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人生家园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家园】郭大寨之行(散文)

精品 【家园】郭大寨之行(散文)


作者:杨忠文 布衣,373.0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278发表时间:2024-09-09 09:54:02

郭大寨是一个令人神往的地方。它是凤庆县的一个乡,郭大寨之所以出名,主要是这里有一个神奇的天然石洞,这是一个曾经被鲜血染红的地方。
   我很早就想去郭大寨走一走,看一看。我家离那里不算远,只有一百二三十公里(公路)。不过走路去的话,得翻山越岭过桥涉河要走三四天,才能到达。乘车没有直达的车,坐班车要转两三次车,也不方便。因没有要到那里去做专一的一件事,只是去游玩,不是要紧的事,也就只是嘴上说,终究也就没有具体的行动了。这样,去郭大寨都一直没有成行。心愿没有完成,不免有所不甘。今年春天里的一天,我终于骑上摩托车,经过一路颠簸,到了郭大寨。
   我姑姑的大儿子大表哥在郭大寨原来的顺宁水泥厂工作,水泥厂关停后,他在那里看守厂房。下午我到达厂门外,他已经在门口等候着我。水泥厂已经关停了10多年,大门陈旧,门头“xx水泥厂”几个大字黯然无色,仿佛诉说着一个荒凉的故事。从侧面的小门走进去。只见几栋房子和俩排高耸的烟囱,周围场上杂草丛生,一片凄破景象,唯有几棵大树,郁郁葱葱,偶尔的鸡声,给人一点生气。大表哥告诉我,机器设备已经处理了(拆卖了),他和另外一个人就守着这占地50多亩的房产。大表哥在破旧的厨房里做饭。那里有几排石棉瓦房,是原来的职工宿舍。已经破烂,成了危房,随时都可能倒塌。我坐在墙歪柱斜瓦缺的房里,担心这房子只要有什么风吹草动都会倒塌,建议大表哥不要在这里做饭。他却不以为然说没有问题,请我放心地坐着。客随主便,我只好硬着头皮跟他在这里喝茶吃饭洗脸洗脚。等离开这里,我的心才安稳下来。后边再到这里,可能是适应了这种环境,心情平静了许多。说句实话,如果是雨季,我是绝对不会去那样的房子周围的。晚上睡在曾经是总经理的卧室。在厂子火红的年代,大表哥是做梦也不可能住进这里的,我更不用说了。现在已经看不到当初的豪华气派了,只看到房间放着一些杂乱的东西。在这里睡,不是危房,不必有过多的担心。可我又想得天真了。另一个守护者养着一只大狗,这狗是外来品种,个体较大,像一只狼狗,不是狼犬,可能是假狼犬。白天主人用链子拴着,防止它到村里伤害人,到晚上再把它放了。我晚上常喝茶,有起夜的习惯。到什么山砍什么柴。为了安全,不打扰大表哥的梦。我只好在晚上不喝茶,也不喝水,强忍着口渴。对面山上不知什么鸟不停地鸣叫,音量很高,聒噪着我的耳朵,我眼睛闭疼了还是难以入睡。折腾了几个小时,总算迷迷糊糊地进入梦境。好梦才刚拉开序幕,猛然间又被像公鸡打鸣一样的叫声惊醒。仔细辨听,声音来自门外,不是鸡鸣,而是狗嚎。深夜,那声音凄厉,好似悲凉的哭声。听着那一声声怪异的狗叫,我心里一阵阵发怵。早上起来,我对大表哥说:“昨晚狗怎么像哭一般‘呜呜’地叫?”大表哥告诉我:这只狗发声不像其它狗“汪汪汪”地叫,而是“呜呜呜”地嚎鸣,或者像公鸡打鸣一样“喔喔喔”地吼叫。这是一只叫声很特别的狗,是我见过的一只有点特殊的狗。我在大表哥的宿舍住了两夜,因为有狗在门外守卫,睡得不安心,睡眠质量可以用一个字了概括,那就是差。
   大表哥在这里前后共计工作了20年,可以算得上半个当地人。他对周边各方面的情况比较熟悉。哪个地方如何,有什么风景,值得去走玩,他都了如指掌。他自然就成了我的向导,领着我去游玩。可以去游玩的地方多,一天两天走不完。我就请他带我去几个值得去的地方走走看看。
   第二天上午,我们先去乡政府驻地。乡镇府等坐落在大山脚,周围青山环绕,环境优美。政府原来在山头上,几年前才搬到这里。政府、医院、大街等都是新建设的,各种设施、绿化都很到位。我们在大街上走了一圈,为了体味一下当地饮食风味,我们到一家经营本地小吃的馆子吃中午饭。我觉得这顿饭吃得还是舒服的,比较满意的。可大表哥却说这菜饭不怎么好吃。这我理解,他长期在这个地方,经常吃这种饭菜,习以为常,感觉当然跟我会有不同。返回来经过一座桥,大表哥告诉我这是水磨河,我停下摩托车,要去观看这个曾经发生过解放军与土匪激战过的地方。这里过去有水磨,现在只看见磨坊的遗址。我在县一中读书的时候,参加过剿匪的120团的某连的指导员,他后来转业到县委,任县革委会副主任。他来我校讲话,就给我们讲他们部队在琼英(现在的郭大寨)剿匪的事迹。在水磨河、垭口街、琼英洞等地,解放军、征粮工作队与土匪激战,大部分土匪被歼灭,几十名战士牺牲,这些英勇事迹,当时就深深地震撼我,水磨河这个地名,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后来,我二伯也多次给我讲他当兵在凤庆的琼英,永德的乌木龙,镇康县等剿匪,与文兴州等土匪战斗的经过,也几次提到水磨河这个地方。如今,这里的磨坊早已消失,成了历史,只看见一条水流不大的河。大表哥说没有什么可看,我只能遗憾地遵从他的意见,放弃自己的要求。我们就继续往前走。行驶不久,转过一个弯,看到一个纪念碑,这是烈士纪念碑。这里就是垭口街,这是一片曾经染红鲜血的土地,是一个红色的地方。在这里,建立着一个纪念馆。纪念馆每天都按时开放,供人们瞻仰参观。我们走进大门,看到一个纪念塔耸立在眼前,“琼英烈士纪念塔”几个大字熠熠生辉。塔后是一座山,山上青松苍翠,与天相接。大门进去的右方院边,雕塑着三位手握钢枪的英雄像。左边是纪念馆。我们首先瞻仰烈士塔。站在塔下,我怀着敬仰的心,默默地鞠躬致敬!接着瞻仰雕像,表达对烈士的崇敬之情。然后走进纪念馆。
   在纪念馆,怀着沉痛的心情,我仔细地瞻仰敬阅烈士们的英雄事迹。看着他们的可歌可泣的壮烈事迹,我心潮澎湃,眼前仿佛闪现出勇士们与土匪殊死搏斗的惨烈景象。征粮工作队中年仅14岁的女队员孙明,面对土匪的屠刀,她毫不畏惧,大义凛然,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她是大理蒙化人,参加革命后,跟随部队来到顺宁(凤庆县)到琼英征粮的。涂慧芳烈士是顺宁凤山人,她参加征粮工作队,到琼英征粮。她牺牲时只有16岁。这俩位烈士为剿匪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她们牺牲时,正是朝气蓬勃,如花似玉的年龄,正是在校园里为理想而努力学习的年纪。她们为了革命事业,为人民的幸福生活,义无反顾地英勇就义,她们是多么的勇敢,多么的伟大啊!解放初,在琼英,在与文兴州为首的土匪的战斗中,牺牲和被土匪杀害的烈士共35人(解放军战士、征粮工作队员和两名教师)。看着烈士的事迹,我再次受到教育,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确实来之不易,我们应该好好地珍惜。
   郭大寨的琼英洞在凤庆是很出名的,这是一个熔岩洞。很多人都慕名前往这里游玩观赏。我最早是从二伯口里听说这个洞的。我二伯1950年参军,他们所属的部队就奉命在镇康、永德、凤庆等地剿匪。郭大寨匪首文兴州等暴乱,残杀解放军战士、征粮工作队员以及群众,气焰嚣张。二伯他们的部队就在乌蒙龙、郭大寨等地剿匪。他说土匪逃进琼英洞,在洞里负隅顽抗。他们围在洞口,土匪守住洞口,捶死挣扎,拒不投降,双方展开激烈战斗。几天后,土匪即将弹尽粮绝。一部分缴械投降,一部分逃往洞子深处。二伯等解放军战士深入洞里,追剿残匪,把土匪全部歼灭。几十年后,二伯讲起当年剿匪的经历,还记忆犹新,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境界。他说土匪逃进山洞,我们去追剿。洞子深,乱石嶙峋,岔洞多。不时遭到土匪的冷枪袭击,有几个同志牺牲。估计洞里土匪已经扫清,他们才转移到其他地方继续战斗。二伯说,文兴州阴狠狡猾,他的队伍被大部队基本歼灭后,他逃到了缅甸。土匪被剿灭,边境安宁了。我二伯也转业了,接着组织派他到昆明学习培训,学习结束后,安排他到大理州云龙县水电局工作。
   今天,我来到了二伯曾经战斗过的地方。我们沿着公路来到琼英洞。政府部门投资,把硬板路修到了洞口。公路未修到洞口之前,只能走山路。从到乡镇府的公路下车,要翻山越岭,穿村过寨,需几个小时才能到达这里。如今车子直达这里,省时省力,十分方便。这个岩洞的洞口很大,看去像一张没有牙齿的开口大嘴。一条小河从远方白云漂浮的山腰蜿蜒而至,钻入洞口下面,给人见身不见首尾之感觉。我去的时候是旱季,天干水小,水到洞外桥下就无影无踪了。据说雨季河水很大,下大雨水暴涨,流量不小的水哗哗哗地,源源不断地流进山洞之下。这水从这里进去,最终到了哪里,出口究竟在何方?这是人们一直以来都在猜猜和探究的问题,至今没有确切的结果,还是一个谜。对这河水最后的出头处,主要有几种说法。传说曾经有人在水大的时候,弄来大量的糠秕倾倒在洞口的水上,来测试入洞的水最终流到何方。几天后,在相距几十公里外的营盘镇某条河里,看到许多糠秕。这种说法认为琼英洞的水流到了营盘。有的说进洞的水流得不远,流通垭口街边的小河,汇入了雅琅河(雅琅河发源于永德县的乌木龙,经郭大寨与勐佑河相汇)。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水流到了永德县的乌木龙。见少识短的我,对这流水现象十分的惊奇。这种奇特的自然景观是我生平第一次看到。此前我看到的无数条河流,都是水从山头流到山脚,从山洞里流出来的。大自然是神奇的,有数不清的奥秘。这主要是我坐井观天,孤陋寡闻,少见多怪罢了。但你不得不感叹这自然景观的神奇!
   进入洞口,眼前是一个宽阔的石洞大厅,石厅可以容纳几百人。石厅的一角挂着几片红布,中间有一个火塘,塘上堆积着一层木灰。这是附近的人来这里祭祀,烧火做饭留下的灰。年久日深,烟熏火燎,洞的顶端有一大片石笋被熏蒸得污黑,面目全非。洞顶的石头像倒出的竹笋,奇形怪状,犬牙交错,好似随时欲滴下来一样。洞的右边,有几份石田,一丘丘的小石田,有大有小,大的几尺见方,小的长二三十寸,宽五六寸,每丘田都有出水口。这些石田,布局合理,精巧有致,跟一份份田坝无异。田里没有水,要到雨季洞上滴水,田中才有水。我蹬爬在石田上,观赏抚摸,被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深深折服,情不自禁地赞叹:太神奇了。一时不能尽兴,就用手机拍照下这田坝的形象,留做后续回赏。
   据说这是一个无尽头的洞,入洞一定距离后,出现岔洞,岔洞再分岔洞,洞分洞,洞中有洞。入洞几百米,仿佛进入迷宫。没有人走到过洞底,洞有多深,任何人都说不清楚。据大表哥说,曾经有一些人打着火把,入洞探险,走了很长时间,带的火把即将烧完,食物水都将用尽,不敢继续往前走了,只能折返。我们向洞的深处走去,约二三十步,就是一个往下的斜坡。乱石参差,需手脚并用,才能移步。前面一片漆黑,大表哥打着手电筒,我跟在后面,我不带手电,只能借助手机的亮光,艰难而下。电筒的光和我们的讲话惊起几只鸟,它们呼叫着向深处飞去。那声音凄厉恐怖,好像在向我们抗议,谴责我们闯入它们的领地,侵犯了它们的家园。洞的深处,传来“哇哇哇”的叫声,不知是癞蛤蟆还是什么动物的声音,这声音让我恐惧抖颤。走不到几十米,大表哥就往回走。我还想再往深处走一点,大表哥不同意,说没有什么可看的,劝我返回,不要冒险。我不是探险爱好者,不敢一个人去冒险。大表哥返回到洞口,我也急匆匆朝洞口赶。慌乱中,把石头蹬翻,发出“乒砰咕咚”的响声。大表哥提醒我:“慢些,小心一点!”我到洞口,已是满脸细汗,心跳得厉害,本来就很高的血压,肯定又升高了许多。因为我有点头晕目眩,洞旋石转。
   站在宽阔的洞里,仔细观看:石壁上有题字,有对联。左上方,有一座破旧的石房(石头堆砌成)。听说这是一个道人的小屋,她曾在这里修道。石田、石笋,看着这自然景观,我思绪万千。我二伯曾经在这里战斗,剿灭顽匪。那时的洞是一个恐怖的地方,它带给人们恐惧,甚至是灾难。现在洞是旅游景点,向世界展示自然的奇观。
   我们来到洞外,我向洞口回望:一座雄壮陡峭的高山,岩崖黄红,山脚的绿树,荫映着一个天然石洞。我心里默默地说:这是一个神秘的地方。

共 469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郭大寨,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地方。作者以细腻的笔触,讲述了自己的郭大寨之旅。从水泥厂的荒凉景象,到与特别的狗共度不安的夜晚;从乡政府驻地的新貌,到水磨河、垭口街的红色记忆;再到琼英洞的自然奇观与历史韵味。文章展现了郭大寨的历史变迁与独特魅力。在这里,有革命烈士的英勇事迹,让人深刻认识到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有神奇的琼英洞,鬼斧神工的自然景观令人惊叹。此次郭大寨之行,既是一次历史的回顾,也是一场与自然的对话,让读者感受到这个地方的神秘与魅力。【编辑:田冲】【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910001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田冲        2024-09-09 09:55:07
  这篇文章如一幅生动的画卷,徐徐展开郭大寨的独特风貌。作者以亲身经历为线索,将水泥厂的破败与历史感、当地的红色记忆和自然奇观巧妙融合。对水泥厂的描写细致入微,危房让人揪心,展现出岁月的沧桑。红色记忆部分,烈士的英勇事迹令人动容,凸显了革命精神的伟大。而琼英洞的描写更是精彩绝伦,神秘的水流去向、奇特的石田、幽深的洞穴,无不展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文章语言质朴,情感真挚,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一同感受郭大寨的魅力与神秘。
出版长篇小说《迷局》(入围第九届茅盾文学奖)散文集《春暖花开》诗集《守望家园》。西安市新城区作协主席
2 楼        文友:杨忠文        2024-09-09 10:30:59
  感谢田社长的费心编辑和精彩点评。
3 楼        文友:秋觅        2024-09-10 18:41:39
  祝贺精品,欣赏佳作,期待更多精彩!
秋觅
4 楼        文友:田冲        2024-09-28 15:52:01
  恭喜您荣获精品奖项,佳作非凡,尽显才华与努力。期待您持续创新,带来更多精彩纷呈的艺术佳作,照亮更多人的心灵。再次祝贺,愿您创作之路繁花似锦!
出版长篇小说《迷局》(入围第九届茅盾文学奖)散文集《春暖花开》诗集《守望家园》。西安市新城区作协主席
5 楼        文友:梅林臻        2025-02-18 04:31:33
  周二清晨向优秀的老师祝安!愿老师幸福快乐创作丰盈。仔细拜读老师精心创作的《郭大寨之行》优秀作品,顿然间被文章的优美优秀和细致细腻所吸引,文字是一种发自心灵深处的愉悦之美,更是一种源自生活的幸福之光,表达情愫,展现缱绻,唯文字方能企及。感谢老师精彩创作分享!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