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人世间】父亲的意义(散文)

精品 【晓荷·人世间】父亲的意义(散文)


作者:一路顺风 童生,993.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952发表时间:2024-09-08 20:14:25

母亲一共生了十二个孩子,存活了我们兄弟三人,我最小。
   旧社会,在偏僻的农村,基本没有医疗条件,生了孩子,能否成活,都是“凭命打彩”。母亲在世时,经常给我说,我小时候,全凭“命根子”正,不然的话,有几个我,也没命了。
   母亲单就在生儿育女上,经受过太多的精神刺激。我是父母的第十一个孩子,我的出生,就孱弱多病,能否存活下来,父母可能也没有抱多大希望。我不满两岁时,就经常感冒发烧,引发肿脖子,起疮熟脓。脓熟到一定程度,脓包的皮很薄了,土办法是用刀子割破,大人用口吸住刀口,把血脓吸出来,就能缓解。当我脖颈上的肿块脓包需要割破时,父亲不忍心在我的脖颈上下刀子,就难为情地请庄族二爷爷来割。二爷爷名叫陈应昌,老人家和父亲很投缘,叔侄二人总是大事小事相互帮衬。给我的脖颈上放脓的事,父亲只有求他了。
   父亲引来二爷爷,拿上剃头刀子,瞄在我脖颈肿块的最高处肉皮最软处,刀子一刺,血脓涌出,父亲一口吞住刀口,吸出血脓,我疼得乱蹬,连吼叫的气力也没有了,母亲边哭边哄我。对这事,父亲经常跟我说,你小时候,脖颈上熟了七包脓,如果不是你二爷爷在你的脖颈上割七刀,你早没命了。
   这个肿脖子熟脓的病,在我的脖颈上纠缠了三年多时间,二爷爷先后在我的脖颈的肿块上割了四次。第五次我的脖颈上的肿块又要放脓时,父亲又去叫二爷爷时,二爷爷不来了。老人家难为情地说,老侄,你的娃儿,在我的刀下死过几回了,我再能下得手吗?唉,你这个娃儿,初来人世,怎么这么命苦!父亲声泪俱下,说,二叔,您老下不了手,我的娃儿,我能下得了手么!二爷爷再不说话,跟着父亲来了。二爷爷在我的脓包上用剃头刀子狠狠地一刺,惨不忍睹,甩下刀子,直接跑了。父亲又一口吞住刀口,吸出血脓。据母亲说,父亲吐出血脓,泪流满面。就这样,二爷爷又在我的脖颈上割了三刀,我总算彻底跨过了生死坎。
   我是一个比较愚钝的人,长大以后,父亲在世时,也没想起问父亲,他当时嘴里吸到我脖颈上的血浓是个什么味儿。也许,在当时的情景下,对心情十分痛苦的父亲来说,他的心思压根儿就不在意儿子的血脓在他嘴里的味道。庄族二爷爷,我能记事时,老人家已经作古,又没有留下遗像,把我从死神那里拽回来的那个人,尊容莫仰,对我来说,实在是一件憾事。
   小时候,大人上工去了,我被锁在家里。记得是麦子黄了的季节,有一天早上,阳光己经洒满院子,我还睡在炕上。大门一响,父亲走进房门,脸上灰尘尘的,手里掌着他一直戴着的尖尖草帽。父亲把掌在手上的草帽往炕上一倒,滚落了很多黄黄的杏儿。有些杏儿还连着细枝和绿绿的杏树叶。
   父亲只说了一句话“给你妈留几个”,便匆匆忙忙锁上大门,去生产队劳动去了。我也不知父亲是哪里弄来的一草帽筐儿黄杏儿。我家没有杏树,饥馑年月,杏儿也是稀罕物。我在吃杏儿之前,拿了一个杏儿,细心地把玩,黄里透红,一边还有一道像桃子一样的隐隐的小凹沟,顶端一个小小的歪尖尖。放在鼻尖上一闻,只有杏儿才有的那种特别香味儿,香香甜甜地吃了几个。母亲中午散工回家,我给母亲给了留给她的几个杏儿,母亲只吃了一个,剩下的又留给了我。
   我上小学了,学校在镇上的北河滩。那时雨水多,学校教室漏水,几个生产各摊派一个劳力维修教室屋顶。
   有一天,天下小雨,我在衣襟下揣着课本走进学校。这时,父亲正在教室屋顶干活儿,看见其他孩子有书包(都是小布袋),唯独我的课本揣在衣襟下。父亲回家给母亲说,人家孩子都有书包,唯有咱家的娃儿书在衣襟里面揣着。母亲去舅爷家借了五角钱,父亲用两角钱在商店扯来二尺土布(土布又叫土织布,是一种纯棉的手工织布,一般布面一尺宽),那时商店还有卖的土布,父亲扯来的二尺土布,红兰相交的方格儿,很厚实的。母亲给我缝了一个小布袋,装上课本,提在手上,感觉真好。
   如果遇上天下雨,甘渭子大河,时不时发大水,父亲给我拿一个草帽,赤脚来河边等我。我放后,父亲选一处河面宽的地方,背我过河。并且叮嘱我,河里发大水,千万不能强过河,一定等着他,他一定就来背我。
   父亲性格耿直,脾气不好。但是从我出生,到我三十一岁,父亲离世,从没有打过我一巴掌。有时,我不听话,也很讨厌。有一次,我打得侄女吱哇哇地叫唤。父亲见此情形,气得狠狠地责骂我道:我鉴于你自小病怏怏的,也饿得肌黄面瘦,舍不得打你一巴掌。你照这样下去,一定就惯坏了,要不信,你看着!你再打人,我非熟了你的皮不可!我那一次打侄女时,不到十岁,侄女五岁。那天晚饭后,父亲单独给我说了很多话。他说,你尽管还小,但应该能听懂话了,你是男子汉,是男子汉,就应该有男子汉的样子。你的侄女那么小,你打得娃儿叫唤,你知道羞耻不?我的恶行,招来父亲的羞辱,我牢牢地记住了。父亲骂我的神情,至今记忆犹新,自那一次。再没有打过侄女。
   我上高中,那时,生活仍然非常困难。我每次走学校,父亲总要看一看我拿的面和炒面,总是嫌我装得太少了,他又给我多添些。他是怕我拿得少了,在学生中短精神。两年高中,我没有挨一天饿。我们同班的几个同学,饿得特别严重。
   高中毕业,回生产队劳动,父亲鉴于我身体自幼瘦弱多病,从小念书,没有劳动过。生产队的高强度劳动,怕我吃不消。父亲给母亲叮咛,另外给我做一点馍馍,早上出工时吃一点,不然,支撑不到中午。这一点馍馍,是给我的偏食,家里其他人都没有。半年之后,我给父母说,再不要给我偏吃另待了,一家人都吃不饱,这样下去,尽管二哥二嫂没意见,但我很不自在,况且生产队的活儿,我完全能干得下去了。父亲说,我也看你能行了。
   后来,我上师范,什么都是免费的,并且放寒暑假时,学校还要把假期的粮票和伙食费都要发给学生。这样,往返车费和零用钱都有了。但父亲还是担心我出门在外,受穷短精神。我每次假期回家,他要粜些粮食,给我再添补些零用钱。
   父亲从来没有表扬过我一句,我当教师时,有一次,有个小男孩太讨厌,我气极了,狠狠地抽了一顿。回家吃晚饭时给父母亲学说了,母亲拉着凉凉的脸数落了我,我笑哈哈地说,妈,你今天责骂我的话,我记住了,再永远不打孩子了。父亲只说了一句,亏你还是为人师的人!我顿时觉得无地自容,空气仿佛凝固了,那顿饭,没有尝到饭味儿。又想起一句俗语:“父打子不羞”,也就释然了,只是又一次记住了,以后应该怎样才是“为人师”的样子。
   那天晚上,我看父亲很生气,有意没有去学校。父亲问我,咋还不去学校?我说,今晚学校没事,不去了。父亲说,你打学生的事,让我很失望。于右任舅舅家,在咱们静宁县的白土岔口村,民国三十年九月,老人家寻访他舅舅家。当车行至八里铺,看见前面大路两边有列队欢迎的学生时,老人家立马下车,笑着向学生挥手致意,再没有上车。老人家在前,车随其后,一直步行到城里。你知道什么那样的大人物,见了学生要下车?我不解,父亲接着说,学生里面,什么人都有,顽劣的有,人才也有,而且大人物也有。你每天面对是未来的各色人物,娃娃们长大以后,一是会记得你曾经的一言一行,你还是给娃娃留下一个好的印象。老师的活儿,不是粗活儿。要有耐心,娃娃么,要哄着,有错误,批评教育,但不能打。我脾气很不好,打过你么,并不是你有多么好而我没打过你。
   在过去,偏僻的穷农村,父亲也算是见过世面的人。民国时期,当过两年兵,但没有上过战场。在警卫团服役,父亲在警卫团学了些文化,能读白话小说,算得上一个粗晓文化的人了。回家后,种庄稼,担上货郎担,走乡串户,沿途叫卖,又摆过杂贷摊,以商养农。通过父亲的艰辛打拼,我们家从家徒四壁到家境宽裕。父亲是个孝子,祖父早年病故,祖母出门。尽管父亲有两个叔父,但曾祖母还是在析产分家时,执意要跟孙子一起过,曾祖母由父亲养老送终。
   任何人可能都有遗憾,而我对父亲的愧疚太多。1982年,我从曹纪中学调到古城中学。当时,学校北面新建了一排教师宿舍,青瓦白墙的架子房,在当时算是最漂亮的建筑了。有一天晚饭后,父亲要和我一块去学校,我理解父亲的心思。我没有骑自行车,和父亲步行到学校,父子二人睡在我的床上,和他一直聊到深夜。后来我常常想,父亲如果能活到我在城里买了房,引上他,能在我的楼上的沙发上,即使坐上一个小时;带上他,去大酒店,即使吃上我给他买的一顿饭,我心中愧疚就会少很多。
   父亲临终时,躺在病床上,仿佛又回到他的精神世界,对他的一生回望了一番。给我说了很多他的亲身经历的事情,也说他从书本中读到的故事。说到高兴处就苦笑一下,说到伤心处就泣不成声。以事论人,或以人论事。高尚与卑劣;善良与恶毒;君子与小人。这些抽象的道理,都蕴含在他给我说的诸多故事里。这些故事,以前他给我说过多次,但他在病中给我再说这些的时候,我听得格外认真,并且记在心了。
   人生在世,最不能缺少的东西,其实只有两样,一样是五谷杂粮;另一样就是亲情。
   塞万提斯说:“父亲的德行,就是给儿子最好的遗产”。
   而立之年,父亲离我而去,距今已经整整四十年了。当我也当了父亲之后,在抚儿育女的漫长过程中,才慢慢地体悟到了父亲的意义。
  
   2024.09.07于银川

共 367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父亲的意义是什么呢?作者在和父亲相处的三十一年里,从那些点点滴滴里在参悟。父亲不能仅仅是一个称呼,他应该是孩子最强大的靠山,是督导孩子如何行为处事的严师,是榜样,是爱的代名词。在父母一再夭折孩子的悲伤里,“我”出生了,父母并不敢对“我”的健康长大报许多希望,但他们竭尽所能地努力,在病痛和孱弱的魔掌里为“我”争取生存的缝隙。父亲几次央请二爷爷为“我”割脓包,几次为“我”吸脓包。父亲满心满眼里都是他的三儿,他在劳作的间隙为“我”送来一帽兜杏儿;父亲在上学的路上背“我”过河;高中毕业,父亲给“我”准备“偏食”;读师范期间,父亲总是会想方设法给“我”添些零花钱。这一切,都是父亲对“我”温柔的爱。而后来,年少的“我”欺负了年幼的侄女,为人师的“我”因“恼怒”而惩戒了学生之后,父亲疾言厉色,毫不客气地给了“我”一顿顿训斥,父亲更是以事实为理,引导“我”该如何正确对待学生。正是父亲的严厉与严格斫正了“我”,让“我”明白了许多行为处事的方法与原则。全篇文字用独特的叙事风格,徐徐道来,为我们刻画了一个令人敬重的父亲形象。父亲离世时,因为“我”还没能过上现今的好日月,父亲也没能享受到“我”的回馈,这就成了“我”的终生遗恨,不过,父亲用他的言行,告诉了作者何为一个好父亲,如何做一个好父亲,小编想,从这个角度来说,在天堂的老人,嘴角一定是含着欣慰的笑意的。感谢老师为我们带来精彩,力荐共赏!【晓荷编辑:至简至爱】【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910001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至简至爱        2024-09-08 20:15:03
  感谢老师分享精彩好文,问好老师,祝老师创作愉快!
2 楼        文友:一路顺风        2024-09-08 20:21:19
  感谢李老师在百忙中编辑拙文,编按相当精彩,再次谢谢了,敬茶,祝安!
3 楼        文友:蔚蓝枫叶        2024-09-08 22:51:02
  从小就是父母最疼爱的人,在那吃饭都吃不饱的年代让你吃偏食。上小学接送背着你过河。直到为人师父亲知道你打一学生对你的教诲………
   父爱如山!父亲的谆谆教诲永远铭记于心。一路顺风老师继承了父亲身上的高贵品质,一定也是一位好父亲。极度美文给老师佳作点赞。
4 楼        文友:朵朵云        2024-09-09 04:28:58
  “父亲”在饥谨年代给我“偏食”,在做人做事上给“我”教诲。父爱无声!父爱如山!
5 楼        文友:一路顺风        2024-09-09 06:51:06
  感谢枫叶老师的到访留言,你的高评,我的动力,向你学习写作,敬茶,祝秋安!
6 楼        文友:一路顺风        2024-09-09 06:53:24
  谢谢朵朵云的留言,祝工作顺利,事业有成,家庭幸福!
7 楼        文友:芹芹森        2024-09-09 08:21:57
  将一个自幼身体羸弱的孩子养大,真不容易。将这样的孩子培养成才,更不容易。文章非常感人,为老师的才华点赞,为佳作点赞,祝老师生活愉快!
8 楼        文友:汪震宇        2024-09-09 09:45:47
  这篇文章以朴实的语言、真挚的情感,生动地展现了一位平凡母亲的伟大以及父爱的深沉。作者通过回忆自己在艰苦岁月中的成长经历,勾勒出了那个时代的生活画卷。母亲生育十二个孩子的艰难历程,让人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与顽强。作者小时候的孱弱多病,特别是肿脖子放脓的经历,惊心动魄,凸显了父母在困境中为孩子的生存所付出的巨大努力。二爷爷的善良与果敢,父亲的勇敢和无奈,都在字里行间展现得淋漓尽致。父亲带回黄杏儿的情节,充满了生活的温情。在饥馑年月,这一草帽筐儿黄杏儿显得格外珍贵,父亲对母亲的挂念和作者与母亲之间的互动,让人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而父亲看到作者没有书包后的举动,又体现了父母对孩子教育的重视。五角钱的书包,承载着父母对孩子的期望。文章整体叙事细腻,情感真挚,通过一个个具体的事件,展现了那个时代的生活风貌和人性的美好。它不仅是作者个人的回忆,也让读者对过去的岁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感悟。
9 楼        文友:东辰        2024-09-09 11:34:05
  感人篇章,父亲伟大,一字一叹,一字沁血对父亲的敬,好文融进心里,拜读老师幼年之苦,祸福相依,老师一定纳了百福。祝福无限。
10 楼        文友:一路顺风        2024-09-09 12:33:15
  感谢芹芹森老师的到访留言,向你学习编辑,向你学习写作,祝你工作顺利,家庭幸福。敬茶,祝秋安!
共 22 条 3 页 首页123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