到,普通的野草里竟然包含着高深的辩证法原理。
在我的记忆里,初中和高中的两个阶段的除草是截然不同的。
初中的时候,不知道上级是怎么安排的,总之,那一年学校组织学生到邻村的北王正除草。初中有了外村的同学,大家都很新鲜,那应该是一个小孩子看外面世界的一大步,村子以外还有陌生的朋友。
大家带了中午的干粮,站队步行到大约三四公里外的北王正除草。我不知道是从思想的角度还是从劳动的角度,我们像似连镰刀这样简单的工具也没有带,到了地里,看着满地的野草,惆怅不堪,小孩子都不知道怎么处理。不知道拔了多少草,就中午了。王正村里的同学都使劲地拽同学到家了吃饭,那种纯真的纯粹的友情,那种渴望友谊的年轻的心理,至今想来仍然让人心灵震撼。
现在想来,这次除草是典型的形式主义,学生们也确实没有为生产队做了什么工作。但是,从教育的意义的角度看,我现在都能够记起当年除草的经过,记得当年是在同学李更水家吃的面条,本身不就是活动的意义吗?
高中时候的除草是在自己家里的责任田里,那是暑假里、或偶尔的节假日,放假回家,总是要到地里做些力所能及的农活,除草是最普遍最多的。暑假里,炎炎烈日下,我和弟弟锄玉米的景象至今记忆犹新。最难受的是村里人的挖苦,怎么没有考上大学啊?上高中还除草啊?这点地可是不够你们干的!农村人嫌贫恨富,说话直爽,那时年纪小,受不了这样的冷嘲热讽的。今天看来,玩笑而已。
四、种草
大学毕业后,到城市工作。城市的草雅致多了。概况起来说就是需要草的时候,就种草,种各种好看的草;不需要草的时候除草,大张旗鼓地除草。
种草与我而言是陌生的。有一次,大概是暑假快开学的时候,一个学校的校长着急忙慌地问我:“这时候适合种什么草,知不知道草籽从哪里买,怎么种。”
我笑着说:“割草除草的事情我干过,种草没有干过。”
后来才知道,他到新的学校任校长,工程基本完工,但是,开学时领导要过来,需要马上绿化。我幸亏没有说知道草的种类,如果我说出自己从农村知道的什么狗尾巴草、星星草、墩子草、蔓子草,人家会笑掉大牙的。就是在那一次,让我知道了许多名贵草的名字,什么高羊茅、地毯草、剪股颖、百慕大,什么细叶结缕、马尼拉,如此等等。后来,我问他最后种的什么,他说,种什么都来不及,没有时间,最后,铺了一层人造草坪。我听后,顿感草的形象高大起来。
城市除草也不同于当年农村时候的除草。那阵仗比农村的割草、锄地等等劳动场面大多了,都是站在讲奉献讲大局讲卫生讲环保等等的层面计划、号召、组织、落实的。要拉上条幅,穿上时兴的运动服装,要照相要总结要报道。这样的活动我也参与过,记不清楚那次是为了迎检还是创城,反正是暑假热天的时候,大家带的工具都不合适,铁锹铲不动,铲刀力量小,单位没有镰刀,那次我是露脸了,我带了一个剪花的大剪子,把野草减掉,剩下一截,远远望去,像似故意种的草坪,野草一下子变成了高贵的观赏草了。除草,奇迹般产生了种草的效果。
五、看草
和草打交道,最愉快的事情,莫过于看草。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时兴起来。农村人愿意看看城市的高楼大厦,比肩继踵的人流。城市人渴望到山上水边、草原荒漠,享受一下原始的宁静。
去年,我有幸到内蒙锡林郭勒盟大草原去了一趟。如同看山、看水、看沙漠一样,地理书上学的和头脑里想象的,始终与实际的景色有着好大的距离。在去长白山看火山口前,我以为火山口一定没有树木野草,光秃秃的,一个圆圆的深深的大坑,其实,到了近前才知道,那里树木茂密,肉眼根本识别不出是火山口。虽然,在电影电视里看过多次沙漠,真正到了沙漠的时候,我竟然问导游:“这不是人工铺的沙子吧?”说的导游好笑了一阵子。同样,由于雨水少的原因,我们去的时候,锡盟草原的草很低,天高地迥牛羊多,但是,没有了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浪漫。这次旅游让我对戈壁、草原、沙漠的地质条件有了更深刻的了解。站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远离了割草除草的辛苦,远离了卖草种草的压力,仰看蓝天白云,俯视牛欢马跳,那份温馨与宁静,的确令人宠辱皆忘,心旷神怡。
六、说草
坐在案前,凝神静思,从小到大到老,原来与小小的野草,有这么多的交往。
其实,脑海中除了现实的与草的接触,更多的还有关于草的诗词文章,在记忆的深处无形中影响着我们的思想,丰富了我们的生活。
草,在文人雅士眼里,就上升到了思想的高度,有了精神的内涵。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种顽强的精神,激励了多少有志之士,不因困境而失去斗志,不因失败而放弃理想,直到梦想成真,功成名就。“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又让我们远离市井喧闹的纷乱,进入洞玄达秒的超脱境界。
我坐在电脑前,无病呻吟地抒发自己对割草、买草、除草、种草的情感。无非是表达自己的认识,自己的好恶,是自说自话而已。其实,草不管人的好恶与悲喜,就在那里生长着,随着万事万物自然进化,直到天荒地老。也许有一天,基因突变,有了灵性,幻化成比人类更髙等的生物,傲然于万物之中,成为宇宙的主宰。
那时候,我们该是一种怎样的心情;那时候,又该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原创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